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琯无声虬水咽,比肩人倚红楼。
拈将夜合入瓷瓯。
玉纤斟翠醥,珍重解郎愁。
叠叠凉云相掩映,素娥也似娇羞。
曲闹干畔笑凝眸。
满帘花影好,不肯上帘钩。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临江仙·花琯无声虬水咽》的译文。下面是诗句和译文的一一对应:
花琯无声虬水咽,比肩人倚红楼。
注释:形容花琯(一种乐器)静默无声,虬(qiú)水在流淌中仿佛被咽下,有如人的肩并肩地倚靠在红色的楼阁之上。拈将夜合入瓷瓯。
注释:用手拿起夜合花放入茶碗中。玉纤斟翠醥,珍重解郎愁。
注释:用精致的玉手拿着酒杯轻轻斟酒,这是为了缓解你的忧愁。叠叠凉云相掩映,素娥也似娇羞。
注释:层层凉爽的云雾相互掩映,就好像是天上的嫦娥仙子也显得娇羞可爱。曲闹干畔笑凝眸。
注释:在小桥流水的岸边,她轻笑着凝视着我。满帘花影好,不肯上帘钩。
注释:满帘的花影美丽动人,她却不愿意靠近帘钩,保持距离。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在中秋佳节之际与一位女子共赏月、饮酒的温馨场景。词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浪漫的夜晚画面。
词的开头两句写景,”花琯无声虬水咽,比肩人倚红楼”,用“花琯”(指古代的音乐器具)的无声与“虬水”的低吟,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悠扬的氛围;而“比肩人倚红楼”,则描绘了一个人物与楼阁相伴的景象,暗示着主人公和这位女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接下来四句,词人转向了动作细节,”拈将夜合入瓷瓯”,以细腻的动作描绘出了品茗时的优雅与闲适;“玉纤斟翠醥”,则用“玉纤”指代女子的手,以及“翠醥”即美酒,表达了词人对女子的珍视与深情款款。
“叠叠凉云相掩映,素娥也似娇羞”一句中,词人巧妙运用了“叠叠”“相掩映”“娇羞”等形容词,形象地描绘出月色与云朵交织的美丽图景,同时也暗喻了女子羞涩的神情。
结尾两句,”曲闹干畔笑凝眸”,描绘了二人在小桥上嬉戏的场景,”满帘花影好”,则表现了满院春色之美;然而,“不肯上帘钩”一句,又透露出女子矜持的态度,不愿过分接近男子,体现了古代女性含蓄的情感特点。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的描绘,成功地营造出一个浪漫且充满诗意的中秋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