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律铿锵间宫徵,伶伦写入梧桐尾。
七条瘦玉叩寒星,万派流泉哭纤指。
空山雨脚随云起,古木灯青啸山鬼。
田文堕泪曲未终,子规啼血哀猿死。
听琴
介绍
《听琴》是一部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由萧悫创作。
《听琴》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音乐艺术的高度重视,以及人们通过音乐来抒发情感、表达哀愁的艺术追求。通过对《听琴》及其相关文学作品的研究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名为《听弹琴》。诗中描述了一幅幽静而又凄凉的画面。 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及注释: 1. 六律铿锵间宫徵,伶伦写入梧桐尾。 译文:六律的声音响亮而铿锵,仿佛把伶伦写进了梧桐树的尾部。 注释:六律指的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六个音阶,这里用来描绘琴声的美妙和悠扬。"铿锵"形容声音清晰有力,"间宫徵"可能是指音调的变化或者节奏感。"伶伦"可能是古代乐官的名字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724年(唐天宝三载),作者时在蜀郡(今四川成都)。当时,诗人刚由长安(今陕西西安)被贬至此。他初到蜀郡时,因与友人不和,曾一度心情抑郁。这首七绝,就是他在此时所作。 “寒雨萧萧落井梧,夜深何处怨啼乌?”这是全诗的开头。首句中的“寒雨”二字,既交代了季节和天气,又点明了时令,使读者感到一种清冷、幽寂的气氛;次句则从听觉角度写景
以下是对《听琴》逐句的释义: 1. 拂尘开素匣:拂尘打开素净的琴匣,意味着准备开始弹奏。"拂尘"是一种清理工具,常用于拂去琴弦上的尘埃,保持琴弦的清洁,以保证演奏的音质。"素匣"指的是未经装饰或修饰的琴匣,强调其质朴和纯粹。 2. 有客独伤时:这里“有客”指的是诗人自己,他独自在这时感到悲伤。"独伤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可能是由于某种心境或外界环境的触动。 3. 古调俗不乐
译文: 飒飒微雨收,翻翻橡叶鸣。 月沉乱峰西,寥落三四星。 前溪忽调琴,隔林寒琤琤。 闻弹正弄声,不敢枕上听。 回烛整头簪,漱泉立中庭。 定步屐齿深,貌禅目冥冥。 微风吹衣襟,亦认宫徵声。 学道三十年,未免忧死生。 闻弹一夜中,会尽天地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听到琴声后的感受和思考。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微雨过后,树叶轻轻摇曳发出声响。月光洒在乱石丛中
【注释】 ①弦:指琴的弦。恨:指怨恨。湘山:指湘水之南,即今湖南境内的衡山。远:指遥远。楚峡:指长江三峡中巫山一带的峡谷。流:指流动。②危槛:指高高的栏杆。③秋:指秋天的夜晚。④赏析:此诗首句写听曲时产生的幽思,次句写曲中情思,第三句写曲终后的情景,末句点明题旨,抒发了诗人因听到高山流水的乐曲而生发出的幽思和感慨。 【译文】 琴声悠扬,在弹拨着湘山的遥远,手指轻轻一点
【注释】 1. 无:没有;事:世俗的纷扰。 2. 此身:指自己的躯体。 3. 松风溪水:指山中之景。 4. 仙翁:这里指的是琴师,即王履。 5. 今看:现在才看到。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友人处听琴而作。首句以“白云”比喻自己脱离尘世纷扰的闲适生活,次句描绘听琴时所听到的美妙声音,三、四句赞美琴声如仙翁所引,令人心旷神怡,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听琴》是唐代诗人张乔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 - “清月转瑶轸”:明亮的月光照亮了琴弦。 - “弄中湘水寒”:在弹奏的旋律中感受湖南中部的水边之寒意。 - “能令坐来客”:能让在座的客人感到寂寞。 - “不语自相看”:他们默默无语地互相看着对方。 - “静恐鬼神出”:安静得让人害怕。 - “急疑风雨残”:急忙怀疑是风雨造成的余音。 - "几时归岭峤":何时才能回到那山里呢? -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宁食三斗尘,不受缓歌双黛颦。" 这句诗意味着宁愿吃下三斗尘土,也不会接受缓慢的歌曲和双眉紧皱的表情。这里的"宁"表示宁愿的意思,"缓歌双黛颦"是指慢节奏的歌曲和皱眉的表情。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他对快节奏生活的厌倦,以及对慢节奏、自然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2. "宁食三斗葱,不受急管融春风。"
