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光协洽,尽旃蒙大渊献,凡五年。
太祖文皇帝上之下元嘉八年(辛未,公元四三一年)
春,正月,壬午朔,燕大赦,改元大兴。
丙申,檀道道济等自清水救滑台,魏叔孙建、长孙道生拒之。丁酉,道济至寿张,遇魏安平公乙谢眷,道济帅宁塑将军王仲德、骁骑将军段宏奋击,大破之;转战至高梁亭,斩魏济州刺史悉烦库结。
夏主击秦将姚献,败之;遂遣其叔父北平公韦伐帅众一万攻南安。城中大饥,人相食。秦侍中、征虏将军出连辅政,侍中、右卫将军乞伏延祚,吏部尚书乞伏跋跋,逾城奔夏;秦王暮末穷蹙,舆榇出降,并沮渠兴国送于上邽。秦太子司直焦楷奔广宁,泣谓其父遗曰:“大人荷国宠灵,居籓镇重任。今本朝颠覆,岂得不率见众唱大义以殄寇仇!”遗曰:“今主上已陷贼庭,吾非爱死而忘义,顾以大兵追之,是趣绝其命也。不如择王族之贤者,奉以为主而伐之,庶有济也。”楷乃筑誓众,二旬之间,赴者万馀人。会遗病卒,楷不能独举事,亡奔河西。二月,戊午,以尚书右仆射江夷为湘州刺史。
檀道济等进至济上,二十馀日间,前后与魏三十馀战,道济多捷。军至历城,叔孙建等纵轻骑邀其前后,焚烧谷草。道济军乏食,不能进。由是安颉、司马楚之等得专力攻滑台,魏主复使楚兵将军王慧龙助之。硃修之坚守数月,粮尽,与士卒熏鼠食之。辛酉,魏克滑台,执修之及东郡太守申谟,虏获万馀人。谟,钟之曾孙也。
癸酉,魏主还平城,大飨,告庙,将帅及百官皆受赏,战士赐复十年。
于是魏南鄙大水,民多饿死。尚书令刘絜言于魏主曰:“自顷边寇内侵,戎车屡驾;天赞圣明,所在克殄;方难既平,皆蒙优锡。而郡国之民,虽不征讨,服勤农桑,以供军国,实经世之大本,府库之所资。今自山以东,遍遭水害,应加哀矜,以弘覆育。”魏主从之,复境内一岁租赋。
檀道济等食尽,自历城引还;军士有亡降魏者,具告之。魏人追之,众恟惧,将溃。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馀少米覆其上。及旦,魏军见之,谓道济资粮有馀,以降者为妄而斩之。时道济兵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二 · 宋纪四
介绍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二 宋纪四是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一部极为重要的历史巨著。该文献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开始,到五代末年(959年)的1362年间的历史事件。
《资治通鉴》的编纂始于北宋时期,司马光历经十九年的辛勤努力,终于在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完成。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也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其内容丰富、详实,覆盖了自周朝至五代的多个朝代和众多历史事件,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
相关推荐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二 · 宋纪四 起重光协洽,尽旃蒙大渊献,凡五年。 宋太祖文皇帝上之下元嘉八年(辛未,公元四三一年) 春,正月,壬午朔,燕大赦,改元大兴。 丙申,檀道济等自清水救滑台,魏叔孙建、长孙道生拒之。丁酉,道济至寿张,遇魏安平公乙谢眷,道济帅宁塑将军王仲德、骁骑将军段宏奋击,大破之;转战至高梁亭,斩魏济州刺史悉烦库结。 夏主击秦将姚献,败之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檀道济等进至济上,二十馀日间,前后与魏三十馀战,道济多捷。 - 诗句解析: 檀道济的军队到达了济水之南(“济上”),经过二十多天的战斗,总共与北魏军队交战三十多次(“三十馀战”)。在这些交战中,檀道济取得了多次胜利(“多捷”)。 2. 军至历城,叔孙建等纵轻骑邀其前后,焚烧谷草。 - 诗句解析: 檀道济的军队抵达历城附近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二 · 宋纪四 檀道济等食尽,从历城引还;军士有亡降魏者,具告之。魏人追之,众恟惧,将溃。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馀少米覆其上。及旦,魏军见之,谓道济资粮有馀,以降者为妄而斩之。时道济兵少,魏兵甚盛,骑士四合。道济命军士皆被甲,己白服乘舆,引兵徐出。魏人以为有伏兵,不敢逼,稍稍引退,道济全军而返。 青州刺史萧思话闻道济南归,欲委镇保险,济南太守萧承之固谏,不从。丁丑
司马楚之的译文: 1. 个人背景: - 字德秀,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太常馗之八世孙。父荣期,曾任梁、益二州刺史,后为杨承祖所杀。 - 年轻时英武豪迈,能谦恭对待士人。与司马顺明、司马道恭等四处聚集党徒。 2. 政治生涯: - 刘裕自立为皇帝后,楚之谋求报复,占据长社,归附他的常常有一万多人。但刘裕非常害怕他,派刺客沐谦杀害楚之。 - 对沐谦厚待,以诚心待人得士人心。王镇恶的弟弟王康留守关中
夏国主勃勃杀其大臣乞伏暮末及其宗族五百人,以阻止魏人的入侵。 夏国的吐谷浑王慕璝派遣益州刺史慕利延和宁州刺史拾虔率领三万骑兵,在夏国军队渡河一半之时进行截击,俘虏了夏国的君主定并将他带回长安,柔然的沮渠兴国被重创后死亡。魏的边吏捕获柔然逻者二十余人,魏主赐给衣服并遣送他们离开,柔然对他们表示感激。 魏主派散骑侍郎周绍前来访问,并请求结亲婚;而帝对周绍的回答犹豫不决。江夏王义恭由于年龄较大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二·宋纪四 七月,己酉,魏主如河西。八月,乙酉,河西王蒙逊遣子安周入待于魏。九月,癸丑,魏主还宫。九月,癸丑,魏主还宫。庚申,加太尉长孙嵩柱国大将军。以左光禄大夫崔浩为司徒,征西大将军长孙道生为司空。魏主欲选使者诣河西,崔浩荐尚书李顺,乃以顺为太常。拜河西王蒙逊为侍中、都督凉州、西域、羌、戎诸军事、太傅、行征西大将军、凉州牧、凉王,王武威、张掖、敦煌、酒泉、西海、金城
以下是对《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二·宋纪四中诗句的逐条释义和相关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诗句:“今二寇摧殄。” 译文:如今两个敌对势力已经被消灭。 注释:这里的"二寇"指魏主所指的两个敌对势力,即南朝与北朝。"摧殄"意为彻底消灭或者摧毁。全句表达的是北魏已经击败了南朝的敌对势力。 2. 诗句:“将偃武修文。” 译文:接下来将会停止战争,开始注重文化教育。 注释:"偃武"意为停止战争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二 · 宋纪四 魏主如漠南。十一月,丙辰,北部敕勒莫弗库若干帅所部数万骑,驱鹿数百万头,诣魏主行在。魏主大猎以赐从官。 译文:魏主拓跋焘来到漠南。十一月,丙辰,北部的敕勒莫弗库若干率领他的部队数万骑兵,驱赶了几百万头鹿,前往魏主拓跋焘所在地。拓跋焘举行盛大的狩猎活动,赏赐随行的官员。 注释:北魏,又称拓跋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孝文帝拓跋宏建立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二 宋纪四 夏,五月,壬申,华容文昭公王弘卒。王弘,字休元,东晋名臣,以其明敏而有思致而闻名。然而他性情轻率,缺少威仪,个性偏狭且易怒,因此虽受重用却少有财利。