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强圉大荒落,尽屠维协洽,凡三年。
安皇帝癸义熙十三年(丁巳,公元四一七年)
春,正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秦主泓朝会百官于前殿,以内外危迫,君臣相泣。征北将军齐公恢帅安定镇户三万八千,焚庐舍,自北雍州趋长安,自称大都督、建义大将军,移檄州郡,欲除君侧之恶;扬威将军姜纪帅从归之,建节将军彭完都弃阴密奔还长安。恢至新支,姜纪说恢曰:“国家重将、大兵皆在东方,京师空虚,公亟引轻兵袭之,必克。”恢不从,南攻郿城。镇西将军姚谌为恢所败,长安大震。泓驰使征东平公绍,遣姚裕及辅国将军胡翼度屯澧西。扶风太守姚俊等皆降于恢。东平公绍引诸军西还,与恢相持于灵台,姚赞留宁朔将军尹雅为弘农太守,守潼关,亦引兵还。恢众见诸军四集,皆有惧心,其将齐黄等诣大军降。恢进兵副绍,赞自后击之,恢兵大败,杀恢及其三弟。泓器之恸,葬以公礼。
太尉裕引水军发彭城,留其子彭城公义隆镇彭城。诏以义隆为监徐、兗、青、冀四州诸军事、徐州刺史。
凉公暠寝疾,遣命长史宋繇曰:“吾死之后,世子犹卿子也,善训导之。”二月,暠卒,官属奉世子歆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凉州牧。大赦,改元嘉兴。尊歆母天水尹氏为太后。以宋繇录三府事。谥暠曰武昭王,庙号太祖。
西秦安东将军木弈干击吐谷浑树洛干,破其弟阿柴于尧杆川,俘五千馀口而还。树洛干走保白兰山,惭愤发疾,将卒,谓阿柴曰:“吾子拾虔幼弱,今以大事付汝。”树洛干卒,阿柴立,自称骠骑将军、沙州刺史。谥树洛干曰武王。阿柴稍用兵侵并其傍小种,地方数千里,遂为强国。
河西王蒙逊遣其将袭乌啼部,大破之;又击卑和部,降之。
王镇恶进军渑池,遣毛德祖袭尹雅于蠡吾城,禽之,雅杀守者而逃。镇恶引兵径前,抵潼关。
檀道济、沈林子自陕北渡河,拔襄邑堡,秦河北太守薛帛奔河东。又攻秦并州刺史尹昭于蒲阪,不克。别将攻匈奴堡,为姚成都所败。
辛酉,荥阳守将傅洪以虎牢降魏。
秦主泓以东平公绍为太宰、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八 · 晋纪四十
介绍
《资治通鉴》是一部包含时间最长的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这部巨著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与《春秋》并称为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全书以时间为纲,纵贯上起战国时期,下止于宋代初年,详细记述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至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的历史变迁,涵盖的时间跨度达1362年。
相关推荐
诗句: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晋纪四十起强圉大荒落,尽屠维协洽,凡三年。 译文:从丁巳年(公元417年)开始,到义熙十三年(丁巳,公元四一七年),这是三年间的事情。 赏析: 本段诗句描述了《资治通鉴》中的历史事件和相关人物。其中“丁巳”是指的公历中的某一天,而“起强圉大荒落,尽屠维协洽,凡三年”则详细描绘了这一时间段的起始年份和结束年份,同时指出了这个时期总共持续了三年
资治通鉴 卷一百一十八·晋纪四十 译文及赏析 译文: 春季,正月,己亥(二十四日),袁真因为梁国内史沛郡人朱宪以及弟弟汝南内史朱斌暗通大司马桓温,把他们杀掉。 赏析: 这段文字摘自《资治通鉴》的卷一百一十八·晋纪四十,主要叙述了安皇帝义熙十三年(丁巳,公元四一七年)春天,袁真的政治行动及其结果。袁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物,他通过暗杀手段除掉了与大司马桓温勾结的内史朱宪和其弟汝南内史朱斌
