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阏逢摄提格,尽屠维协洽七月,凡五年有奇。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下
◎大历九年甲寅,公元七七四年
春,正月,壬寅,田神功薨于京师。
澧朗镇遏使杨猷自澧州沿江而下,擅出境至鄂州,诏听入朝。猷遂溯汉江而上,复州、郢州皆闭城自守,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发兵备之。
二月,辛未,徐州军乱,刺史梁乘逾城走。
谏议大夫吴损使吐蕃,留之累年,竟病死虏中。
庚辰,汴宋兵防秋者千五百人,盗库财溃归,田神功薨故也。己丑,以神功弟神玉知汴宋留后。
癸巳,郭子仪入朝,上言:“朔方,国之北门,中间战士耗散,什才有一。今吐蕃兼河、陇之地,杂羌、浑之众,势强十倍。愿更于诸道各发精卒,成四、五万人,则制胜之道必矣。”
三月,戊申,以皇女永乐公主许妻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之子华。上意欲固结其心,而承嗣益骄慢。
戊午,以澧朗镇遏使杨猷为洮州刺史、陇右节度兵马使。
夏,四月,甲申,郭子仪辞还邠州,复为上言边事,至涕泗交流。
壬辰,赦天下。
五月,丙午,杨猷自澧州入朝。
泾原节度使马璘入朝,讽将士为己表求平章事。丙寅,以璘为左仆射。
六月,卢龙节度使硃泚遣弟滔奉表请入朝,且请自将步骑五千防秋;上许之,仍为之先筑大第于京师以待之。
癸未,兴善寺胡僧不空卒,赠开府仪同三司、司空,赐爵肃国公,谥曰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和尚。
京师旱,京兆尹黎幹作土龙祈雨,自与巫觋更舞。弥月不雨,又祷于文宣王。上闻之,命撤土龙,减膳节用。秋,七月,戊午,雨。
硃泚入朝,至蔚州,有疾,诸将请还,俟间而行。泚曰:“死则舆尸而前!”诸将不敢复言。九月,庚子,至京师,士民观者如堵。辛丑,宴泚及将士于延英殿,犒赏之盛,近时未有。
壬寅,回纥擅出鸿胪寺,白昼杀人,有司擒之;上释不问。
甲辰,命郭子仪、李抱玉、马璘、硃泚分统诸道防秋之兵。
冬,十月,壬申,信王瑝薨。乙亥,梁王璿薨。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诱昭义将吏使作乱。
◎大历十年乙卯,公元七七五年
春,正月,丁酉,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五 · 唐纪四十一
介绍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古代历史典籍,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以纪事的形式记载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北宋神宗时期)的1362年历史。该书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的编纂目的在于“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来加强统治。书中的内容不仅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事件,还涵盖了大量的人物传记和轶闻趣事,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在《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一》中,记录了唐代宗睿文孝武皇帝的中之下的大历九年(甲寅,公元774年)春季,正月壬寅日,田神功薨于京师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不仅是唐朝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时刻,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历史著作,它通过对历代重要事件的记述,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五·唐纪四十一 起阏逢摄提格,尽屠维协洽七月,凡五年有奇。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下大历九年甲寅(公元774年),春,正月,壬寅,田神功薨于京师。澧朗镇遏使杨猷自澧州沿江而下,擅出境至鄂州,诏听入朝。杨猷遂溯汉江而上,复州、郢州皆闭城自守,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发兵备之。 二月,辛未,徐州军乱,刺史梁乘逾城走。谏议大夫吴损使吐蕃,留之累年,竟病死虏中。庚辰
