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柔兆困敦,尽重光大荒落,凡六年。
太祖文皇帝中之上元嘉十三年(丙子,公元四三六年)
春,正月,癸丑朔,上有疾,不朝会。
甲寅,魏主还宫。
二月,戊子,燕王遣使入贡于魏,请送侍子,魏主不许,将举兵讨之,壬辰,遣使才十馀辈诣东方高丽等诸国告谕之。
司空、江州刺史、永修公檀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帝久疾不愈,刘湛说司徒义康,以为:“宫车一日晏驾,道济不复可制。”会帝疾笃,义康言于帝,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谓道济曰:“高世之勋,自古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既至,留之累月。帝稍间,将遣还,已下渚,未发;会帝疾动,义康矫诏召道济入祖道,因执之。三月,己未,下诏称:“道济潜散金货,招诱剽猾,因朕寝疾,规肆祸心。”收付廷尉,并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等十一人诛之,唯宥其孙孺。又杀司空参军薛彤、高进之。二人皆道济腹心,有勇力,时人比之关、张。
道济见收,愤怒,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喜曰:“道济死,吴子辈不足复惮!”
庚申,大赦;以中军将军南谯王义宣为江州刺史。
辛未,魏平东将军娥清、安西将军古弼将精骑一万伐燕,平州刺史拓跋婴帅辽西诸军会之。
氐王杨难当自称大秦王,改元建义,立妻为王后,世子为太子,置百官皆如天子之制,然犹贡奉宋、魏不绝。
夏,四月,魏娥清、古弼攻燕白狼城,克之。高丽遣其将葛卢孟光将众数万随阳伊至和龙迎燕王。高丽屯于临川。燕尚书令郭生因民之惮迁,开城门纳魏兵;魏人疑之,不入。生遂勒兵攻燕王,王引高丽兵入自东门,与生战于阙下,生中流矢死。葛卢孟光入城,命军士脱弊褐,取燕武库精仗以给之,大掠城中。
五月,乙卯,燕王帅龙城见户东徙,焚宫殿,火一旬不灭;令妇人被甲居中,阳伊等勒精兵居外,葛卢孟光帅骑殿后,方轨而进,前后八十馀里。古弼部将高苟子帅骑欲追之,弼醉,拔刀止之,故燕王得逃去。魏主闻之,怒,槛车征弼及娥清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三 · 宋纪五
介绍
《资治通鉴》是一部由北宋时期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史书,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著作,也是研究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学的瑰宝,不仅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还对后世的政治、文化、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这部巨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过去的历史,从而为今天的生活和决策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关推荐
诗句原文: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三 · 宋纪五 译文: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三·宋纪五,从柔兆困敦开始,一直持续到重光大荒落结束,共六年。在这期间,太祖文皇帝在上元嘉十三年(丙子,公元四三六年)正月初一,因为生病没有上朝听政。到了初二,魏主回到宫中。到了初三,燕王派遣使者入京朝贡,请求派侍从前往魏国,但魏主拒绝了他的请求,并准备起兵讨伐。到了初四,他又派遣十余名使者分别访问东方高丽等国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三·宋纪五 檀道济,南朝宋时期的一位杰出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以英勇善战、谋略出众而闻名于世。在南北朝的乱世中,檀道济不仅屡建奇功,更因其威信极高,引起了敌国的忌惮和恐惧。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波折和挑战,尤其是他在被俘后的愤怒与悲壮,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檀道济被俘后,面对敌人的审问和侮辱,他没有屈服或妥协。相反,他表现出了极高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他目光如炬,怒火攻心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三 · 宋纪五 丁卯,魏主如河西。六月,诏宁朔将军萧汪之将兵讨程道养。军至郪口,帛氐奴请降。道养兵败,还入郪山。赫连定之西迁也,杨难当遂据上邽。秋,七月,魏主遣骠骑大将军乐平王丕、尚书令刘絜督河西、高平诸军以讨之,先遣平东将军崔赜赍诏书谕难当。 己未,零陵王太妃褚氏卒,追谥曰晋恭思皇后,葬以晋礼。八月,魏主畋于河西。魏主遣广平公张黎发定州兵一万二千通莎泉道。九月,庚戌
