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属河间。少为郡吏、州从事,以廉洁通敏下士为名。举茂材,平准令。察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会昭帝崩,而新丰杜建为京兆掾,护作平陵方上。建素豪侠,宾客为奸利,广汉闻之,先风告。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中贵人豪长者为请无不至,终无所听。宗族宾客谋欲篡取,广汉尽知其计议主名起居,使吏告曰:“若计如此,且并灭家。”令数吏将建弃市,莫敢近者。京师称之。
是时,昌邑王征即位,行淫乱,大将军霍光与群臣共废王,尊立宣帝。广汉以与议定策,赐爵关内侯。迁颍川太守。郡大姓原、褚宗族横恣,宾客犯为盗贼,前二千石莫能禽制。广汉既至数月,诛原、褚首恶,郡中震栗。
先是,颍川豪杰大姓相与为婚姻,吏俗朋党。广汉患之,厉使其中可用者受记,出有案问,既得罪名,行法罚之,广汉故漏泄其语,令相怨咎。又教吏为缿筩,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托以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其后强宗大族家家结为仇雠,奸党散落,风俗大改。吏民相告讦,广汉得以为耳目,盗贼以故不发,发又辄得。一切治理,威名流闻,及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闻广汉。
本始二年,汉发五将军击匈奴,征遣广汉以太守将兵,属蒲类将军赵充国。从军还,复用守京兆尹,满岁为真。
广汉为二千石,以和颜接士,其尉荐待遇吏,殷勤甚备。事推功善,归之于下,曰:“某掾卿所为,非二千石所及。”行之发于至诚。吏见者皆输写心腹,无所隐匿,咸愿为用。僵仆无所避。广汉聪明,皆知其能之所宜,尽力与否。其或负者,辄先闻知,风谕不改,乃收捕之,无所逃,按之罪立具,即时伏辜。
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
汉书 · 传 · 赵尹韩张两王传
介绍
《汉书·传·赵尹韩张两王传》是东汉时期班固和班昭创作的传记文学作品。
《汉书》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断代史,其内容涵盖了西汉时期的众多重要人物和事件。其中《赵尹韩张两王传》记录了赵广汉、尹翁归、韩延寿、张敞、王尊、王章等京辅官的事迹。这些人物或以廉洁闻名,或在治狱方面有着突出表现,他们的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展示了汉朝政府官员的能力和风格。
相关推荐
赵尹韩张两王传 探索古代政治与道德典范 1. 前言 - 赵广字子都,涿郡蠡吾人,河间郡属吏,以廉洁通敏下士闻名。 - 赵广举茂材,平准令,察廉为阳翟令,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 2. 赵广早年经历 - 少时为郡吏、州从事,名噪一时,以廉洁著称。 - 通过科举考试,赵广进入朝廷,历任平准令和阳翟令。 - 在担任阳翟令期间,赵广以其卓越治绩获得朝廷嘉奖。 3. 官职晋升 - 因治理有方
汉书·传·赵尹韩张两王传 原文 本始二年,汉发五将军击匈奴,征遣广汉以太守将兵,属蒲类将军赵充国。从军还,复用守京兆尹,满岁为真。广汉为二千石,以和颜接士,其尉荐待遇吏,殷勤甚备。事推功善,归之于下,曰:“某掾卿所为,非二千石所及。”行之发于至诚。吏见者皆输写心腹,无所隐匿,咸愿为用。僵仆无所避。广汉聪明,皆知其能之所宜,尽力与否。其或负者,辄先闻知,风谕不改,乃收捕之,无所逃,按之罪立具
