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阏逢敦牂二月,尽旃蒙协洽,凡一年有奇。
潞王下清泰元年(甲午,公元九三四年)
二月,癸酉,蜀主以武泰节度使赵季良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领节度使如故。
吴人多不欲迁都者,都押牙周宗言于徐知诰曰:“主上西迁,公复须东行,不惟劳费甚大,且违众心。”丙子,吴主遣宋齐丘如金陵,谕知诰罢迁都。先是,知诰久有传禅之志,以吴主无失德,恐众心不悦,欲待嗣君;宋齐丘亦以为然。一旦,知诰临镜镊白髭,叹曰:“国家安而吾老矣,奈何?”周宗知其意,请如江都,微以传禅讽吴主,且告齐丘。齐丘以宗先己,心疾之,遣使驰诣金陵,手书切谏,以为天时人事未可;知诰愕然。后数日,齐丘至,请斩宗以谢吴主,乃黜宗为池州副使。久之,节度副使李建勋、行军司马徐玠等屡陈知诰功业,宜早从民望,召宗复为都押牙。知诰由是疏齐丘。
硃弘昭、冯赟不欲石敬瑭久在太原,且欲召孟汉琼,己卯,徙成德节度使范延光为天雄节度使,代汉琼;徙潞王从珂为河东节度使,兼北都留守;徙石敬瑭为成德节度使。皆不降制书,但各遣使臣持宣监送赴镇。
吴主诏徐知诰还府舍。甲申,金陵大火;乙酉,又火。知诰疑有变,勒兵自卫。己丑,复入府舍。
潞王既与朝廷猜阻,朝廷又命洋王从璋权知凤翔。从璋性粗率乐祸,前代安重诲镇河中,欲杀之;潞王闻其来,尤恶之,欲拒命则兵弱粮少,不知所为,谋于将佐,皆曰:“主上富于春秋,政事出于硃、冯,大王功名震主,离镇必无全理,不可受也。”王问观察判官滴河马胤孙曰:“今道过京师,当何向为便?”对曰:“君命召,不俟驾。临丧赴镇,又何疑焉!诸人凶谋,不可从也。”众哂之。王乃移檄邻道,言“硃弘昭等乘先帝疾亟,杀长立少,专制朝权,别疏骨肉,动摇籓垣,惧倾覆社稷。今从珂将入朝以清君侧之恶,而力不能独办,愿乞灵邻籓以济之。”潞王以西都留守王思同当东出之道,尤欲与之相结,遣推官赧诩、押牙硃廷乂等相继诣长安,说以利害,饵以美妓,不从则令就图之。思同谓将吏曰:“吾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九 · 后唐纪八
介绍
《资治通鉴》后唐纪八是唐代史学家司马光编纂的一部历史著作。在这部书中,记录了后唐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资治通鉴》是一部规模庞大、内容翔实的历史典籍,其编纂工作由宋代的司马光主导完成。全书共294卷,涵盖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变迁,旨在通过历史的反思来提供治国安民的借鉴。其中《后唐纪八》作为《资治通鉴》的一部分,记录了清泰元年二月的史事。《资治通鉴》以其严谨的史料整理和深刻的历史见解著称于世,对后世的史学研究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九 · 后唐纪八 起阏逢敦牂二月,尽旃蒙协洽,凡一年有奇。 潞王下清泰元年(甲午,公元934年) 二月,癸酉,蜀主以武泰节度使赵季良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领节度使如故。 吴人多不欲迁都者,都押牙周宗言于徐知诰曰:“主上西迁,公复须东行,不惟劳费甚大,且违众心。”丙子,吴主遣宋齐丘如金陵,谕知诰罢迁都。 先是,知诰久有传禅之志,以吴主无失德,恐众心不悦
石守瑭之困与潞王的抉择 石守瑭,一介藩镇,在后唐的天下大政中,始终是朱弘昭、冯赟的眼中钉。他们担心这位节度使久居太原,权力日盛,会动摇朝堂的稳定,于是密谋调其离任。己卯,范延光被调任为天雄节度使,代替孟汉琼;而潞王从珂则改授河东节度使,兼任北都留守,显示了朝廷对石守瑭权力的直接削弱。 潞王虽与朱、冯有猜忌,但面对朝令夕改的政策,亦感受到束手无策。他深知,若拒绝,恐军心不稳;若是接受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后唐纪八 蜀主以中门使王处回为枢密使。 丁酉,加王思同同平章事,知凤翔行府;以护国节度使安彦威为西面行营都监。思同虽有忠义之志,而御军无法;潞王老于行阵,将士徼幸富贵者心皆向之。诏遣殿直楚匡祚执亳州团练使李重吉,幽于宋州。洋王从璋行至关西,闻凤翔拒命而还。 三月,安彦威与山南西道张虔钊、武定孙汉韶、彰义张从宾、静难康福等五节度使奏合兵讨凤翔。汉韶,李存进之子也。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九 · 后唐纪八 潞王建大将旗鼓,整众而东,以孔目官虞城刘延朗为腹心。潞王始忧王思同等并力据长安拒守,至岐山,闻刘遂雍不内思同,甚喜,遣使慰抚之,遂雍悉出府库之财于外,军士前至者即给赏令过;比潞王到,前军赏遍,皆不入城。庚申,潞王至长安,遂雍迎谒,率民财以充赏。 是日,西面步军都监王景从等自军前奔还,中外大骇。帝不知所为,谓康义诚等曰:“先帝弃万国,朕外守籓方
