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玄黓敦牂,尽柔兆阉茂,凡五年。
太祖文皇帝中之中元嘉十九年(壬午,公元四四二年)
春,正月,甲申,魏主备法驾,诣道坛受符箓,旗帜尽青。自是每帝即位皆受箓。谦之又奏作静轮宫,必令其高不闻鸡犬,欲以上接天神。崔浩劝帝为之,功费万计,经年不成。太子晃谏曰:“天人道殊,卑高定分,不可相接,理在必然。今虚耗府库,疲弊百姓,为无益之事,将安用之!必如谦之所言,请因东山万仞之高,为功差易。”帝不从。
夏,四月,沮渠无讳将万馀家,弃敦煌西就沮渠安周。未至,鄯善王比龙畏之,将其众奔且末,其世子降于安周。无讳遂据鄯善,其士卒经流沙,渴死者太半。
李宝自伊吾帅众二千入据敦煌,缮修城府,安集故民。
沮渠牧犍之亡也,凉州人阚爽据高昌,自称太守。唐契为柔然所逼,拥众西趋高昌,欲夺其地。柔然遣其将阿若追击之,契败死。契弟和收馀众奔车师前部王伊洛。时沮渠安周屯横截城,和攻拔之,又拔高宁、白力二城,遣使请降于魏。甲戌,上以疾愈,大赦。
五月,裴方明等至汉中,与刘真道分兵攻武兴、下辩、白水,皆取之。杨难当遣建节将军符弘祖守兰皋,使其子抚军大将军和将重兵为后继。方明与弘祖战于浊水,大破之,斩弘祖;和退走,追至赤亭,又破之。难当奔上邽;获难当兄子建节将军保炽。难当以其子虎为益州刺史,守阴平,闻难当走,引兵还,至下辩;方明使其子肃之邀击之,擒虎,送建康,斩之;仇池平。以辅国司马胡崇之为北秦州刺史,镇其地;立杨保炽为杨玄后,使守仇池。魏人遣中山王辰迎杨难当诣平城。秋,七月,以刘真道为雍州刺史,裴方明为梁、南秦二州刺史;方明辞不拜。
丙寅,魏主使安西将军古弼督陇右诸军,及殿中虎贲与武都王杨保宗自祁山南入,征西将军渔阳皮豹子与琅邪王司马楚之,督关中诸军自散关西入,俱会仇池。又使谯王司马文思督洛、豫诸军南趋襄阳,征南将军刁雍东趋广陵,移书徐州,称为杨难当报仇。
甲戌晦,日有食之。
唐契之攻阚爽也,爽遣使诈降于沮渠无讳,欲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四 · 宋纪六
介绍
不知道’。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编年体史书,由北宋的司马光主编,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卷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 宋纪六 一、诗歌原文 春,正月,甲申,魏主备法驾,诣道坛受符箓,旗帜尽青。自是每帝即位皆受箓。谦之又奏作静轮宫,必令其高不闻鸡犬,欲以上接天神。崔浩劝帝为之,功费万计,经年不成。太子晃谏曰:“天人道殊,卑高定分,不可相接,理在必然。今虚耗府库,疲弊百姓,为无益之事,将安用之!必如谦之所言,请因东山万仞之高,为功差易。”帝不从。 夏,四月,沮渠无讳将万馀家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 · 宋纪六 五月,裴方明等至汉中,与刘真道分兵攻武兴、下辩、白水,皆取之。杨难当遣建节将军符弘祖守兰皋,使其子抚军大将军和将重兵为后继。方明与弘祖战于浊水,大破之,斩弘祖;和退走,追至赤亭,又破之。难当奔上邽;获难当兄子建节将军保炽。难当以其子虎为益州刺史,守阴平,闻难当走,引兵还,至下辩;方明使其子肃之邀击之,擒虎,送建康,斩之;仇池平。以辅国司马胡崇之为北秦州刺史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 宋纪六 甲戌晦,日有食之,唐契之攻阚爽也;爽遣使诈降于沮渠无讳,欲与之共击契;八月,无讳将其众趋高昌;比至,契已死,爽闭门拒之;九月,无讳将卫兴奴夜袭高昌,屠其城,爽奔柔然;无讳据高昌,遣其常侍汜俊奉表诣建康;诏以无讳为都督凉、河、沙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河西王;冬,十月,己卯,魏立皇子伏罗为晋王,翰为秦王,谭为燕王,建为楚王,余为吴王。