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事阑珊极。更何堪、几番风雨,几番摧抑。似绣园林谁管领,只恨长幡无力。但一任、封姨狼藉。零落国香无人问,剩浮花、浪蕊争春色。鹃啼苦,落英积。
玉箫声里流年掷。遍天涯、蒙蒙飞絮,绿愁红恻。沧海沈沈碧云暮,梦里难忘故国。问谁侍、东皇案侧。陶令门前垂垂柳,折腰支、移傍章台植。阑干外,月华白。

【注释】

芳事阑珊极。更何堪、几番风雨,几番摧抑。似绣园林谁管领,只恨长幡无力。但一任、封姨狼藉。零落国香无人问,剩浮花、浪蕊争春色。鹃啼苦,落英积。(芳:美好事物或人)

玉箫声里流年掷。遍天涯、蒙蒙飞絮,绿愁红恻。(飘散的柳絮)

沧海沈沈碧云暮,梦里难忘故国。(梦中的故乡)

问谁侍、东皇案侧。陶令门前垂垂柳,折腰支、移傍章台植。(陶渊明,字元亮,东晋诗人。“垂垂柳”是咏柳)

阑干外,月华白。(月光如霜)

【赏析】

《金缕曲·和孙梅雪韵》,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为悼念他的好友孙蕙雪而作的一首悼亡词。

上片起拍“芳事阑珊极”,写芳事衰败之至,以“阑珊”二字总括全篇,点明题旨。次句“更何堪”三字陡转,写出了作者对友人遭遇的无限同情和惋惜,又与下句“几番风雨,几番摧抑”相照应。“似绣园林谁管领”,承上文“几番风摧雨打”,言其已无管者,即无人关心,无人照料。“只恨长幡无力”,言虽有长幡,但无力回天,只能徒增伤感而已。这三句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友人的不幸遭遇及其悲凉处境,使感情更加深厚。接下来,“零落国香无人问”一句,写芳踪难觅,国色凋零,进一步突出了友人的悲惨命运。末句“剩浮花、浪蕊争春色”,写落英缤纷,春意正浓,然而这却正是友人所无法享受的。

下片起笔“玉箫声里流年掷”,由前文“零落国香无人问”,转入回忆往日与友人相聚的情景。“遍天涯、蒙蒙飞絮”,写此时所见之景。飞絮漫天,绿愁红恻,暗喻着自己与友人的离异和相思的痛苦。“碧云暮”,化用唐崔道融《梅花》诗“一夜寒梅傲小冬”,写时值初春,而友人已远去,只有孤鸿寄哀思,此情此景,令人黯然神伤。“梦里难忘故国”,言虽身处异乡,但梦魂仍萦绕在故国之中。“问谁侍、东皇案侧?”承上文“碧云暮”,写自己不禁发问,不知是谁在东皇殿中伺候着皇帝?言外之意是说,如今自己身在他国,皇帝身边也无人照顾,这是何等可悲!“陶令门前垂垂柳”,典出唐代诗人陶渊明,他在《饮酒·结庐在人境》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处借用陶渊明典故,写自己怀念友人之情,言自己思念友人就如同垂杨一样,依依不舍。“折腰支”,谓为友人折柳枝以表怀念和祝福之意。“移傍章台植”,典出《汉书·张敞传》载:长安中好犬者多取柳皮方寸以为狗形,置门户旁以辟不祥。此处借指折柳枝,表示对友人的思念。“阑干外,月华白。”尾联两句紧承上文写景抒情,“月华白”即明月当空,洁白如银,映衬得月夜更加清冷。

这首词通篇都是抒情之作,词中抒发的是对友人无尽的思念之情,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