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谁艳也,看袖拂霓裳,广寒清冷。
柔情绰态,却许罗襟相并。
行过玉勾仙井。
更翩若、惊鸿难定。
卫家姊妹天人,不数昭阳双影。
溜出歌声圆润。
听落叶回风,十分幽俊。
最堪怜处,唱彻柳昏花暝。
惊醒乌衣梦稳。
真难觅、天台芳信。
魂消洛水巫山,独抱枕儿斜凭。
【注释】:
双双燕:指成双的燕子。
纪梦:写梦中所见所感。
伊谁艳也,看袖拂霓裳,广寒清冷:你是谁啊?你穿着美丽的霓裳,在广寒宫里清凉如水。
情柔绰态,却许罗襟相并:你的柔情和姿态都如此美妙,以至于连你的罗纹衣襟都能与之相配。
行过玉勾仙井:走过了玉勾仙人的神仙井。
更翩若、惊鸿难定:更像那惊飞的鸿鹄,难以定格。
卫家姊妹天人,不数昭阳双影:你如同天上的仙女,不必去比那些昭阳宫中双影的佳人。
溜出歌声圆润:你唱出的歌声圆润而流畅。
听落叶回风,十分幽俊:听着秋风中落叶的回旋声,十分幽静而优美。
最堪怜处,唱彻柳昏花暝:最能令人怜惜的地方,是你唱到天色渐渐昏暗,花影摇曳不定。
惊醒乌衣梦稳:把你从乌衣巷的梦中惊醒。
真难觅、天台芳信:真是找不到通往天台的路了。
魂消洛水巫山,独抱枕儿斜凭:我仿佛已到了洛水巫山之间,只能抱着我的枕头斜倚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借咏双燕,抒写作者对一个美丽女子的怀念。全篇采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通过梦境与现实、想象与联想的交错描写,把这位“卫家姊妹”的美貌、气质以及她给作者带来的美好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阕先以“双双燕”为题,点明题意,然后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自己梦中所见。“伊谁艳也,看袖拂霓裳,广寒清冷。”这几句是说:“你是谁啊?你看你的衣袖好像霓裳羽衣舞一样,那么清冷。”这里的“霓裳”是唐代大曲歌舞曲名。“广寒清冷”,则暗示这位女子生活在广寒宫里。接着,“情柔绰态,却许罗襟相并。”这几句是说:“你的柔情和姿态都如此美妙,以至于连你的罗纹衣襟都能与之相配。”这里的“罗襟”,指的是女子的衣裳。
过片以后,词人便由梦中转入现实。“行过玉勾仙井”以下八句,写梦中所见。“玉勾仙井”,即玉钩井,相传是汉武帝时汲郡人李少君曾在此井中得神丹服食升天。“更翩若、惊鸿难定”,“惊鸿”,形容女子轻盈的步态,这里暗喻女子的轻盈美。“卫家姊妹天人”二句,写女子的美丽超绝。“卫家”当指卫姬。《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有载:“武帝幸(卫)夫人有娠,召太主(卫青之母)问起居。夫人曰:‘妾闻河内(今河南新乡一带)有变故。’上朝而问焉。夫人曰:‘日出东却而莫(暮)西却,是为河鼓(心宿星)将蚀,未及地百刻(三刻),昼月光皆尽,此谓蚀甚。’武帝乃使后车载其母,而还室中。”可见卫家姊妹不仅貌美而且有才。“不数昭阳双影”,意为卫家姊妹的美不在昭阳宫内的姐妹们之下。“溜出歌声圆润”,意思是卫家姊妹歌声清脆圆润。“听落叶回风,十分幽俊”,意为听着秋风中落叶的回旋声,十分幽静而优美。“最堪怜处,唱彻柳昏花瞑”,“柳昏”、“花暝”,均指黄昏时分的美景。这里是说最能令人怜惜的地方,是她唱到天色渐渐昏暗,花影摇曳不定。“惊醒乌衣梦稳”,乌衣巷,古地名,在南京秦淮区西南,晋代王献之曾在该巷居住,故又名王公庄。后来成为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其中有不少达官贵人、诗人文士。这里的意思是说他被这位女子唱到乌衣巷的梦里惊醒了。“真难觅、天台芳信”,意思是真难找到通往天台的路。
末两句“魂消洛水巫山,独抱枕儿斜凭”,是说魂牵梦萦到洛水巫山之间,只能抱着枕头斜靠着。这是说思念之情深重难抑。
这首词用词讲究,意境高远,构思精巧,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