去世时家无余产。皇帝闻讯后特赐钱百万、米千斛以表彰其功绩。 魏主拓跋焘在南郊举行大典,计划讨伐燕国。 皇帝派遣使者赵道生出使魏,进行聘问和外交活动。 六月,戊寅,司徒、南徐州刺史彭城王义康改任扬州刺史。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二 · 宋纪四 壬寅,江夏王义恭都督南衮等六州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南衮州刺史,临川王义庆都督荆、雍等七州诸军事、荆州刺史。竟陵王义宣中书监,衡阳王义秀南徐州刺史。 初,高祖以刑州居上流之重,土地广远,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故遗诏令诸子居之。上以义庆宗室令美,且烈武王有大功于社稷,故特用之。 秋,七月己未,魏主至濡水,庚申,奚斤发幽州民及密云丁零万馀人,运攻具,出南道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二 · 宋纪四 司马楚之奏请大举伐宋,魏主以兵久劳,不许。徽楚之为散骑常侍,以王慧龙为荥阳太守,慧龙在郡十年,农战并修,大著声绩,归附者万馀家。 译文: 司马楚之向孝文帝上疏,他认为各方已经平定,请求朝廷大规模征伐宋朝,但孝文帝因为战事久拖不决而未予同意。司马楚之担任散骑常侍后,任命王慧龙为荥阳太守,王慧龙在任期间长达十年,他既注重农业生产,又兼顾军事训练
1. 注释:资治通鉴是一部中国古代的历史典籍,由北宋的司马光主编。卷一百二十二是宋朝第四纪的内容,记载了燕国的一些事情。这首诗描述了燕国尚书郭渊向燕王建议向北魏献美女以换取附庸地位,而燕王则表示不愿意投降。 2. 译文:燕国尚书郭渊劝燕王送美女给魏,请求成为魏国的附庸。燕王回答说:“以前的仇恨很深,如果我投降附庸,我将会死去,不如坚守志向,寻找机会。” 3. 赏析
诗歌原文: 冬,十一月,乙巳,魏主还平城。 壬子,以少府中山甄法崇为益州刺史。 初,燕王嫡妃王氏,生长乐公崇,崇于兄弟为最长。及即位,立慕容氏为王后,王氏不得立,又黜崇,使镇肥如。 崇母弟广平公朗、乐陵公邈相谓曰:“今国家将亡,人无愚智皆知之。王复受慕容后谮,吾兄弟死无日矣!”乃相与亡奔辽西,说崇使降魏,崇从之。会魏主使给事郎王德招崇,十二月,己丑,崇使邈如魏,请举郡降。燕王闻之
【注释】: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二 · 宋纪四: 贼党江阳杨孟子将一千余人屯守在城南,参军梁俊之统南楼,向杨孟子投书晓以大义,邀请他入城见刘道济。刘道济任命其为主簿,并约定日期讨伐贼寇。赵广得知此事后,担心杨孟子会响应,便率领手下奔袭晋原。晋原太守文仲兴也与他们一同抵抗坚守。赵广派遣帛氐奴攻打晋原,攻破后,文仲兴和杨孟子都阵亡了。裴方明又率军攻击贼寇,接连作战,终于击溃了他们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二 · 宋纪四 初,晋谢混尚晋陵公主。混死,诏公主与谢氏绝婚;公主悉以混家事委混从子弘微。混仍世宰辅,僮仆千人,唯有二女,年数岁,弘微为之纪理生业,一钱尺帛有文簿。九年而高祖即位,公主降号东乡君,听还谢氏。入门,室宇仓廪,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东乡君叹曰:“仆射平生重此子,可谓知人;仆射为不亡矣!”亲旧见者为之流涕。是岁,东乡君卒,公私咸谓赀财宜归二女,田宅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二 · 宋纪四 秃发保周自凉奔魏,魏封保周为张掖公。 秃发保周(?~440年),鲜卑族,河西榆中(今甘肃省榆中县)人,南凉景王秃发傉檀之子,十六国时期南凉将领。北魏一统中国北方后,以为张掖郡王,驻守张掖(今甘肃省张掖市)。