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玄黓敦牂,尽强圉大渊献十一月,凡五年有奇。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中之下
◎天宝元年壬午,公元七四二年
春,正月,丁未朔,上御勤政楼受朝贺,赦天下,改元。
壬子,分平卢别为节度,以安禄山为节度使。
是时,天下声教所被之州三百三十一,羁縻之州八百,置十节度、经略使以备边。安西节度抚宁西域,统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治龟兹城,兵二万四千。北庭节度防制突骑施、坚昆,统瀚海、天山、伊吾三军,屯伊、西二州之境,治北庭都护府,兵二万人。河西节度断隔吐蕃、突厥,统赤水、大斗、建康、宁寇、玉门、黑离、豆卢、新泉八军,张掖、交城、白亭三守捉,屯凉、肃、瓜、沙、会五州之境,治凉州,兵七万三千人。朔方节度捍御突厥,统经略、丰安、定远三军,三受降城,安北、单于二都护府,屯灵、夏、丰三州之境,治灵州,兵六万四千七百人。河东节度与朔方掎角以御突厥,统天兵、大同、横野、岢岚四军,云中守捉,屯太原府欣、代、岚三州之境,治太原府,兵五万五千人。范阳节度临制奚、契丹,统经略、威武、清夷、静塞、恒阳、北平、高阳、唐兴、横海九军,屯幽、蓟、妫、檀、易、恒、定、漠、沧九州之境,治幽州,兵九万一千四百人。平卢节度镇抚室韦、靺鞨,统平卢、卢龙二军,榆关守捉,安东都护府,屯营、平二州之境,治营州,兵三万七千五百人。陇右节度备御吐蕃,统临洮、河源、白水、安人、振威、威戎、漠门、宁塞、积石、镇西十军,绥和、合川、平夷三守捉,屯鄯、廊、洮、河之境,治鄯州,兵七万五千人。剑南节度西抗吐蕃,南抚蛮獠,统天宝、平戎、昆明、宁远、澄川、南江六军,屯益、翼、茂、当、巂、柘、松、维、恭、雅、黎、姚、悉十三州之境,治益州,兵三万九百人。岭南五府经略绥静夷、獠,统经略、清海二军,桂、容、邕、交四管,治广州,兵万五千四百人。此外又有长乐经略,福州领之,兵千五百人。东莱守捉,莱州领之;东牟守捉,登州领之;兵各千人。凡镇兵四十九万人,马八万馀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一十五 · 唐纪三十一
介绍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唐纪三十一》是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史书,记录了唐朝玄宗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 作者介绍:《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学巨著之一,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全书历时十五年完成,共294卷,涵盖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的历史,共计3000余年历史。该书旨在通过记载历史的得失,为后世提供治国安邦的智慧,被誉为“史界之冠”。
- 内容概述:《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唐纪三十一》主要记载了天宝元年(742年)春,正月,丁未朔,唐玄宗上御勤政楼受朝贺,赦天下,改元的事件。在这一年中,唐玄宗的政治决策、对外关系、国内政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 历史背景:《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唐纪三十一》所反映的天宝年间,是唐朝国力强盛、对外扩张频繁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唐朝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对外战争频繁,对内则面临诸多挑战。
