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上章涒滩,尽昭阳大渊献,凡四年。
高祖武皇帝永初元年(庚申,公元四二零年)
春,正月,己亥,魏主还宫。
秦王炽磐立其子暮末为太子,仍领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大赦,改元建弘。
宋王欲受禅而难于发言,乃集朝臣宴饮,从容言曰:“桓玄篡位,鼎命已移。我首唱大义,兴复帝室,南征北伐,平定四海,功成业著,遂荷九锡。今年将衰暮,崇极如此,物忌盛,非可久安;今欲奉还爵位,归老京师。”群臣惟盛称功德,莫谕其意。日晚,坐散。中书令傅亮还外,乃悟,而宫门已闭,亮叩扉请见,王即开门见之。亮入,但曰:“臣暂宜还者。”王解其意,无复他言,真云:“须几人自送?”亮曰:“数十人可也。”即时奉辞。亮出,已夜,见长星竟天,拊髀叹曰:“我常不信天文,今姑验矣。”亮至建康,夏,四月,征王入辅。王留子义康为都督豫、司、雍、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寿阳。义康尚幼,以相国参军南阳刘湛为长史,决府、州事。湛自弱年即有宰物之情,常自比管、葛,博涉书史,不为文章,不喜谈议,王甚重之。
五月,乙酉,魏更谥宣武帝曰道武帝。
魏淮南公司马国璠、池阳子司马道赐谋外叛,司马文思告之。庚戌,魏主杀国璠、道赐,赐文思爵郁林公。国璠等连引平城豪桀,坐族诛者数十人,章安侯封懿之子玄之当坐。魏主以玄之燕朝旧族,欲宥其一子。玄之曰:“弟子磨奴早孤,乞全其命。”乃杀玄之四子而宥磨奴。
六月,壬戌,王至建康。傅亮讽晋恭帝禅位于宋,具诏草呈帝,使书之。帝欣然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遂书赤纸为诏。
甲子,帝逊于琅邪第,百官拜辞,秘书监徐广流涕哀恸。丁卯,王为坛于南郊,即皇帝位。礼毕,自石头备法驾入建康宫。徐广又悲感流涕,侍中谢晦谓之曰:“徐公得无小过!”广曰:“君为宋朝佐命,身是晋室遗老,悲观之事,固不可同。”广,邈之弟也。帝临太极殿,大赦,改元。其犯乡论清议,一皆荡涤,与之更始。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九 · 宋纪一
介绍
《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的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294卷,历时19年完成 。该书涵盖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的公元976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的编纂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资治通鉴》不仅为后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部经典作品的介绍,人们不仅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也能从中汲取历史的教训,为现代生活提供借鉴。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涵盖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在阅读《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宋纪一》时,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与时代变迁的深刻影响。以下是对诗句的赏析: 1. 诗歌原文: -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九 · 宋纪一 - 起上章涒滩,尽昭阳大渊献,凡四年。 - 高祖武皇帝永初元年(庚申,公元四二零年) - 春,正月,己亥,魏主还宫。 -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九 · 宋纪一 五月,乙酉,魏更谥宣武帝曰道武帝。魏淮南公司马国璠、池阳子司马道赐谋外叛,司马文思告之。庚戌,魏主杀国璠、道赐,赐文思爵郁林公。国璠等连引平城豪桀,坐族诛者数十人,章安侯封懿之子玄之当坐。魏主以玄之燕朝旧族,欲宥其一子。玄之曰:“弟子磨奴早孤,乞全其命。”乃杀玄之四子而宥磨奴。 六月,壬戌,王至建康。傅亮讽晋恭帝禅位于宋,具诏草呈帝,使书之。帝欣然操笔
