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瘀逢阉茂,尽旃蒙大渊献,凡二年。
孝献皇帝丙兴平元年(甲戌,公元一九四年)
春,正月,辛酉,赦天下。
甲子,帝加元服。
二月,戊寅,有司奏立长秋宫。诏曰:“皇妣宅兆未卜,何忍言后宫之选乎!”壬午,三公奏改葬皇妣王夫人,追上尊号曰灵怀皇后。
陶谦告急于田楷,楷与平原相刘备救之。备自有兵数千人,谦益以丹杨兵四千,备遂去楷归谦,谦表为豫州刺史,屯小沛。曹操军食亦尽,引兵还。
马腾私有求于李傕,不获而怒,欲举兵相攻;帝遣使者和解之,不从。韩遂率众来和腾、傕,即而复与腾合。谏议大夫种邵、侍中马宇、左中郎将刘范谋使腾袭长安,己为内应,以诛傕等。壬申,腾、遂勒兵屯长平观。邵等谋泄,出奔槐里。傕使樊稠、郭汜及兄子利击之,腾、遂败走,还凉州。又攻槐里,邵等皆死。庚申,诏赦腾等。夏,四月,以腾为安狄将军,遂为安降将军。曹操使司马荀彧、寿张令程昱守鄄城,复往攻陶谦,遂略地至琅邪、东海,所过残灭。还,击破刘备于郯东。谦恐,欲走归丹杨。会陈留太守张邈叛操迎吕布,操乃引军还。
初,张邈少时,好游侠,袁绍、曹操皆与之善。及绍为盟主,有骄色,邈正议责绍;绍怒,使操杀之。操不听,曰:“孟卓,亲友也,是非当容之。今天下未定,奈何自相危也!”操之前攻陶谦,志在必死,敕家曰:“我若不还,往依孟卓。”后还见邈,垂泣相对。
陈留高柔谓乡人曰:“曹操军虽据兗州,本有四方之图,未得安坐守也。而张府君恃陈留之资,将乘间为变,欲与诸君避之,何如?”众人皆以曹、张相亲,柔又年少,不然其言。柔从兄幹自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
吕布之舍袁绍从张杨也,过邈,临别,把手共誓。绍闻之,大恨。邈畏操终为绍杀己也,心不自安。前九江太守陈留边让尝讥议操,操闻而杀之,并其妻子。让素有才名,由是兗州士大夫皆恐惧。陈宫性刚直壮烈,内亦自疑,乃与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及邈弟超共谋叛操。宫说邈曰:“今天下分崩,雄杰并起,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
资治通鉴 · 卷六十一 · 汉纪五十三
介绍
《资治通鉴》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该作品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宋初赵岩的一年的历史事件,全书共有294卷,约300万字。
《资治通鉴》是中国史学上的一座丰碑,它不仅记录了历史事实,还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和评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治通鉴》的编纂,体现了中国古代史学家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视和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司马光在编纂这部作品时,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历史记载,力求真实地还原历史事件,为后人提供了一部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时,《资治通鉴》也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古籍,其语言流畅,叙事清晰,通过生动的叙述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影响。
《资治通鉴》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学价值的作品,它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成果,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 · 卷六十一 · 汉纪五十三 译文 春,正月辛酉(十三日),大赦天下。 甲子日,帝加冕为皇帝。 二月戊寅日,有司奏立长秋宫。诏曰:“皇妣宅兆未卜,何忍言后宫之选乎!”壬午日,三公奏改葬皇妣王夫人,追上尊号曰灵怀皇后。 陶谦告急于田楷,田楷与刘备相救。刘备拥有数千士兵,陶谦又增发丹杨兵四千,刘备遂离去田楷归附陶谦,陶谦表奏刘备为豫州刺史,屯小沛。曹操军粮亦尽,引兵还。