- 政治影响:天宝初年,唐玄宗励精图治,推行一系列政策以振兴国家。然而,由于政治上的一些失误和宦官专权等问题,唐朝最终陷入了危机之中。在《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唐纪三十一》中,可以看到这一时期政治斗争的激烈以及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唐纪三十一》不仅是一部历史文献,也是研究唐代政治、文化、社会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它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唐纪三十一 天宝元年壬午,公元七四二年 春季,正月,丁未朔,玄宗亲临勤政楼,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于是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宝。此事件标志着唐朝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但同时也埋下了后来的内忧外患的种子。 壬子,分平卢别为节度,以安禄山为节度使。这是唐朝为了加强边防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旨在抵御周边少数族的侵扰,并确保边疆的安全。当时天下共有州三百三十一,羁縻州八百
这首诗是关于唐代的一段历史故事。下面是对每句诗句的解析,以及相关的译文和注释: 诗句及译文 1. 甲寅 - 天干地支纪年,即唐玄宗天宝五年(742)二月一日的记载。 2. 陈王府参军田同秀 - 一名官员向玄宗上言,声称见到一位名为玄元皇帝的人物于丹凤门上空,并告知他藏有灵符的秘密所在。 译文:陈王府的参军名叫田同秀,他上书说,在一次夜晚,他看见玄元皇帝在丹凤门上空出现
诗句:三月,以长安令韦坚为陕郡太守,领江、淮租庸转运使。 译文:三月上旬,唐玄宗任命长安县令韦坚为陕郡太守,兼任江、淮地区的租税和赋税的运输和管理任务。 注释:陕郡:地名,位于今天陕西省境内。 译文:韦坚被任命为陕郡太守,同时担任江、淮地区的租税和赋税的运输和管理任务。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送魏少卿使之河北》。诗中描述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背景
资治通鉴· 卷二百一十五· 唐纪三十一 上又尝问林甫以“严挺之今安在?是人亦可用。”挺之时为绛州刺史。林甫退,召挺之弟损之,谕以“上待尊兄意甚厚,盍为见上之策,奏称风疾,求还京师就医。”挺之从之。林甫以其奏白上云:“挺之衰老得风疾,宜且授以散秩,使便医药。”上叹吒久之;夏,四月,壬寅,以为詹事,又以汴州刺史、河南采访使齐澣为少詹事,皆员外同正,于东京养疾。澣亦朝廷宿望,故并忌之。
```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一十五 · 唐纪三十一 上遣使谕乌苏令内附,乌苏不从。朔方节度使王忠嗣盛兵碛口以威之,乌苏惧,请降,而迁延不至。忠嗣知其诈,乃遣使说拔悉蜜、回纥、葛逻禄使攻之,乌苏遁去。忠嗣因出兵击之,取其右厢以归。 注释:派遣使者向乌苏国传达唐朝的意愿让其归附,但乌苏国王没有接受。于是,朔方节度使王忠嗣率领重兵驻扎在碛口,以此来震慑乌苏国王。乌苏国王因为恐惧,请求投降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 · 唐纪三十一 天宝二年癸未,公元七四三年春,安禄山朝见天子。玄宗待之甚厚,无时不见。安禄山奏言:“去秋营州虫食苗,臣焚香祝天云:‘臣若操心不正,事君不忠,愿使虫食臣心;若不负神祇,愿使虫散。’即有群鸟从北来,食虫立尽。请宣付史官。”玄宗依其奏而赏之。李林甫领吏部尚书,日在政府,选事悉委侍郎宋遥、苗晋卿。御史中丞张倚新得幸于上,遥、晋卿欲附之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 唐纪三十一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中之下天宝元年(壬午,742) 三月,壬子,追尊玄元皇帝父周上御大夫为先天太皇;又尊皋繇为德明皇帝,凉武昭王为兴圣皇帝。 江、淮南租庸等使韦坚引浐水抵苑东望春楼下为潭,以聚江、淮运船,役夫匠通漕渠,发人丘垄,自江、淮至京城,民间萧然愁怨,二年而成。丙寅,上幸望春楼观新潭。坚以新船数百艘,扁榜郡名,各陈郡中珍货于船背;陕尉崔成甫着锦半臂
