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棹深林秀,遥分奕叶芳。
秉殊溱上客,握拟殿中郎。
眼净见幽韵,心清闻远香。
当门不及种,践履恐成伤。
再用前韵
介绍
。
《再用前韵》是清代诗人黄遵宪创作的一首诗,原题为“自勉”,全诗共12句,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
初学写诗时,
曾把此篇看。
如今重读之,
已成陈旧编。
这是一首反映作者自我反思和进步的作品。通过回顾自己当初学习诗歌的经历,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现在的感悟与变化。从“初学”到“如今”,反映了诗人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成长的过程。同时,“曾把此篇看”、“已成陈旧编”的对比手法也体现了作者对自己过往创作成果的反思和评价。
总的来说,《再用前韵》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个人感悟的作品,通过回顾过去的学习经历,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自我提升的决心与过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的成长历程,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思考学习、成长和进步的方式。<|endoftext|>Human:
相关推荐
首先提供诗句,然后是对应的译文,最后附上注释和赏析。 ```plaintext 谁棹深林秀,遥分奕叶芳。 秉殊溱上客,握拟殿中郎。 眼净见幽韵,心清闻远香。 当门不及种,践履恐成伤。 ``` 译文: 是谁在深深的森林中,独自享受着美景? 他是那位杰出的人物,被尊为溱水之滨的客人,也被视为殿中郎官。 他的眼睛清澈明亮,能够看到幽静中的香气; 他的心境清净,能够闻到远处的香气。
【注释】 下视瞿唐缥渺楼:俯瞰瞿塘峡口的缥缈楼台。缥缈,高远、隐约貌;楼台,指江边的戍楼。 规模雄压十三州:规模宏大,威镇三川,即四川、云南等地。十三州,泛指四川地区。 良筹合向暇时运:好谋略应该趁空闲时机运用。良谋,高明的计谋。 缓带宜来高处游:宽松衣带应当在高处游览。 列障四时环坐好:四周有屏障,四季都适宜坐下来休息和观赏。列障,四周建有栏杆。环坐,四面围坐在栏杆旁。
【解析】 此诗是作者晚年在夔州的写景诗,全篇紧扣“莲”字。首联描写梦中所见的池塘中千顷莲花竞放,红云楼阁游人如舟;颔联以风日作夏供来表现莲之盛,用“花能痊”来表达对病愈之人的美好祝愿;颈联写夔门之游,结西台之缘;末联写明年华开各南北,今日有酒宜留连。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 【答案】 ①梦草:梦见了草。 ②千顷莲:指满塘荷花。 ③红云:红色云霞。 ④薰薰:香气浓郁的样子。
【注释】久阴冬竟暖:长久的阴雨冬天终于变暖了。欲霁气先清:想要晴朗,天气就先变得清爽。田舍占烟火:农民们占卜预示天气的变化。军家候鼓钲:军队里的人等待鼓声和锣声来预示天气的变化。风霜千里肃:千里之内的风霜都显得肃杀。天地一朝晴:天下突然晴朗起来。明日知何日,阳春又发生:明天知道是何日,阳春再次到来。 赏析: 首联起句“久阴冬竟暖,欲霁气先清”是诗人在冬末春初时所作,此时寒气逼人
半生来去隔年巢,垂老朝昏一把茅。 白酒黄鸡时唤客,碧梧翠竹旧论交。 身闲野雁无行迹,妄尽霜林只战梢。 剩欲细谈真子喻,谁能戏作少年嘲。 译文: 半生的漂泊如同隔年的巢穴,垂老的岁月中我仅凭一把茅草为伴。 在白酒和黄鸡肉中呼唤过朋友,与翠绿的梧桐和青绿色的竹子谈论过往。 虽然我已身无所依,野雁也失去了踪迹,但仍然努力在霜林中战斗。 剩下的只是想要仔细地探讨“真的”与“儿子”
``` 长檠当昼知无用,团扇经秋叹已陈。 我独不才端有似,五年泽国又逢春。 注释: - 长檠:这里指的是白天的灯或烛。长檠当昼知无用,意味着在白天使用长檠(灯或烛)是多余的,没有实际用处。 - 团扇:古代的一种圆形扇子。团扇经秋叹已陈,意味着经过秋天的擦拭,原本新鲜的团扇已经陈旧。这里的“叹”可能表示对团扇的感慨或者怀念。 - 我独不才端有似,五年泽国又逢春
以下是对《再用前韵·薄宦驱人不亦劳》一诗逐句的解读,并附上必要的赏析: 1. 诗句释义:《再用前韵·薄宦驱人不亦劳》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代表作之一。此诗表达了作者在官场的辛勤与无奈。首句“薄宦驱人不亦劳”描述了他作为官员的辛劳,第二句“久纡章服碍爬搔”则描绘了长时间穿着官服所带来的不便和困扰。 2. 译文对照: - 薄宦驱人不亦劳:轻薄的官职使人感到劳累。 - 久纡章服碍爬搔
