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阏逢困敦,尽强圉单阏,凡四年。
太祖文皇帝上之上元嘉元年(甲子,公元四二四年)
春,正月,魏改元始光。
丙寅,魏安定殇王弥卒。
营阳王居丧无礼,好与左右狎昵,游戏无度。特进致仕范泰上封事曰:“伏闻陛下时在后园,颇习武备,鼓鞞在宫,声闻于外。黩武掖庭之内,喧哗省闼之间,非徒不足以威四夷,只生远近之怪。陛下践祚,委政宰臣,实用高宗谅暗之美;而更亲狎小人,惧非社稷至计,经世之道也。”不听。泰,宁之子也。
南豫州刺史庐陵王义真,警悟爱文义,而性轻易,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外常侍颜延之、慧琳道人情好款密。尝云:“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宰相,慧琳为西豫州都督。”灵运,玄之孙也,性褊傲,不遵法度,朝廷但以文义处之,不以为有实用。灵运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常怀愤邑。延之,含之曾孙也,嗜酒放纵。徐羡之等恶义真与灵运等游,义真故吏范晏从容戒之,义真曰:“灵运空疏,延之隘薄,魏文帝所谓‘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者也;但性情所得,未能忘言于悟赏耳。”于是羡之等以为运、延之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出灵运为永嘉太守,延之为始安太守。
义真至历阳,多所求索,执政每裁量不尽与。义真深怨之,数有不平之言,又表求还都。咨议参军庐江何尚之屡谏,不听。时羡之等已密谋废为庶人,徙新安郡。前吉阳令堂邑张约之上疏曰:“庐陵王少蒙先皇优慈之遇,长受陛下睦受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怀必亮,容犯臣子之道,致招骄瓷之愆。至于天恣夙成,实有卓然之美,宜在容养,灵善掩瑕,训尽议方,进退以渐。今猥加剥辱,幽徙远郡,上伤陛下常棣之笃,下令远近恇然失图。臣伏思大宋开基造次,根条未繁,宜广树籓戚,敦睦以道。人谁无过,贵能自新;以武皇之爱子,陛下之懿弟,岂可以其一眚,长致沦弃哉!”书奏,以约之为梁州府参军,寻杀之。
夏,四月,甲辰,魏主东巡大宁。
秦王炽磐遣镇南将军吉毘等帅步骑一万,南伐白苟、车孚、崔提、旁为四国,皆降之。
徐羡之等以南兗州刺史檀道济先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 · 宋纪二
介绍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北宋司马光主编。该书原名《资治通鉴长篇》,后改名为《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约300万字。
《资治通鉴》的编纂始于北宋仁宗嘉祜二年(公元1057年),历时十九年(公元1066—1085年)最终完成。《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分为1362卷和294条。《资治通鉴》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一部重要里程碑。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宋纪二 起阏逢困敦,尽强圉单阏,凡四年。 太祖文皇帝上之上元嘉元年(甲子,公元四二四年) 春季,正月,魏改元始光。 丙寅,魏安定殇王拓跋弥卒。 营阳王居丧无礼,好与左右狎昵,游戏无度。特进致仕范泰上封事曰:“伏闻陛下时在后园,颇习武备,鼓鞞在宫,声闻于外。黩武掖庭之内,喧哗省闼之间,非徒不足以威四夷,只生远近之怪。陛下践祚,委政宰臣,实用高宗谅暗之美;而更亲狎小人