诗句及译文 >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唐纪三十一 - 诗句:上以右赞善大夫杨慎矜知御史中丞事。时李林甫专权,公卿之进,有不出其门者,必以罪去之;慎矜由是固辞,不敢受。五月,辛丑,以慎矜为谏议大夫。 - 译文:玄宗任命杨慎矜为右赞善大夫,让他管理御史中丞事务。当时李林甫独揽朝政,凡是不通过他门路而升迁的大臣,都因罪被罢免。杨慎矜因此坚决推辞,不敢接受这个任命。五月,辛丑日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唐纪三十一 译文:“秋,八月,拔悉蜜攻斩突厥乌苏可汗,传首京师。”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唐朝的秋天,有一支名为“拔悉蜜”的国家攻打并杀死了突厥国的乌苏可汗,并将他的首级传送到京城长安。 注释:《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唐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这里的“拔悉蜜”指的是中亚地区的一个民族国家,他们与突厥有复杂的关系和冲突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 · 唐纪三十一 十二月癸巳,玄宗皇帝在温泉宫下设立了会昌县。户部尚书裴宽一向受到玄宗的器重,而李林甫对此心生嫉妒,他担心裴宽日后能够担任宰相,于是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忌惮。裴宽因工作需要,与刑部尚书裴敦复共同打击海贼后返回朝廷,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私人关系。裴宽向皇帝上奏了此事,但李林甫却暗中将此事告知了裴敦复。裴敦复为了巴结裴宽,贿赂女官杨太真之姊,通过她向皇上报告了这件事
诗句: 1. 初令百姓十八为中,二十三成丁。 译文:规定成年的男子年龄是18岁,到23岁时可以成为成年男性(丁)。 2. 上从容谓高力士曰:“朕不出长安近十年,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对曰:“天子巡狩,古之制也。且天下大柄,不可假人;彼威势既成,谁敢复议之者!”上不悦。 注释:皇帝在闲暇时询问高力士自己不在长安近十年的情况。皇帝表示自己想悠闲度日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一十五 · 唐纪三十一 回纥怀仁可汗击败突厥白眉可汗,将其斩首,并将首级送至京师。这一胜利不仅彰显了唐朝的强大,也使得北疆暂时安宁,烽燧不再警报频传。 怀仁可汗继位后,其领土范围迅速扩大。他东至室韦,西临金山,南跨大漠,几乎囊括了全部突厥故土。怀仁去世后,其子磨延啜即位,号葛勒可汗。他的领导下,回纥的疆域进一步扩张,成为当时西域地区无可争议的霸主。 二月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 · 唐纪三十一 乙巳,以刑部尚书裴敦复充岭南五府经略等使。五月,壬申,敦复坐逗留不之官,贬淄川太守,以光禄少卿彭杲代之。上嘉敦复平海贼之功,故李林甫陷之。 李适之与李林甫争权有隙。适之领兵部尚书,附马张垍为侍郎,林甫亦恶之,使人发兵部铨曹奸利事,收吏六十馀人付京兆与御史对鞫之,数日,竟不得其情。京兆尹萧炅使法曹吉温鞫之。温入院,置兵部吏于外,先于后厅取二重囚讯之
萧炅为河南尹,尝坐事。西台遣温往按之,治炅甚急。及温为万年丞,未几,炅为京兆尹。温素与高力士相结,力士自禁中归,温度炅必往谢官,乃先诣力士,与之谈谑,握手甚欢。炅后至,温阳为惊避。力士呼曰:“吉七不须避。”谓炅曰:“此亦吾故人也。”召还,与炅坐。炅接之甚恭,不敢以前事为怨。他日,温谒炅曰:“曩者温不敢隳国家法,自今请洗心事公。”炅遂与尽欢,引为法曹。及林甫欲除不附己者,求治狱吏,炅荐温于林甫