诗句: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九卷后唐纪八 译文:潞王清泰元年(甲午,公元934年)二月,蜀主以赵季良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注释:本篇是《资治通鉴》的记载,涉及后唐时期的一段历史事件。潞王指的是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而清泰元年则是他继位后的一年,即公元934年。此年中,蜀主指前蜀的君主王建,赵季良则是被任命的武泰节度使。文中记录了该年二月赵季良被任命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的事件。 赏析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后唐纪八 癸亥,制以康义诚为凤翔行营都招讨使,以王思同副之。甲子,潞王至华州,获药彦稠,囚之。乙丑,至阌乡。 朝廷前后所发诸军,遇西军皆迎降,无一人战者。丙寅,康义诚引侍卫兵发洛阳,诏以侍卫马军指挥使安从进为京城巡检;从进已受潞王书,潜布腹心矣。是日,潞王至灵宝,护国节度使安彦威、匡国节度使安重霸皆降,惟保义节度使康思立谋固守陕城以俟康义诚。 先是,捧圣五百骑戍陕西
【诗句】: 戊辰,闵帝闻潞王至陕,义诚军溃,忧骇不知所为,急遣中使召朱弘昭谋所向,弘昭曰:“急召我,欲罪之也。”赴井死。安从进闻弘昭死,杀冯赟于第,灭其族,传弘昭、赟首于潞王。帝欲奔魏州,召孟汉琼使诣魏州为先置;汉琼不应召,单骑奔陕。初,帝在藩镇,爱信牙将慕容迁,及即位,以为控鹤指挥使;帝将北渡河,密与之谋,使帅部兵守玄武门。是夕,帝以五十骑出玄武门,谓迁曰:朕且幸魏州,徐图兴复
以下是对给定文本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诗句翻译与注释: > 康义诚至陕等罪,潞王责之曰:“先帝晏驾,立嗣在诸公;今上亮阴,政事出诸公,何为不能终始,陷吾弟至此乎?” 康义诚抵达陕州等待受审,潞王责备他说:“先帝驾崩,继承皇位取决于各位大臣。现在皇帝守孝期间,朝政也由各位大臣主持,为什么你们这些重臣不能始终如一,以致陷害我的弟弟至于如此地步啊?” 诗句翻译与注释: > 大惧,叩头请死。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后唐纪八”要求是“逐句”,然后根据课内所学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就是注意一些虚词的用法,比如“于”、“以”、“之”、“也”等,然后结合句子的意思判断它的词性,并说明它在句子中的作用。 此诗的译文为: 当初,潞王罢免河中节度使,回到私宅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 · 后唐纪八 癸酉,太后下令废少帝为鄂王,以潞王知军国事,权以书诏印施行。百官诣至德宫门待罪,王命各复其位。甲戌,太后令潞王宜即皇帝位;乙亥,即位于柩前。 皇帝之发凤翔也,许军士以入洛人赏钱百缗。既至,问三司使王玫以府库之实,对有数百万在。既而阅实,金、帛不过三万两、匹;而赏军之费计应用五十万缗。帝怒,玫请率京城民财以足之,数日,仅得数万缗,帝谓执政曰:“军不可不赏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后唐纪八 公元934年,清泰元年(甲午)二月,蜀主以武泰节度使赵季良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继续担任节度使。在潞王清泰元年(甲午,公元934年)的某个日期,后唐末帝李从珂离开凤翔出发前往洛阳时,曾对三司使王玫承诺入洛阳以后给军士每人赏钱一百缗。然而到达洛阳后,末帝询问三司使关于府库中实情,得知库存数百万。 此时期内,后唐帝室内部权力斗争激烈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后唐纪八 丙申,葬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于徽陵,庙号明宗。帝衰绖护从至陵所,宿焉。 五月,丙午,以韩昭胤为枢密使,以庄宅使刘延朗为枢密副使,权知枢密院记房暠为宣徽北院使。暠,长安人也。帝与石敬瑭皆以勇力善斗,事明宗为左右;然心竞,素不相悦。帝即位,敬瑭不得已入朝,山陵既毕,不敢言归。时敬瑭久病赢瘠,太后及魏国公主屡为之言;而凤翔旧将佐多劝帝留之,惟韩昭胤、李专美以为赵延寿在汴