诗句:夏,四月,甲辰,魏主东巡大宁。 译文:夏季,四月,甲辰日,北魏国主向东巡游到大宁。 赏析:这首诗是宋文帝刘裕的《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 · 宋纪二》中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梁州府参军张约之上书反对魏主对庐陵王义真进行贬黜并流放新安郡的行为,认为庐陵王是先皇的宠儿,也是陛下的亲弟弟,不应该因为一次错误就长期抛弃他。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政治的担忧和对人才的珍视。同时
诗句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宋纪二 徐羡之等以南兖州刺史檀道济先朝旧将,威服殿省,且有兵众,乃召道济及江州刺史王弘入朝;五月,皆至建康,废立之谋告之。 甲申,谢晦以领军府屋败,悉令家人出外,聚将士于府内;又使中书舍人邢安泰、潘盛为内应。夜,邀檀道济同宿,晦悚动不得眠,道济就寝便熟,晦以此服之。 时帝于华林园为列肆,亲自沽卖,以与左右引船为乐,夕,游天渊池,即龙舟而寝。乙酉诘旦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 · 宋纪二 裴子野论曰:古者人君养子,能言而师授之辞,能行而傅相之礼。宋之教诲,雅异于斯,居中则任仆妾,处外则近趋走。太子、皇子,有帅,有侍,是二职者,皆台皂也。 译文: 裴子野说:古代国君抚养儿子,能够用言语教导他们,能够用行动教导他们礼仪。宋代的教诲和这个不同,宫中的人由宦官管理,宫外的人由小吏管理。太子、皇子有元帅,有侍卫,这两个职务都是由太监担任的
翻译:宋纪二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 · 宋纪二 羡之以荆州之重,恐宜都王至,或别用人。乃亟以录命除领军将军谢晦行都督荆、湘等七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欲令居外为援,精兵旧将,悉以配之。 译文:羡之以荆州的重要,恐怕宜都王会来,或者另外任命官员。于是急忙用皇帝的命令任命领军将军谢晦为都督荆、湘等七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想让他在外作为后援,精锐的部队和老将,全部分配给他。 注释:荆州:地名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宋纪二 甲戌,王发江陵,引见傅亮,号泣,哀动左右。既而问义真及少帝薨废本末,悲哭呜咽,侍侧都莫能仰视。亮流汗沾背,不能对;乃布腹心于到彦之、王华等,深自结纳。王以府州文武严兵自卫,台所遣百官众力不得近部伍。中兵参军硃容子抱刀处王所乘舟户外,不解带者累旬。魏主还宫。 秦王炽磐遣太子暮末帅征北将军木弈干等步骑三万,出貂渠谷,攻河西白草岭、临松郡,皆破之,徙民二万馀口而还。 八月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 · 宋纪二 戊戌,谒太庙。诏复庐陵王先封,迎其柩及孙修华、谢妃还建康。 庚子,以行荆州刺史谢晦为真。晦将行,与蔡廓别,屏人问曰:“吾其免乎?” 廓曰:“卿受先帝顾命,任以社稷,废昏立明,义无不可。但杀人二兄而以之北面,挟震主之威,据上流之重,以古推今,自免为难。”晦始惧不得去,既发,顾望石头城,喜曰:“今得脱矣!” 癸卯,徐羡之进位司徒,王弘进位司空,傅亮加开府仪同三司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宋纪二 徐羡之等欲即以到彦之为雍州,帝不许;征彦之为中领军,委以戎政。彦之自襄阳南下,谢晦已至镇,虑彦之不过己。彦之至杨口,步往江陵,深布诚款,晦亦厚自结纳;彦之留马及利剑、名刀以与晦,晦由此大安。 柔然纥升盖可汗闻魏太宗殂,将六万骑入云中,杀掠吏民,攻拔盛乐宫。魏世祖自将轻骑讨之,三日二夜至云中。纥升盖引骑围魏主五十余重,骑逼马首,相次如堵。将士大惧,魏主颜色自若