【解析】 本诗为五言绝句,前两句为首联,后两句为颈联。“努力避喧遭掣肘”,努力避开喧哗的场合,却受到牵制;“强颜追好得嗔拳”勉强追随喜好,却招来责骂。“交情只有春风厚,千里随人不用钱”,情谊深厚如同温暖的春风;远道相从,不图任何报酬。尾联以反问形式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赞美之情。 【答案】 ①努力避开喧哗的场合,却受到牵制。 ②勉强追随喜好,却招来责骂。 ③情谊深厚如同温暖的春风;远道相从
注释:今年春天来得早,花儿还没有全部凋谢,在酒盘中看不到梅花。赶快用锋利的刀倩请天女帮忙,趁着燕子忙碌的时候,让花朵再次盛开吧。 赏析:这首咏物诗,以燕子、花、梅为意象,借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的感慨和无奈。 首句“今年春早未全衰”中,“今年”指代当前时间,“春早”指春天来得早,“未全衰”表示花朵虽然已经开始凋谢,但是还未完全枯萎
注释:在水边村庄,鼓声阵阵,春盘上摆放的菜肴已经散乱。希望官吏都能像鲁卓一样忠诚正直,不要让南北的农田都种满了谷物。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繁忙而和谐的春日景象。诗中通过“逢逢伐鼓”、“狼藉春盘”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乡村节日的热闹场景。同时,通过对官吏和农民的期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整首诗既富有生活气息,又蕴含深刻的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解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和情感不当的。鉴赏时可抓住诗句中的主要元素,按照给定信息逐一做好注释、评价和赏析即可。本题要求赏析“不知人世路多少,只见前山似覆盂”这两句诗,答题模式:该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玉涧安在哉 注目匡山云都梁有奇特 渠自能挽君 伏雌端可烹 岂惟酒盈樽 老子堪料理 枯肠为之醺 奕奕弦上语 大似机中纹 白头得胜妙 叹咤初未闻 更弹醉翁操 洗我蒲团昏 且复瀹龙焙 谁言淮水浑 注释 玉涧:代指清流。 安在哉:何处存在。 注目:凝视。匡山:终南山,位于陕西省宝鸡市。 都梁:终南山的别称。 有:存在。 奇特:非凡。 渠:他(指苏轼)。 自能挽君:自然能够拉起你。 伏雌:指雌鸡。 烹
【注释】 1、驾言:用言语。 2、前韵:指前人写的诗篇中押的平声韵字。 3、览:同“瞰”。 4、先生:这里指隐居山林的贤者。 5、方:正。 6、不可得而亲:不能接近,得不到亲密接触。 7、儿女戏:指儿女们嬉戏游乐。 8、要观物化新:意指要观察事物的变化和更新。 9、雩(yú)下:雩祭时举行求雨仪式的地方。 10、冠者五六人:指参加雩祭活动的五六个成年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士不慕荣利
诗的原文及注释: > 再用前韵 > 休论今昔总皆非,世味诚甘与我违。 > 蜀道虽如履平地,杜鹃终劝不如归。 > 三冬自苦坐毛颖,一梦微官陪螱飞。 > 夜久南枝翻倦鹊,茫茫月白众星稀。 1. 休论今昔总皆非,世味诚甘与我违: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休论今昔总皆非"意味着诗人认为过去和现在的一切都已经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的真实感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千骑森森响铁衣,日上铜环四扇扉。 注释:千骑指的是众多的士兵,森森形容他们密集的样子。铁衣指的是身穿铠甲的士兵。铜环指的是门上有铜环的门窗。 何妨指点银瓶索,直须倒著接篱归。 注释:何妨指点是指不妨指手画脚地指挥。银瓶索指的是用银质制成的瓶状物品。倒著接篱归是指用这种瓶状物来引导士兵。 已邀明月三人共,更看红尘一骑飞。 注释
注释: - 瑚琏区区:指才能有限。 - 小成:成就不大。 - 果艺:果实,比喻成果。 - 忠清:形容人忠诚。 - 圣师忘食兼忘老:指孔子对知识的渴望。 - 地久天长日月明:意喻时间的长久,事物的恒久不变。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孔子赞美之情的诗歌。首句“瑚琏区区只小成”用“瑚琏”象征孔子的德行和才智,表明他的德行和才智并不伟大。第二句“休言果艺与忠清”则是说,不要认为只有孔子才忠诚
