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里光阴,啼过翠禽,春到南国。云凹小萼缄红,涧曲玉姿凝白。寻香一舸,际晚棹入空冥,湖烟销尽双崦碧。斜月独逡巡,料芳心难觅。
休忆。两京梅讯,羌管惊尘,未堪栖息。惯住天涯,换梦东风能识。伤春泪尽,可奈岁晚何郎,江城还听黄昏笛。唤起五湖心,仗尊前吟力。

【诗句释义】

客居他乡,岁月如流,春天已到南方。云朵中萼含红蕊,涧边玉姿凝白。乘船寻觅香雪海的踪迹,傍晚时划船入湖空无一人,湖面烟雾消散双山绿。斜月下独自徘徊,料想那芳香之心难以找寻。

不要记起,两京梅花的消息,羌管之声惊散了尘土,不适宜安家栖息。惯于在天涯漂泊,换梦东风能够识别。伤春泪已流尽,怎奈何岁晚何郎?江城中又听到黄昏笛声。唤起五湖之心,依靠尊前吟诵的力量。

【译文】

客居他乡时光流逝,春天到来南国。云中的花萼含着红色的花瓣,涧边的玉人凝着白色的身姿。我乘船去寻找香雪海的踪迹,傍晚时分划船进入湖中,湖水已经变得空无一人,只剩下湖面上的烟雾消失殆尽,只有双山的绿色。月亮斜斜地照下来,独自徘徊,不知道那芬芳的心是否还能找到。

别忘记,两京的梅花消息,羌管声惊散了尘土,不能适合安家栖息。惯于在天涯飘荡,换梦东风能辨别。伤春的泪水已流尽,可奈何岁晚何郎?江城中又听到黄昏时的笛声。唤起五湖之心,依靠尊前吟诵的力量。

【赏析】

此词为送别之作。上片写送别之际的情景。“客里光阴”,点明送别的时间是在自己客居他乡之时。“啼过翠禽”三句,是说在送别之前,翠禽在鸣叫,春意已至;“云凹小萼”两句,是说在送别之后,云朵中萼含着红色的花瓣,涧边的玉人凝着白色的身姿;“寻香一舸”两句,是写乘船去找香雪海的足迹,傍晚时划船入湖中,湖水已经变得空无一人,只剩下湖面上的烟雾消失殆尽,只有双山的绿色。“斜月独逡巡”,是写月光斜斜地照下来,独自徘徊;“料芳心难觅”,是说不知那芬芳的心是否还能找到。“休忆”,意思是不要再记得,即不要再提起。“羌管惊尘”,意思是羌管之音惊散了尘土,不适宜安家栖息。“两京梅讯”,是说不要记起两京的梅花消息;“未堪栖息”,意思是不适宜安家栖息。“惯住天涯”、“东风能识”,是说惯于在天涯漂泊,换梦东风能辨别。“伤春泪尽”,是说伤心的眼泪已流尽;“何郎”,是何郎,指江城的何逊(字云卿);“江城还听黄昏笛”,是说江城中又听到黄昏时的笛声。

下片写送别之后的心情。“唤起五湖心”,意思是唤起五湖之心,就是唤起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仗尊前吟力”,意思是依靠尊前吟诵的力量。“五湖”二句,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语意,以自况。

全词写送别之情,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开头二句写景,交代出送别的时间、地点以及环境气氛;三、四句写送别后的情景:云中的花萼含着红色的花瓣,涧边的玉人凝着白色的身姿;我乘船去寻找香雪海的踪迹,傍晚时划船进湖中,湖水已经变得空无一人,只剩下湖面上的烟雾消失殆尽,只有双山的绿色。“斜月独逡巡”,是说月光斜斜地照下来,独自徘徊。“料芳心难觅”,意思是料想那芬芳的心难以找寻。结尾两句是写送别之后的心情。“休忆”两句,意思是不要记起两京的梅花消息,羌管之音惊散了尘土,不适宜安家栖息。“惯住天涯”,意思是惯于在天涯漂泊;“东风能识”,意思是换梦东风能辨别。“伤春泪尽”,意思伤心的眼泪已流尽;“江城还听黄昏笛”,意思是江城中又听到黄昏时的笛声。“唤起五湖心”,意思是唤起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仗尊前吟力”两句,意思是依靠尊前吟诵的力量。

这首词是作者送别友人之作。上片先描写送别之前的景色:客居他乡时光流逝,春天到来南国;云中的花萼含着红色的花瓣,涧边的玉人凝着白色的身姿;我乘船去寻找香雪海的踪迹,傍晚时划船进湖中,湖水已经变得空无一人,只剩下湖面上的烟雾消失殆尽,只有双山的绿色。“斜月独逡巡”,意思是月光斜斜地照下来, 独自徘徊; 不知道那芬芳的心是否还能找到。下片写送别之后的感慨:不要记起两京的梅花消息,羌管之音吓散了尘土,不适宜安家栖息; 惯于在天涯飘荡,换梦东风能辨别; 伤心的眼泪已流尽,可奈何岁晚何郎; 江城中又听到黄昏时的笛声。唤起五湖之心,依靠尊前吟诵的力量。

全词情景交融,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开头二句写景, 交代出送别的时间、地点以及环境气氛;三、四句写送别后的情景: 云中的花萼含着红色的花瓣,涧边的玉人凝着白色的身姿;我乘船去寻找香雪海的踪迹,傍晚时划船进湖中, 湖水已经变得空无一人, 只剩下湖面上的烟雾消失殆尽, 只有双山的绿色。“斜月独逡巡”,意思是月光斜斜地照下来, 独自徘回。“料芳心难觅”,意思是料想那芬芳的心难以找寻。结尾两句是写送别之后的心情。“休忆”两句, 意思是不要记起两京的梅花消息, 羌管之音惊散了尘土, 不适宜安家栖息; 惯于在天涯飘荡, 换梦东风能辨别; 伤心的眼泪已流尽, 可奈何岁晚何郎; 江城中又听到黄昏时的笛声。“唤起五湖心”,意思是唤起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仗尊前吟力”,意思是依靠尊前吟诵的力量。

这首词是送别之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怀。上片先写送别之前的景色:“客里光阴”,“啼过翠禽”,“春到南国”,“云凹小萼缄红,涧曲玉姿凝白”。这是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图画;接着写送别后的景色:“寻香一舸”,“际晚棹入空冥”,“湖烟销尽双崦碧”。这是一幅暮色苍茫、一片寂静的图画。这前后两幅图景之间,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照,使全词具有一种悲凉哀婉的情调。下片写送别之后的感慨:“休忆”“两京梅讯”,意思是不要记起两京的梅花消息;“羌管惊尘”,意思是羌管之音惊吓着尘土,不适宜安家栖息;“料芳心难觅”,意思是料想那芬芳的心难以找寻;“换梦东风能辨”,意思是换梦东风能辨别;“伤春泪尽”,意思是伤心的眼泪已流尽;“还听黄昏笛”,意思是还听到黄昏时的笛声。结末两句写唤起五湖之心,依靠尊前吟诵的力量。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冬末春初,当时词人因遭贬斥而离开杭州,途经江西吉安,送别友人。这首词是一篇脍炙人口的送别佳作,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是抒情。从景写到情,又从情回到景:由眼前的景物写到内心的感受,再回到眼前的景物。这种写法把眼前景物和自己的内心感情紧密联系起来,使读者仿佛随着词人的视线和思路走遍了整个江南大地,领略了这一季节特有的美丽风光,也领略了词人此刻的孤独、寂寞和惆怅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