榾㭾炉寒,梅花帐矮,篝灯愁坐更残。欲眠还起,身已怯吴蚕。夜静珊珊入竹,依稀听、石上清湲。遥知道,东皇赋瑞,和气满长安。
明廷多俊彦,清班振鹭,健笔翔鸾。笑儿女才卑,空占吟坛。奇绝邹枚赋咏,玉蜍冷、宫袖呵寒。君知否,玉堂清近,终不似人间。

【注释】榾(ín)㭾(wěi)炉:火炉。寒:冷。梅花帐:用梅花装饰的卧房。篝灯:点燃的灯。愁坐更残:愁思更深,坐到深夜。欲眠还起:想躺下却起身不能。身已怯吴蚕:已经感到像被吴地养的蚕丝裹得那样寒冷。夜静珊珊入竹:深夜里,清冽的霜花在竹林中缓缓飘落。石上清湲(yuán):山涧溪流的声音。遥知:远远知道。东皇:指司春之神,也泛指春天。赋瑞:为春天降祥兆。和气:指暖和的气息。长安:今西安。明廷:朝廷。俊彦:才智出众的人。清班:清廉的官员。振鹭:比喻人才众多,如鹭鸟飞翔。健笔:指文笔雄健有力的人。翔鸾:指才思敏捷的人。邹枚:春秋时齐国两个著名的辞赋家邹阳和枚乘。玉蜍(tú):盛水的玉制器皿。宫袖呵寒:宫女们围坐在火炉旁取暖。君知否,玉堂清近,终不似人间:你要知道呀,我所在的官署环境清雅,比人世好得多。

【赏析】《满庭芳·和赵仲敬咏雪》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七言词。此首咏雪之作,与一般写雪不同,它以“雪”为题,而着重写雪后的景色,抒发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上片描写了冬夜雪景中的景物以及自己的心情,下片写自己的感受及由此生发的一些联想和感慨。

上片起句“榾(lín)㭾炉寒,梅花帐矮”,先点明时间、地点,渲染出一片寂静冷寂的气氛。接着两句“篝灯愁坐更残,身已怯吴蚕”,则进一步描绘出了作者在寒冷的夜晚,独自对着微弱的灯火,因愁思绵绵而彻夜难眠的情景。这两句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心情,而且写出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位因思念远人而彻夜不寐的孤独身影,从而为下片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

过片后三句“夜静珊珊入竹,依稀闻、石上清湲”,则是对前二句的补充和展开。“珊珊”、“清湲”等词,都写出了雪花纷飞、纷纷扬扬的情态。“石上”,既写出了雪花飞舞的姿态,又烘托出一种幽静的境界。“遥知道,东皇赋瑞,和气满长安。”这三句话既是对前面所写的景物作了概括性的总结,又是下文抒情的过渡。“东皇”,这里指主管春天的神——春神。春神降临之时,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于是“和气盈天地”。这样,就从整个自然界扩展到人类社会,表现出了词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充满和谐气氛的美好向往。

下片开头“明廷多俊彦,清班振鹭”,承上启下,总括了前面的咏雪之词。“俊彦”一词,是说朝廷中有才能的人才很多;“振鹭”,是说这些人才像振翅高飞的鹭鸶一样,个个英姿勃发,才华横溢。“笑儿女才卑,空占吟坛”,则以轻松的语气,对那些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儿女”们,进行了尖刻的嘲笑和讥讽。“奇绝邹枚赋咏,玉蜍冷、宫袖呵寒”二句,是说那些自命不凡的“儿女”,其才思平庸,毫无建树,只能象邹阳、枚乘那样,作一些辞赋,但这种辞赋也只能在寒冷的冬天里,在玉制的器皿旁边,由宫女们围着火炉取暖时,才会显得有声有色。

结尾二句“君知否,玉堂清近,终不似人间”,则以设问的方式,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只有自己所处的官署环境清雅,才是真正的“人间胜境”。这一结句与篇首相呼应,使得全词浑然一体,结构紧凑严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