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心事旧相知。相别去年时。如今重睹春风面,此年时、消瘦些儿。天上玉堂何在,人间金鼎频移。
风尘不染素罗衣。脉脉倚柴扉。桃根桃叶争春媚,尽教他、浓抹胭脂。老我扬州何逊,陇头谁为题诗。
【注释】
- 《风入松·梅花》是宋代词人吴文英所写的一首咏梅词。此词为咏物词,上片写梅花的傲骨和风姿,下片借咏桃之艳美来反衬梅花的高洁,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 岁寒:指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也比喻艰苦的生活条件。
- 心事旧相知:指梅花与作者有着长久的友谊。
- 相别去年时:指去年分别的时候。
- 重睹春风面:形容梅花再次绽放,仿佛见到了春天的温暖。
- 天上玉堂何在:天上的玉堂已经不复存在,用此句意喻朝廷已不存在。
- 人间金鼎频移:人间的鼎炉频繁更换,比喻朝代更迭,世事无常。
- 风尘不染素罗衣:形容梅花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洁白的颜色,没有受到污染。
- 脉脉倚柴扉:形容梅花独自倚靠在柴门旁,显得十分孤独。
- 桃根桃叶争春媚:比喻梅花与其他花朵相比更加娇艳。
- 尽教他、浓抹胭脂:指其他花朵争相打扮自己,以吸引人们的目光。
- 老我扬州何逊:借用唐代诗人何逊的典故,表示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然保持着梅花的高洁品质。
- 陇头谁为题诗:借用唐代诗人杜甫的典故,表示自己虽然身处乱世,但仍有志于抒发自己的情感。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上片主要描写梅花的傲骨和风姿,下片则借咏梅来反衬桃的美艳,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起首三句“岁寒心事旧相知。相别去年时。如今重睹春风面,此年时、消瘦些儿。”写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依然坚强地生长着,与去年相比似乎更加消瘦了些许。这几句词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深深敬意和赞美之情。同时,通过与去年的比较,也暗示了岁月流转,时光荏苒,让人不禁感慨万分。
“天上玉堂何在,人间金鼎频移。”两句词意暗喻朝廷已不存在,时代变迁,世事无常。这两句词不仅体现了作者对时局的关注和忧虑,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切。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使这首词具有了更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
“风尘不染素罗衣。脉脉倚柴扉。”两句词描绘了梅花独自倚靠在柴门旁的景象,给人一种孤高脱俗的印象。这两句词不仅突出了梅花的傲骨精神,也展现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使得人们纷纷寻找避难之所,而梅花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接下来的“桃根桃叶争春媚,尽教他、浓抹胭脂。”两句词则通过比喻手法,将其他的花朵与梅花进行了比较。这些花朵争相打扮自己,以吸引人们的目光,而梅花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不被世俗所迷惑。这两句词既赞美了梅花的美丽和高雅,也表达了作者对其他花朵的不屑一顾。
最后一句“老我扬州何逊,陇头谁为题诗。”则是借用唐代诗人何逊的典故,表达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然保持着梅花的高洁品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虽然身处乱世,但仍有志于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两句词不仅展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也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这首词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时代变迁的思考以及对自身价值的坚持。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