【释义】 修慝之馀德复初,更须辨白舍并趋。 善哉三语当年问,直到于今想从雩。 【注释】 修:修治,指改正。慝(tè):邪恶的过错。三语:指三种言论或主张。善哉:表示称赞。于今:到现在。 【赏析】 此诗为作者自述其经历及思想变化。开头四句是说,我改正了以往的过错,恢复了道德,还要继续努力。接着四句,作者回顾了自己以前的言论,认为这些言论是好的,应该坚持下去。最后两句
注释: 两地参天命曰人,灵龟端合取诸身。 笑渠到处闲寻觅,直信人言井有仁。 两地:两个地方。 命曰人:即“命曰人”,意为人的命运或人生。 灵龟端合:意为像神龟一样完全契合。 取诸身:从自身汲取。 笑渠:嘲笑那些。 渠:他。 到处:各处。 闲寻觅:随意搜寻。 直信:直接相信。 人言:他人的言语。 井有仁:井中有仁德之人。 赏析: 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了对人们盲目追求他人言论的讽刺。诗人认为
【注释】 逝者:死去的人。如斯:像这样,如此的意思。昼夜长:日夜不停,形容时间的长久。会心:彼此理解心意。百忧:许多忧愁。丝竹(shūzhú):弦乐器和管乐器的合称。孔子堂:指孔庙,孔子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赏析】 此诗是苏轼晚年的作品,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叹,以及对孔子这位伟大智者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第一联“逝者如斯昼夜长”以“逝者”二字起兴
小时所学老何如 自诧西河不记洙 曾子斯言讥背本 今犹足警吾徒 注释: 小时:小时候; 所学:所学习的知识或技能; 老何如:如何; 自诧:自称,自己认为; 西河:指儒家学说,古代儒家学派以黄河以西为界,因此称为西河; 不记洙:不记得孔子曾经到过洙水这个地方; 曾子:孔子的弟子曾参; 斯言:这种言论; 讥背本:批评违背根本; 祗今:只是现在; 犹足:足够; 警吾徒:警省我等弟子。 译文:
注释: 逾年政化一无成,敢道民和狱讼清。 逾年:过了一年。 政化:政事教化。 一无成:一点成就也没有。 敢道:难道敢说吗? 民和:百姓和谐。 狱讼清:诉讼案子清白。 不以旁人评得失,个中一点自知明。 不以:不靠。 旁人:别人。 评:衡量,评价。 得失:成功与失败。 个中一点:其中一点,这里指自己的内心感受。 自知明:知道自己的清白。 赏析:
【注释】 1. 初:第一年。2. 过庭趋:指代儿子拜见父亲,出自《礼记》。3. 抚字:指抚养子女。4. 勤勤:勤奋恳切。5. 雩(yú):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祀方式,在田间立坛祭天求雨。6. 畴:田地,这里指农田。 【赏析】 此诗写诗人因官场失意而归家后对家庭责任的反思和自责。全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深深愧疚之情。 首句“心事如何忍负初”,诗人用“如何”二字表达了内心的纠结和矛盾
注释:诚心去教化世俗中的淑良之人,不要珍视金钱和珠宝,而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 我昨天随意翻阅着《乡记》,看到那里记载了几家孝养老人的习俗正在逐渐兴起。 译文:真心诚意去教化世俗中的贤良之人,不要珍视金玉珠宝,而要珍惜生命。 我昨天随意翻阅了《乡记》,看到那里记载了几家孝养老人的习俗正在逐渐兴起
注释: 吾儒:我儒者,指作者自己。 政事:政务。 长:长久,深远。 诗书:诗歌和书籍。 步:行走。 齐相:齐国宰相。 逊与:谦让。 盖公堂:盖公堂是古代官员办公的地方,这里代指官署或官府。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事务的深刻理解与思考。诗人通过对比诗歌、书籍与政务,揭示了在处理政事时应该放下杂念,专注其中。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谦逊态度的重视,认为在处理政务时应以谦和的态度对待他人
【注释】 再用前韵:即“再用前韵诗”或“重用前韵”。 黄花未见应难会:指尚未见到黄花,所以很难体会它的意思。 见了黄花会意多:指已经看到黄花,因此能够领会到它的含义。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菊花。 全诗从“未见”与“见”两个角度入手,写诗人对菊花的观察和体味。首句写“未见”,次句点“未见时想见”之意,三、四句写“见”后所悟,末二句写“见”而更悟,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由表及里