甲申,柔然遣使诣建康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宋纪六 魏主使尚书李顺差次群臣,赐以爵位;顺受贿,品第不平。是岁,凉州人徐桀告之,魏主怒,且以顺保庇沮渠氏,面欺误国,赐顺死。 太祖文皇帝中之中元嘉二十年(癸未,公元四四三年)春季,正月,魏皮豹子等进击乐乡,将军王奂之等败没。魏军进至下辩,将军强玄明等败死。二月,胡崇之与魏战于浊水,崇之为魏所擒,馀众走还汉中。将军姜道祖兵败,降魏,魏遂取仇池。杨保炽走。 丙午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宋纪六 甲午,立皇子诞为广陵王。 丁酉,魏大赦。 己亥,魏主如阴山。 五月,魏古弼发上邽、高平、岍城诸军击杨文德,文德退走。皮豹子督关中诸军至下辩,闻仇池解围,欲还;弼遣人谓豹子曰:“宋人耻败,必将复来。军还之后,再举为难,不如练兵蓄力以待之。不出秋冬,宋师必至;以逸待劳,无不克矣。”豹子从之。魏以豹子为仇池镇将。 杨文德遣使来求援。秋,七月,癸丑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四 · 宋纪六 魏主拓跋焘到达鹿浑谷,遇到了柔然可汗。太子拓跋晃对拓跋焘说:“敌人没有预料到大军突然到来,应当利用他们的不备之机,迅速发动攻击。”尚书令刘絜坚持劝阻,认为敌人营寨中尘土飞扬,人数一定非常多,如果出兵到平地,恐怕会被敌人包围。不如等待所有军队大举集结起来,然后再发动攻击。拓跋晃反驳说:“尘土飞扬是将士们惊慌失措、混乱造成的,怎么能在营帐上出现尘土呢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四 · 宋纪六 十一月,将军姜道盛与杨文德合众二万攻魏浊水戍,魏皮豹子、河间公齐救之,道盛败死。 甲子,魏主还,至朔方,下诏令皇太子副理万机,总统百揆。且曰:“诸功臣勤劳日久,皆当以爵归第,随时朝请,飨宴朕前,论道陈谟而已,不宜复烦以剧职;更举贤俊以备百官。”十二月,辛卯,魏主还平城。 太祖文皇帝中之中元嘉二十一年(甲申,公元四四四年) 春,正月,己亥,帝耕藉田,大赦。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四 · 宋纪六 太子课民稼穑 太子拓跋焘(宋文帝)教导百姓农耕,对于没有牛的农民,他允许他们借用别人的牛来耕种,同时为他们提供补偿。根据规定,每耕种22亩地需要耕种7亩地。为了鼓励大家努力工作,他还在农田的首部标上每个人的姓名,以便了解他们的勤劳程度,并禁止饮酒和游戏的行为。这一系列措施使得垦田面积大幅增加。 魏主诏令改革农业制度 1. 王公以下至庶人私养沙门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宋纪六 乐平戾王丕以忧卒。初,魏主筑白台,高二百余尺。丕梦登其上,四顾不见人,命术士董道秀筮之。道秀曰:“大吉。”丕默有喜色。及丕卒,道秀亦坐弃市。高允闻之曰:夫筮者皆当依附爻象,劝以忠孝。王之问道秀也,道秀宜曰穷高为亢。 译文: 癸酉日,乐平王拓跋丕忧郁而去世。当初,北魏国主曾建造白台,高二百多尺。拓跋丕梦见自己登上了白台,四周望去却不见人影,他叫术士董道秀为他占卜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四 ·宋纪六 吐谷浑王慕利延兄子纬世与魏使者谋降魏,慕利延杀之。是月,纬世弟叱力延等八人奔魏,魏以叱力延为归义王。 沮渠无讳卒,弟安周代立。 魏入中国以来,虽颇用古礼祀天地、宗庙、百神,而犹循其旧俗,所祀胡神甚众。崔浩请存合于祀典者五十七所,其馀复重及小神悉罢之。魏主从之。 秋,七月,癸卯,魏东雍州刺史沮渠秉谋反,伏诛。 八月,乙丑,魏主畋于河西