裴子野在《资治通鉴》卷一百十九中说,从前舜帝受天命为天子,四凶流放;武王攻克了殷商,那些顽民迁到了洛邑。天下的恶人都是一样的,乡里的言论和评议,是应该消除的,但错在这里! 晋恭帝被奉为零陵王,享受的尊贵礼遇,都仿照晋初的规矩,就住在原来的秣陵县,让冠军将军刘遵考带领兵马防卫。降服褚皇后后,封她为王妃。 庚午日,任命司空道怜为太尉,封他为长沙王。追封司徒道规为临川王,并让他的儿子义庆继承其爵位
译文: 七月,丁酉日,北魏国主拓跋焘去五原。 甲辰日,下诏任命凉公沮渠歆为都督高昌等七郡诸军事、征西将军、酒泉公;秦王秃发炽磐为安西大将军。 交州刺史杜慧度攻打林邑,将其打败,杀死敌人数量超过一半。林邑请求投降,先前被掠夺的人和财产都归还了他们。杜慧度在交州任职,治理得细致严密,就像在家一样。官吏百姓都很敬畏他而喜爱他,城门夜里开,路上没有丢失的物品。丁未日,北魏国主拓跋焘前往云中。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宋纪一 歆将步骑三万东出。蒙逊闻之,曰:“歆已入吾术中,然闻吾旋师,必不敢前。”乃露布西境,云已克浩亹,将进攻黄谷。歆闻之,喜,进入都渎涧,蒙逊引兵击之,战于怀城,歆大败。或劝歆还保酒泉,歆曰:“吾违老母之言以取败,不杀此胡,何面目复见我母!”遂勒兵战于蓼泉,为蒙逊所杀。 歆弟酒泉太守翻、新城太守预、领羽林右监密、左将军眺、右将军亮西奔敦煌。 蒙逊入酒泉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九 · 宋纪一 【原文】: 八月,辛未,追谥妃臧氏为敬皇后。癸酉,立王太子义符为皇太子。闰月,壬午,诏晋帝诸陵悉署守卫。九月,秦振武将军王基等袭河西王蒙逊胡园戍,俘二千馀人而还。李恂在敦煌在惠政。索元绪粗险好杀,大失人和。郡人宋承、张弘信招恂。冬,恂帅数十骑入敦煌,元绪东奔凉兴。承等推恂为冠军将军、凉州刺史,改元永建。河西王蒙逊遣世子政德攻敦煌,恂闭城不战。十二月,丁亥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九 · 宋纪一 辛未,北魏国主拓跋嗣行幸公阳。 河西王蒙逊率众二万攻打敦煌的李恂。 秦王乞伏炽磐派遣征北将军木弈干、辅国将军元基进攻上邽,但遇到霖雨而还。 三月甲子日,北魏阳平王拓跋熙去世。 北魏国主拓跋嗣从代发六千人修筑苑囿,东边围绕白登,周长三十里余。 河西王蒙逊在敦煌修筑堤坝,以水灌城;李恂请求投降,不被准许。李恂的部将宋承等率领全城投降,李恂自杀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 · 宋纪一 初,帝以毒酒一甕授前琅邪郎中令张伟,使鸩零陵王,伟叹曰:“鸩君以求生,不如死!”乃于道自饮而卒。伟,邵之兄也。太常褚秀之、侍中褚淡之,皆王之妃兄也。王每生男,帝辄令秀之兄弟方便杀之。王自逊位,深虑祸及,与褚妃共处一室,自煮食于床前,饮食所资,皆出褚妃,故宋人莫得伺其隙。九月,帝令淡之与兄右卫将军叔度往视妃,妃出别室相见。兵人逾垣而入,进药于王。王不肯饮,曰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宋纪一 秦王炽磐派遣征西将军孔子等率领骑兵二万袭击契汗秃真于罗种。 河西王蒙逊任命晋昌太守唐契为郡守,唐契据城叛变,蒙逊派世子政德讨伐他。唐契是瑶的儿子,谢瞻当时担任宋台中书侍郎,他的弟弟谢晦担任右卫将军。当时谢晦的名望和地位已经很高,他从彭城回到都城迎接家人,门庭内外车马络绎不绝,街道上挤满了行人。谢瞻回到家中,非常震惊和恐惧,对谢晦说:“你名声地位还不多
资治通鉴·卷一百十九·宋纪一 高祖武皇帝永初三年(壬戌,公元四二二年) 春,正月,甲辰朔,魏主自云中西巡,至屋窦城。 癸丑,以徐羡之为司空、录尚书事,刺史如故;江州刺史王弘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中领军谢晦为领军将军兼散骑常侍,入直殿省,总统宿卫。徐羡之起自布衣,又无术学,直以志力局度。一旦居廓庙,朝野推服,咸谓有宰臣之望。沈密寡言,不以忧喜见色。颇工弈棋,观戏常若未解,当世倍以此推之。傅亮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 · 宋纪一春,正月,己亥,诏分豫州淮以东为南豫州,治历阳,以彭城王义康为刺史。又分荆州十郡置湘州,治临湘,以左卫将军张邵为刺史。 二月丁丑,诏分豫州淮以东为南豫州,治历阳,以彭城王义康为刺史。又分荆州十郡置湘州,治临湘,以左卫将军张邵为刺史。 三月,上不豫,太尉长沙王道怜、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将军檀道济并入侍医药。群臣请祈祷神祇,上不许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 · 宋纪一 帝疾瘳,己未,大赦。 秦、雍流民南入梁州;庚申,遣使送绢万匹,且漕荆、雍之谷以赈之。 