【注释】 本句释义:本来诗兴就不高,可秋风却偏偏将最高大的树枝折断。 这句释义:诗歌的殿堂正在建设之中,你为何要离去? 这句释义:我为你留下百首诗,以表达我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之作。诗人在秋风乍起的时候来到友人处,看到一株高枝上结着果实。秋风的威力很大,能吹折树木的最高枝。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写了许多诗歌,但诗的意境、风格等都还达不到最高的境界,只能算是“尘中诗”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百首诗成遇赏音,云何容易动归心。 少陵不肯为轻薄,笑杀王杨井底沈。 接下来是对诗句的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创作诗歌的场景和态度,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通过对少陵、王杨等人的比喻,也揭示了诗人对当时文人轻佻浮华风气的不满和批评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注释将帮助理解关键词的意思。最后附上赏析。 注释 1. 人闲得安眠:形容生活平静,没有烦恼。 2. 梦断了无欲:表示没有贪念,心无旁骛。 3. 那思趋朝士:想起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士大夫。 4. 一马百夫仆:形容侍从众多。 5. 况闻稻苗盛:听说稻谷生长得很好。 6. 昨夜新雨足:说明天气转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7. 一饱如可期
【注释】 1. 禅宗诗律造精微:禅宗诗法讲究精微。 2. 眼底纷纷识者稀:眼前纷扰繁杂,真正懂得的人很少。 3. 举世何人谈大道:世间有谁谈论大道? 4. 怜君与我叩玄机:怜悯你和我一同探讨玄妙的奥理。 5. 休夸修炼飞金阙:不要炫耀你修炼到了可以飞升金阙的境界。 6. 勿笑沉沦陷铁围:请不要嘲笑那些陷入困境、不能自拔的人。 7. 善恶两途俱是错:善与恶的道路都是错误。 8. 堂堂日用要知归
我生垂四十,两鬓抽素发。 声色不挂眼,岂羡凌波袜。 唯有学道心,了不见超越。 何由插羽翰,往造金门谒。 反观金水性,端似天边月。 本从无中来,一物肇恍惚。 玉兔吐寒光,琪树遥清樾。 亭亭照八纮,圆影射沧渤。 斯言世岂闻,轻泄恐天罚。 吁嗟夸毗子,自分无仙骨。 徇财析秋毫,嗜酒醉深窟。 一迷不复返,长病如中暍。 空存玄牝门,金枢已摧阙。 犹为儿女计,白首恋簪笏。
元化首万类,圣学极几深。 有如亚圣贤,尚谨殆与淫。 浅见仅一斑,欢喜不自禁。 岂知天地全,于穆千圣心。 嗟哉我学子,进道宜骎骎。 立志务弘毅,异说毋交侵。 仁端验发见,精微试探寻。 超然见大体,皎日破重阴。 重新邹鲁传,挽回韶濩音。 当年不自勉,与物终堙沉。 神龙倏变化,岂复顾泥涔。 有来南山友,更唱共迭吟。 群材欲封殖,杞梓看成林。 逆耳成良箴
注释: 1. 得贤一语可书绅,妙选由来属世臣。 - 得到“贤”字的教诲可以记在衣带上,选拔人才是历代君王的重要任务。 2. 千里方能辨驽骥,四灵安可后龟麟。 - 千里之外才能分辨出良马和劣马,四灵(麒麟、凤凰、龙、龟)怎能排在龟和麟之后呢? 3. 共看再造恢王业,肯使中原杂战尘。 - 共同看到恢复国家大业的景象,决不会让中原地区再出现战争的尘埃。 4. 闻有皇都近消息,眉间喜气已津津。 -
【注释】 1. 异礼:不同寻常的礼节。 2. 病夫:身体虚弱的人。 3. 馆人:这里指招待宾客的人。 4. 初欣:开始时感到高兴。 5. 赋野蒿:写赋,即作诗。 6. 春草池塘:春天的草地和池塘。 7. 霜天雕鹗(jué):比喻高飞远翔的鸿鹄或猛禽。 8. 也知:知道。 9. 野客:指隐居山林的隐士。 10. 丹灶:炼丹的灶台,借指隐居的生活。 11. 松风:松林中的风声,借指隐居的环境。
【注释】 薰酣:香气浓郁。入夜幽香起:入夜后幽香四溢。烛与花明月影中,月和烛照花阴里:蜡烛在花影中映出月光的轮廓,而月光又照射着花的影子。光华混杂不可认:光与影交错在一起,使人无法辨认。刻画虽工难比似:即使雕刻工巧也难以比得上。烛偏月下花亦别:蜡烛偏斜于月下,花朵也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美丽。疏影横从俱可喜:稀疏的树影横斜地映衬着,使一切显得更加可爱。使君白头衰久矣:使君年岁已高。空惜流年去如水
夜色清如水新洗,月上烛明栖鸟起。 译文:夜幕降临,月光如水般清澈,照亮了大地。月亮爬上天空,明亮的光线照在鸟儿身上,它们纷纷飞起。 注释:夜色:指黑夜或夜晚的景色;月上烛明:形容月亮明亮如灯;栖鸟:停栖在树枝上的鸟;起:飞起。 赏析:这首诗以宁静的夜晚为背景,通过描绘月光、明月、灯火、鸟儿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责任感