晋军渡河拔襄邑,秦军不支蒲阪败 晋朝的檀道济与沈林子率领的部队从陕城北边渡过黄河,成功攻陷了襄邑堡,令后秦河北太守薛帛被迫逃往河东。在潼关的东晋军队继续进攻并试图攻克后秦的并州刺史尹昭据守的蒲阪堡垒,然而未能取得预期成果。 在另一侧战场,东晋的将领姚成都以少胜多,击败了晋军的一支分队,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华和战斗力。 东晋方面并未因此而懈怠,他们继续调整战略,寻求更有利的战机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晋纪四十》是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下面将对这段原文进行翻译并附上赏析: - 原文: 薛帛据河曲来降。太尉裕将水军自淮、泗入清河,将溯河西上,先遣使假道于魏;秦主泓亦遣使请救于魏。魏主嗣使群臣议之,皆曰:“潼关天险,刘裕以水军攻之,甚难;若登岸北侵,其势便易。裕声言伐秦,其志难测。且秦,婚姻之国,不可不救也。”博士祭酒崔浩曰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庚辰,刘裕率领军队进入黄河,任命左将军向弥为北青州刺史,留守碻磝。 起初,刘裕命令王镇恶等人:“如果攻克洛阳,需要大军到来一起前进。”王镇恶等人趁机迅速奔向潼关,被秦军阻截,无法前进。过了很久,由于缺乏食物,众人开始疑虑和恐惧,有人想要抛弃辎重返回大军。沈林子握着剑怒斥说:“相公立志统一天下,现在已经攻克了许、洛,关右将要平定,事情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前锋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晋纪四十 安皇帝癸义熙十三年(丁巳,公元四一七年)春,正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秦主泓朝会百官于前殿,以内外危迫,君臣相泣。征北将军齐公恢帅安定镇户三万八千,焚庐舍,自北雍州趋长安, 〔〖胡三省注〗以内则兄弟构难,外为晋、夏所迫也。 〕 太尉裕至洛阳,行视城堑,嘉毛修之完葺之功,赐衣服玩好,直二千万。 丁巳,魏主嗣如高柳。壬戌,还平城。 河西王蒙逊大赦
五月,乙未,齐郡太守王懿向北魏投降,并上书称:“刘裕在洛阳,应当派兵切断他的归路,不战而胜。”魏主拓跋嗣认为很好。 崔浩在魏主拓跋嗣讲学时侍立一旁,拓跋嗣问他:“刘裕讨伐姚泓,真的能成功吗?”崔浩回答说:“一定能成功。”拓跋嗣问:“为什么?”崔浩说:“过去姚兴喜好虚名,实际并无实用。姚泓懦弱多病,兄弟之间互相争斗。刘裕乘机攻击他,军队士气高昂,将领勇猛无比,怎能不胜利!”拓跋嗣问道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八 · 晋纪四十 魏主嗣西巡至云中,遂济河,畋于大漠。魏置天地四方六部大人,以诸公为之。秋,七月,太尉裕至陕。沈田子、傅弘之入武关,秦戍将皆委城走。田子等进屯青泥,秦主泓使给事黄门侍郎姚和都屯峣柳以拒之。西秦相国翟勍卒;八月,以尚书令昙达为左丞相,右仆射元基为右丞相,御史大夫麹景为尚书令,侍中翟绍为左仆射。 译文: 在魏主嗣的西行巡幸中,他到达了云中,并渡河继续前往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八 · 晋纪四十 初,裕以田子等众少,遣沈林子将兵自秦岭往助之,至则秦兵已败,乃相与追之,关中群县多潜送款于田子。 译文:桓温因为田子等人兵力少,派沈林子率领军队从小路奔赴秦岭援救他们,到达后发现秦军已经战败,于是一起追击,关中的许多县都暗中向田子表示投降。 注释:1. 资治通鉴:一部古代中国历史记载,涉及多个朝代。2. 晋纪四十:记录了西晋的历史事件。3.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晋纪四十 泓将出降,其子佛念,年十一,言于泓曰:“晋人将逞其欲,虽降必不免,不如引决。”泓怃然不应,佛念登宫墙自投而死。 癸亥,泓将妻子、群臣诣镇恶垒门请降,镇恶以属吏。城中夷、晋六万馀户,镇恶以国恩抚慰,号令严肃,百姓安堵。 九月,太尉裕至长安,镇恶迎于灞上。裕劳之曰:“成吾霸业者,卿也!”镇恶再拜谢曰:“明公之威,诸将之力,镇恶何功之有!”裕笑曰:“卿欲学冯异邪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晋纪四十 晋安皇帝癸义熙十三年(丁巳,公元四一七年)春,正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2024年11月11日 ·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译文:春季,正月,己亥(二十四日),袁真因为梁国内史沛郡人朱宪以及弟弟汝南内史朱斌暗通大司马桓温,把他们杀掉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晋纪四十 癸酉,司马休之、司马文思、司马国璠、司马道赐、鲁轨、韩延之、刁雍、王慧龙及桓温之孙道度、道子、族人桓谧、陈郡袁式等皆诣魏长孙嵩降。 冬季,十月,己酉,嗣召长孙嵩等还。司马休之不久卒于魏。魏赐国璠爵淮南公,道赐爵池阳子,鲁轨爵襄阳公。刁雍表求南鄙自效,嗣以雍为建义将军。雍聚众于河、济之间,扰动徐、兖;太尉裕遣兵讨之,不克,雍进屯固山,众至二万。
