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筵红烛,酒三行以后,拍张言志。
但得索郎同旅语,眼底何知许事。
如此良宵,为招座客,各试平生技。
蔗竿为仗,下阶三中其臂。
便拟火底调笙,柱间缚角,演出鱼龙戏。
打鼓朅来骑屋栋,竟作掺挝而起。
人笑颠狂,我夸跌宕,任达为佳耳。
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

诗句注释:

  1. 锦筵红烛,酒三行以后,拍张言志。
  • 锦筵: 华丽的宴会。
  • 红烛: 红色的烛光。
  • 酒三行以后: 在饮酒三巡之后。
  • 拍张言志: 即席赋诗以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情感。
  1. 但得索郎同旅语,眼底何知许事。
  • 索郎: 指朋友或同伴,此处可能指一位能共饮共乐的朋友。
  1. 如此良宵,为招座客,各试平生技。
  • 良宵: 美好的夜晚。
  • 座客: 在座的客人。
  1. 蔗竿为仗,下阶三中其臂。
  • 蔗竿: 甘蔗制成的杖。
  • 下阶三中其臂: 形容动作灵活自如。
  1. 便拟火底调笙,柱间缚角,演出鱼龙戏。
  • 火底调笙: 用火热的声音吹奏笙簧。
  • 柱间缚角: 将笙的音孔绑住,使其发出不同音调。
  • 鱼龙戏: 比喻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
  1. 打鼓朅来骑屋栋,竟作掺挝而起。
  • 朅来: 突然到来。
  • 掺挝: 敲打乐器的一种手法。
  1. 人笑颠狂,我夸跌宕,任达为佳耳。
  • 颠狂: 形容人行为放荡不羁。
  1. 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
  • 端坐: 坐着端正,有学问的样子。
  1.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宴会上的场景,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作者豪放不羁、才华横溢的个性。首句“锦筵红烛”营造了华美的宴会氛围;二句“酒三行以后”引出下文的赋诗活动;三句“眼底何知许事”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之情。接下来的五句进一步描绘了宾客们欢聚一堂、畅谈艺术的场景。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自我解嘲的写照,既表现出他的自信与洒脱,也透露出他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个性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