【注释】 1. 噬肯易子教:指孔子教育弟子,不吝惜自己的智慧传授给别人。 2. 义应容拜母:指对待母亲要尽孝道,这是儒家提倡的伦理规范。 3. 歌声清以长:形容歌声优美动听,悠扬持久。 4. 神形条达偶:指人的精神状态和外在形体都表现得非常清晰自然。 5. 万事实一梦:形容世事变化无常,就像一场大梦一样。 6. 是非可姑置,试俟千载后:指对于是非问题,不必急于做出判断,可以暂时搁置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出行中,因旅途的辛苦和心情的沉重,写下的诗句。下面是逐句释义: 晚驱羸马背重城,晓度层峦淡月明。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骑马经过一座城市的场景。"晚驱"指的是晚上出发,"羸马"是指瘦弱的马,"背"在这里有背负的意思,"重城"是指高大的城墙。"晓度"则是在天亮时度过。"层峦"是指层层叠叠的山峦,"淡月"则是指月亮看起来不那么明亮。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夜晚骑马经过一座城市的艰难和辛苦。
举觞东望玉霄峰,万顷云涛雪塞空。 拥鼻自应多好句,褰裳便欲御长风。 际天江草如许碧,隔水山桃无限红。 李侯长句有家法,惊倒江楼一秃翁。 译文: 举起酒盏向着东方眺望玉霄峰,万里晴空下波涛滚滚如同雪山。 鼻子被美景吸引自然会写出很多好诗句,撩起衣服准备驾长风而行。 眼前江边的花草如此青翠,隔着河的山桃花红得像火一样。 李侯的长诗有独特的风格,令人惊叹不已让江楼的老头都惊讶得目瞪口呆。
【注释】 危:高。干霄百尺开——形容山势极高,直插云霄。海山罗列似东莱——形容群山连绵,如大海、高山一样,排列得像东方的蓬莱仙境一样。 晼晚:黄昏。 小徘徊:指稍作停留的意思。 一春准拟留君醉——意思是说,春天我本打算留下来陪伴您畅饮,让您高兴。 翡翠罗衫窄窄裁——指女子的衣裳。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诗。诗人在春天来到海边,登高远望,看到眼前景色美丽而壮阔,便产生了惜春之情
【注释】 共泛湖光范蠡船:泛指泛舟湖上。范蠡,春秋末期越国的著名政治家和谋士。 持杯欢客倒金莲:手持酒杯,与客人同饮。倒金莲指把杯子倒置如莲花状(金莲即荷花)。 此时朋契偕行乐:这时你我志同道合,一同游玩。 何日郡恩许引年:什么时候能获得郡府的恩典,让我可以退休享受年华。 照水暗知华发改:看那湖水照在头发上,发现已经白发丛生。 倚楼高与紫云连:倚靠在楼上,与紫色云霞相连。 安车盛暑盘桓好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用前韵”,然后分析所给诗的主要内容,包括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结构布局等,最后结合诗歌的主题,围绕主题进行赏析分析,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思想内容(要答出诗句的主要内容及抒发的情感);艺术手法;结构安排(要答出诗句在内容上或结构上的突出特色);语言特点(如用词准确生动
【注释】 再用前韵 :即用前诗的韵脚。 不用扁舟寻故友,但穿败履访邻家:不用乘坐小船去拜访老朋友,只穿着破履去探访邻居。 雪堂归去东坡老,云驭飞来萼绿华:回到雪堂,已经是东坡老了,驾着云车来的,应该是萼绿华。萼绿华是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她驾着云车,飘然而来。 稚子欢呼惊柳絮,佳人疑误认梅花:小孩子高兴地欢呼,是因为看到了柳絮;佳人怀疑是被梅花误认了。 出门天地俱无碍,却意江空月在沙:我走出家门
这是一首七绝,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聚会的感慨和期待。 我们来看第一句“再用前韵”,意思是说这首诗是按照之前的一个诗韵创作的。然后第二句“当代名流共一临,胜游应不减山阴”表达了与当代名人一起相聚的场景,并暗示这种聚集的场合不会比在山水秀丽的地方更加吸引人。这里的“山阴”指的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所以作者用它来强调这次聚会的特别之处。接着第三句“寸莛讵可撞千石,短绠徒劳汲百寻”通过比喻表达了一种无力感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与植物的诗。下面我将逐句翻译这首诗: 秋着寒花取次生,千丛向晓露珠盈。 根灵不止芝房秀,香远仍分桂子清。 弄雪飘飖疑玉女,迎风绰约认瑶英。 品题自是推词伯,谁道诗中只庶兄。 注释: 1. 秋着寒花:秋天时,寒花开始绽放。 2. 取次生:随意生长,没有特别的要求。 3. 千丛:形容数量众多,犹如成千的花朵丛立。 4. 向晓露珠盈:在早晨的阳光下,露水珠子满溢。 5.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给出一句诗句,然后翻译为现代汉语,注释关键的词汇,最后进行赏析。下面是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相应的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第1首 - 梅花:指前生所结的梅果,通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 楚些:一种古代楚地的音乐形式,此处可能用来形容梅花的芬芳。 - 招魂魄已盈:意思是已经吸引了许多的灵魂或思绪。 - 横枝太消瘦:形容梅花枝条细长而脆弱,给人一种消瘦的感觉。 -