诗句原文与译文对照分析: 1. 诗歌全文: 癸丑,封皇子浚为始兴王,骏为武陵王。 冬,十一月,己酉,魏主如稒阳,驱野马于云中,置野马苑。闰月,壬子,还宫。 初,高祖克长安,得古铜浑仪,仪状虽举,不缀七曜。是岁,诏太史令钱乐之更铸浑仪,径六尺八分,以水转之,昏明中星与天相应。 柔然与魏绝和亲,犯魏边。 吐欲浑惠王慕璝卒,弟慕利延立。 太祖文皇帝中之上元嘉十四年(丁丑,公元四三七年) 春,正月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三·宋纪五 魏主以民官多贪,夏,五月,己丑,诏吏民得举告守令不如法者。于是奸猾专求牧宰之失,迫胁在位,横于闾里;而长吏咸降心待之,贪纵如故。 丙申,魏主如云中。 秋,七月,戊子,魏永昌王健等讨山胡白龙馀党于西河,灭之。 八月,甲辰,魏主如河西。九月,甲申,还宫。 丁酉,魏主遣使者拜吐谷浑王慕利延为镇西大将军、仪同三司,改封西平王。 冬,十月,癸卯,魏主如云中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三 · 宋纪五 初,牧犍娶凉武昭王之女,及魏公主至,李氏与其母尹氏迁居酒泉。顷之,李氏卒,尹氏抚之,不哭,曰:“汝国破家亡,今死晚矣。”牧犍之弟无讳镇酒泉,谓尹氏曰:“后诸孙在伊吾,后欲就之乎?”尹氏未测其意,绐之曰:“吾子孙漂荡,托身异域,馀生无几,当死此,不复为氈裘之鬼也。”未几,潜奔伊吾。无讳遣骑追及之,尹氏谓追骑曰:“沮渠酒泉许吾归北,何为复追!汝取吾首以往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三 · 宋纪五 春,二月,丁未,以吐谷浑王慕利延为都督西秦、河、沙三州诸军事、镇西大将军、西秦、河二州刺史、陇西王。 三月,癸未,魏主诏罢沙门年五十已下者。 初,燕王弘至辽东,高丽王琏遣使劳之曰:“龙城王冯君,爱适野次,士马劳乎?”弘惭怒,称制让之。高丽处之平郭,寻徙北丰。弘素侮高丽,政刑赏罚,犹如其国。高丽乃夺其侍人,取其太子王仁为质。弘怨高丽,遣使来上表求迎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三 · 宋纪五 夏季,四月,南朝宋将前黄门侍郎殷淳之女封为太子劭妃。五月,魏帝大赦天下。魏主亲自率领五位将领从东道出兵,另三位将领从西道出兵,而魏主则亲自率军从中道出发。他们抵达浚稽山后,又分成两路:陈留王杨崇带领部队向涿邪山挺进,而魏主则向北进军天山,然后登上白阜山,但未能到达柔然的都城,因漠北大旱无水草,许多马匹和士兵死亡。冬季,十一月初一,出现了日食现象。十二月
臣光曰:《易》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孔子曰:“辞达而已矣。”然则史者儒之一端,文者儒之馀事;至于老、庄虚无,固非所以为教也。夫学者所以求道;天下无二道,安有四学哉! 帝性仁厚恭俭,勤于为政,守法而不峻,容物而不弛。百官皆久于其职,守宰以六期为断,吏不苟免,民有所系。三十年间,四境之内,晏安无事,户口蕃息;出租供徭,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而已。闾阎之内,讲诵相闻;士敦操尚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三·宋纪五 三月,魏雍州刺史葛那寇上洛,上洛太守镡长生弃郡走。 辛未,魏主还宫。 杨保宗与兄保显自童亭奔魏。庚寅,魏主以保宗为都督陇西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秦州牧、武都王,镇上邽,妻以公主;保显为镇西将军、晋寿公。 河西王牧犍通于其嫂李氏,兄弟三人传嬖之。李氏与牧犍之姊共毒魏公主,魏主遣解毒医乘传救之,得愈。魏主征李氏,牧犍不遣,厚资给,使居酒泉。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以及相关赏析: 1. 诗句:魏主欲讨之,以问崔浩。对曰:“牧犍逆心已露,不可不诛。官军往年北伐,虽不克获,实无所损。战马三十万匹,计在道死伤不满八千,常岁羸死亦不减万匹。而远方乘虚,遽谓衰耗不能复振。今出其不意,大军猝至,彼必骇扰,不知所为,擒之必矣。” - 关键词:魏主、伐凉、崔浩、牧犍 - 注释:魏文帝拓跋焘(即魏主)准备讨伐柔然汗国(即牧犍)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三 · 宋纪五 群臣既出,振威将军代人伊馛言于帝曰:“凉州若果无水草,彼何以为国?众议皆不可用,宜从浩言。”帝善之。 夏,五月丁丑,魏主治兵于西郊;六月甲辰,发平城。使侍中宜都王穆寿辅太子晃监国,决留台事,内外听焉。又使大将军长乐王稽敬、辅国大将军建宁王崇将二万人屯漠南以备柔然。