诗句翻译: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五·唐纪四十一 戊午(五月十三日),朝廷任命澧朗镇遏使杨猷为洮州刺史、陇右节度兵马使。 译文:戊午,以澧朗镇遏使杨猷为洮州刺史、陇右节度兵马使。 注释:澧朗镇遏使杨猷被任命为唐朝的洮州刺史和陇右节度兵马使。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宗时期的一段历史记录,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军事部署。诗中详细记录了杨猷被任命为洮州刺史和陇右节度兵马使的事件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五·唐纪四十一》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从公元774年到794年。在这一年,唐朝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内忧外患频发。 1. 事件概述: - 回纥擅出鸿胪寺,白昼杀人:回纥国擅自调动鸿胪寺人员,并在白天公然杀人,此事引起了朝廷的警觉和重视。 - 郭子仪、李抱玉、马璘、硃泚分统诸道防秋之兵:为了加强边疆防御,郭子仪、李抱玉、马璘、朱泚等将领分别统领各道的防秋之兵。 -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五 · 唐纪四十一 丙辰,诏:“诸道兵有逃亡者,非承制敕,无得辄召募。” 二月,乙丑,田承嗣诱卫州刺史薛雄,雄不从,使盗杀之,屠其家,尽据相、卫四州之地,自置长吏,掠其精兵良马,悉归魏州;逼孙知古与共巡磁、相二州,使其将士割耳剺面,请承嗣为帅。 辛未,立皇子述为睦王,逾为郴王,连为恩王,遘为鄜王,迅为随王,造为欣王,暹为韶王,运为嘉王,遇为端王,遹为循王,通为恭王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五 · 唐纪四十一 乙巳,薛萼、常休明皆诣阙请罪,上释不问。 初,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皆为田承嗣所轻。宝臣弟宝正娶承嗣女,在魏州,与承嗣子维击球,马惊,误触维死;承嗣怒,囚宝正,以告宝臣。宝臣谢教敕不谨,封杖授承嗣,使挞之;承嗣遂杖杀宝正,由是两镇交恶。及承嗣拒命,宝臣、正己皆上表请讨之,上亦欲因其隙讨承嗣。夏,四月,乙未,敕贬承嗣为永州刺史,仍命河东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五·唐纪四十一 译文: 田承嗣由于各道军队四面合围,他的部将又多有叛变而感到害怕,秋天,八月,他派遣使者上表,请求约束自身归顺朝廷。辛巳(二十四日),郭子仪回到邠州。郭子仪曾经奏请任命一个州县官员,没有得到回应,他的僚属相互说:“凭郭令公的勋德,上奏任命一个下属官吏而不被采纳,这宰相怎么不知道体恤呢?现在郭子仪所奏的事情,皇帝认为不可行而放置一边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五·唐纪四十一) 李宝臣、李正己会于枣强,进围贝州 1. 背景介绍 - 李宝臣和李正己联手围攻贝州,背后原因为对朝廷赏赐不公导致的士卒不满。 2. 军事行动 - 两军分别犒赏士兵,成德军赏厚,平卢军赏薄,导致平卢军心生不满。 3. 内部矛盾 - 田承嗣出兵救贝州后,因朝廷对两镇的赏赐各有厚薄,士卒多有怨言。 4. 危机处理 - 二李担心军队哗变自行撤退,李宝臣也退兵
诗句翻译 原文: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五 · 唐纪四十一 上嘉李宝臣之功,遣中使马承倩赍诏劳之;将还,宝臣诣其馆,遣之百缣,承倩诟詈,掷出道中,宝臣惭其左右。兵马使王武俊说宝臣曰:“今公在军中新立功,竖子尚尔,况寇平之后,以一幅诏书召归阙下,一匹夫耳,不如释承嗣,以为己资。”宝臣遂有玩寇之志。 译文: 唐玄宗赞赏李宝臣的功劳,派遣使者马承倩携带诏书慰劳他;当返回时,李宝臣前往使者的馆舍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五 · 唐纪四十一》是唐代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一部历史著作,详细记录了唐代宗大历九年(甲寅,公元774年)的一段历史事件。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相关赏析: 1. 承嗣闻幽、恒兵交,即引军南还 - 注释:田承嗣听说幽州和恒州的兵马交战,立刻带领军队向南撤回。 - 赏析:此句揭示了田承嗣在得知周边战事紧张时,选择撤退以避免卷入冲突。这种军事策略反映了其谨慎的性格特点。 2