诗句 1. 广汉尝记召湖都亭长,湖都亭长西至界上,界上亭长戏曰:“至府,为我多谢问赵君。”亭长既至,广汉与语,问事毕,谓曰:“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亭长叩头服实有之。广汉因曰:“还为吾谢界上亭长,勉思职事,有以自效,京兆不忘卿厚意。” 2. 其发奸擿伏如神,皆此类也。 3. 广汉奏请,令长安游徼狱吏秩百石,其后百石吏皆差自重,不敢枉法妄系留人。京兆政清,吏民称之不容口
诗句: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 译文:赵广汉是涿郡蠡吾人,年轻时曾任郡吏、州从事,以廉洁通敏下士而著称。他后来成为茂材,担任平准令。 注释:赵广汉(?-前61年),字子都,涿郡蠡吾(今河北省蠡县)人,东汉时期大臣。少为郡吏和州从事,因其廉洁和通达事理而闻名。他后来成为茂材,担任平准令。在任职期间,他治理有方,深受赞誉。然而,他在任上因处理问题果断而著名。例如
诗句:广汉虽坐法诛,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职。百姓追思,歌之至今。 译文:赵广汉虽然因犯罪被处死,但他担任京兆尹期间清廉明智,能够压制豪强,使普通百姓得到了应有的地位。他的事迹被百姓铭记,至今传唱。 注释: - 广汉:赵广汉的字或名。 - 坐法诛:因犯罪而被处死。 - 京兆尹:汉朝时的最高地方官,主管长安城的治安事务,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市长。 - 廉明:清廉明智。 - 威制豪强
赵尹韩张两王传(节选) 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 解析: 1. 诗句翻译: - “征拜”指的是被征召担任官职。 - “东海太守”指的是赵广汉被任命为东海郡的行政长官。 - “过辞廷尉于定国”中的“廷尉”是指汉朝时期的最高司法官员,即大理寺卿。“于定国”是廷尉的名字。这句话描述的是赵广汉在就职前拜访了廷尉于定国,表达了对工作的尊重和谦虚。 2. 注释与关键词解释: -
翁归为政虽任刑,其在公卿之间清洁自守,语不及私,然温良谦退,不以行能骄人,甚得名誉于朝廷。视事数岁,元康四年病卒。家无余财,天子贤之,制诏御史:“朕夙兴夜寐,以求贤为右,不异亲疏近远,务在安民而已。扶风翁归廉平乡正,治民异等,早夭不遂,不得终其功业,朕甚怜之。其赐翁归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祠。” 翁归三子皆为郡守。少子岑历位九卿,至后将军。而闳孺应至广陵相,有治名。由是世称田延年为知人。
翻译 颍川多豪强,难治,国家常为选良二千石。原文: 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一切以为聪明,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人人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曰:“《孝经》曰:‘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毋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 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
诗句 - 延寿代萧望之为左冯翊:韩延寿接替萧望之,担任左冯翊的职务。 - 而望之迁御史大夫:萧望之被提升为御史大夫。 - 侍谒者福为望之道延寿在东郡时放散官钱千余万:侍从谒者福向萧望之报告,说韩延寿在担任东郡守时,私自挪用了官府的钱款超过一千万。 - 望之与丞相丙吉议,吉以为更大赦,不须考:萧望之和丞相丙吉讨论后认为应当赦免此事,不需要进一步追究。 - 会御史当问东郡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原文: 于是望之劾奏延寿上僭不道,又自称:“前为延寿所奏,今复举延寿罪,众庶皆以臣怀不正之心,侵冤延寿。愿下丞相、中二千石、博士议其罪。”事下公卿,皆以延寿前既无状,后复诬诉典法大臣,欲以解罪,狡猾不道。天子恶之,延寿竟坐弃市。吏民数千人送至渭城,老小扶持车毂,争奏酒炙。延寿不忍距逆,人人为饮,计饮酒石余,使掾史分谢送者:“远苦吏民,延寿死无所根。”百姓莫不流涕。