陈留高柔谓乡人曰:“曹操军虽据兗州,本有四方之图,未得安坐守也。而张府君恃陈留之资,将乘间为变,欲与诸君避之,何如?”众人皆以曹、张相亲,柔又年少,不然其言。柔从兄幹自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 吕布之舍袁绍从张杨也,过邈,临别,把手共誓。绍闻之,大恨。邈畏操终为绍杀己也,心不自安。前九江太守陈留边让尝讥议操,操闻而杀之,并其妻子。让素有才名,由是兖州士大夫皆恐惧。陈宫性刚直壮烈,内亦自疑
译文: 荀彧向郭贡建议,现在郭贡与吕布的关系并不牢固,他们来势凶猛,但尚未决定最终的计策。如果现在去劝说郭贡,他可能不会听从,但如果先怀疑他,那他就会愤怒并采取行动。所以不如先不去理会郭贡,而是先去说服范县和东阿县城的人,这样即使不能成功,也能保持中立,等待更好的时机。 赏析: 这段对话反映了荀彧在面对复杂局势时的智慧和冷静。他对郭贡的评估准确无误,指出郭贡与吕布并非老交情,而且来得迅速
在三国时期,徐庶与刘备一同南下时,因徐庶的母亲被曹操俘虏。徐庶为了救母亲,不得已辞别刘备,投奔曹操,成为曹魏的重要谋士。这段经历被称为“进曹营一言不发”。 根据《三国志》记载,徐庶的母亲是徐庶的至亲,徐庶的母亲在跟随刘备大军南撤之时,被曹操捕获。徐庶为了救母,无奈之下选择投靠曹操,成为了曹操麾下的一名重要谋士。这个事件被称为“进曹营一言不发”,成为后世传颂的英雄事迹。 在《三国演义》中
资治通鉴·卷六十一 · 汉纪五十三 孝献皇帝丙兴平元年甲戌,公元一九四年春,正月,辛酉,赦天下。 河西四郡因远离凉州治所且被河寇阻隔,上书请求另设州治。六月,陈留邯郸商被任命为雍州刺史,负责治理此事。随后京师地震,八月冯翊羌寇掠属县,郭汜、樊稠等击败之。吕布有别屯在濮阳西,曹操夜袭破之。至九月,曹操还鄄城,吕布败走山阳。 译文: 河西四郡因离凉州遥远且受河寇阻隔,向朝廷上书请求另设州治
【诗句】: 冬,十月,操至东阿。袁绍使人说操,欲使操遣家居邺。操新失兖州,军食尽,将许之,程昱曰:“意者将军殆临事而惧,不然,何虑之不深也!夫袁绍有并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济也;将军自度能为之下乎?将军以龙虎之威,可为之韩、彭邪?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以将军之神武,与文若、昱等收而用之,霸王之业可成也,愿将军更虑之!”操乃止。 十二月,司徒淳于嘉罢,以卫尉赵温为司徒,录尚书事。
资治通鉴 · 汉纪五十三 陶谦病重嘱托,刘备安州使命 1. 徐州牧陶谦疾病告终 - 陶谦病情恶化,急召别驾东海人麋竺商议后事。他深知非刘备不能安定徐州,遂嘱咐其子继承家业,并让刘备接管徐州事务。 2. 刘备接任徐州领责 - 刘备未敢立即接受此重任,他与袁公路(袁术的字)商讨,希望借助袁公的力量来稳定局势。然而,袁术态度傲慢且不顾大局,最终刘备独自承担起治理徐州的责任。 3. 典农校尉陈登建议 -
诗句:资治通鉴 · 卷六十一 · 汉纪五十三 译文: 丹阳太守会稽周昕与袁术相恶,袁术上策舅吴景领丹阳太守,攻周昕,夺其郡,以从兄贲为丹阳都尉。袁术用母弟托广陵张纮,径到寿春见袁术。袁术流泪说:“亡父昔从长沙入讨董卓,与明使君会于南阳,同盟结好,不幸遇难,勋业不终。”周昕感激先人旧恩,欲自凭结,愿袁术垂察其城! 关键词注释: - 丹杨:东汉末年至东晋初年,今江苏南京一带。 - 会稽
资治通鉴·卷六十一 · 汉纪五十三 春,正月,癸丑,赦天下。 曹操击败吕布于定陶。 诏令立即任命袁绍为右将军。 董卓初死,三辅(今陕西西安一带)的民众尚存数十万户,但李傕等放兵劫掠,加之连年饥荒,两年间,民众相食殆尽。李傕、郭汜、樊稠各相与矜功争权,欲斗者数矣,贾诩每以大体责之,虽内不能善,外相含容。樊稠攻击马腾、韩遂,李利战不甚力,稠叱之曰:“人欲截汝父头,何敢如此!我不能斩卿邪