诗句原文: 十指生秋水,数声弹夕阳。 不知君此曲,曾断几人肠。 注释解释: - 十指生秋水 - 这一句形容弹奏者的手指尖如同秋天的水面一般清澈透明,富有诗意地描绘了手指的纤细和动作的轻盈。 - 数声弹夕阳 - 此句描绘了琴音悠扬,宛如夕阳下余晖的回响,给人以宁静与美好的联想。 - 不知君此曲 - 表达了诗人对演奏者的赞赏之情,同时也暗含对音乐之美难以用言语描述的感慨。 - 曾断几人肠 -
【注释】 “听琴”:即听琴曲。 “心造虚无外”:意指心中想象的境界,超越了世俗尘俗的束缚。 “弦鸣指甲间”:意指琴弦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 “夜来宫调罢”:形容夜晚的宫廷音乐已结束。 “明月满空山”:形容月亮高挂夜空,照亮了山岭。 【赏析】 《听琴》是一首描写聆听琴音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琴声、月光等景物,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首句“心造虚无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世界超越世俗的束缚
【注释】 声出:指琴声。 五音:指宫、商、角、征、羽五个音阶。 弹超:指琴技高超,弹指之间能弹出美妙的音律。 鸟啼花落处:形容乐曲的哀婉凄凉。 曲罢:指乐曲演奏完毕。 对春风:指弹奏完《阳春白雪》后,面对春风欣赏琴音。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听琴情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琴声之美、弹琴技艺之高以及演奏后的心境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句“声出五音表”,既写出了音乐的高超之处
【解析】 此诗首联写听琴,颔联写弹琴,颈联是说弹琴之道,尾联以陶元亮自喻,表明不弹琴也无所谓。全诗语言简练,意蕴深厚,富有哲理。 【答案】 译文:琴中充满了远古的意境,方外无为之心。弹奏的方式很散漫,不弹奏则更加深刻。所以像陶渊明一样闲居田园,何须弹奏呢! 注释:①太古意:远古的意境。②方外无为心:《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
译文: 你看那龙门之下百尺高的桐树,飘飞的霰雪愁云笼罩着寒冷的天空。什么时候才能落到你的琴弦之上,小窗下伴你唱起南风的歌? 恍然之间仿佛在山岩里,不知道身处尘埃之中。初听平野上鸿鹄高飞,忽然间金盘上珍珠玉器发出光彩。绕着古树郁郁葱葱,六月天吹来清凉的霜气变成绿色的春光。折杨黄华不必说,别鹤离鸾尚堪续。 君不见开元天子醉西都,音声十院留欢娱。当时临轩奏此曲,径须解秽烦花奴。才知道恬淡世俗的人不知晓
诗句:静夜听鸣琴,秋风动幽谷。 译文:在宁静的夜晚,我静静地聆听着琴声,秋风轻轻地吹拂着幽深的山谷。 注释:静夜,即安静的夜晚;鸣琴,指琴音。 赏析:本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夜晚听琴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人以“静夜听鸣琴,秋风动幽谷”为开头,营造了一种寂静而深远的氛围。接下来,他描述了自己在这个静谧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琴声和秋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共四行。下面是逐句的详细释义和注释: 第一行(听琴) - 诗句: 琴宜入夜听 - 译文: 晚上最好听琴 - 注释: “宜”意为“适合”,“入夜”指夜晚,暗示琴音在安静、宁静的氛围中更能发挥其效果,而夜晚的环境也更适合聆听音乐,给人以沉思和平静的感觉。 - 赏析: 诗人强调了夜晚听琴的环境和心境,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气氛。 第二行(才觉哀猿绝) - 诗句
【译文】 疏帘曲槛,蘋风凉,细腰美人藕丝裳。 绿藤水文穿矮床,玉指纤纤弹履霜。 高林莺啭日正长,幽涧泉鸣夜未央。 哀思不怨和而庄,有齐淑女礼自防。 世人但惑青楼倡,琵琶箜篌杂胡羌。 试听一曲醒汝狂,文姬指法传中郎。 【注释】 1. 疏帘曲槛:形容门帘稀疏、栏杆弯曲的窗户。 2. 蘋(pín)风凉:指微风吹拂的感觉凉爽。 3. 细腰美人:形容体态纤细的女子。 4. 藕丝裳:藕丝制成的裙子。 5.