诗句:大历十一年丙辰,公元七七六年 译文:田承嗣请求入朝,李正己多次为他上表,乞许其自新。 赏析:唐代宗皇帝对田承嗣的请求表示宽容,赦免了田承嗣的罪过,允许他继续留在朝中担任官职。同时,田承嗣也得到了李正己的支持和保荐,得以继续在朝廷中发挥作用。这一事件反映了唐朝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中央政权在处理地方势力时所采取的策略和手段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唐朝中期的政治动荡,特别是关于朱泚和李灵曜的战争。朱泚是卢龙节度使,他因为与中央的冲突而被加官同平章事。李灵曜成为了留后,他变得更加傲慢自大,甚至将他的一些党羽任命为管内州的刺史和县令,试图模仿其他一些地方的节度使。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永平节度使李勉以及河阳三城使马燧都参与了对李灵曜的战争。此外,汴宋兵马使、摄节度副使李僧惠是李灵曜的重要谋士,他的行动对于战局有着重大的影响
{"诗句": "戊辰,李正己奏克郓、濮二州。壬申,李僧惠败灵曜兵于雍丘。冬,十月,李忠臣、马燧进击灵曜,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屡破灵曜兵;壬寅,与陈少游前军合,与灵曜大战于汴州城西,灵曜败,入城固守。癸卯,忠臣等围之。田承嗣遣田悦将兵救灵曜,败永平、淄青兵于匡城,乘胜进军汴州,乙巳,营于城北数里。丙午,忠臣遣裨将李重倩将轻骑数百夜入其营,纵横贯穿,斩数十人而还,营中大骇;忠臣、燧因以大军乘之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五·唐纪四十一 甲寅,李勉将李灵曜用刑具捆绑送至京师,并将其斩首。 十二月,丁亥,李正己、李宝臣同时加封同平章事。 泾原节度使马璘身患重病,委任行军司马段秀实主持节度事务,并交代后事。段秀实严阵以待,防备不测之变。丙申日,马璘逝世,军中数千人奔哭哀悼。门庭内外哀声震天,段秀实均不许入内。命押牙马頔处理丧事,李汉惠接待宾客于外门,妻妾子孙在堂内,宗亲在庭院,将领在前
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一 戊戌,昭义节度使李承昭上表称病,请求以泽潞行军司马李抱真代为磁、邢两州留后。 庚戌,加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为同平章事,并兼任汴州刺史,迁移其治所至汴州。 大历十二年丁巳,公元七七七年春季,三月乙卯,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凤翔、怀泽潞、秦陇节度使李抱玉去世,其弟李抱真继续担任怀泽潞的留后职务。癸亥,朝廷任命河东行军司马鲍防为河东节度使。鲍防是襄州人。田承嗣拒绝入朝,还协助李灵曜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一 大历九年春正月壬寅日,田神功薨于京师 田神功,字国珍,是唐代著名将领,以勇猛善战著称。他在战场上多次立下赫赫战功,为唐朝的领土扩张与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军事才能不仅体现在战场上,还在他担任节度使期间得到了充分展现。作为边疆地区的统治者,他还注重民生,努力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条件,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的逝世标志着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的离世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癸未,贬吏部侍郎杨炎、谏议大夫韩洄、包佶、起居舍人韩会等十馀人,皆载党也。杨炎,凤翔人。载常引有文学才望者一人亲厚之,异日欲以代己,故炎及于贬。韩洄,滉之弟。会,南阳人也。上初欲尽诛炎等,吴凑谏救百端,始贬官。《资治通鉴》:癸未,贬吏部侍郎杨炎、谏议大夫韩洄、包佶、起居舍人韩会等十馀人,皆载党也。杨炎,凤翔人。载常引有文学才望者一人亲厚之,异日欲以代己,故炎及于贬。韩洄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五 · 唐纪四十一 庚午,上遣中使发元载祖父墓,斫棺弃尸,毁其家庙,焚其木主。戊寅,卓英倩等皆杖死。英倩之用事也,弟英璘横于乡里。及英倩下狱,英璘遂据险作乱;上发禁兵讨之,乙巳,金州刺史孙道平击擒之。 上方倚杨绾,使厘革弊政,会绾有疾,秋,七月,己巳,薨。上痛悼之甚,谓群臣曰:“天不欲朕致太平,何夺朕杨绾之速!” 八月,癸未,赐东川节度使鲜于叔明姓李氏。元载
