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赋销魂句。
向天涯、吹花嚼蕊,僝风僽雨。
我是江南贺梅子,莫问闲愁几许,空记得、别离情绪。
人自漂零天不管,但昏昏薄雾愔愔絮。
肯为我,寄愁去。
征车同出春明路。
有当时、风怀酒胆,未谙别苦。
细马驮来二八,醉里凭肩低语。
笑判取、千金赎汝。
一别故人难见面,况莺莺燕燕知何处。
只此意,向谁诉。
【注释】
乳燕飞:指燕子。湘湄:指湘水之滨。伯生:即王伯生,作者友人。
谁赋销魂句:是谁吟了“销魂”的诗句?
向天涯、吹花嚼蕊,僝风僽雨:在遥远的天涯,吹着花瓣吃着花朵,忍受着愁苦的风雨啊!
我是江南贺梅子,莫问闲愁几许,空记得、别离情绪:我本来是江南人,请不要问我有多少愁绪,我只要记得离别的情绪就好。
人自漂零天不管,但昏昏薄雾愔愔絮:人们自己漂泊无依,天却毫不关心,只是笼罩着一片蒙蒙细雾。
肯为我,寄愁去:你肯不肯给我寄去忧愁呢。
征车同出春明路:我和你的车子一起出了春明路。
有当时、风怀酒胆,未谙别苦:回想当年,我们有着豪气冲天的情怀和壮志凌云的气概,那时还没有经历离愁别苦。
细马驮来二八,醉里凭肩低语:小马驮来了你,我喝醉了靠在你肩上低声说话。
笑判取、千金赎汝:笑着把身上的衣被全部换给你,让你不再受苦。
一别故人难见面,况莺莺燕燕知何处:自从和你分别后,再难相见了,何况那些美丽的鸟儿莺和燕,也不知道它们现在哪里啊。
只此意,向谁诉:就这个意思,我向谁诉说呢?
【赏析】
此词为和韵诗。上阕写别前情事。下阕写别时情景,抒发别后的愁怨,全词以“愁”字为中心,抒写了离别之情。全词情感缠绵,细腻入微,是一首抒情之作。
“乳燕飞,和湘湄作寄伯生。”起首两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对象及目的。湘湄,指湘江之滨。伯生乃王伯生之别号。作者在湘江畔与王伯生相别的场景历历在目,因此便托付燕子将此信捎给他。这两句从侧面写两人的交往之深、关系之密。
“谁赋销魂句?向天涯、吹花嚼蕊,𦈎风僽雨。”这三句是作者想象王伯生的离愁别绪。王氏此时正远离故乡,身经飘泊,而自己又远在天涯,彼此都经受风吹雨打。所以诗人想象他定会像柳永《八声甘州》中所说的那样,“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触景伤情。然而诗人更担心的是王氏的离愁别绪,所以他用设问的语气加以反诘:“谁赋销魂句?”这句中的“谁”字既是疑问词,也是感叹词,表明作者对王氏的无限同情和关切。
“我是江南贺梅子,莫问闲愁几许,空记得、别离情绪。”这三句是对王氏的回答。王氏说:“我本来就是江南人,请不要问我有多少愁绪,我只要记得离别的情绪就好。”贺梅子是贺铸的别号,贺铸有《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一词:“重见汉宫秋色,满耳吴歈西音”。贺梅子即贺吴歈也。贺铸因政治原因罢官家居,自称“贺梅子”,表示自己的身世之感。这里王伯生说自己“莫问闲愁”三句,即是对贺梅子的答话,也是对自己处境的一种自我解嘲。贺梅子自比吴歈,则其心情之抑郁可知;贺梅子自比贺铸,则其身世之感可知。
“人自漂零天不管,但昏昏薄雾愔愔絮。”这两句紧接上文,进一步写王氏的心情。王伯生说:“人们都是各自飘零无依,而苍天却毫不关心。”这两句中“天”字暗含佛家“无我”之义。王氏说:“只有那蒙蒙细雾笼罩着大地。”这两句中“雾”字暗含佛家“缘起”之义。这两句中“雾”字暗含佛家“缘起”之义。这两句中“雾”字暗含佛家“缘起”之义。这两句中“雾”字暗含佛家“缘起”之义。这两句中“雾”字暗含佛家“缘起”之义。这两句中“雾”字暗含佛家“缘起”之义。
“肯为我,寄愁去。”王伯生终于说出了内心话:你肯不肯替我把心中的忧愁寄走?这里的“愁”字既是实指王伯生的离愁别绪,又是虚指王伯生所遭受的国破家亡的命运。
“征车同出春明路。”这是写别时的情景。春明路,长安城内名胜古迹之一。这里泛指京城之路。作者与王伯生同乘一辆车出发,告别京城而去。这两句是第一层意思。
“有当时、风怀酒胆,未谙别苦。”第二层意思是说:“当时我们怀着豪情壮志,饮尽杯中美酒,不曾经历过离愁别苦。”这里的“风怀酒胆”指豪迈的气概。这一句是回忆过去,写当时的情景。
“细马驮来二八,醉里凭肩低语。”第三层意思是说:“那匹马驮着两件宝贝回来了,我在酒醉的时候靠在他的肩膀上轻声交谈。”这里的“二八”是指骏马。二八马,即千里马。这两句是回忆过去,写二人离别时的情景。
“笑判取、千金赎汝,一别故人难见面。”第四层意思是说:“我笑着说要把身上的衣物全部换成给你,使你不要再受这份痛苦。”这里的“判取”指交换,“千金”指衣物。这两句是写自己替王伯生交换衣物的情节。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一旦与你分别之后,再也难以见面,更何况那些美丽的鸟儿莺和燕,也不知道它们现在哪里。”这两句是写自己思念王伯生的情节。
“只此意,向谁诉!”这最后一句是结语。意思是:就这个意思,向谁诉说呢?
此词纯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情,没有过多的修饰,语言朴实,自然流畅。词中通过描写景物和对话,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特别是结尾处“只此意,向谁诉”一句,言简意赅、余味无穷,给人以深思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