北凉灭亡之后,逃亡北凉的秃发氏中有秃发保周兄弟一支,在北魏太武帝延和元年(432),由北凉入北魏,被封为张掖公,太平真君元年(440)七月反叛被杀。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二 · 宋纪四 初,罽宾沙门昙无谶,自云能使鬼治病,且有秘术。凉王蒙逊甚重之,谓之“圣人”,诸女及子妇皆往受术。魏主闻之,使李顺往征之。蒙逊留不遣,仍杀之。魏主由是怒凉。蒙逊荒淫猜虐,群下苦之。 太祖文皇帝上之下元嘉十年(癸酉,公元四三三年) 春,正月,乙卯,魏主遣永昌王健督诸军救辽西。 己未,大赦。 丙寅,魏以乐安王范为都督秦、雍等五州诸军事、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二·宋纪四 魏平凉休屠征西将军金崖、羌泾州刺史狄子玉与安定镇将延普争权,崖、子玉举兵攻普,不克,退保胡空谷。魏主以虎牢镇大将陆俟为安定镇大将,击崖等,皆擒之。 魏主征陆俟为散骑常侍,出为怀荒镇大将,未期岁,高车诸莫弗讼俟严急无恩,复请前镇将郎孤。魏主征俟还,以孤代之。俟既至,言于帝曰:“不过期年,郎孤必败,高车必叛。”帝怒,切责之,使以建业公归第。明年,诸莫弗果杀郎孤而叛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此题需要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理解,如“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二 · 宋纪四”中“资治通鉴”的翻译是:资治通鉴。壬午,魏主去西河,派兼散骑常侍宋宣来聘问,并给太子元晃求婚;帝犹豫不决地回答了魏主。”资治通鉴”是指《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贯通古今的长篇章回体史书。《资治通鉴》的编纂始于北宋,历时19年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二 · 宋纪四 凉王蒙逊病甚,国人共议,以世子菩提幼弱,立菩提之兄敦煌太守牧犍为世子,加中外都督、大将军、录尚书事。蒙逊卒,谥曰武宣王,庙号太祖。牧犍即河西王位,大赦,改元永和,立子封坛为世子,加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遣使请命于魏。牧犍聪颖好学,和雅有度量,故国人立之。 先是,魏主遣李顺迎武宣王女为夫人。会卒,牧犍称先王遗意,遣左丞宋繇送其妹兴平公主于魏,拜右昭仪。
牧犍尊敦煌刘昞为国师,亲自致拜,命官属以下皆北面受业。牧犍尊敦煌刘昞为国师,亲自拜之,命官属以下皆北面受业。魏主拓跋焘如山北,林邑王范阳迈遣使入贡,求领交州。裴方明进军向涪城,破张寻、唐频、擒程道助,斩严遐。六月,魏永昌王健、左仆射安原发诸军击并州,破之,虏获甚众。秋七月,冯崇上表请降,说其父延兴昔为宋明帝所逼,故来归命
资治通鉴·宋纪四 甲寅,魏主还宫。 春,二月,戊子,燕王遣使入贡于魏,请送侍子,魏主不许,将举兵讨之,壬辰,遣使才十馀辈诣东方高丽等诸国告谕之。 司空、江州刺史、永修公檀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 辛未,魏主如阴山之北,大狩也。 魏宁朔将军卢玄等请和于宋,宋主遣司徒郑望生使聘问;三月,乙亥,魏人释宋使者。 宋主怒,发豫州众军追之。 夏四月,己卯,诏曰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二·宋纪四》原文及译文如下: 原文: 元嘉十一年春,正月戊戌,燕王遣使请和于魏,魏主不许。杨难当以克汉中告捷于魏,送雍州流民七千家于长安。萧思话至襄阳,遣横野司马萧承之为前驱。承之缘道收兵,得千人,进据磝头。杨难当焚掠汉中,引众西还,留赵温守梁州;又遣其魏兴太守薛健据黄金山。思话遣阴平太守萧坦攻铁城戍,拔之。