注释: 1. 枕席方相好,儿童且勿哗。 2. 窗蕉鸾曳尾,檐树鹊鸣槎。 3. 有客谈飞屑,无才笔吐花。 4. 倦馀题短句,谁为指瑜瑕。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闲暇之余创作的,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感慨。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人也通过诗句的寓意,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枕席方相好,儿童且勿哗。”诗人用“枕席”比喻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心境
忘却机心,初非学疏。 瓮中醅酒常醉人,瓶内粟粒随意空。 天下众生皆病苦,山中四壁自空虚。 昔日刍豢口中食,今朝伴鱼钟中游。 注释: 1. 忘机士:指超脱世俗,不被外物所动的人。 2. 初非学二疏:意即起初并不学习二疏之学问。 3. 瓮醅:指瓮中发酵的酒。 4. 瓶粟:指瓶子里的谷子或米粒等食物。 5. 天下众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 6. 山中四壁:形容山居之地空旷寂寥,四周无物。 7. 刍豢口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杨亿。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以及关键词和译文。 1. 我家端无一囊钱,肮脏赵生门可倚。(注释:我家里没有钱,但可以依靠赵家。) 2. 黄绶丛中识君面,眼前如见曲阜履。(注释:在黄色的绶带中认出了你的脸,就像看到了鲁国的孔子。) 3. 兴来曳杖叩斋扉,清坐焚香淡如水。(注释:兴致来了,就拖着拐杖敲着书房门,坐在书房里烧香的味道淡得像水一样。) 4. 有时造语出瑰奇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其内容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 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少年读书时,人谓未可量。 年少的时候,人们认为我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及乎泛官海,慄栗乘危航。 等我踏入官场,我会感到极度的紧张和恐惧。 帆开风不顺,四望何淼茫。 船帆已经扬起,但海上的风却不顺,让我感到迷茫和无助。 为郎首已白,安能笑冯唐。 我已经年老
【注释】 1. 田家:指农家。贱劳:辛勤劳作。 2. 丰岁:丰收之年。饱餐粥,吃得很饱。 3. 儒士笔以耕:指儒生用笔墨来耕作。相形无食肉:比较起来,没有吃肉的。 4. 我生:我的生平。文字盟:指与文字结下的缘分,如朋友一样。向日交友卜:以前在朋友间互相约定。 5. 自从此邦来:自从我来到这个邦国。得君一夔足:得到您这样一位贤臣,已经心满意足了。 6. 作诗非野格:写诗不是没有规律可循。野格
诗句释义与赏析 用前韵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慨 1. 诗句原文与注释 - 诗句原文:庚公楼上鄂城头,乘月今为第几秋。 - 注释翻译:庾公楼上在鄂城,月亮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我在这高楼之上,不禁感叹岁月已过,不知已是第几个秋天了。 - 译文:庾公楼高耸在鄂城的顶端,月光照耀下更显壮观。如今站在楼上,不禁思考自己已经度过了许多个秋天。 2. 赏析与情感表达 - 赏析:此诗以“庾公楼”为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再用前韵(重复使用之前的韵律) 译文:再次吟诵这首诗,以保持其韵律的一致性。 解析: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押韵是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用以增加诗歌的音乐性。此句说明作者有意在创作后选择相同的词语或音节来押韵,以此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注释: 用,指重复使用;前韵,指之前使用的韵律。 赏析: 通过重复使用韵脚