《资治通鉴 · 唐纪四十一》 > 译文:杨绾、常衮推荐湖州刺史颜真卿,代宗当天召他回京。甲辰,任命他为刑部尚书。杨绾、常衮又向代宗推荐淮南判官汲人关播,他被提拔为都官员外郎。九月,辛酉,以四镇、北庭行营兼泾原、郑颍节度副使段秀实为节度使。他军令简约,有威惠,奉身清俭,室无姬妾,非公会,未尝饮酒听乐。吐蕃八万众军于原州北长泽监,己巳,破方渠,入拔谷;郭子仪使裨将李怀光救之,吐蕃退。 十月,乙亥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五 · 唐纪四十一 译文:京兆尹黎乾奏报秋霖导致庄稼受损,韩滉反驳称黎干不实。皇帝命令御史查看,丁未(初八),官员回报说庄稼损失三万多顷。渭南县令刘澡阿谀奉承度支,声称自己辖区的庄稼没有受损;御史赵计也上奏支持刘澡。皇帝说:“霖雨覆盖广袤,难道只有渭南没有受灾?”又命御史朱敖去查看,实际损害三千余顷。皇帝叹息许久后说:“县令是管理百姓的官,如果不受灾还应当上报
《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一 赏析 大历十三年戊午,公元778年。春季,正月辛酉日,唐肃宗下敕令摧毁白渠支流中的碾硙以灌溉农田。升平公主拥有两座碾硙,入朝向唐肃宗请求保留,唐肃宗说:“朕希望将它们用来惠及百姓,你理解我的用意,应当为众人带头。”公主当即毁弃了这些碾硙。 戊辰日,回纥侵犯太原,河东的泗水李自良说:“回纥精锐远来求战,难以与他们争锋;不如在归路筑设两处堡垒,用兵驻守它们。敌人到来时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五(中之下) 唐纪四十一 【译文】 夏季,四月,甲辰日,吐蕃入侵灵州。朔方留后常谦光将其击破。 六月,戊戌日,陇右节度使朱泚献上猫鼠同乳不相害的吉祥之物以为祥瑞;常衮率领百官称贺。中书舍人崔祐甫独自不称贺,说:“物反常为妖,猫捕鼠乃其职,而今同乳则为妖。何乃以此贺之?应戒法吏之不察奸、边吏之不御寇者,以承天意。”皇上赞赏了他。崔祐甫,是崔沔的儿子。秋,七月,壬子曰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五·唐纪四十一 悼念贞懿皇后不已,葬于庄陵 九月,吐蕃万骑下青石岭,逼泾州 冬,郭子仪入朝,杜黄裳主留务 刘晏为左仆射,李怀光阴谋代子仪 给事中杜亚为江西观察使 召江西判官李泌入见,语以元载事 与卿别八年,乃能除此贼。赖太子发其阴谋,不然,几不见卿。 事亦应十全,不可轻发。上因言:朕面属卿于路嗣恭,而嗣恭取载意,奏卿为虔州别驾。嗣恭初平岭南,献琉璃盘,径九寸。及破载家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五·唐纪四十一 郭子仪以朔方节度副使张昙性刚率,谓其以武人轻己,衔之;孔目官吴曜为子仪所任,因而构之。子仪怒,诬奏昙扇动军众,诛之。掌书记高郢力争之,子仪不听,奏贬郢猗氏丞。既而僚佐多以病求去,子仪悔之,悉荐之于朝,曰:“吴曜误我。”遂逐之。常衮言于上曰:“陛下久欲用李泌,昔汉宣帝欲用人为公卿,必先试理人,请且以为刺史,使周知人间利病,俟报政而用之。” 大历十四年己未
```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五 · 唐纪四十一 辛酉,以容管经略使王翃为河中少尹、知府事。河东副元帅留后部将凌正暴横,翃抑之。正与其徒乘夜作乱,翃知之,故缩漏水数刻以差其期,贼惊,溃走,擒正,诛之,军府乃安。 成德节度使张宝臣既请复姓,又不自安,更请赐姓;夏,四月,癸未,复赐姓李。 五月,癸卯,上始有疾,辛酉,制皇太子监国。是夕,上崩于紫宸之内殿,遗诏以郭子仪摄冢宰。癸亥,德宗即位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五 · 唐纪四十一 译文:当初,在肃宗的时期,天下事务繁忙,宰相经常有好几个人轮流值日处理政务。有时候他们可以在休假的时候回家休息,皇帝会下诏让值日的官员代替他的名字上奏事情。这种做法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了一种制度。