{慕璝亦有才略,抚纳秦、凉失业之民及氐、羌杂种至五六百落,部众转盛。} 宋纪二(2024年) 一、前言 在动荡的年代中,一位英雄的崛起往往能引发时代的波澜。慕容慕璝,作为4-6世纪吐谷浑王国的统治者,他的名字载入了历史的长河。他的才能和智慧不仅稳固了国家,还促进了民族间的和谐与融合。慕璝的统治时期,正是吐谷浑王国由衰变盛的重要转折点。 二、正文 1. 人才策略
宋纪二 春,正月,徐羡之、傅亮上表归政,表三上,帝乃许之。丙寅,始亲万机。羡之仍逊位还第,徐羡之、程道惠及吴兴太守王韶之等并谓非宜,敦劝甚苦,乃复奉诏视事。 辛未,帝祀南郊,大赦。 己卯,魏主还平城。 二月,燕有女子化为男。燕主以问群臣,沿书左丞傅权对曰:“西汉之末,雌鸡化为雄,犹有王莽之祸。况今女化为男,臣将为君之兆也。” 三月,丙寅,魏主尊保母窦氏为保太后。密后之殂也,世祖尚幼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宋纪二 魏主遣龙骧将军步堆等来聘,始复通好。 六月,武都惠文王杨盛卒。初,盛闻晋亡,不改义熙年号,谓世子玄曰:“吾老矣,当终为晋臣,汝善事宋帝。”及盛卒,玄自称都督陇右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秦州刺史、武都王,遣使来告丧,始用元喜年号。 秋,七月,秦王炽磐镇南将军吉毘等南击黑水羌酋丘担,大破之。八月,夏武烈帝殂,葬嘉平陵,庙号世祖;太子昌即皇帝位。大赦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 · 宋纪二 译文:十一月,以武都世子玄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当初,会稽孔宁子为帝镇西咨议参军,及即位,以宁子为步兵校尉;与侍中王华并有富贵之愿,疾徐羡之、傅亮专权,日夜构之于帝。会谢晦二女当适彭城王义康、新野侯义宾,遣其妻曹氏及长子世休送女至建康。帝欲诛羡之、亮,并发兵讨晦,声言当伐魏,取河南,又言拜京陵,治行装舰。 注释:资治通鉴 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
资治通鉴·宋纪二 历史长河中宋朝风云变幻 1. 晦立帜戒严,司马庾登之拒绝三千守城之命 - 晦立帜戒严,宣布将亲自率军前往前线。面对司马庾登之的疑虑和反对,晦坚持认为需要足够的兵力以备不时之需。 2. 南蛮司马周超力保司马庾登之,建议其可为守城将领 - 南蛮司马周超对庾登之说:“非徒守城而已,若有外寇,可以立功。”他力荐庾登之担任这一重要职责,以增强防御力量。 3. 王弘、檀道济不参与废弑阴谋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 · 宋纪二 译文:是日,诏召羡之、亮。羡之行至西明门外,谢爵正直,遣报亮云:“殿内有异处分。”亮辞以嫂病暂还,遣信报羡之,羡之还西州,乘内人问讯车出郭,步走至新林,入陶灶中自经死。 注释:资治通鉴是记录中国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卷一百二十指的是这部史书中的第一百二十卷。宋纪二则是在这一卷中关于宋朝的第二篇纪事。这里的“羡之”和“亮”分别是宋文帝刘义隆的两个儿子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 · 宋纪二 译文:乐冏再次派遣使者向谢晦报告,徐、傅和徐羡之等人已经被杀死。谢晦首先对袁羡之、刘亮表示哀悼,然后发布他儿子的死讯,不久他自己也走出射堂指挥军队。谢晦跟随高祖征讨四方,他指挥军队,处置事情,没有不恰当的地方,几天之内,四面八方的军队纷纷前来投奔,获得了三万人精兵。于是奉上奏表称颂袁羡之、刘亮的忠贞,他们横遭冤屈和酷刑。并且说:“我们如果只想掌握权力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 · 宋纪二 帝下诏戒严,大赦,诸军相次进路以讨谢晦。晦以弟遁为竟陵内史,将万人总留任,帅众二万发江陵,列舟舰自江津至于破冢,旌旗蔽日,叹曰:“恨不得以此为勤王之师!” 晦欲遣兵袭湘州刺史张邵,何承天以邵兄益州刺史茂度与晦善,曰:“邵意趣未可知,不宜遽击之。”