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扫编·卷上

汉初,因秦官置丞相、太尉。武帝罢太尉,不置。久之,置大司马而以为大将军之冠。成帝复罢丞相、御史大夫,而取周官六卿、司徒、司空之名,配大司马以备三公,而咸加「大」称。后汉建武二十七年,复改大司马为太尉,而司徒、司空并去「大」字,自后历代因之。政和中,始尽遵周官,置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而以太尉为武官,礼秩同二府,大略如昔之宣徽使,而不以授文臣,而必以冠节度使为异耳。
唐开元中,始聚书集贤院,置学士、直学士、直院总之。又置大学士,以宠宰相,自是不废。其后又置弘文官,亦以宰相为大学士。本朝避宣祖讳,易为昭文,然必次相迁首相始得之。其后惟王章惠随、庞庄敏籍、韩献肃绦旨初拜直除昭文,故王岐公行献肃制词,有曰「度越往制,何爱隆名之私」者,盖谓是也。
文臣签书枢密院,始于右元懿,初称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竟以本院学士而签书院事而已。至张公齐贤、王公沔皆直以谏议大夫为之,不复带学士,自是不复除。至熙宁八年,曾公孝宽始复自龙图阁直学士起居舍人、枢密都承旨,拜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而不迁官、不赐球文带。未几,以忧去位,至服阕,乃以端明殿学士判司农寺。元右三年,赵公瞻自中散大夫户部侍郎;六年,王公岩叟自左朝奉郎、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七年,刘公奉世自左朝请大夫、宝文阁待制、权户部尚书,皆拜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不迁官。赵公明年乃迁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王、刘二公至罢皆除端明殿学士。是四公于从班中资品尚浅,而躐迁执政,故有是命,盖不尽以执政之礼畀之。而必带枢密直学士者,正用石元懿故事也。绍圣以还,又复除。渊圣受禅之初,亟擢宫僚耿南仲为执政,而西府适无阙员,故复自徽猷阁直学士、太子詹事拜签书。未几,复欲命一执政使虏,而在位者皆不可遣,遽以兵部尚书路公允迪为签书而行。先是枢密直学士已废不置,改为述古殿直学士,故二公皆超拜资政殿学士。虽签书带职犹用故事,而非本意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却扫编·卷上”是中国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诗歌作品。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五言诗,被誉为“宋之四家”之一。

黄庭坚的“却扫编”是指他的一些未完成的著作或诗文选集。在《却扫编·卷上》中收录了黄庭坚的一些早期诗歌和文稿,反映了他在青年时期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貌。这些诗歌和文稿展示了他早期的才华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却扫编·卷上》中的诗歌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黄庭坚的诗歌天赋和个性特点,也为我们研究宋代文学、黄庭坚个人生活和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这些作品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和创新精神,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