庚戌,以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冯道同平章事,充匡国节度使。 " · 以天雄节度使兼侍中范延光为枢密使。 帝之起凤翔也,悉取天平节度使李从严家财甲兵以供军。将行,凤翔之民遮马请复以从严镇凤翔,帝许之,至是,徙从严为凤翔节度使。 以天雄节度使兼侍中范延光为枢密使。 帝之起凤翔也,悉取天平节度使李从严家财甲兵以供军。将行,凤翔之民遮马请复以从严镇凤翔,帝许之,至是,徙从严为凤翔节度使。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九 · 后唐纪八 刘昫与冯道婚姻关系。刘皊性格苛刻且容易多疑,而李愚性格刚强且易冲动;当冯道外出镇守时,二人之间因观点不合而频繁发生争论,每当有事情需要改正时,李愚总是对刘皊说:“这是贤亲家的做法,更改一下不是更好吗?”这让刘皊感到怨恨,因此两人时常产生争执,互相辱骂,各不相让,希望在非工作时间相见。这种情况导致许多事务无法顺利进行。 皇帝为此感到烦恼,欲更换宰相
```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九 · 后唐纪八 [1][2] 诗句: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 · 后唐纪八 清泰元年(甲午,公元934年)二月,蜀主以武泰节度使赵季良为司空兼门下侍郎。 译文:在清泰元年(公元934年),蜀主任命武泰节度使赵季良兼任司空和门下侍郎。 [3] 注释: 这首诗出自《资治通鉴》,是关于后唐时期的历史事件。诗中提到了清泰元年,这是后唐时期的一个历史年份。在这一年
资治通鉴·后唐纪八 翻译及注释 深入解析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 1. 翻译 - 丙寅,宣遗制,命太子仁赞更名昶,丁卯,即皇帝位。 - 帝以王玫对左藏见财失实,故以刘昫代判三司。 - 高延赏钩考穷核,皆积年逋欠之数,奸吏利其征责丐取,故存之。 - 韩昭胤极言其便。 - 八月,庚午,诏长兴以前户部及诸道逋租三百三十八万,虚烦簿籍,咸蠲免勿征。 - 贫民大悦,而三司吏怨之。 - 辛未,以姚顗为中书侍郎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 · 后唐纪八》中,记录了后唐时期的几个重要事件。本诗首先记载了石敬瑭对抗契丹入侵的英勇事迹,紧接着描述了蜀主李肇因政治原因被免职的事件,最后讲述了赵季良和赵廷隐的谋反以及李肇的转变和最终的命运。 1. 原文释义: - 己未日,云州奏契丹入寇,北面招讨使石敬瑭奏自将兵屯百井以备契丹。辛酉日,敬瑭奏振武节度使杨檀击契丹于境上,却之。 这一部分叙述了在契丹侵犯期间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九 · 后唐纪八 吴主加徐知诰大丞相、尚父、嗣齐王、九锡,辞不受。 雄武节度使张延郎将兵围文州,阶州刺史郭知琼拔尖石寨。蜀李延厚将果州兵屯兴州,遣先登指挥使范延晖将兵救文州,延朗解围而归。兴州刺史冯晖自乾渠引戍兵归凤翔。 十一月,徐知诰召其子司徒、同平章事景通还金陵,为镇海、宁国节度副大使、诸道副都统、判中外诸军事;以次子牙内马步都指挥使、海州团练使景迁为左右军都军使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九 · 后唐纪八 译文:是年秋、冬旱,民多流亡,同、华、蒲、绛尤甚。 注释:这里的“同”指太原,华州,蒲州,绛州,均位于唐朝的境内,其中“尤甚”表示灾情尤其严重。 赏析:这句话描述了同一时期出现的连续自然灾害,导致人民大量流离失所,突显了当时社会动荡和自然环境对民生的巨大影响。 译文:汉主命判六军秦王弘度募宿卫兵千人,皆市井无赖子弟,弘度昵之。 注释
