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湖上,记棹歌来往,扁舟曾泊。
载酒江湖人在眼,渺渺微波难托。
八万卷书,两三竿竹,闲想归田乐。
百年如梦,暮云几叶零落。
当日雨里芭蕉,水中菡萏,位置烦斟酌。
旧观顿还图画好,依约黄帘绿幕。
词客有灵,先生应笑,此子宜丘壑。
他时重到,炙笙须唤菱角。
【解析】
“百字令”,词牌名。双调,九十九字,上片九句,下片十句。
- 第一、二句:“阮云台阁学重葺曝书亭,命工摹竹垞图,自和竹垞元词二阕,余亦继声。”
译文:阮云台阁学重新修葺了曝书亭,让工匠照着郑元公的图样来画,自己也写了两篇元词,我也跟着写。
注释:阮云台:指清初著名学者阮元(一作阮元)。阁学:指大学士。重葺:重新修建。曝书亭:藏书之所。工:工匠。摹:模仿。竹垞:指明末清初学者朱彝尊,字秀夫,号竹垞。郑元:指郑燮,字大章,号板桥。
赏析:作者通过写阮云台重葺曝书亭,让工匠依照郑元公的图画来画,自己也写了元词两首,作者与阮云台有师生关系,所以这里以阮云台为题。
- 第三、四句:“鸳鸯湖上,记棹歌来往,扁舟曾泊。”
译文:在鸳鸯湖边,我还记得那渔歌悠扬,扁舟停靠的景象。
注释:棹歌,泛指船上的歌声。扁舟,小船。曾泊:曾经停泊。
赏析:“鸳鸯湖”是西湖中一个著名的景点,作者在此处回忆往昔的景色,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怀念之情。
- 第五、六句:“载酒江湖人在眼,渺渺微波难托。”
译文:载着美酒行走江湖的人啊,眼中只有渺渺的微波难以托付。
注释:载酒:携带美酒。江湖:江湖之间。渺渺:水波渺茫的样子。
赏析:此句写出了诗人游历江湖时,所见之景,表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风光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 第七、八句:“八万卷书,两三竿竹,闲想归田乐。”
译文:我拥有八万卷的书,两三根竹子,闲暇之余常常想起归隐山林的快乐。
注释:归田乐:指归隐山林的快乐生活。
赏析:此句表明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以及渴望归隐山林的心情。
- 第九、十句:“百年如梦,暮云几叶零落。”
译文:百年的时光就像梦境一般,转眼间暮色中的白云已经零落殆尽。
注释:百年:指人生百年。如梦:像梦幻一样。暮云:傍晚的云彩。几叶:几片落叶。
赏析:此句抒发了诗人感叹人生短暂的感慨之情。
- 第十一、十二句:“当日雨里芭蕉,水中菡萏,位置烦斟酌。”
译文:当年我在雨中的芭蕉树下,还有池塘里的荷花,这些景物的位置需要仔细斟酌。
注释:雨里芭蕉:指雨中的芭蕉树。菡萏:荷花的别称。
赏析:此句表明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往事的追忆。
- 第十三、十四句:“旧观顿还图画好,依约黄帘绿幕。”
译文:过去的景观突然又回到了图画中,黄帘绿幕依稀可见。
注释:旧观:旧时的景观。顿还:突然又回来了。图画:指画卷。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看到故地景象后的喜悦心情。
- 第十五、十六句:“词客有灵,先生应笑,此子宜丘壑。”
译文:词人如果有灵魂的话,一定笑我们这些读书人只知道追求功名富贵而忘了欣赏自然的情趣。
注释:词客:指文人墨客,即诗人所说的词人。词人有灵:词人如果有灵魂的话。先生:这里指阮元。先生应笑,指阮元应嘲笑他们这些人只知追求功名富贵而忘记了欣赏自然的情趣。此子:指作者自己。宜丘壑:应该去欣赏山水田园风光。
赏析:此句表明了诗人对当时读书人的讽刺之情。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对于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 最后两句:“他时重到,炙笙须唤菱角。”
译文:他日再次来到此地,一定要叫上烤火鸡一起品尝菱角酒。
注释:炙笙:烤火鸡。菱角:菱角糖。
赏析:此两句表明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对家乡美食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