晦以书招邵,邵不从。 二月,戊午,以金紫光禄大夫王敬弘为尚书左仆射,建安太守郑鲜之为右仆射。敬弘,廙之曾孙也。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 · 宋纪二 初,晦与徐羡之、傅亮为自全之计,以为晦据上流,而檀道济镇广陵,各有强兵,足以制朝廷;羡之、亮居中秉权,可得持久。及闻道济帅众来上,惶惧无计。 道济既至,与到彦之军合,牵舰缘岸。晦始见舰数不多,轻之,不即出战。至晚,因风帆上,前后连咽;西人离沮,无复斗心,戊辰,台军至,忌置洲尾,列舰过江,晦军一时皆溃。晦夜出,投巴陵,得小船还江陵。 先是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 · 宋纪二 到彦之至马头,何承天自归。到彦之因监荆州府事,以周超为参军;刘粹以沙桥之败告,乃执之。于是诛晦、爵、遯及其兄弟之子,并同党孔延秀、周超等。晦女彭城王妃被发徒跣,与晦诀曰:“大丈夫当横尸战场,奈何狼藉都市!”庾登之以无任,免官禁锢;何承天及南蛮行参军新兴王玄谟等皆见原。晦之走也,左右皆弃之。唯延陵盖追随不舍,帝以盖为镇军功曹督护。 晦之起兵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 · 宋纪二 【译文】:夏季,五月,乙未,任命檀道济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任命到彦之为南豫州刺史。派遣散骑常侍袁渝等十六人分赴各州郡县,考察吏政,访求百姓的疾苦;又使各郡县分别陈述自己的得失。丙午,皇上亲临延贤堂听讼,从此以后每年进行三次审讯。 【注释】: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此段文字出自宋代的《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 · 宋纪二: 华与刘湛、王昙首、殷景仁俱为侍中,风力局干,冠冕一时。上尝与四人于合殿宴饮,甚悦。既罢出,上目遂良久,叹曰:“此四贤,一时之秀,同管喉脣,恐后世难继也!”黄门侍郎谢弘微与华等皆上所重,当时号曰五臣。弘微,琰之从孙也。精神端审,时然后言,婢仆之前不妄语笑,由是尊卑大小,敬之若神。从叔混特重之,常曰:“微子异不伤物,同不害正,吾无间然。”上欲封王昙首、王华等
译文:诏令殿中将军吉恒前往北魏聘问。燕太子永去世,立次子翼为太子。 注释:诏令、聘问、去世、立、太子 赏析:本诗反映了宋文帝元嘉年间的外交政策。当时,北魏和南燕之间存在友好往来,但同时也有战争的紧张气氛。这首诗反映了宋文帝对北魏的态度,即既保持友好交流,又做好了应对战争的准备。这种策略在当时的国际关系中是非常明智的
{"title": "崔浩的星象预测与宋武帝决策", "subtitle": "从荧惑守羽林到刘裕的北伐,崔浩的智慧如何影响历史走向?", "keywords": ["宋武帝", "刘裕", "崔浩", "天文",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宋纪二 魏主行至君子津,会天暴寒,冰合,戊寅,师轻骑二万济河袭统万。壬午,冬至,夏主方燕群臣,魏师奄至,上下惊扰。 魏主军于黑水,去城三十馀里。夏主出战而败,退走入城。门未及闭,内三郎豆代田帅众乘胜入西宫,焚其西门;宫门闭,代田逾宫垣而出。魏主拜代田勇武将军。 魏军夜宿城北,癸未,分兵四掠,杀获数万,得牛马十馀万。魏主谓诸将曰:“统万未可得也,它年当与卿等取之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 · 宋纪二 前吴郡太守徐佩之聚党百馀人,谋以明年正会于殿中作乱,事觉,壬戌,收斩之。 译文:吴郡太守徐佩之纠集了一百余人,计划在明年的正旦朝会之际,在宫殿中发动叛乱。他们的阴谋被揭露,在壬戌这一天,徐佩之和他的同伙被逮捕并处死。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徐佩之策划和发动叛乱的行为,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不满和混乱情绪。