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有鸣蛙,树有鸣蝉,村居孰谓幽居。
怪终朝聒耳,无补吾愚。
架上虫书几尽,床头粟瓮长虚。
在春风二者,丝喜多杨,钱喜多榆。
悬瓢惭问,酒为何物,其如囊橐空欤。
笑止剩、残裈馆虱,冷釜游鱼。
过客每劳题凤,逢人不惯吹竽。
一生落魄,渔山樵水,行卧于徐。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理解和鉴赏。此题为内容理解题,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诗歌的意思,解答本题,需要考生仔细阅读诗歌,根据具体的诗句分析。“池有鸣蛙,树有鸣蝉,村居孰谓幽居”,池塘里有青蛙在叫,树木上有蝉儿在叫,农村生活哪里能说是清幽呢?“怪终朝聒耳,无补吾愚”,奇怪啊,整天闹个不停,却对我没有一点用处。
“架上虫书几尽,床头粟瓮长虚”,书架上的书都被老鼠啃得差不多了,床头的米缸也被老鼠吃得差不多了。“在春风二者,丝喜多杨,钱喜多榆”春天来了,这两种植物都长得茂盛,杨柳喜欢多榆,榆树喜欢多柳。“悬瓢惭问,酒为何物,其如囊橐空欤”我提着酒壶,惭愧地向它发问,酒到底是什么东西?它就像囊橐一样空荡荡。“笑止剩、残绔馆虱,冷釜游鱼”,可笑的是,只剩下一只蟋蟀在角落里发出哀鸣,冷锅里的鱼也在翻着白眼。“过客每劳题凤,逢人不惯吹竽”路过的人常常要借机夸耀自己,遇见熟人就吹嘘自己的才能。“一生落魄,渔山樵水,行卧于徐”。一辈子漂泊不定,靠打渔和砍柴为生,走遍了很多地方。
【答案】
译文:
池塘里蛙鸣蝉叫,村里生活怎能说清静?老鼠啃尽书架上的书,米罐里的粮食被吃光。杨柳喜欢多榆,榆树喜欢多柳,这两句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两种不同的喜好。诗人自问自答:“酒到底是什么东西?它就像囊橐一样空荡荡。”接着以自嘲的口吻写来客夸耀自己的经历,最后点出自己一生落魄。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退居上饶带湖后所作。上阕写闲适的田园之乐,下阕写隐居生活的苦闷。
首句“池有鸣蛙,树有鸣蝉”,以听觉感受写环境之幽静;“村居孰谓幽居”,又由听觉转而写视觉的感受。一个“孰谓”字,表明他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追求一种更高境界的生活理想。接下来三句“怪终朝聒耳,无补吾愚”“架上虫书几尽,床头粟瓮长虚”,进一步描写了他这种理想的难以实现。
“在春风二者,丝喜多杨,钱喜多榆”两句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既写出了自己对于杨与榆的偏好,又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不满。“悬瓢惭问,酒为何物,其如囊橐空欤”,作者自问自答,表达了他对世俗的鄙夷。“笑止剩、残绔馆虱,冷釜游鱼”,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他对于世俗的不屑一顾。
尾联“过客每劳题凤,逢人不惯吹竽”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于世俗的厌恶。“一生落魄,渔山樵水,行卧于徐”,则直接表达了他的隐居生活和内心的孤独。整首词语言简练、质朴,却又充满哲理性,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