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箫声暖。冶游到、回廊小院。听多少、莺歌燕语,忘却秋来旧怨。望家山、难卜归期,天涯输与飞雁。但凤纸传笺,貂裘贳酒,夜走燕支坡畔。
曾记得,年时事,行乐地、月明花满。春光能几日,蜂狂蝶闹,东风蓦地轻吹散。故园凝盼。碧沈沈、燕草秦桑,一纸音书断。杨花去也,愁问江南近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并结合着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同时参考重点诗句中的意象和重要词语来理解诗意。
此词上片追忆与意中人昔日欢游的情景,下片抒写思念之苦。起首二句点出“薄幸”二字,即“薄幸”是因见不得其真。三、四句写意中人已离去,自己空守闺房,听莺啼声声,燕语喃喃,不觉又到了深秋时节。“望家山,难卜归期”,则更觉离愁别恨。“天涯输与飞雁”,则把这种情状写得更为凄婉动人。过片三句承上而来,言虽寄书信以传情,但无由与意中人相见,只好买貂裘沽酒,夜走燕支坡畔。“曾记得,年时事”,回忆往昔与意中人同赏花月,共度良宵的往事。“行乐地,月明花满”,写出当时的美好情景。“春光能几日”,春光易逝,而此时却已到暮冬了,故园之思愈加强烈。结末两句写自己思念之意绵绵不绝,“一纸音书断”,音信断绝,不知她是否还惦念我,故发一问:“杨花去也,愁问江南近远”。词人以问作答,既表现了他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又表达了他无可奈何的心情。
【答案】
薄幸
洞箫声暖。冶游到、回廊小院。听多少、莺歌燕语,忘却秋来旧怨。望家山、难卜归期,天涯输与飞雁。但凤纸传笺,貂裘贳酒,夜走燕支坡畔。
曾记得,年时事,行乐地
月明花满。春光能几日,蜂狂蝶闹,东风蓦地轻吹散。故园凝盼
碧沈沈、燕草秦桑,一纸音书断
愁问江南近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