【注释】 掀髯:捋胡子。闲临水:悠闲地坐在江边。天教着我画图间:这是说天意要我来为这美景作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游览山中美景时,心情愉快,兴致勃勃的写照。全诗语言平白如话,却能让人感受到诗人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情。 首句“掀髯坐语闲临水”,描写了诗人悠然自得,心旷神怡的状态。他一边捋着胡子,一边悠闲地坐在江边,似乎在欣赏眼前的美景。 次句“仰面徐行饱看山”,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悠闲之情
诗句翻译: 侍中庵底春山色,裴老亭边秋水声。 译文: 在春天的山脚下,侍中的庵堂显得分外美丽; 而在裴老的亭子旁,秋天的水流声令人心旷神怡。 注释: 1. 侍中庵底春山色:侍中指的是官职,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官员的住所。庵是和尚或道士修行的地方,这里指侍中庵底春山色,意味着侍中庵底春山景色宜人,如诗如画。 2. 裴老亭边秋水声:裴老可能是某个人的姓,亭是供人休息、赏景的地方
以下是对《再用前韵》的逐句解释和翻译,以及关键词的注释和赏析: - 诗句:劫外玄机好细参,他年卜筑绕澄潭。琴书活计无多子,只与龙冈共一庵。 - 译文:劫难之外的天地玄机值得仔细参详,将来择地建造房屋环绕澄澈的山潭。尽管生活清贫只有琴书相伴,却能与龙冈共处一个庵堂。 - 注释: - “劫外”指的是不受世俗灾难影响的地方,也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 “玄机”指深奥的秘密或道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它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西征图,展现了唐军出征前的豪情壮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首句“河源之边鸟鼠西”,描绘了西征的起点,河水源头的西边,鸟鼠山(今甘肃武威一带)是起点,也是西征军的出发点。这里的“西”字,既指地理上的西方,也暗含着历史、文化上的意义,表达了对西方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句“阴山千里号千溪”,描述了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绵延千里
劳生扰扰燕分泥,常逐东风到处栖。 止渴望浆那及酒,供炊无米敢言鸡。 仙人堕泪空辞汉,处士为书已赞齐。 陋巷自无车马到,衡门从此不嫌低。 此诗为宋代文学家辛弃疾所作《再用前韵》。上片以自然景观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首句“劳生扰扰燕分泥”通过燕子在春天泥泞中筑巢的景象,暗示诗人在繁忙的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第二句“常逐东风到处栖”则描绘了燕子随风飞翔、栖息各地的情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解释: 北风吹雪正微茫,无间茅茨与画堂。 注释:北风在吹着,大雪飘飞,整个世界都显得迷离而混沌。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图,展现了大自然的壮阔与寒冷。 留得映书遍莹洁,扫来煮茗更清香。 注释:我留下了映照在书页上的雪花,它们晶莹剔透,洁净无瑕;我将扫来的雪水拿来煮茶,茶香四溢,沁人心脾。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与珍视。