汉纪五十三 译文: 1. 原文:“三月,丙寅,傕使兄子暹将数千兵围宫”,杨彪曰:“自古帝王无在人家者,诸君举事,奈何如是!”暹曰:“将军计定矣。”于是君臣步从乘舆以出,兵即入殿中,掠宫人、御物。帝至傕营,傕又徙御府金帛置其营,遂放火烧宫殿、官府、民居悉尽。帝复使公卿和傕、汜,汜留杨彪及司空张喜、尚书王隆、光禄勋刘渊、卫尉士孙瑞、太仆韩融、廷尉宣璠、大鸿胪荣郃、大司农硃俊、将作大匠梁邵
【注释】 资治通鉴 · 卷六十一 · 汉纪五十三 是日:这一天;是日,指某天。 复:又。 移乘舆:迁移皇帝的车子和随行人员。 北坞:北边的山坞。 校尉:官名,汉代掌管守卫宫禁和宫廷安全的军官。 监:监督、看管。 内外隔绝:内外被隔断。 侍臣:侍从大臣。 求:向……索取。 五斗:形容数量少,不足为多。 飰(yù):吃。 何用米为?:为什么需要用米来充饥。 臭牛骨:不新鲜的牛骨,有臭味。
资治通鉴·卷六十一·汉纪五十三 赏析: 此诗为《资治通鉴》的一段内容,记载了汉献帝时期,李傕、郭汜等将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诗中描述了他们为了权力和地位而相互斗争的场景,以及曹操在这场争斗中的无奈和无力。通过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社会的纷争和残酷,也反映出人性的复杂和多变。 译文: 闰月己卯,帝使竭者仆射皇甫郦和傕、汜。郦先诣汜,汜从命;又诣亻隺,傕不肯,曰:“郭多,盗马虏耳,何敢欲与吾等邪
资治通鉴·卷六十一·汉纪五十三 汉孝献皇帝丙兴平元年(甲戌,公元一九四年)春,正月辛酉,赦天下。 曹操率军进攻吕布部将薛兰、李封所驻的巨野,吕布派兵救援但未能成功,结果败走,曹操随后斩杀了薛兰等人。此时,曹操已平定兖州,正准备南下攻击徐州。荀彧建议曹操应先稳定兖州,再图取徐州,否则一旦放弃徐州东进可能会失去兖州的稳固基地。荀彧还指出,虽然黄河以北地区重要,但现在残破,但仍然能够自保。因此
资治通鉴(卷六十一·汉纪五十三) 布东奔刘备张邈从布使其弟超将家属保雍兵布初见备甚尊敬之谓备曰吾与卿同边地人也布见关东起兵欲诛董卓布杀卓东出关东诸将无安布者皆欲杀布耳请备于帐中坐妇床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名备为弟" 译文: 当初,董卓在长安称帝后,各地诸侯纷纷起兵讨伐董卓。吕布此时也起兵反对董卓,他杀死董卓后向东逃亡,但关东地区并没有接纳他,而是想要杀掉他。于是,吕布投奔了刘备
《资治通鉴》:汉献帝的困境与抉择 【注释】 - 《资治通鉴》:一部编年体的中国古代史书,由北宋司马光编纂。 - 秋,七月:东汉建武以来的秋季,通常指一年中的第三个季度,即九月到十一月。 - 甲子:古代纪日用干支表示,甲为天干的第一位,子是地支的第一位。此为农历七月一日。 - 车驾:指皇帝的车驾。 - 汜兵:郭汜的军队。 - 侍中刘艾:汉朝宫廷内的顾问官员,负责处理宫中事务。 - 张济:东汉将领
资治通鉴·卷六十一·汉纪五十三 曹操围雍丘,张邈诣袁术求救,未至,为其下所杀。冬季十月,以曹操为兖州牧。戊戌,郭汜党夏育、高硕等谋胁乘舆西行。侍中刘艾见火起不止,请帝出幸一营以避火。杨定、董承将兵迎天子幸杨奉营,夏育等勒兵欲止乘舆,杨定、杨奉力战,破之,乃得出。壬寅,行幸华阴。宁辑将军段煨具服御及公卿已下资储,欲上幸其营。煨与杨定有隙,定党种辑、左灵言煨欲反,太尉杨彪、司徒赵温、侍中刘艾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1. 资治通鉴·卷六十一·汉纪五十三 - 诗名: 资治通鉴·卷六十一·汉纪五十三 - 作者: 司马光 - 内容概述:本诗为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记录了东汉末年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的春季事件。在这一年春天,皇帝开始加冕成为皇帝,同时宣布大赦天下。 2. 春,正月,辛酉,赦天下 - 注释: “春”指的是春季,“正月”指农历的正月
{ "注释1": "资治通鉴", "注释2": "卷六十一", "注释3": "汉纪五十三", "注释4": "乙亥", "注释5": "御牛车", "注释6": "幸安邑", "注释7": "河东太守王邑奉献绵帛,悉赋公卿以下", "注释8": "封邑为列侯", "注释9": "拜胡才为征东将军,张杨为安国将军", "注释10": "皆假节开府", "注释11": "其垒壁群帅竞求拜职
