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金觞,横玉箸,生怕别离又。听到骊驹,还是絮飞骤。惯消车毂牵魂,鞭丝摇梦,对残月、晓风杨柳。
断肠后。凭问此度分襟,重泉尚知否。飘瞥灵衣,天半枉回首。早知槿艳无多,便应日日,向纸阁、芦帘厮守。

祝英台近

掩金觞,横玉箸,生怕别离又。听到骊驹,还是絮飞骤。惯消车毂牵魂,鞭丝摇梦,对残月、晓风杨柳。

断肠后。凭问此度分襟,重泉尚知否。飘瞥灵衣,天半枉回首。早知槿艳无多,便应日日,向纸阁、芦帘厮守。

译文:

掩上酒杯,放下筷子,生怕再次离别。听骊驹声声,絮如飞般疾落。习惯在车轮的转动中牵魂,梦中被鞭子晃动。面对残月晓风下的杨柳,心中满是哀伤。

问:这一次分手,你是否知道?如果知道的话,是否知道我们的重逢?飘忽不定的灵衣,在天上游荡,枉然地回首。早知道槿花的美丽短暂,我本应该每天守候在纸阁和芦帘之间。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全词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开头三句写别前之苦。“掩金觞”,意谓将酒壶盖严实了;“横玉箸”,意谓端着筷子,都是怕离别之痛苦的表现。“生怕别离又”一句承上启下。“听到骊驹”,意思是听到了马车的声音。古代有“骊山语罢”、“骊山歌罢”(见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等诗篇,这里以骊山代指长安。骊山是当时送别之地。“还是絮飞骤”一句写离情的急切。“絮”即柳絮,喻纷飞的柳絮随风飞舞。这两句写送别的时间是在暮春时节,而此时正是春末之际,柳絮纷飞,所以作者才如此不忍离别。

以下五句写别时之景。“惯消车毂牵魂”是说自己习惯于车行的颠簸,而这种车行往往伴随着送别之情。“鞭丝摇梦”则是说鞭梢摇曳着自己飘荡的心魂。“对残月晓风杨柳”是说面对着残月晓风中的杨柳,内心充满了愁绪。这几句写送别时的环境气氛。“残月晓风杨柳”四字是写景名句,它写出了送别时的凄凉景象。

“断肠后”三句写别后的相思与思念。“凭问此度分襟”,是说凭此信来问你:我们这次分手后,你是否还知道我们的重逢?“重泉”是古人用为对死者的称呼,此处借指死者。“枉回首”意为枉然回眸,是说自己枉然地回首遥望。这句是说:你可知我对你的思念之情?“飘瞥灵衣”一句,是说自己思念的人如同飘忽不定的灵衣,已经飘然而去,无法挽留。“天半”一句,意谓已到达天边。“枉回首”一句,是说自己枉然地回首遥望。“天半”一句,是说已到达天边。两句是说,你可知我对你的思念之情?你可知我们这次分手后能否重逢?你可知我在纸阁和芦帘之间的思念吗?这两句写自己对对方的思念之情。

最后三句写自己的心愿。“早知槿艳无多”一句,是说早就知道槿花(即木槿)的美艳只是短暂的。“便应”,意谓应当。“日日”,意谓天天。“向纸阁、芦帘厮守”,是说应当天天守候在纸阁和芦帘之间。这是说,希望对方能够天天陪伴在自己身边,不要让自己孤独寂寞。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爱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以及渴望与爱人重逢的愿望。全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