【译文】 午后,有人在我屋外敲门,原来是隔篱的童子。童子跑来报告说,有一二个琴师来访。我让人摘取了新茶烹煮好,推开窗户拂拭书桌上的石几。高山流水之音,我弹了一曲又一曲,不肯停止。我的心境本来很虚淡,用不着用宫商来洗涤。渊明先生不曾弹过琴,妙趣岂是虚假之事?琴师们颇不高兴,拂衣抱琴而起。 【注释】 听:指弹奏琴。 午睡谁扣门:中午的时候,有人敲着门。 隔篱:隔着一堵墙。 童子:童仆。 报:告知。
【注释】 虚籁:空寂的声音。浙(zhè)操:一种古琴曲名。 子:你,指代诗人自己。 苍梧:即九疑山,在今湖南宁远县西。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写其听琴时的感受及所引发的感慨。全诗意境开阔,情调凄清。 首二句“虚籁起还休,轻丝断复抽”,描写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山风拂动竹林发出沙沙之声,如同悠扬的琴声;风吹过竹叶,发出轻轻的响声,仿佛琴弦又被拨动。这两句是说,虽然有如乐音般美妙的自然声响
这首诗以“听琴”为题,通过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下面我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凄凉乌夜啼,怨抑雉朝飞。 译文:凄凉的夜晚乌鸦哀鸣,怨恨的雉鸡朝朝飞翔。 注释:凄凉(悲哀而凄清)——形容环境或心情悲伤。乌夜啼(乌鸦在夜里悲鸣)——象征寂静、孤独和悲哀。怨抑(怨恨)——表达对某事物或人的不满和不满情绪。雉朝飞(野鸡在清晨飞行)——象征自由、生机和希望。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句分解,再逐句解释,最后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本题要求学生对这首诗逐句翻译并加上注释和赏析。首先对原诗进行解构: 达士寡世慕,至音遗俗弹——达士少有世俗的向往,高雅的音乐超越了世人的俗念。 一闻正始奏,坐使太古还——一曲《清商变奏曲》响起时,人们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 残雪照樽酒,晴阳挂檐端——残雪映照着酒杯,晴空高悬在屋檐。
【注释】 以彼发此意:用它(琴声)启发我的意。 因此知彼声:因此能知道它的声响。 山川既闲远,天地亦清宁:山清水秀,远离尘嚣,天地之间也显得宁静安详。 独抚曲空奏:独自弹奏时,只是空自演奏。 相宣调易成:相互和谐地演奏起来容易得心应手。 何由俗子爱:为何那些庸俗的人都喜欢呢? 宜是老夫惊:应该是让我感到惊异吧!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写诗人在山林之中听琴的情景和感受。首联两句,点明题旨
向人犹抱舜文弦,可煞书生不值钱。 弹出履霜空作恶,一林风露已鸣蝉。 注释: 1. 向人犹抱舜文弦:向人弹奏时还抱着《舜乐》的琴弦,比喻有才华的人却不得其用。 2. 可煞书生不值钱: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有才华的读书人竟然不被赏识。 3. 弹出履霜空作恶:弹出来的音乐如同履下的霜一样,虽然发出的声音,但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4. 一林风露已鸣蝉:整个树林里都弥漫着风吹露水的气息