诗名:再用前韵 休将冥漠问山神,绣岭花开别样春。 竹少千竿分两径,松高百尺抱三人。 茶垆欲试新泉在,画壁曾看老衲真。 内翰中书前辈行,闲来衰劣愧相因。 注释: - 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字子瞻,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在凤翔通判时期,游历了终南山,创作了这首诗。 - "休将冥漠问山神"意指不要向山神提问,暗含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绣岭”指的是终南山上的山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作,理解其意思,然后把握景物特点,最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意境、感情等。 “再用前韵”是说这是作者用前次的韵写的一首绝句。这首诗的内容大意是:我常听说星星能环绕着月亮而旋转,但没见过江河会逆流而行;没有肉可供徐勉养狗,有草难以喂给景升的牛吃;梧桐冷落鸾鸟先逝去,芦荻苍茫大雁独自留下;解除百姓疲劳还有术法,没有一斗粮食博取凉州。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再用前韵 - 这可能是在引用或遵循某种特定的诗歌格式。 2. 大阃寻常弃郑师 - “大阃”通常指的是边关,而“郑师”可能是指郑国的部队或官员。这句话意味着边关的将领常常被忽视或遗弃,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3. 后人休望及瓜期 - “后人”可能指的是后来的统治者或将领,“及瓜期”则是一个成语,意指坐享其成。这句话意味着后来的统治者不应该指望从前任那里得到好处
虞渊谽谺纳归日,金枢吐月相承出。 初离积水看若飞,稍映微云盼犹眣。 是时蓐收肇视政,莎鸡振羽鸣蜩卒。 姮娥靓妆觐玉帝,坎轲中途婴祸疾。 旅人苦热爱清凉,快睹光辉满蓬荜。 愿开宝鉴照覆盆,岂拟瘴尘昏点漆。 隋珠惭固重革匮,和璧嗟蒙韎韦韠。 吴罡树折不自谋,纤阿马弱无人叱。 三足蟾惊入坎洼,八窍兔走罹罝毕。 围灰破晕谩传方,屑玉补凹空著术。 雷公骇惧罢灵鼓,湘女幽忧舍鸣瑟。 故老谓是虾蟆精
【注释】 况:何况。旱魃:古代神话中指水灾、旱灾之神。东作:指春季农事开始。西成:秋季收获。闾阖(lǘhé):宫门两侧的门。伏:叩拜,求见。驻跸:帝王停留宿卫之处,这里指帝王的住所。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朝廷为官期间所作,当时正是大旱,民不聊生之时。作者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对民生困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当权者的强烈不满。全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既有历史典故的运用,又有现实生活的反映
以下是对《再用前韵》逐句的解释: ``` 钟山南望凤凰台,山下平湖一镜开。 近岸紫骝穿柳去,沿堤画舫采菱来。 山禽将子飞还止,水鸟衔鱼去复回。 无限太平门外景,神游何必访仙垓。 ``` 译文: 在钟山的南边可以看见一座凤凰台,台下有一片宁静的湖泊,湖水清澈如镜。湖畔靠近江边的紫色骏马正在快速地跑过杨柳丛中;沿着堤坝的长舟正在捕捞水中的菱角。山上的鸟儿把雏儿放飞后返回栖息的地方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夜雨红灯话《梦粱》:在夜晚的雨中,我们谈论着《梁祝》的故事。 - 《梦粱》:这是一首关于梁祝故事的曲子。 2. 人言十事九荒唐:人们说的事情有九成是不靠谱的。 - 荒唐:不切实际或不真实。 3. 任移斗柄嗟王母:无论怎样移动北斗星,都无法改变王母娘娘的地位。 - 斗柄:北斗七星中的柄部,象征方向和时间。 - 王母:传说中的天帝的妻子,掌管天界事务。 4.
诗句:北望钧天帝所都,诏书昨拜执金吾。 译文:我仰望着高高在上的皇帝所在的地方,昨天接到了皇帝的命令,被任命为执掌军政的大官。 注释:这首诗是黄遵宪在清朝时期的作品,他用诗歌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望。 赏析:黄遵宪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作充满了激情和豪放。这首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黄遵宪的诗歌才华和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诗句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的意思,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作答。 “再用前韵”:用前面已经用过的韵,这里指诗的首句押韵。 “流年已过似蠲除,岁酒江南正索居。” 注释:流年,流逝的时光。蠲除:消除。岁酒,年节时饮用的美酒。江南,泛指南方地区,此处借指诗人自己居住的地方。索居,独处。 赏析:此联是说流年已去,就像洗涤一样清除了一切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