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 素问 · 六元正纪大论

黄帝问曰: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夫五运之化,或从天气,或逆天气,或从天气而逆地气,或从地气而逆天气,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纪,从地之理,和其运,调其化,使上下合德,无相夺伦,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运宣行,勿乖其政,调之正味,从逆奈何?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此天地之纲纪,变化之渊源,非圣帝孰能穷其至理欤!臣虽不敏,请陈其道,令终不灭,久而不易。
帝曰:愿夫子推而次之,从其类序,分其部主,别其宗司,昭其气数,明其正化,可得闻乎?
岐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阴阳卷舒,近而无惑,数之可数者,请遂言之。
帝曰:太阳之政奈何?
岐伯曰:辰戌之纪也。
太阳,太角,太阴。壬辰,壬戌。其运风,其化鸣紊启拆,其变振拉摧拔,其病眩、掉、目瞑。太角(初正)、少徵、太宫、少商、太羽(终)。
太阳,太徵,太阴。戊辰,戊戌,同正徵。其运热,其化暄暑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热郁。太徵、少宫、太商、少羽(终)、少角(初)。
太阳,太宫,太阴。甲辰岁会(同天符),甲戌岁会(同天符)。其运阴埃,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湿、下重。太宫、少商、太羽(终)、太角(初)、少徵。
太阳,太商,太阴。庚辰,庚戌。其运凉,其化雾露萧飋,其变肃杀凋零,其病燥、背瞀、胷满。太商、少羽(终)、少角(初)、太徵、少宫。
太阳,太羽,太阴。丙辰天符,丙戌天符。其运寒,其化凝惨凛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大寒留于溪谷。太羽(终)、太角(初)、少徵、太宫、少商。
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寒临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其谷玄、黅,其政肃,其令徐。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少阳中治,时雨乃涯,止极雨散,还于太阴,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经典之一,由古代中国医学理论家黄宗羲所著。这部作品集中反映了古代中医的哲学思想、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对于后世的中医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1. 内容概述:《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是一部探讨阴阳五行和疾病发生规律的医学著作。它主要论述了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原则、预防方法等内容,强调“治未病”的理念,即在疾病尚未发生时进行预防和调理。

  2. 核心思想:《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的核心观点包括:

  •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包含阴阳两种基本属性,阴阳的相互作用和平衡状态决定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 五行学说:将自然界的五种基本物质(金、木、水、火、土)与人体的五脏相对应,认为人体健康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通过调整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 六气学说:描述了一年中的六个节气和相应的气候特点,认为气候变化对人的健康有重要影响,需要根据气候变化采取相应的养生和治疗方法。
  1. 应用与实践:《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不仅在理论上提供了丰富的医学知识,还为后世中医师提供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例如,该书中关于季节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论述,为中医师在特定季节进行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它也强调了个体差异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指出不同人的体质和病情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药物。

  2. 现代意义:尽管《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产生于古代,但它所蕴含的医学原理和治疗方法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现代社会的医疗体系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对于如何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如何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健康管理,仍然可以从《黄帝内经》中得到启示。例如,现代人面临的环境污染、工作压力等因素可能导致各种健康问题,而《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行、六气等概念的应用,可以为现代人提供一种更加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和疾病预防策略。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不仅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瑰宝,也是现代医学研究和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源。通过对这部经典著作的学习和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