这首诗的译文是: 听琴的时候,大家都在听琴声,但未必知道琴音的含义。 相互了解的人很多,但并不一定真正理解彼此的内心世界。 真正的知音像伯牙和子期一样,能够理解彼此的内心世界; 真正的知己像鲍叔牙一样,能够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才能。 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谁能继续追随先贤的足迹呢? 古代的声音不再被弹奏,而古代的心情只能在心中独自哀叹。 寻找知音就像月亮和露水,只有天知道我的心。 您看现在的人
【注释】 猗兰:一种琴。按:指弹奏。玉徽:玉制的琴徽,古代乐器上的装饰物。高山流水:相传为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之。后以之比喻知音。子期:钟子期的别名。 【译文】 一曲《猗兰》在玉制徽上按弦,高山流水无人知晓。 纷纷的耳朵听到的并非心中的听闻,怎得人间有知音。 【赏析】 此诗通过琴声与知音的联想来表达作者对知音难遇的感慨。“一曲猗兰按玉徽”,首句写琴声,曲调优美。“高山流水少人知”
译文 听琴的声音在耳边回荡,仿佛潺潺的流水声。虽然声音已经停止,但内心却与周围的景物相融合。乌云透过石缝飘出,鸟儿驾着风返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静谧而深刻的听琴经历。诗中“洋洋盈耳间,一派水潺潺”形容琴声清澈、深远,如同溪流般连绵不绝;“意不随声尽,心应与物闲”则表达了诗人在聆听过程中,心境与琴声和谐地融为一体,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接下来的“宿云穿窦出,飞鸟御风还”以自然景象为比喻
诗句释义 1. 自得南风旨 - 意指在宁静的环境中,自己感受到一种高雅的情趣或境界。 2. 虚堂此夕弹 - 虚堂:空旷的房间。此夕:今晚。弹:弹奏琴。 3. 正声传不易 - 正声:纯正的音乐旋律。传:传达。易:容易。 4. 俗耳听终难 - 俗耳:通俗的耳朵。听:听音乐。终难:难以持续。 5. 峭壁虫音绝 - 峭壁:陡峭的悬崖。虫音:蟋蟀叫声。绝:消失。 6. 乔枝鹤梦残 - 乔枝:高高的树枝
【解析】 本诗的注释: 1.听琴:《听琴》是一首乐府旧题,属于《杂曲歌辞》。 2.蘼芜:一种香草,这里代指女子。 3.楚江:指长江,在今湖北、湖南一带。 4.湘竹:即斑竹,又名湘妃竹。 5.朱丝:红色的丝弦。 6.离恨:离别的忧愁。 7.鬼神愁:鬼神也会因离愁而忧愁。 【答案】 译文:楚江边,飘散着蘼芜花的香气,我听着那幽怨的琴声。丛丛的湘竹边,我的泪水难以收束
注释: 恰弄歌珠引玉清,梁间早已暗尘惊。 风流回结行云住,激水延缘漱雾生。 只道绵驹殊茹噎,岂知王豹竟吞声。 若为更得形容尽,曲折浮沉怨慕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琴声为主题,描绘了琴音的美妙和深沉。 首句“恰弄歌珠引玉清”,描绘了琴音清脆悦耳,如同珍珠落玉盘般悦耳动听。第二句“梁间早已暗尘惊”,则描绘了琴音在空气中传播,使得周围的尘埃都为之惊动的情景,形象地展现了琴声的力量。
听琴 竹外结枯桐,琅琅生松风。 听来还自惜,坐对烛花红。 注释 竹外(《诗经·卫风》中“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竹丛中,指幽静的竹林。 结枯桐(《庄子》“枯木朽株”):指琴上枯朽的桐木板,因琴声凄婉而得名。 琅琅(《汉书》:“清角鸣天,声音甚长。其高章五,皆宫商之声。”),形容琴音清脆悦耳。