当时郭子仪和朱泚虽然因为军功成为宰相,但都不参与朝政,而王衮却独自居住在政事堂中,代替他们两人上奏事情。崔祐甫被贬官后,朝廷内外都震惊不已。 注释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五 · 唐纪四十一 臣光曰:臣闻用人者,无亲疏、新故之殊,惟贤、不肖之为察。其人未必贤也,以亲故而取之,固非公也;苟贤矣,以亲故而舍之,亦非公也。夫天下之贤,固非一人所能尽也,若必待素识熟其才行而用之,所遗亦多矣。 古之为相者则不然,举之以众,取之以公。众曰贤矣,己虽不知其详,姑用之,待其无功,然后退之,有功则进之;所举得其人则赏之,非其人则罚之。进退赏罚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五 · 唐纪四十一 丙戌,诏曰:“泽州刺史李鷃上《庆云图》。朕以时和年丰为嘉祥,以进贤显忠为良瑞,如卿云、灵芝、珍禽、奇兽、怪草、异木,何益于人!布告天下,自今有此,无得上献。”内庄宅使上言诸州有官租万四千馀斛,上令分给所在充军储。先是,诸国屡献驯象,凡四十有二,上曰:“象费豢养而违物性,将安用之!”命纵于荆山之阳,及豹、貀、斗鸡、猎犬之类,悉纵之;又出宫女数百人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五·唐纪四十一 资治通鉴 兵部侍郎黎幹,狡险谀佞,与宦官特进刘忠翼相亲善。忠翼本名清潭,恃宠贪纵。二人皆为众所恶。时人或言幹、忠翼尝劝代宗立独孤贵妃为皇后,妃子韩王迥为太子。上即位,幹密乘舆诣忠翼谋事;事觉,丙申、幹、忠翼并除名长流,至蓝田,赐死。 注释: - 《资治通鉴》是一部记录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编年体史书。 - 兵部侍郎是唐朝时期的官职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五·唐纪四十一 译文:六月一日,唐肃宗下诏大赦天下。西川节度使崔宁、永平节度使李勉同时担任同平章事。皇帝下诏:“全国的冤狱积压,州府不处理,听任百姓到三司使处陈述,由中丞、舍人、给事中各一人,每天在朝堂上接受诉讼。对于还没有判决清楚的案件,可以敲登闻鼓。”于是敲登闻鼓的人很多。右金吾将军裴谞上疏说:“百姓所争的都是些小事,如果天子一一亲自审理,那么官吏还有什么用呢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五·唐纪四十一 译文:丙子日,因为先天事件,六品以上官员中清望官,即使不是供奉、侍卫的官,每天命令二人轮值待制,以便顾问。庚戌日,任命朱泚为凤翔尹。代宗对宦官特别宠信,奉命出使四方的宦官,没有禁止他们索取财物。曾派宦官赐给妃族财物,返回后问得到的很少,代宗不高兴,以为轻视他的命令。妃子害怕,就匆忙用私人财物补偿了他们。因此宦官公行求取贿赂,无所顾忌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五·唐纪四十一 李正己畏上威名,表献钱三十万缗;上欲受之,恐见欺,却之则无辞。崔祐甫请遣使慰劳淄青将士,因以正己所献钱赐之,使将士人人戴上恩;又诸道闻之,知朝廷不重货财。上悦,从之。正己大惭服。天下以为太平之治,庶几可望焉。 秋,七月,戊辰朔,日有食之。。 礼仪使、吏部尚书颜真卿上言:“上元中,政在宫壸,始增祖宗之谥。玄宗末,奸臣窃命,累圣之谥,有加至十一字者。按周之文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五 · 唐纪四十一 初,代宗之世,事多留滞,四夷使者及四方奏计,或连岁不遣,乃于右银台门置客省以处之;及上书言事孟浪者、失职未叙者,亦置其中,动经十年。常有数百人,并部曲、畜产动以千计,度支廪给,其费甚广。上悉命疏理,拘者出之,事竟者遣之,当叙者任之,岁省谷万九千二百斛。 壬申,毁元载、马璘、刘忠翼之第。初,天宝中,贵戚第舍虽极奢丽,而坦屋高下,犹存制度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五 · 唐纪四十一 译文:辛卯,取消全国酒类专卖的税收。 注释:1. 资治通鉴: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2. 卷二百二十五:资治通鉴的某一卷次。 3. 唐纪四十一:唐朝的历史纪年之一。 4. 辛卯:古代历法中的一个日期。 5. 罢天下榷酒收利:取消全国酒类专卖的税收。 6. 上之在东宫也:指唐太宗在太子时期。 7. 国子博士河中张涉为侍读:国子博士(古代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