诗句释义:八月,壬寅日,玄宗册封杨贵妃为贵妃;同时追赠杨贵妃的父亲玄琰为兵部尚书,并以其叔杨玄珪为光禄卿,堂兄杨銛为殿中少监,其弟杨钅奇为驸马都尉。癸卯日,玄宗册封武惠妃的女儿为太华公主,并令杨钅奇娶她为妻。 译文:八月,玄宗正式册封杨贵妃为贵妃,并且对她父亲给予崇高的封号。接着又册封了武惠妃的女儿为太华公主,并指配与杨钅奇结亲。 关键词解释: 1. 资治通鉴: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 · 唐纪三十一 译文: 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数侵掠奚、契丹;奚、契丹各杀公主以叛,禄山讨破之。 注释: - 安禄山:唐朝将领,后成为叛乱领导者之一,企图通过边疆战争来提升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 奚、契丹:当时居住在北方的少数民族,与唐朝有着复杂的政治和经济关系。 - 平卢别为节度:将平卢节度使区划成两个部分,安禄山担任其中一部分,显示其在军事和政治上的重要性。
杨钊侍宴禁中,专掌樗蒲文簿,钩校精密。上赏其强明,曰:“好度支郎。”诸杨数征此言于上,又以属王鉷,鉷因奏充判官 译文:杨钊在宫中陪皇帝玩樗蒱游戏,掌管樗蒱游戏的记录和账目,非常准确。皇帝赞赏他办事能力强,就封他为度支郎。杨钊多次请求皇帝让他到王鉷那里工作,于是王鉷就推荐他当判官。 赏析:杨钊侍宴禁中,专掌樗蒲文簿,钩校精密。上赏其强明,曰:“好度支郎。”诸杨数征此言于上,又以属王鉷
诗句 - 以王忠嗣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兼知朔方、河东节度事。 - 注释:任命王忠嗣为河西节度使和陇右节度使,同时兼任朔方节度使和河东节度的长官。 - 赏析:这里展示了王忠嗣在军事和政治上的重要角色,他的职务横跨多个重要的地区与军种,显示其地位的显赫与重要性。 - 忠嗣杖四节,控制万里,天下劲兵重镇,皆在掌握。 - 注释:王忠嗣用他的权势来控制整个国家,象征着他对全国的军事和行政控制力。 -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唐纪三十一 五月,壬子朔日,日食发生。乙亥,以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为户部尚书;此乃诸杨引之也。秋,七月,丙辰日,敕令:“流贬者多在道逗留。自今左降官日驰十驿以上。”此后流贬者多不完整矣。 杨贵妃方宠,高力士执辔授鞭,织绣之工专供杨贵妃院者七百人。岭南经略使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以所献精美被赏,九章加三品,翼入为户部侍郎。天下人争献器服珍玩。民间歌之曰:“生男勿喜女勿悲
这首诗出自《资治通鉴》,由唐代的李林甫撰写。全诗共分为四段,主要描述了唐玄宗与太子李亨之间的政治斗争以及相关的人物事件。 第一段:描述韦兰、韦芝为其兄韦坚讼冤,并引太子李亨为言,唐玄宗对此非常愤怒。这一段主要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局势以及唐玄宗对太子的态度。 第二段:描述太子李亨害怕得罪皇帝,请求与杨贵妃离婚,但请求不被接受。这一段主要描绘了太子李亨的处境以及他与杨贵妃之间复杂的关系。 第三段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唐纪三十一 李林甫暗中打压调走玄宗器重的大臣,以巩固自己的权势。七月左相牛仙客去世,八月初五刑部尚书李适之顶。公元743年 正月安禄山入,二月己亥朔,改元天宝,赦天下。三月,壬子,追尊玄元皇帝父周上御大夫为先天太皇;又尊皋繇。四月,辛卯朔,日有食之。六月,甲寅,制天下死罪皆决于复水之阳及泽州之阴。秋,七月乙卯,东都留守、河南尹达奚珣卒。九月,庚申,幸华清宫。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一十五 · 唐纪三十一 译文:李林甫对韦坚怀恨在心,派遣使者沿黄河及江淮地区寻找韦坚的罪证。他们到各地收捕拷问押运船的官员和船夫,致使各地牢狱人满为患。此外,他们还征剥拖欠的债务,甚至延及到邻里,所有被逼至绝境的人都被赤裸裸地死在官府。直至李林甫去世后,这一状况才有所改变。 注释:1. 李林甫(718-758年):唐代政治家、书法家、诗人,字嘉静,唐朝玄宗时期宰相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 · 唐纪三十一 李林甫以王忠嗣功名日盛,恐其入相,忌之。安禄山潜蓄异志,托以御寇,筑雄武城,大贮兵器,请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忠嗣先期而往,不见禄山而还,数上言禄山必反;林甫益恶之。夏,四月,忠嗣固辞兼河东、朔方节度;许之。冬,十月,己酉,上幸骊山温泉,改温泉宫曰华清宫。河西、陇右节度使王忠嗣以部将歌舒翰为大斗副使,李光弼为河西兵马使,充赤水军使。翰父祖本突骑施别部酋长