这首诗的译文是: 当初,丹杨县的朱治曾经担任孙坚的校尉,看到袁术的政令不得民心,就劝孙策回归江东。当时吴景正在攻打樊能、张英等人,一年多没有取得胜利,孙策劝说袁术说:“家中有旧恩于东,希望能帮助舅舅讨伐横江的敌人,横江被攻克之后,就能招募到本土的士兵,可以得到三万士兵来辅助您平定天下。”袁术知道他怨恨,而由于刘繇占据曲阿郡,王朗在会稽郡,孙策未必能够平定,所以允许他这样做
【注释】 1. 策攻刘繇牛渚营,尽得邸阁粮谷、战具。 - 策进攻刘繇的牛渚军营,完全占领了其仓库中的粮食和武器等物资。 2. 时彭城相薛礼、下邳相丹杨笮融依繇为盟主,礼据秣陵城,融屯县南,策皆击破之。 - 当时,彭城相薛礼和下邳相丹杨笮融都依附于刘繇,成为他的盟友或领袖,薛礼据守秣陵城,而笮融则在县南驻扎。策军对这些敌军进行了攻击并击败他们。 3. 又破繇别将于梅陵,攻湖孰、江乘,皆下之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六十一 · 汉纪五十三 丙辰,袁术表策行殄寇将军。 【译文】: 丙辰日,袁术上表推荐孙权为殄寇将军。 【注释】: 1. 资治通鉴: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由编年体和国别体两种体例组成,是研究中国历史的必备参考书目。 2. 卷六十一:指《资治通鉴》这本书的第61卷。 3. 汉纪五十三:指《资治通鉴》中的“汉纪”,这是记录汉朝历史的一个部分,第53卷。 4.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一 · 汉纪五十三 袁术以从弟袁胤为丹杨太守,周尚、周瑜皆还寿春。刘繇自丹徒将奔会稽,许邵曰:“会稽富实,策之所贪,且穷在海隅,不可往也。不如豫章,北达豫壤,西接荆州;若收合吏民,遣使贡献,与曹兖州相闻,虽有袁公路隔在其间,其人豺狼,不能久也。足下受王命,孟德、景升必相救济。”繇从之。 初,陶谦以笮融为下邳相,使督广陵、下邳、彭城粮运。融遂断三郡委输以自入,大起浮屠祠
《资治通鉴·卷六十一》中的“臧洪”事件,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历史片段,其中涉及了政治权谋、个人信念和道德抉择等多重复杂因素。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解析: 1. 事件背景:张超在雍丘被曹操围困,他请求臧洪前来救援,然而臧洪认为袁氏与曹氏关系良好,不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引来大祸。同时,臧洪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袁绍的不满,他认为袁绍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 2. 臧洪的性格特点:臧洪是一位义士
公孙瓒在历史上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历史人物,他的生平与行为对当时的局势及后续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具体分析: 1. 政治立场的摇摆: - 刘虞是幽州牧,被公孙瓒视为眼中钉。 - 杀死刘虞后,公孙瓒自称拥有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诸侯。 - 公孙瓒与袁绍多次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逐渐失去部下信任,被袁绍击败。 2. 军事策略的失误: - 公孙瓒以勇猛著称
南单于于扶罗薨,呼厨泉嗣立,居平阳。 此句诗中,“资治通鉴”为历史书籍,“卷六十一”指该书第六十一篇,“汉纪五十三”则是指该卷所记的汉朝历史中的第五十三年。诗句叙述了南匈奴首领于扶罗逝世,其弟呼厨泉接替成为单于,并居住在平阳的历史事件,反映出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匈奴势力的变迁。 诗中的“南单于”,即东汉时期的南匈奴首领,是东汉政府对匈奴的一种封号,用以表示对其统治区域的控制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