【解析】 1. 资治通鉴: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 2. 诏:帝王的诏令。 3. 尚书:古代官名,掌管国家行政事务。 4. 牛车:古时用牛拉的车。 5. 弼:人名。 【译文】 有一天,北魏国主在山北打猎,捕获了数千头麋鹿和野兔。他命令尚书调来五百辆牛车载运这些猎物。魏主的使者已离开,他对左右的人说:“裴笔公肯定不会与我合作,你们不如自己用马匹运载这些东西。”于是他们又返回了
诗句输出: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四 · 宋纪六 庚辰,会稽长公主卒。 译文:在《资治通鉴》中,记载着公元1072年庚辰日,会稽郡的长公主去世的消息。 注释: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是古代吴国的故地,长公主是当地的重要人物。 古诗的赏析:本诗通过描述会稽长公主的去世,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动荡和社会环境的严峻。长公主作为地方重要人物的去世,不仅意味着个人的悲喜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宋纪六 春季,正月,辛卯朔,始行新历。初,汉京房以十二律中吕上生黄钟,不满九寸,更演为六十律。钱乐之复演为三百六十律,日当一管。何承天立议,以为上下相生,三分损益其一,盖古人简易之法,犹如古历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而京房不悟,谬为六十。乃更设新率,林钟长六寸一厘,则从中吕还得黄钟,十二旋宫,声韵无失。 壬辰,以武陵王骏为雍州刺史。帝欲经略关、河,故以骏镇襄阳。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四 · 宋纪六 河西之亡也,鄯善人以其地与魏邻,大惧,曰:“通其使人,知我国虚实,取亡必速。”乃闭断道,使者往来,辄抄劫之。由是西域不通者数年。魏主使散骑常侍万度归发凉州以西兵击鄯善。 六月,壬辰,魏主北巡。 帝谋伐魏,罢南豫州入豫州。辛亥,以南豫州刺史南平王铄为豫州刺史。 秋,七月,己未,以尚书仆射孟顗为左仆射,中护军何尚之为右仆射。 武陵王骏将之镇,时缘沔诸蛮犹为寇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四 · 宋纪六万度归至敦煌,留辎重,以轻骑五千度流沙,袭鄯善。壬辰,鄯善王真达面缚出降。度归留军屯守,与真达诣平城,西域复通。 魏主如阴山之北,发诸州兵三分之一,各于其州戒严,以须后命。徙诸种杂民五千馀家于北边,令就北畜牧,以饵柔然。 壬寅,魏高凉王那军至宁头城,吐谷浑王慕利延拥其部落西度流沙。吐谷浑慕璝之子被囊逆战,那击破之;被囊遁走,中山公杜丰率精骑追之
``` 译文: 宋文帝的训诫是:“奢侈之风往往兴起于富余,节俭之志生于贫穷不足。希望他能够保持谦逊低调,不如在贫穷时保持低调。”宋文帝提醒人们,要熟悉困难和危险的处境,利用这些机会来培养自己的才能;了解他人的真实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宋文帝还提到,如果能以这样的方式教导国家,那么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懈怠或荒废,国家的治理就能广泛传播到全国。 诗词注释: - 裴子野:北宋文学家,历史学家
盖吴遣别部帅白广平西掠新平,安定诸胡皆聚众应之。又分兵东掠临晋巴东,将军章直击破之,溺死于河者三万馀人。吴又遣兵西掠至长安,将军叔孙拔与战于渭北,大破之,斩首三万馀级。河东蜀薛永完聚众以应吴,袭击闻喜。闻喜县无兵仗,令忧惶无计;县人裴骏帅厉乡豪击之,永宗引去。魏主命薛谨之子拔纠合宗、乡,壁于河际,以断二寇往来之路。庚午,魏主使殿中尚书拓跋处直等将二万骑讨薛永宗,殿中尚书乙拔将三万骑讨盖吴