诗人通过对徐佩之及其同伙的描述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 · 宋纪二 魏主回至平城。乙卯,帝巡幸丹徒;己巳,谒京陵;初,高祖既贵,命藏微时耕具以示子孙,帝至故宫见之,有惭色。近侍或进曰:“大舜躬耕历山,伯禹亲事水土。陛下不睹遗物,安知先帝之至德,稼穑之艰难乎!” 三月丙子日,魏主派遣高凉王宇文礼镇守长安。宇文礼,是宇文斤的孙子。又诏令执金吾桓温建造桥梁于君子津。 丁丑日,魏广平王元连去世。丁亥日,帝还建康。戊子日
诗句: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宋纪二 魏奚斤与夏平原公定相持于长安。魏主欲乘虚伐统万,简兵练士,部分诸将,命司徒长孙翰等将三万骑为前驱,常山五素等将步兵三万为后继,南阳王伏真等将步兵三万部送攻具,将军贺多罗将精骑三千为前候。素,遵之子也。五月,魏主发平城,命龙骧将军代人陆俟督诸军镇大碛以备柔然。辛巳,济君子津。 译文: 魏奚斤和夏朝的平原公在长安相持不下。魏主想乘虚进攻统万城,选拔士兵训练军队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 · 宋纪二 译文:魏主至统万,分军伏于深谷,以少众至城下。夏将狄子玉降魏。言:“夏主闻有魏师,遣使召平原公定,定曰:‘统万坚峻,未易攻拔。待我擒奚斤,然后徐往。内外击之,蔑不济矣。’故夏主坚守以待之。”魏主患之。乃退军以示弱,遣娥清及永昌王健帅骑五千西掠居民。 注释: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卷一百二十涉及宋代的部分
【译文】 魏人利用战争的有利条件追击夏主,追到城北时,杀掉了夏的主的弟弟河南公满及兄长的儿子蒙逊,死者有一万多人。夏王没有来得及进城,就逃奔到了上谷。魏帝穿着百姓的衣服跟随逃跑的人一起跑,进入城中;拓跋齐坚持劝阻,魏帝不听。夏人察觉到魏帝在追赶他们,所有的城门都关闭了;魏帝于是和拓跋齐等进入宫中,抓住一个妇人的裙子系在长矛上,魏帝乘着这个长矛爬升到城墙上,才侥幸逃脱。正逢天黑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 · 宋纪二 得夏太史令张渊、徐辩,复以为太史令。得故晋将毛修之、秦将军库洛干,归库洛干于秦,以毛修之善烹调,用为太官令。魏主见夏著作郎天水赵逸所为文,誉夏主太过,怒曰:“此竖无道,何敢如是!谁所为邪?当速推之!”崔浩曰:“文士褒贬,多过其实,盖非得已,不足罪也。”乃止。 魏主纳夏世祖三女为贵人。 奚斤与夏平原公定犹相拒于长安。魏主命宗正娥清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 · 宋纪二 辛酉,魏主自统万东还,以常山王素为征南大将军、假节,与执金吾桓鸾、莫云留镇统万。云,题之弟也。 秦王炽磐还枹罕。 秋,七月,己卯,魏主至柞岭。柔然寇云中,闻魏已克统万,乃遁去。 秦王炽磐谓群臣曰:“孤知赫连氏必无成,昌险归魏,今果如孤言。”八月,遣其叔父平远将军渥头等入贡于魏。 壬子,魏主还至平城,以所获颁赐留台百官有差。 魏主为人,壮健鸷勇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 · 宋纪二 九月,丁酉,安定民举城降魏。 译文:在九月的一天,安定的居民们决定放弃他们的地方,向北魏投降。 注释:安定,古地名,现为甘肃省定西市一带。“丁酉”是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之一,表示农历日期。“魏”是古代中国北方的一个政权,即北魏。这里的“降”指的是投降。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作者通过描述安定民举城降魏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