命公卿为书以让河西王牧犍,数其十二罪,且曰:“若亲帅群臣委贽远迎,谒拜马首,上策也。六军既临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三 · 宋纪五 魏主询问贺若敦关于夺取凉州的战略,贺若敦回答说:“姑臧城旁边有四部鲜卑人,都是我的祖先的旧民,我愿意在军队面前,宣扬国家的威信,向他们展示祸福,他们一定会率众归顺。当外援已经屈服之后,然后攻取那座孤城,就像反掌一样容易。”魏主说:“很好!” 八月,甲午日,永昌王拓跋健获得了河西地区的牲畜二十多万头。 河西王李牧犍听说魏国军队来了,惊慌地说:“为什么如此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三·宋纪五》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时期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历史。该文献详细记载了魏主拓跋焘准备征讨凉州的事件及其过程中的决策和变化,体现了当时的政治、军事策略和社会环境。具体分析如下: 1. 原文与译文 - 诗句翻译:诗中的“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三 ·
魏主西伐,柔然告警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三 · 宋纪五 魏主置酒姑臧,谓群臣曰:“崔公智略有余,吾不复以为奇。伊馛弓马之士,而所见乃与崔公同,深可奇也!”馛善射,能曳牛却行,走及奔马,而性忠谨,故魏主特爱之。 魏主之西伐也,穆寿送至河上,魏主敕之曰:“吴提与牧犍相结素深,闻朕讨牧犍,吴提必犯塞,朕故留壮兵肥马,使卿辅佐太子。收田既毕,即发兵诣漠南,分伏要害以待虏至。引使深入,然后击之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三·宋纪五 冬,十月,辛酉,魏主东还,留乐平王丕及征西将军贺多罗镇凉州,徙沮渠牧犍宗族及吏民三万户于平城。 癸亥,秃发保周帅诸部鲜卑据张掖叛魏。 十二月,乙亥,太子劭加元服,大赦。劭美鬓眉,好读书,便弓马,喜延宾客;意之所欲,上必从之,东宫置兵与羽林等。 壬午,魏主至平城,以柔然入寇,无大失亡,故穆寿等得不诛。魏主犹以妹婿待沮渠牧犍,征西大将军、河西王如故。牧犍母卒
诗句: 高允每称爽训厉有方,曰:“文翁柔胜,先生刚克,立教虽殊,成人一也。” 译文: 高允经常称赞许爽的教导方法很有方略,说道:“文翁柔和胜于强硬,先生刚毅胜过文翁,虽然教育方式不同,但都能培养出人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魏主与许爽在教育方法上的不同,突显了高允对许爽的赞誉。诗中“高允常称爽训厉有方”说明高允对许爽的教育方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认为其方法既严谨又有方略
``` 宋纪五 吐谷浑王慕利延闻魏克凉州,大惧,帅众西遁,逾沙漠。魏主以其兄慕璝有擒赫连定之功,遣使抚谕之,慕利延乃还故地。 氐王杨难当将兵数万寇魏上邽,秦州人多应之。东平吕罗汉说镇将拓跋意头曰:“难当众甚,今不出战,示之以弱,众情离沮,不可守也。”意头遣罗汉将精骑千馀出冲难当陈,所向披靡,杀其左右骑八人,难当大惊。会魏主以玺书责让难当,难当引还仇池。 南丰太妃司马氏卒,故营阳王之后也。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三 · 宋纪五 司徒(司徒官衔)义康专总朝权。 译文:司徒(司徒)刘义康独自掌握着全部的朝政大权。 注解:司徒,古代一种官职名称,这里指的是刘义康担任的官职。 上(指宋武帝)羸疾积年,心劳辄发,屡至危殆; 译文:宋武帝体弱多病,心情劳累就经常感到身体虚弱,多次处于危险的境地。 注解:羸,瘦弱。发,生病的意思。 义康尽心营奉,药食非口所亲尝不进,或连夕不寐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三【宋纪五】 元嘉十三年(丙子,公元四三六年)春,正月,癸丑朔,上有疾,不朝会。甲寅,魏主还宫。二月,戊子,燕王遣使入贡于魏,请送侍子,魏主不许。 将举兵讨之,壬辰,遣使才十余辈诣东方高丽等诸国告谕之。 司空、江州刺史、永修公檀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 帝久疾不愈,刘湛说司徒义康,以为"宫车一日晏驾,道济不复可制"。会帝疾笃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三 · 宋纪五 义康欲以刘斌为丹阳尹,言次,启上陈其家贫。言未卒,上曰:“以为吴郡。”后会稽太守羊玄保求还,义康又欲以斌代之,启上曰:“养玄保欲还,不审以谁为会稽?”上时未有所拟,仓猝曰:“我已用王鸿。”自去年秋,上不复往东府。 五月,癸巳,刘湛遭母忧去职。湛自知罪衅已彰,无复全地,谓所亲曰:“今年必败。常日正赖口舌争之,故得推迁耳;今既穷毒,无复此望,祸至其能久乎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三 · 宋纪五 译文:魏太后窦氏在丙申日去世,皇后袁氏也在壬子日去世。秃发保周被逼至穷途末路选择自杀。八月甲申日,沮渠无讳派遣其内尉梁伟前往北魏永昌王拓跋健处请求投降。九月壬子日,元皇后下葬。司徒彭城王刘义康因为与自己产生嫌隙,担心会引发祸乱,冬十月戊申日被刘湛等人逮捕并交付于廷尉,随后皇帝发布诏书揭露其罪行,将其投入监狱中执行死刑,同时诛除其子刘黯、刘亮