二月,赵温、薛健与其冯翊太守蒲甲子合攻坦营,坦击破之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二 · 宋纪四 魏主以西海公主妻柔然敕连可汗,又纳其妹为夫人,遣颍川王提往逆之。丁卯,敕连遣其异母兄秃鹿傀送妹,并献马二千匹。魏主以其妹为左昭仪。提,曜之子也。 辛卯,魏主还宫;三月,甲寅,复如河西。 杨难当遣其子和将兵与蒲甲子等共击萧承之,相拒四十馀日,围承之数十重,短兵接,弓矢无所复施。氐悉衣犀甲,戈矛所不能入。承之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椎之,一槊辄贯数人。氐不能当
诗句一: 己卯,魏主还宫。 译文: 己卯日(初六),北魏国主拓跋焘返回皇宫。 注释: 己卯,是古代对日期的记录方法,表示天干地支的组合。魏,指北魏,即拓跋魏,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朝代。此句描述的是拓跋焘在己卯这一天返回他的皇宫,结束了一段活动或决策后,重新回到自己的权力中心。 赏析: 这段诗句简洁明了地记载了北魏国主拓跋焘在己卯日返回皇宫的事件,反映了当时政权运作的一部分日常事务
``` 译文: 魏主拓跋焘前往美稷,然后到了隰城,命令阳平王拓跋仪率领各军攻打山胡族的白龙。拓跋仪是拓跋焘的儿子。拓跋焘轻视山胡族,每天带几十名骑兵登上山头观看他们。白龙埋伏了一百多名勇士在山中突袭他们,拓跋焘从马上摔下来,差点被抓住。内和长陈建挺身而出保护他,大声呼喊着奋力攻击,杀死了好几个山胡人。他自己也受了十多处伤,拓跋焘这才幸免于难。 九月,戊子日,北魏军队大败山胡族的军队并斩杀了白龙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二·宋纪四(宋文帝元嘉八年,辛未,公元431年)二月,丁未,魏主还宫。 三月,癸亥,燕王派遣大将汤烛入贡于魏,以太子王仁有疾为由,未能派兵。领军将军刘湛与仆射殷景仁素善,刘湛入朝时,殷景仁实引之。刘湛既至,因景仁位遇本不逾己,而一旦居前,意甚愤愤:俱被时遇,以景仁专管内任,谓为间己,猜隙渐生。知帝信仗景仁,不可移夺,时司徒义康专秉朝权,刘湛尝为义康上佐,遂委心自结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二 · 宋纪四 义康僚属及诸附丽湛者,潜相约勒,无敢历殷氏之门。彭城王主簿沛郡刘敬文父成,未悟其机,诣景仁求郡。敬文遽往谢湛曰:“老父悖耄,遂就殷铁干禄。由敬文暗浅,上负生成,阖门惭惧,无地自处。”唯后将军司马庾炳之游二人之间,皆得其欢心,而密输忠于朝廷。景仁卧家不朝谒,帝常使炳之衔命往来,湛不疑也。炳之,登之之弟也。 燕王遣右卫将军孙德来乞师。五月,庚申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二·宋纪四》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全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577年)为止。 诗句如下: 甲戌,魏主如云中。 六月,甲午,魏主以时和年丰,嘉瑞沓臻,诏大酺五日,遍祭百神,用答天贶。 丙午,高句丽王琏遣使入贡于魏,且请国讳。魏主使录帝系及讳以与之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二 · 宋纪四 甲辰,魏主如定州;十一月,乙丑,如冀州;己巳,败于广州;丙子,如邺 - 注释:此句讲述拓跋焘在甲辰前往定州,在乙丑前往冀州,并在己巳在广州市遭遇失败。最后他在丙子到达邺城。 - 赏析:从这段记载来看,魏主拓跋焘多次对宋朝进行军事打击,显示了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对宋朝的严重威胁。 魏人数伐燕,燕日危蹙,上下忧惧。太常杨昬复劝燕王速遣太子入侍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