诗句 - 久之,大将军霍光薨:描述了一段时间之后,即霍光去世。 - 宣帝始亲政事:宣帝开始亲自处理国家大事。 - 封光兄孙山、云皆为列侯:霍光的兄长及侄子霍山和霍云被封为列侯。 - 以光子禹为大司马:霍光的儿子霍禹被任命为大将军。 - 顷之,山、云以过归第:不久后,霍山和霍云因为某种过失而被放逐回自己的府第。 - 霍氏诸婿亲属颇出补吏:霍氏族人及其亲属被释放出来担任低级官职。 - 敞闻之
诗句 1. 久之,勃海、胶东盗贼并起,敞上书自请治之。 译文:过了很长时间,渤海和胶东的盗贼开始兴起,赵敞上书请求自己治理这些盗贼。 2. 臣闻忠孝之道,退家则尽心于亲,进宦则竭力于君。 注释:我听说,忠诚孝顺的品德,在家时就要尽力孝敬父母,出仕后要竭尽全力为君主服务。 3. 夫小国中君犹有奋不顾身之臣,况于明天子乎! 译文:即使是小国之中的国君也会有不惜生命去保卫国家的大臣
``` 诗句翻译- 敞到胶东:赵广汉被任命为胶东郡太守。 - 明设购赏,开群盗令相捕斩除罪:明确设立悬赏,鼓励当地民众共同追捕并斩杀盗贼。 - 吏追捕有功,上名尚书调补县令者数十人:官员们追捕有功,上报给尚书,被调补为县令的有数十人。 - 由是盗贼解散,传相捕斩。吏民歙然:由此,盗贼解散,相互捕杀。官吏和百姓都心悦诚服。 - 国中遂平:国家因此得以安宁。 译文 赵广汉被任命为胶东郡太守
诗句 ```plaintext 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见恶辄取,时时越法纵舍,有足大者。其治京兆,略循赵广汉之迹。方略耳目,发伏禁奸,不如广汉,然敞本治《春秋》,以经术自辅,其政颇杂儒雅,往往表贤显善,不醇用诛罚,以此能自全,竟免于刑戮。 ``` ```plaintext 京兆典京师,长安中浩穰,于三辅尤为剧。郡国二千石以高弟入守,及为真,久者不过二三年,近者数月一岁,辄毁伤失名,以罪过罢
``` 敞与萧望之、于定国相善。 始敞与定国俱以谏昌邑王超迁。 定国为大夫平尚书事,敞出为刺史,时望之为大行丞。 后望之先至御史大夫,定国后至丞相,敞终不过郡守。 为京兆九岁,坐与光禄勋杨惲厚善,后恽坐大逆诛,公卿奏惲党友,不宜处位,等比皆免,而敞奏独寝不下。 敞使贼捕掾絮舜有所案验。舜以敞劾奏当免,不肯为敞竟事,私归其家。 人或谏舜,舜曰:“吾为是公尽力多矣,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复案事
``` 数月,京师吏民解弛,枹鼓数起,而翼州部中有大贼。天子思敞功效,使使者即家在所召敞。 敞身被重劾,及使者至,妻子家室皆泣惶惧,而敞独笑曰:“吾身亡命为民,郡吏当就捕,今使者来,此天子欲用我也。” 即装随使者诣公车上书曰:“臣前幸得备位列卿,待罪京兆,坐杀贼捕掾絮舜。 ”天子引见敞,拜为冀州刺史。敞起亡命,复奉使典州。既到部,而广川王国群辈不道,贼连发,不得。敞以耳目发起贼主名区处
```text 顷之,宣帝崩。元帝初即位,待诏郑朋荐敞先帝名臣,宜傅辅皇太子。上以问前将军萧望之,望之以为敞能吏,任治烦乱,材轻,非师傅之器。天子使使者征敞,欲以为左冯翊。会病卒。敞所诛杀太原吏,吏家怨敞,随至杜陵刺杀敞中子璜。敞三子官皆至都尉。 初,敞为京兆尹,而敞弟武拜为梁相。是时,梁王骄贵,民多豪强,号为难治。敞问武:“欲何以治梁?”武敬惮兄,谦不肯言。敞使吏送至关,戒吏自问武。武应曰