网页时间是:2024-05-13 檀道济,字道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因在淝水之战中的卓越表现而闻名,为东晋的国运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朝廷内外都享有极高的声望,是当时最受信任和尊敬的重臣之一。 檀道济被后世广泛称为“忠臣”,因为他一生忠于国家,对君主忠诚不二。他不仅在战场上勇猛善战,而且在政治上也表现出色,多次在朝廷中直言谏言,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三 · 宋纪五 吏部尚书王球,是王履(履之叔父)的父亲,因为他的为人简单淡泊有美好的名声,所以深得皇帝的器重。王履生性贪进好利,与义康以及王湛交好;王球多次劝诫他,但王履不听。在诛杀王湛的夜晚,王履光着脚去告诉王球,王球让左右的人为他取来鞋子,并先给他温酒喝,然后问他:“你经常对我说什么话?”王履因害怕而光着脚回答王球,王球让人为他取鞋,并先给他温酒喝,然后问他说
诗句: -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三 · 宋纪五:“昔谢述唯劝吾退,刘班唯劝吾进;今班存而述死,其败也宜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过去有两个人劝我退位,现在只有一个人劝我前进。现在劝我的那个人还活着,而劝我退位的人已经死了,所以我的失败是应该的。” - “以征虏司马萧斌为义康咨议参军,领豫章太守,事无大小,皆以委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任命征虏司马萧斌为义康的谘议参军,兼任豫章太守
臣光曰:文帝之于义康,友爱之情,其始非不隆也。终于失兄弟之欢,亏君臣之义,迹其乱阶,正由刘湛权利之心无有厌已。《诗》云:“贪人败类。”其是之谓乎!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三·宋纪五 译文: 起柔兆困敦(丙子),尽重光大荒落(辛巳),凡六年。 太祖文皇帝中之上元嘉十三年(丙子,公元四三六年)春,正月,癸丑朔,上有疾,不朝会。 南朝宋纪五 译文: 从柔兆困敦(丙子),到重光大荒落(辛巳)
诗句: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三 宋纪五 译文: 资治通鉴(全文在线阅读) 宋纪·宋纪五 译文: 起柔兆困敦,尽重光大荒落,凡六年。 太祖文皇帝中之上元嘉十三年(丙子,公元四三六年)春,正月,癸丑朔,上有疾,不朝会。 赏析: 这首诗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段,描述了宋太祖文皇帝元嘉十三年(丙子,公元436年)的情况。诗中通过描绘皇帝的病情、朝会的缺席以及国家事务的处理,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氛围
诗句赏析 《资治通鉴》中的历史见证 1. 背景介绍 - 彭城王义康生平与地位 - 宋文帝对彭城王的态度变化 - 范晔事件及义康被废原因 2. 原文展示 - 范晔的上表 - 宋文帝的回应及诏书文本 - 义康被废后的具体措施 3. 译文翻译 - 原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 译文的准确性及其意义 - 翻译时的文化与历史知识考量 4. 赏析要点 - 修辞手法分析 - 文中情感表达及其影响 -
下面是根据您提供的诗歌信息,逐句翻译的诗句以及必要的注释: 1. 原文: 魏新兴王俊荒淫不法,三月,庚戌,降爵为公。 译文:北魏新兴王拓跋俊荒淫无道,三月份,庚戌日,他被降为公爵。 2. 原文: 俊母先得罪死,俊积怨望,有逆谋;事觉,赐死。 译文:拓跋俊的母亲早先被处以重刑而死,拓跋俊因此心怀怨恨并图谋造反;事情败露后,他被赐死于狱中。 3. 原文: 夏,四月,沮渠唐儿叛沮渠无讳
【译文】 晋宁太守爨松子谋反,被宁州刺史徐循平叛;天门蛮首领田向求等人反叛,被破溪中将领曹孙念平定。 魏寇谦之言于魏主曰:“今陛下以真君御世,建静轮天宫之法,开古以来,未之有也。应登受符书,以彰圣德。”帝从之。 【注释】 资治通鉴:古代史书,由北宋司马光主编,记载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的中国历史。 卷一百二十三:资治通鉴的卷数,共123卷。 宋纪五:宋朝的历史。 晋宁太守:官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