诗句解释: 1.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本编年体史书,由北宋司马光主编。) 2. 卷一百二十四:(资治通鉴的卷数为一百二十四。) 3. 宋纪六:(资治通鉴中记载宋朝的历史。) 4. 熙先家饶于财,数与晔博(熙先家富有,经常和晔进行赌博。) 5. 故为拙行,以物输之(因此他的行为很笨拙,把财物输给了晔。) 6. 晔既利其财,又爱其文艺(晔既得到了钱财,也喜欢熙先的文艺。) 7.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四 · 宋纪六 晔与沈演之并为帝所知,晔先至,必待演之俱入,演之先至,尝独被引,晔以此为怨。 【译文】: 谢晦和沈演之都是皇帝所熟知的人,谢晦首先到达,一定等待沈演一同进入,沈演之先到,曾经单独被引见,谢晦因此产生怨恨。谢晦多次担任义康的府佐,中间得罪了义康。 【注释】: 1. 资治通鉴:古代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 2. 卷一百二十四
这首诗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段,描述了宋文帝在燕武帐冈的一天,许曜等人计划在那里发动兵变。许曜在皇帝面前时,用刀指着元晔,但元晔不敢抬头。不久,宴会散了,徐湛之担心事情不成功,就秘密地把他的计划告诉了皇帝。皇帝命令徐湛之调查这件事的真相,并找到了他们的檄书。然后,皇帝命令有司收捕并彻底调查此事。 当夜,皇帝将元晔召到客省,先在外面逮捕了他的弟弟元综和妹妹元熙先。元晔被派来的人询问后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并把握其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歌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作答。 本题中第一句“虽无嵇生琴,庶同夏侯色”,是说:虽然我没有像嵇康那样的琴声,但可以与夏侯色的风采相媲美。这里运用了典故,以嵇康、夏侯色比喻自己和弟弟谢综,表明自己并不惧怕牢狱之灾,而是视死如归。 第二句“晔本意谓入狱即死”,这是说:我原本以为一入狱就会死去
{"译文:裴子野说,那些拥有卓越才能的人,必须思考如何能够飞黄腾达,有如冲上云霄的依靠;而普通人的度量,则只是愤懑于常理之下。他们如果能将这种才能用来遵循正道,用礼义来指导自己行动,那么这样的人就极为难得了!刘弘仁和范蔚宗都因志向不正而贪婪权力,以才能自负而徇私枉法,虽然历经几代人的努力,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以前他们所谓的聪明才智,反而成了他们的灭亡工具。"} { 裴子野论曰:夫有逸群之才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四 · 宋纪六 魏安南、平南府移书衮州,以南国侨置诸州多滥北境名号;又欲游猎具区。衮州答移曰:“必若因土立州,则彼立徐、扬,岂有其地?复知欲游猎具区,观化南国。开馆饰邸,则有司存;呼韩入汉,厥仪未泯,馈饩之秩,每存丰厚。” 太祖文皇帝中之中 元嘉二十三年(丙戌,公元四四六年) 春,正月,庚申,尚书左仆射孟顗罢。 戊辰,魏主军至东雍州,临薛永宗垒,崔浩曰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他的事迹和性格特点在《资治通鉴》中有所体现,通过对相关诗句的解读,能够进一步了解他的性格以及其历史背景对后世的影响: 1. 