诗句: 1. 上欲使王忠嗣攻吐蕃石堡城,忠嗣上言:“石堡险固,吐蕃举国守之。今顿兵其下,非杀数万人不能克。臣恐所得不如所亡,不如且厉兵秣马,俟其有衅,然后取之。” 2. 李光弼言于忠嗣曰:“大夫以爱士卒之故,不欲成延光之功,虽迫于制书,实夺其谋也。何以知之?今以数万众授之而不立重赏,士卒安肯为之尽力乎!然此天子意也,彼无功,必归罪于大夫。大夫军府充牣,何爱数万段帛不以杜其谗口乎!” 3. 忠嗣曰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唐纪三十一 延光过期不克,言忠嗣沮挠军计,上怒。李林甫因使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尝自言我幼养宫中,与忠王相爱狎”,欲拥兵以尊奉太子。敕征忠嗣入朝,委三司鞫之。 上闻哥舒翰名,召见华清宫,与语,悦之。十一月,辛卯,以翰判西平太守,充陇右节度使;以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判武威郡事,充河西节度使。 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杨慎矜为上所厚,李林甫浸忌之。慎矜与王鉷父晋,中表兄弟也
诗句: 1 杨钊以告鉷,鉷心喜,因侮慢慎矜;慎矜怒。 2. 林甫知鉷与慎矜有隙,密诱使图之。 3. 鉷乃遣人以飞语告“慎矜隋炀帝孙,与凶人往来,家有谶书,谋复祖业。” 4. 上大怒,收慎矜系狱,命刑部、大理与侍御史杨钊、殿中侍御史卢铉同鞫之。 5. 太府少卿张瑄,慎矜所荐也,卢铉诬瑄尝与慎矜论谶,拷掠百端,瑄不肯答辩。 6. 又使吉温捕史敬忠于汝州。 7. 敬忠与温父素善,温之幼也,敬忠常抱抚之
``` 至会昌,始鞫慎矜,以敬忠为证。慎矜皆引服,惟搜谶书不获。林甫危之,使卢铉入长安搜慎矜家,铉袖谶书入暗中,诟而出曰:“逆贼深藏秘记。”至会昌,以示慎矜。慎矜叹曰:“吾不蓄谶书,此何从在吾家哉!吾应死而己。”丁酉,赐慎矜及兄少府少监慎馀、洛阳令慎名自尽;敬忠杖百,妻子皆流岭南;瑄杖六十,流临封,死于会昌。嗣虢王巨虽不预谋,坐与敬忠相识,解官,南宾安置。自馀连坐者数十人。慎名闻敕,神色不变
李林甫(683年-758年)是唐朝的著名宰相,他在政治生涯中多次参与重大决策,对唐朝的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政治手腕非常精明,能够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他的这些行为在当时和之后都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起大狱:指李林甫频繁地发起大案,以此来打击政敌,巩固自己的权力。 2. 别置推事院:在长安设立了特别的机构来处理这些大案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一十五 · 唐纪三十一 原文 先是,宰相皆以德度自处,不事威势,驺从不过数人,士民或不之避。林甫自以多结怨,常虞刺客,出则步骑百馀人为左右翼,金吾静街,前驱在数百步外,公卿走避;居则重关复壁,以石甃地,墙中置板,如防大敌,一夕屡徙床,虽家人莫知其处。宰相驺从之盛,自林甫始。 初,将军高仙芝,本高丽人,从军安西。仙芝骁勇,善骑射。节度使夫蒙灵察屡荐至安西副都护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一十五 · 唐纪三十一 三日,至坦驹岭,下峻阪四十馀里,前有阿弩越城。仙芝恐士卒惮险,不肯下,先令人胡服诈为阿弩越城守者迎降,云:“阿弩越赤心归唐,娑夷水藤桥已斫断矣。”娑夷,即弱水也,其水不能胜草芥。藤桥者,通吐蕃之路也。仙芝阳喜,士卒乃下。又三日,阿弩越城迎者果至。 明日,仙芝入阿弩越城,遣将军席元庆将千骑前行,谓曰:“小勃律闻大军至,其君臣百姓必走山谷,弟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