诗句 王尊字子赣,涿郡高阳人也。 译文 王尊,字子赣,出生于涿郡高阳县。少时失去双亲,依靠叔叔的抚养长大,在泽中放羊。王尊自学成才,精通史书。十三岁时,他向太守求职,担任小官。几年后,他在太守府中负责处理文书工作,因对诏书的处理无一错误而被太守所称赞。太守发现他的才能后,任命他为书佐,并署理守属监狱的工作。几年后,因成绩显著被任命为幽州刺史从事。然而,太守认为王尊为人清廉
《汉书·传·赵尹韩张两王传》逐句释义及赏析 起家 赵匡、尹翁归、韩延寿、张敞、王尊、王章等六位大臣,在西汉时期以清廉能干而闻名。他们的故事被记录在《汉书》中,形成了“廉能”的典范。 复为护羌将军转校尉,护送军粮委输 赵匡曾担任过护羌将军和校尉,负责运送军粮给前线部队。这段经历展现了他作为将领的责任感和对国家的贡献。 而羌人反,绝转道,兵数万围尊。尊以千余骑奔突羌贼。功未列上
《汉书·传·赵尹韩张两王传》是一篇记录西汉时期两位著名官员赵广汉和尹翁归的故事,展示了他们在政治和社会中的影响力及行为举止。本诗通过叙述赵广汉的生平事迹,表达了对赵广汉清廉正直、勇于担当的赞赏之情。下面将按顺序逐句翻译这首诗: - 诗句原文: 汉书 · 传 · 赵尹韩张两王传 初,中书谒者令石显贵幸,专权为奸邪。 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皆阿附畏事显,不敢言。 久之,元帝崩,成帝初即位
诗句: ``` 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属河间。 少为郡吏、州从事,以廉洁通敏下士为名。 举茂材,平准令。 ``` 译文: 赵广的字是字子都,他是涿郡蠡吾人,原本属于河间郡。年轻时担任过郡吏和州从事,因他的廉洁和通达明智而受到下属的爱戴。后来他参加了茂材科考试并成为平准令。 注释: - 赵广:这是主人公的名字,字子都。 - 涿郡蠡吾人:指的是赵广的籍贯,涿郡和蠡吾都是古代地名
诗句翻译与注释 湖三老公乘兴等上书讼尊治京兆功效日著: - 湖三老公: 可能是地方官员或高级官员的称呼。 - 乘兴: 表示他们积极行动,有强烈的意愿和动力。 - 上书讼尊: 向皇帝上奏,控告赵尹韩张两位王公的行为不端。 - 治京兆功效日著: “治理京兆郡的功效日渐显著。” 往者南山盗贼阻山横行: - 南山盗贼: 指的是在南山地区的强盗和盗贼。 - 阻山横行: 在山上四处为害,横行霸道。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之勇毅与智慧 《汉书》中的《赵尹韩张两王传》,是班固所著,记录了西汉末年两位杰出官员赵广汉和王尊的事迹。这两篇文章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他们的政治才能和为民请命的崇高精神,以及他们在面对国家危机时的果断行动。 赵广汉,字子都,出身于河北涿郡,早年以清廉、通达、谦逊著称。他曾任茂材,平准令等官职,因其治行卓异,升任京辅都尉,后守京兆尹。昭帝驾崩之时
赵尹韩张两王传 初章与妻共患难 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 - 背景介绍:章是一个读书人,独自居住在长安城。他因疾病而无法获得适当的照顾和治疗,只能与妻子相依为命。 - 情感表达:章的妻子看到他生病的样子,心中充满了担忧和不安。她用责备和呵斥的语气对章说
这首诗是关于汉代官吏的评论。它首先赞扬了赵广汉、尹翁归、韩延寿三位官员,因为他们清廉正直,不谋私利,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接着,诗人批评了冯商和王尊两位官员,因为他们对上级阿谀奉承,失去了自己的操守和尊严。最后,诗人对张敞、王章等几位官员进行了评价,认为他们勇敢、有节、敢于直言进谏,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注释: 1. 孝武:汉武帝的庙号,这里指的是汉武帝时期。 2. 左冯翊、右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