《楚辞》“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生松风(苏轼:“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解析】 此为五言古诗。全诗以琴声的清越,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夜深众籁寂”,夜深人静之时,万籁俱寂,只有月亮还高挂在天幕上,发出淡淡的清光。这是写夜的幽寂与清冷。“天空缺月明”,在一片漆黑之中,只有一弯明月高悬,皎洁、明亮。这是写月的清冷与孤寂。“幽人据槁梧,逸响发清声。”深夜里,一个人坐在枯枝败叶堆积成的梧树下,悠然自得地弹奏着琴曲,悠扬的琴声飘荡开来,回旋在寂静的夜空中
【注释】 ①听琴:指演奏琴曲《听颖师弹琴》。颖师,即韩邦奇,字子云。②流月:指月光如水般洒下,明亮而清澈。③“座中有客”句:言高堂中坐有客人,元龙孙,即元宏之孙,名融。④绿绮:古琴名。⑤春鸟:指黄莺。⑥秋风:指秋天的风声。⑦离鸿:《离骚》中的“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⑧师孔:指孔子。⑩君今:指韩邦奇。得其旨:指得到孔子的思想精髓。①喧豗(zhèn):喧闹争斗。⑩文姬:指东汉乐女蔡琰
【注释】 几曲:指几段。高流清客:高雅不俗之客,即高雅的琴客。子期:春秋时晋国人,善于弹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友人家听琴时有感而作的。首句“几曲高流清客心”的意思是:听了几段优美的琴曲,使高雅的琴客心旷神怡。这两句写出了琴声的高妙和高雅的琴客被琴声感动的心情。第二句“恍疑风雨夜龙吟”,意思是:好像风雨之夜,龙在鸣叫一样。这句写琴声之美妙动听,使人如同置身风雨之夜,听到龙吟一般
【注释】 ①焦桐:指古琴。 ②坐月:指在月光下坐着。 ③遥临:远远眺望,形容景色的明丽。 ④猿鹤清:指景致清幽,与猿鹤相伴。 ⑤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夜深人静,琴声如泉水潺潺,诗人独自品赏琴音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
【注释】: 1. 嵇康:三国魏诗人。字叔夜,谯国(今安徽亳县)人。曾与吕安等友善,被司马昭所害。 2. 疏放:性情高迈不羁。 3. 陶潜:东晋诗人。又名渊明,字元亮。 4. 旷达:心胸开阔。 5. 广陵曲:古代歌曲名。 6. 柴桑吟:指《归园田居》中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等诗句。 7. 俚耳:庸俗、浅陋的耳朵。 8. 古心: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赏析】: 这是一首赠诗
注释:在寂静的夜里,我悠然自得地抚动琴弦。露水和凉意让新月显得更加明亮。 凭你洗净松风之耳,让你聆听那些无限美妙的人间音乐。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寂静的夜里,悠然自得地抚动琴弦,感受大自然的美。他用“露凉新月在高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接着他又通过“凭君洗净松风耳,无限人间郑卫音”表达了他对人间音乐的欣赏。他认为只有通过聆听自然之声
诗句释义 1 江上弹玉琴: 在江面上弹奏着像玉石般光滑细腻的琴。 2. 江清有馀音: 指琴声清澈悠长,回荡在清澈的水面上。 3. 澄波处处动: 形容水面因为琴声而变得波光粼粼,四处波动。 4. 惊起鱼龙吟: 琴声惊动了水中的鱼龙,它们开始发出鸣叫声。 5. 更觉月华白: 因为琴声,使得月亮的光芒也显得更为皎洁明亮。 6. 况兹寒露深: 由于天气寒冷,露水也变得更加浓重。 7. 惟有钟期子:
听琴 银河耿耿月华凉,有客坐对琴一张。 金徽玉轸联辉光,拂髯举指弹清商。 漆园春梦蝶飞扬,花底嗈嗈双凤凰。 碧霄嘹唳孤鹤翔,四壁唧唧鸣寒螀。 呜咽流泉出涧忙,万壑爽籁发笙簧。 古戍悲角晓带霜,洞庭秋涨波茫茫。 巴峡惊湍激石礓,突然铁骑鸣刀枪。 长堤柳絮随颠狂,珠林石鼎沸兰汤。 雪花六出纷呈祥,平沙雁落满江乡。 喧啾百鸟忽轩昂,下流奔急见飞航。 高峰瀑布千尺强,雷电交作雨霈霶。 挺然松竹共苍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听琴》,它的内容如下: 圣谟洋洋嘉言彰,虞廷赓歌际明良。 千载遗音幸不亡,岂云冰炭置人肠。 栖鸾之桐出峄阳,法象天地圆与方。 昔闻孔子学师襄,杏坛函丈日徜徉。 爨下焦尾声琅琅,知音争似蔡中郎。 正声感我尘虑忘,蔼然和气在中央。 烦君为我收锦囊,来日还销一瓣香。 诗句释义: 1. 圣谟洋洋嘉言彰,虞廷赓歌际明良。 “圣谟”是指伟大的谋略;“洋洋”意味着众多而广博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技巧的能力。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理解诗意及思想感情;然后对每一联进行单独赏析,最后分析第三联的内容,指出其表现手法及其作用。“众籁尽岑寂”,寂静的夜晚,万籁俱寂;“凉宵露气清”,清凉的夜空,清爽的夜露;“松风听一阕”,松林中传来一曲悠扬的琴声;“万物化和平”,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回归于和谐安宁的状态。此诗以琴声为线索,从听觉的角度描绘出一幅幽静、平和的自然图景
【注释】 1、《兰操》:即《幽兰操》,琴曲名。 2、岑:山岭,此指高耸入云的山峰。 3、开素襟:《诗经·郑风》:“素衣朱绣,玄冠素纰,扬之扬之。" 这里以“素”代指素心,意谓打开心扉。 【赏析】: 此诗写听琴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高雅艺术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首联“凉风宜晚集,灯火夜堂沉。”描写了听琴的环境。晚风清凉宜人,在室内点燃灯火,使室内更显得静谧。 颔联“吴客鼓《兰操》,临风写意深
诗句释义 1 风定寒梅发:在寂静的夜晚,微风停止吹拂之后,寒冷中初开的梅花开始绽放。 2. 幽香小室融:花香随着房间内的温暖而渐渐弥漫开来。 3. 虚窗弹古调:在半开的门扉旁弹奏着古老的琴曲。 4. 明月照枯桐:明亮的月光照射在枯槁的桐树上,映出了斑驳的影子。 5. 山静泉流细:远处群山静静地伫立,泉水缓缓流动,显得格外细腻。 6. 天高鹤唳空:天空广阔无垠,鹤鸣声在空中回荡,显得格外悠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诗人通过琴声和自然景观的结合,传达了一种宁静、超然的境界。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何人坐危石,为奏七弦琴: - 注释:什么人坐在险峻的石头上,弹奏着七弦琴。 - 赏析:这里的“危石”可能指的是高耸陡峭的山石,暗示了环境的险峻和孤独。诗人通过描绘这样一个场景,为下文的抒情作了铺垫。 2. 碧水落空谷,清风生远林: - 注释:清澈的水从山谷中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