黛影横波,奁浪剪碧,题襟人在兰舟。
今夕天涯,不知何处琼楼。
犀钩淡似纤纤月,挂疏帘、又挂闲愁。
倚秦篝、悄搯银檀,怕按梁州。
无情画舸西风起,任萍花吹散,总是悠悠。
冷落青衫,而今可说风流。
芙蓉不作双鸳梦,恁凄凉、偏学眠鸥。
记来游、如此江山,一曲悲秋。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清照,她是一个才情横溢的女词人。她在晚年时流寓南方,生活困顿,心情凄凉,因此写下了这首《高阳台·和吴见山韵》。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 第一句:“黛影横波,奁浪剪碧,题襟人在兰舟。”
- “黛影”指的是女子的眉毛,“横波”是指女子眼神中带着笑意,好像在笑弯了的眉毛,这通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眼神灵动而含情。
- “奁浪”指的是女子的发髻,“剪碧”是指将发髻修剪得如同碧玉一样清澈透亮。
- “题襟人”指的是写书信的人,“兰舟”指的是小船,这里可能是诗人自己乘着小舟在外漂泊的形象。
- 第二句:“今夕天涯,不知何处琼楼。”
- “今夕”表示今夜或者今晚,“天涯”意味着遥远的地方,可能暗指诗人自己的孤独或流浪。
- “琼楼”指的是美丽的高楼大厦,这里可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理想的追求。
- 第三句:“犀钩淡似纤纤月,挂疏帘、又挂闲愁。”
- “犀钩”是古代的一种装饰品,形状像犀牛角,这里用来形容装饰品的精致。
- “纤纤月”指的是月亮的形状细长如丝,这里可能用来比喻月亮的温柔和纤细。
- “疏帘”指的是稀疏的帘子,“闲愁”指的是因无聊而产生的忧愁。
- 第四句:“倚秦篝、悄搯银檀,怕按梁州。”
- “秦篝”是古代一种用竹片编织而成的火炉,“银檀”指的是用银饰加工的檀木,这里可能暗示着某种贵重的物品或奢华的氛围。
- “搯”是用手指轻轻敲击的意思。
- “梁州”是一首古典乐曲的名称,这里可能暗示着演奏音乐的情景。
- 第五句:“无情画舸西风起,任萍花吹散,总是悠悠。”
- “画舸”指的是装饰华丽的船,“西风起”指的是秋风起,“悠悠”表示漫长而缓慢的状态。
- 这句诗可能在表达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无奈。
- 第六句:“冷落青衫,而今可说风流。”
- “青衫”指的是古代文人的服饰,“冷落”表示冷清或失意。
- “风流”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文采风流或才华横溢。
- 这句诗可能在表达诗人对自己过去风流倜傥的生活的回忆以及对现在的失落感。
- 第七句:“芙蓉不作双鸳梦,恁凄凉、偏学眠鸥。”
- “芙蓉”指的是荷花,是一种美丽的水生植物,“双鸳梦”指的是情侣之间美好的梦想。
- “恁凄凉”表示你(这里指芙蓉)如此凄凉,“偏学眠鸥”指的是独自学习飞翔的鸥鸟。
- 这句诗可能在表达诗人对爱情的失望和对生活的无奈。
- 最后一句:“记来游、如此江山,一曲悲秋。”
- “来游”指的是过去的旅行或游览,“江山”指的是国家和自然景观,“一曲悲秋”表示秋天的萧瑟和悲伤的情感。
-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过去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