宗悫志向远大: - 宗悫自幼立志,希望驾驭狂风破浪,展现出其不屈不挠的精神。 - 他的壮志与叔父的告诫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宗悫的雄心与个性。 2. 宗悫英勇无畏: - 在面对外部威胁时,宗悫勇敢地挺身而出。 - 如其叔父所言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宋纪六 魏主徙长安工巧二千家于平城。还,至洛水,分军诛李闰叛羌。 太原颜白鹿私入魏境,为魏人所得,将杀之,诈云青州刺史杜骥使其归诚。魏人送白鹿诣平城,魏主喜曰:“我外家也。”使崔浩作书与骥,且命永昌王仁、高凉王那将兵迎骥,攻冀州刺史申恬于历城;杜骥遣其府司马夏侯祖欢等将兵救历城。魏人遂寇衮、青、冀三州,至清东而还;杀掠甚众,北边骚动。 帝以魏寇为忧,咨访群臣
诗句: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 · 宋纪六 魏金城边固、天水梁会,与秦、益杂民万馀户据上邽东城反,攻逼西城。 译文: 魏国金城郡的边固和天水郡的梁会联合秦州和益州的杂民一万多户占据长安附近的上邽县东城发动叛乱,攻击逼迫西城的北魏将领封敕文进行抵抗。氐族和羌族的两万人起兵响应边固和梁会,封敕文攻打边固并斩杀了他,剩余的余众推举梁会为主,和封敕文相互攻击。 注释: -
诗句:檀和之等拔区粟,斩范扶龙,乘胜入象浦;林邑王阳迈倾国来战,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 译文:檀和之等人攻克了区粟,斩杀了范扶龙,乘胜进入象浦。林邑王阳迈动用全国军队前来迎战,用装备盔甲的大象冲锋,前后延伸无限,形成一片无边无际的军队。 注释: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宋朝的历史。檀和之是南朝宋国的将领,他领导的军队攻克了区粟城,斩杀了区粟守将范扶龙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四 · 宋纪六 八月,魏高凉王那等破盖吴,获其二叔;诸将欲送诣平城,长安镇将陆俟曰:“长安险固,风俗豪忮,平时犹不可忽,况承荒乱之馀乎!今不斩吴,则长安之变未已也。吴一身潜窜,非其亲信,谁能获之!若停十万之众以追一人,又非长策。不如私许吴叔,免其妻子,使自追吴,擒之必矣。”诸将咸曰:“今贼党众已散,唯吴一身,何所能至?”俟曰:“诸君不见毒蛇乎!不断其首,犹能为害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 · 宋纪六 会安定卢水胡刘超等聚众万馀人反,魏主以俟威恩著于关中,复加俟都督秦、雍二州诸军事,镇长安。谓俟曰:“关中奉化日浅,恩信未洽,吏民数为逆乱。今朕以重兵授卿,则超等必同心协力,据险拒守,未易攻也;若兵少,则不能制贼,卿当自以方略取之。”俟乃单马之镇。 超等闻之,大喜,以俟为无能为也。 俟既至,谕以成败,诱纳超女,与为姻戚以招之;超自恃其众,犹无降意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四 · 宋纪六:是岁,吐谷浑复还旧土 这首诗描绘了宋文帝元嘉十九年(壬午,公元442年),吐谷浑再次回归故土的历史事件。诗的开始“是岁,吐谷浑复还旧土”,简洁地指出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即宋文帝元嘉十九年。吐谷浑是中国古代西北地区的一个民族,他们曾经建立过国家政权。诗中描述了吐谷浑在这一年重新占领了自己的领土,这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民族动态。 从诗句“是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