诗句解析: 1. “穆之之卒也,朝廷恇惧,欲发诏,以太尉左司马徐羡之代之。” - 解释: 穆之去世后,朝廷感到恐慌和不安。他们想要发布一道诏书,任命徐羡之为太尉左司马来接替他的职位。 - 关键词: 穆之、朝廷、徐羡之、太尉左司马 2. “中军咨议参军张邵曰:‘今诚急病,任终在徐;然世子无专命,宜须谘之。’” - 解释: 中军咨议参军张邵说:“现在我确实生病了,我的职位最终会由徐羡之接管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这部书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记录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的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通过详尽的叙述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古代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以下是对原文内容的逐句解读: 1. 臣光曰:“古人有言:“疑则勿任,任则勿疑。” 这句话是引用自《荀子·君道》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在决策时要慎重,不要轻易地作出判断
这首诗出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晋纪四十》,是一段关于历史事件的描述。诗句为:“秦、雍人千馀家推襄邑令上谷寇赞为主,以降于魏,魏主嗣拜赞魏郡太守。” 译文是:秦、雍地区有一千多户人家推举襄邑县令上谷人寇赞为领袖,向魏投降,北魏的皇帝拓跋嗣任命寇赞为魏郡太守。 关键词注释: 1. 资治通鉴:古代中国一部重要的史书,记录了从战国至隋朝的历史事件。 2. 卷一百十八:这是《资治通鉴》中的一篇
是岁,魏都坐大官章安侯封懿卒。 安皇帝癸义熙十四年(戊午,公元四一八年)春,正月,丁酉朔,魏主嗣至平城,命护高车中郎将薛繁帅高车、丁零北略,至弱水而还。 辛巳,大赦。 夏赫连璝至渭阳,关中民降之者属路。龙骧将军沈田子将兵拒之,畏其众盛,退屯刘回堡,遣使还报王镇恶。镇恶谓王修曰:“公以十岁儿付吾属,当共思竭力;而拥兵不进,虏何由得平!”使者还,以告田子。田子与镇恶素有相图之志,由是益忿惧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八 · 晋纪四十 壬戌,太尉裕至彭城,解严,琅邪王德文先归建康。 壬戌日,刘裕抵达彭城,解除了军事戒严,琅邪王司马德文先行返回建康。 晋纪四十 〔起强圉大荒落,尽屠维协洽,凡三年。 安皇帝癸义熙十三年(丁巳,公元四一七年)春,正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秦主泓朝会百官于前殿,以内外危迫,君臣相泣。 征北将军齐公恢帅安定镇户三万八千,焚庐舍,自北雍州趋长安,
诗句:资治通鉴·晋纪四十 译文: 晋纪,资治通鉴·晋纪·晋纪四十解释翻译。起强圉大荒落,尽屠维协洽,凡三年。安皇帝癸义熙十三年(丁巳,公元四一七年)春,正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注释: 1. 《资治通鉴·晋纪》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公元前403年至前206年的历史事件。 2. 晋纪是指中国历史上的晋朝时期,包括西晋和东晋两个朝代。 3.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八 · 晋纪四十 原文 魏天部大人白马文贞公崔宏疾笃,魏主嗣遣侍臣问病,一夜数返。及卒,诏群臣及附国渠帅皆会葬。秋,七月,戊午,魏主嗣至平城。九月,甲寅,魏人命诸州调民租,户五十石,积于定、相、冀三州。河西王蒙逊复引兵伐凉,凉公歆将拒之,左长史张体顺固谏,乃止。蒙逊芟其秋稼而还。歆遣使来告袭位。冬,十月,以歆为都督七郡诸军事、镇西大将军、酒泉公。姚艾叛秦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八 · 晋纪四十 宋公裕听说了这件事,让辅国将军蒯恩到长安,召义真东归;任命相国右司马朱龄石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右将军、雍州刺史,代镇长安。宋公裕对朱龄石说:“你到了长安,可以命令义真轻装速发,出关后,再慢慢走。如果关右一定守不住,可以和义真一起回去。”又命中书侍郎朱超石慰劳河、洛。 十一月,朱龄石到达长安。义真的将士贪婪放纵,大肆抢劫,然后向东行进,装载了大量的宝货、子女