```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 · 后唐纪八 己丑,追尊帝母鲁国夫人魏氏曰宣宪皇太后。 闽主立淑妃陈氏为皇后。初,闽主两娶刘氏,皆士族,美而无宠。陈后,本闽太祖侍婢金凤也,陋而淫,闽主嬖之,以其族人守恩、匡胜为殿使。 三月,辛丑,以前宣武节度使兼侍中赵延寿为忠武节度使兼枢密使。 以李彝殷为定难节度使。 己酉,赠吴越王元瓘母陈氏为晋国太夫人。元瓘性孝,尊礼母党,厚加赐与,而未尝迁官,授以重任。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九 · 后唐纪八 译文:李存勖任命吴国加徐景迁为同平章事,掌管左右军事;徐知诰命令尚书郎陈觉辅佐他。他对陈觉说:“我年轻时与宋子嵩谈论时事,喜欢互相诘难,有时我回家,有时宋子嵩拂衣而起,宋子嵩携带衣物想要离开几次了,我总是告诫门卫留住他。我现在老了,还没有完全理解时事,何况徐景迁年少当国,所以我让位给他,让他来教导我。” 注释:李存勖(Li
资治通鉴(二) 后唐纪八 契丹寇应州 石敬瑭,作为河东节度使兼北面总管,在面对日益强大的契丹势力时,采取了自保策略。他不仅归镇复职,还暗中筹划以图自全,显示出其政治智慧和对形势的敏锐洞察。 契丹军队多次南下侵扰,此次的目标是乐寿,而齐州戍兵刘汉章因不满高模翰的行为而计划响应契丹,最终被成功制止。此事件凸显出契丹的强大及唐朝边防的脆弱性。 朝廷为应对可能的军事威胁,派遣使者督促河北各州备战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九 · 后唐纪八 壬辰,诏:“窃盗不计赃多少,并纵火强盗,并行极法。” 闽福王继鹏私于宫人李春燕,继鹏请之于陈后,后白闽主而赐之。 秋,七月,以枢密使刘延皓为天雄节度使。 乙巳,以武宁节度使张敬达为北面行营副总管,将兵屯代州,以分石敬瑭之权。 帝深以时事为忧,尝从容让卢文纪等以无所规赞。丁巳,文纪等上言:“臣等每五日起居,与两班旅见,暂获对扬,侍卫满前,虽有愚虑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九 · 后唐纪八 吴润州团练使徐知谔,狎昵小人,游燕废务,作列肆于牙城西,躬自贸易。徐知诰闻之怒,召知谔左右诘责;知谔惧。或谓知诰曰:“忠武王最爱知谔,而以后事传于公。往年知询失守,论议至今未息。借使知谔治有能名,训兵养民,于公何利?”知诰感悟,待之加厚。 九月丙申,吴大赦,改元天祚。 己酉,已宣徽南院使房暠为刑部尚书,充枢密使;宣徽北院使刘延朗为南院使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九 · 后唐纪八 译文: 全师郁率军进攻金州,攻克了水寨。城内只有一千名士兵,都监陈知隐害怕,以其他事情为由带三百人顺流逃走。防御使马全节倾其所有家产供给士兵,用出奇制胜的战术与敌人死战,蜀兵于是退去。朝廷嘉赏他的功劳,下诏召他赴京,将讨论奖赏事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后唐时期的历史事件,描述了金州防御使全师郁和都监陈知隐之间的冲突
诗句: 1.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九 · 后唐纪八 2. 性明达 3. 亲礼贤士 4. 委任梁震,以兄事之。 5. 震常谓从诲为郎君。 6. 楚王希范好奢靡,游谈者共夸其盛。 7. 如马王可谓大丈夫矣。 8. 天子诸侯,礼有等差。 9. 彼乳臭子骄侈僭忲,取快一时,不为远虑,危亡无日,又足慕乎! 10. 吾自念平生奉养,固已过矣。 11. 乃捐去玩好,以经史自娱,省刑薄赋,境内以安。 12.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九 · 后唐纪八 【原诗】 吴加中书令徐知诰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进封齐王,备殊礼,以升、润、宣、池、歙、常、江、饶、信、海十州为齐国;知诰辞尚父、丞相,殊礼不受。 【译文】 吴国任命中书令徐知诰为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晋升为齐王,受到特别的礼遇,并把升、润、宣、池、歙、常、江、饶、信、海十州作为齐国;徐知诰辞去尚父和丞相的职务,皇帝特别礼遇他而不接受。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 · 后唐纪八 帝嘉马全节之功,召诣阙。 译文:后唐明宗得知马全节的功勋,征召他到京城朝见皇帝。刘延朗企图通过行贿来获取官职,但马全节坚决拒绝,最终刘延朗试图任命他为绛州刺史,但因朝议沸腾,此事未能实施。 乙卯,以全节为横海留后。 译文:在乙卯这一天,后唐帝任命马全节为横海军的代理节度使。 十二月,壬申,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充枢密使韩昭胤同平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