刁逵之诛也,其子弥亡命。辛酉,弥帅数十人入京口城,太尉留府司马陆仲元击斩之。 乙丑,魏河南王曜卒。 夏,四月,甲戌,魏立皇子焘为太平王,拜相国,加大将军;丕为乐平王,弥为安定王,范为乐安王,健为永昌王,崇为建宁王,俊为新兴王。 乙亥,诏封仇池公杨盛为武都王。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 · 宋纪一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 帝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被服居处,俭于布素。游宴甚稀,嫔御至少。 太子即皇帝位,年十七,大赦,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立妃司马氏为皇后。 魏主服寒食散,频年药发,灾异屡见,颇以自忧。遣中使密问白马公崔浩曰:“属者日食赵、代之分。朕疾弥年不愈,恐一旦不讳,诸子并少,将若之何?其为我思身后之计。”浩曰:“陛下春秋富盛,行就平愈;必不得已,请陈瞽言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九 · 宋纪一 嵩实姓拔拔,斤姓达奚,观姓丘穆陵,堆姓丘敦。是时,魏之群臣出于代北者,姓多重复,及高祖迁洛,始皆改之。旧史患其烦杂难知,故皆从后姓以就简约,今从之。 魏主又以典东西部刘絜、门下奏事代人古弼、直郎徒河卢鲁元忠谨恭勤,使之给侍东宫,分典机要,宣纳辞令。太子聪明,有大度。群臣时奏所疑,帝曰:“此非我所知,当决之汝曹国主也。” 六月,壬申
诗句输出: ``` 秋风起,五涧旁, 河西王遣前将军来。 兵强马壮,耀岭南, 誓要称霸江湖上。 ``` 译文: 在秋风起的时候,北凉的西秦国王蒙逊派遣他的前将军沮渠成都率领一万精兵前往岭南进行示威,大军驻扎在五涧旁。九月,西秦王乞伏炽磐派出征北将军出连虔等人率领六千骑兵前来攻打北凉军。 注释: - 秋风:秋季的风,常常代表着凉爽和收获的季节。 - 五涧:位于甘肃武威东侧的石羊河支流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九 · 宋纪一》:乙巳,魏主拓跋焘前往南宫,随后前往广宁。辛亥,北魏筑平城外郭,周围三十二里。 在分析这则历史记载时,我们首先关注到的是拓跋焘的行动。这一行动不仅体现了北魏对扩张领土的决心,也反映出其军事战略的深远考虑。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北魏当时的战略意图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进一步观察拓跋焘的决策过程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宋纪一 奚斤等攻滑台,不拔,求益兵。魏主怒,切责之;壬辰,自将诸国兵五万馀人南出天关,逾恒岭,为斤等声援。秦出连虔与河西沮渠成都战,禽之 。十一月,魏太子焘将兵出屯塞上,使安定王弥与安同居守。毛德祖与战,屡破之。魏主别遣黑槊将军于栗磾将三千人屯河阳,谋取金墉,德祖遣振威将军窦晃等缘河拒之。十二月,丙戌,魏主至冀州,遣楚兵将军、徐州刺史叔孙建将兵自平原济河,徇青、兗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九 · 宋纪一 魏主派遣中领军代人娥清、期思侯柔然闾大肥率军七千人会合周几、叔孙建南渡黄河,驻扎在碻磝。癸未,兖州刺史徐琰放弃尹卯南逃,于是泰山、高平、金乡等郡都沦陷于魏。叔孙建等人向东进入青州,司马爱之、季之先聚集部众于济东,都投降了魏。 戊子,魏兵逼近虎牢,青州刺史东莞竺夔镇守东阳城,派使者告急。 己丑,诏令南兗州刺史檀道济监领征讨诸军事,与王仲德共同救援
檀道济,字叔业,济阳考城人也。曾祖父谟,晋司徒;祖系,抚军长史;父𬘭,司徒左西属。檀道济博涉群书,言行以礼。始起家著作佐郎。时桓玄辅晋,议复故,道济与从事谢混、范泰俱见刘裕,言次及帝室废兴之迹,由是显名于江左。义熙十四年(418年),为广陵相,坐事免官;后复起用,除北中郎将、领高平太守,累迁至徐州刺史,转振远将军、北青州刺史。 彭城王刘义康因忌檀道济之功,矫诏杀之。义康立文帝幼子义符为帝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 · 宋纪一魏奚斤、公孙表共攻虎牢,宋守将毛德祖坚守不退 公元395年,三月壬子日,北魏军将领魏奚斤与公孙表共同攻打洛阳附近的虎牢。虎牢是北魏的军事要塞,也是战略要地,魏军企图借此突破东晋的防线。刘宋的守将毛德祖接到战报后,迅速组织力量在虎牢周围挖掘地道,形成了三层防御工事。魏军多次进攻都被击退,损失惨重。毛德祖利用地道战术成功抵御了北魏的进攻。 