资治通鉴·晋纪四十 穿越千年历史,感悟古人智慧与情感 1. 王勃勃欲降傅弘之 - 意图投降 - 傅弘之拒绝屈服 - 王勃勃裸身示辱 - 傅弘之最终死亡 2. 长安百姓逐朱龄石 - 长安城民 - 朱龄石逃亡 - 焚毁宫殿逃离 3. 勃勃入长安 - 攻破长安 - 大宴将士庆祝 - 封赏有功之人 4. 龙骧将军王敬先戍曹公垒 - 王敬先驻守 - 朱超石跟随前往 - 赫连昌进攻破坏 5. 刘钦之悲泣不欢
诗句: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晋纪四十》 宋公裕闻青泥败,未知义真存亡,怒甚,刻日北伐。侍中谢晦谏以“士卒疲弊,请俟它年”,不从。 译文: 宋公裕听到青泥战败的消息后,不知道桓玄的下落,非常愤怒,决定在一天之内发动北伐。他不听侍中谢晦劝他等一年再战的建议,直接下令进攻。 注释: - 这首诗描述了宋公裕在青泥战败后的反应和决策过程。 - 诗中的“怒甚”表达了宋公裕对失败的极度不满和愤怒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 · 晋纪四十 夏王勃勃在灞上筑坛登基,正式称帝,改年号为昌武。随后,西秦王炽磐东巡至长安,于十二月将五千余名上邽民迁至枹罕。期间,彗星出现并出现在天津、太微、北斗和紫微等星象中,持续了八十余日才消失。魏主嗣再次召集诸儒士及术士询问天象吉凶,崔浩预测灾异与人事相符,认为无需过分担忧。宋公裕则通过谶文预言刘裕将篡位,导致皇帝被鸩杀,琅邪王德文即位。 译文:
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一十八·晋纪四十 译文及注释 是岁,河西王蒙逊奉表称籓,拜凉州刺史。 尚书右仆射袁湛卒。 恭皇帝安皇帝癸元熙元年(己未,公元四一九年) 春,正月,壬辰朔,改元。 立琅邪王纪褚氏为皇后;后,裒之曾孙也。 魏主嗣畋于犊渚。 甲午,征宋公裕入朝,进爵为王。裕辞。 癸卯,魏主嗣还平城。 庚申,葬安皇帝于休平陵。 敕刘道怜司空出镇京口。
资治通鉴·晋纪四十 勃勃性骄虐,视民如草芥 公元四一七年,春季,正月,甲戌朔,日蚀发生。 司马道恭,自东垣帅三千人屯城西,司马顺明帅五千人屯陵云台,司马楚之屯柏谷坞。魏河内镇将于栗磾游骑在芒山上,攻逼交至,康坚守六旬。 赏析: 此篇记载了晋朝末年的历史事件。文章以简洁的文字记录了晋武帝司马炎的儿子司马道恭等人在金墉城抵御敌军的过程。通过这些描述可以看出,当时的战争是多么残酷和激烈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八 · 晋纪四十 司马顺明、司马道恭及平阳太守薛辩皆降于魏,魏以辩为河东太守以拒夏人。 夏,四月,秦征西将军孔子帅骑五千讨吐谷浑觅地于弱水南,大破之,觅地帅其众六千降于夏,拜弱水护军。 庚辰,魏主嗣有事于东庙,助祭者数百国;辛巳,南巡至雁门。 五月,庚寅朔,魏主嗣观渔于A212水。己亥,还平城。 凉公歆用刑过严,又好治宫室。从事中郎张显上疏,以为:“凉土三分,势不支久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八 · 晋纪四十 诗句: 1.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八 · 晋纪四十” - 这一句话表明我们正在讨论的是《资治通鉴》中的某个特定条目,即晋纪四十。 2. “主簿汜称上疏谏曰:‘天之子爱人主,殷勤至矣;故政之不修,下灾异以戒告之,改者虽危必昌,不改者虽安必亡。’” - 这句描述了主簿汜称上奏皇帝的言辞,他提到了上天对君主的爱,以及政治不善会引发的灾难。 3.
诗句: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晋纪四十译文:宋公裕开始接受进爵的任命。八月,他移镇寿阳,并任命度支尚书刘怀慎为督淮北诸军事、徐州刺史,镇守彭城。 关键词注释: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晋纪四十,宋公裕,进爵,寿阳,度支尚书,刘怀慎,徐州,彭城。 赏析:此诗描述了宋公裕接受进爵的命令,以及他的职务和管辖范围。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和权力斗争
诗句释义及译文: - 十一月,丁亥朔,日有食之。 - “十一月”指的是农历的11月。 - "丁亥朔"表示这个月初一,“丁”是天干的第四位,“亥”是地支的第13位,合起来就是农历11月的第一天。 - "日有食之"意味着这一天发生了日食。 - 十二月,癸亥,魏主嗣西巡至云中,从君子津西渡河,大猎于薛林山。 - "十二月"指的是农历的12月。 - "癸亥"指的是农历12月的第3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