魏主自邺遣兵助之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宋纪一 乙己,魏主畋于韩陵山,遂如汲郡,至枋头。 初,毛德祖在北,与公孙表有旧。表有权略,德祖患之,乃与交通音问;密遣人说奚斤,云表与之连谋。每答表书,多所治定;表以书示斤,斤疑之,以告魏主。先是,表与太史令王亮少同营署,好轻侮亮;亮奏“表置军虎牢东,不得便地,故令贼不时灭。”魏主素好术数,以为然,积前后仇,使人夜就帐中缢杀之。 乙卯。魏主济自灵昌津,遂如东郡、陈留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九 · 宋纪一 甲子,刘粹遣李元德袭许昌,斩庾龙。 译文:在甲子这一天,刘粹派遣李元德袭击了许昌,并斩杀了庾龙。 关键词解释: 1. 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史,包含的时间长度是我国编年体史书中最长的一部巨著。 2. 卷一百一十九:这部书的第一百二十九卷。 3. 宋纪一:这是《资治通鉴》中的宋国历史。 4. 刘粹:即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 5. 李元德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宋纪一 叔孙建自东阳趋滑台,道济分遣王促德向尹卯。道济停军湖陆,仲德未至尹卯,闻魏兵已远,还就道济。刁雍遂留镇尹卯,招集谯、梁、彭、沛民五千馀家,置二十七营以领之。蛮王梅安帅渠帅数十人入贡于魏。初,诸蛮本居江、淮之间,其后种落滋蔓,布于数州,东连寿春,西通巴、蜀,北接汝、颍,往往有之。在魏世不甚为患;及晋,稍益繁昌,渐为寇暴。及刘、石乱中原,诸蛮无所忌惮,渐复北徙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宋纪一 闰月,丁未,魏主如河内,登太行,至高都。 【译文】:闰二月初二,北魏国主拓跋嗣前往河内,登上太行山,到达高都。 【赏析】:本日诗中描述了北魏国主拓跋嗣的行动,他在闰二月初一抵达河内,随后登上太行山,最终到达高都。此句展现了拓跋嗣对北方地区军事和政治情况的关注以及其军事活动的范围。从“登太行”可知,拓跋嗣在此次军事行动中,选择了太行山脉作为进攻的主要路线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九 · 宋纪一 奚斤等悉定司、兖、豫诸郡县,置守宰以抚之。魏主命周几镇河南,河南人安之。 徐羡之、傅亮、谢晦以亡失境土,上表自劾;诏勿问。 徐羡之兄子吴郡太守佩之颇豫政事,与侍中王韶之、程道惠、中书舍人邢安泰、潘盛结为党友。时谢晦久病,不堪见客,佩之等疑其诈疾,有异图,乃称羡之意以告傅亮,欲令亮作诏诛之。亮曰:“我等三人同受顾命,岂可自相诛戮!诸君果行此事
资治通鉴·卷一百十九 · 宋纪一 九月,乙亥,魏主还宫,召奚斤还平城,留兵守虎牢;使娥清、周几镇枋头;以司马楚之所将户口置汝南、南阳、南顿、新蔡四郡,以益豫州。 冬,十月,癸卯,魏人广西宫外垣,周二十里。 秃发傉檀之死也,河西王蒙逊遣人诱其故太子虎台,许以番禾、西安二郡处之,且借之兵,使伐秦,报其父仇,复取故地。虎台阴许之,事泄而止。秦王炽磐之后,虎台之妹也,炽磐待之如初。后密与虎台谋曰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九 · 宋纪一 己巳,魏太宗殂。壬申,世祖即位,大赦。十二月,庚子,魏葬明元帝于金陵。庙号太宗。 魏主追尊其母杜贵嫔为密皇后。自司徒长孙嵩以下普增爵位。以襄城公卢鲁元为中书监,会稽公刘为尚书令,司卫监尉眷、散骑侍郎刘库仁等八人分典四部。眷,古真之弟子也。 以河内镇将代人罗结为侍中,、外都大官,总三十六曹事。结时年一百七,精爽不衰,魏主以其忠悫,亲任之,使兼长秋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和作答。此诗首句“初,嵩山道士寇谦之,赞之弟也”一句中,“嵩山”指的是地名,“寇谦之”是人名。寇谦之是北魏时期著名的道教人物。 【答案】 字辅基,号景玄。他修张道陵之术,自称曾遇老子下凡,命他继张道陵为天师,授以辟谷轻身之术及《科戒》二十卷。②李谱文
臣司马光曰:老子、庄周的著作,其大旨是要人与生死相齐,超脱于富贵贫贱之间。然而追求成仙得道的人,却以服食草药、修炼形体的方法求取轻举飞升。炼制草木为金银,这种方术正与老庄的主张相违背了。因此刘歆在《七略》中把道家著作列为诸子,而将神仙之术列为方技。之后又有符水、禁咒之类的神术出现,到了崔浩便将这些方法合而为一;直到今天,仍然沿袭这些方法,其中的讹误已经很多了!崔浩不喜欢佛老之书而又信服崔谦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