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暖庭阶,渐长天气韶光老。阆苑移根,翠阴压架,千朵粉云细袅。认幽姿、恰净洗铅华,天然娟妙。更嫩蕊含风,浓芬裛露,伴人清晓。
还是寻香蝶趁,摘艳蜂忙,那说一年花事了。梨梦酣馀,柳绵飘尽,宴飞英、芳尊自倒。渊明语,得称心时固为好。漫相恼。任西园、杜鹃唤早。
【注释】
①百草:泛指花草。荼蘼(túmí):一种花名,又名木香、越桃,夏季开花。②词以赏之:以词来赞美它。词:词曲。③阆苑(láng yuàn):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④蕊:花朵中的花蕊。⑤渊明: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他崇尚自然,喜欢饮酒,常在田园中自得其乐。
【译文】
庭院里斗草,百草荼蘼作花甚盛,我用诗词去赞美它。
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庭院的台阶,天气渐长,韶光已老。
移植到阆苑的荼蘼花,翠绿色的枝叶压在架子上,千朵荼蘼花细长如粉云。我认出了那幽静的花姿,正好像用铅华洗净后的容貌,天然娟妙。更嫩的花朵含着风的香气,浓密的花香浸润着露的水珠,伴着人们早晨的清早。
还是寻香的蝶蜂忙着采蜜,哪还顾得一年的花事呢!
梨树的花梦酣畅之后,柳絮飘尽,宴飞英、芳尊自己倒掉。
我想,陶渊明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只有在真正符合心意的时候才能称好。
我无心相恼,任凭西园里的杜鹃叫唤你早点起床吧!
【赏析】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作者任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知府。本词咏叹庭阶上的荼蘼花,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热爱之情。
上片写庭阶上的荼蘼花。起首二句:“斗百草荼蘼作花甚盛,词以赏之。”这是说,百草之中,荼蘼花开得最茂盛,词人们纷纷用诗词来赞美它。这一句既点题,又总括全篇,是全词的领起句,也是写景抒情的枢纽。以下四句,具体地描绘了荼蘼花的形貌。其中“薄暖”二字,写出了春天的气候特征,也暗示了荼蘼花的开放时间;“认幽姿”、“恰净洗”,则写出了荼蘼花的清雅高洁。这三句都是写荼蘼花的外貌和气质。最后三句,进一步描写了它的神态,即随风摇曳的姿态,以及散发的芳香。“更嫩蕊含风,浓芬裛露”二句,写荼蘼花随风而动,散发出迷人的芳香,沁人心脾;“伴人清晓”,写人们在清晨时分欣赏荼蘼花的美景,陶醉其中。这些描写,生动传神,把荼蘼花写得栩栩如生,使人仿佛置身于百花齐放的春日景象之中。
下片写庭阶上的荼蘼花所引发的联想。“还是寻香蝶趁,摘艳蜂忙”,意思是:这时蝴蝶在寻找花朵采食花粉,蜜蜂在忙着采集花朵的花蜜。这两句是写庭阶上的景象。“那说一年花事了”,这句承上启下,承接了前两句的意境,由眼前的荼蘼花引出了整个春天的花卉盛开。“梨花梦酣馀,柳绵飘尽”,“梨花”即“梨园”。“梦酣”二字表明春天的景色已经过去。“柳绵飘尽”,则说明春天的景色即将过去。这两句的意思是:当梨花开得正旺的时候,春天的景色也已经过去了一半;当柳絮飘落殆尽的时候,春天的景色也即将过去。这两句与上文中的“认幽姿、恰净洗铅华”二句相照应,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短暂。
最后三句,写宴会结束的情景。“宴飞英、芳尊自倒”,意思是:宴会散场后,酒坛倾倒,酒杯摔碎,一切都归于沉寂。这里既是实写宴会散场时的情景,又是暗喻词人在春天的美景消逝后,感到惆怅失落的心情。
整首词通过写庭阶上的荼蘼花及其引发的联想和感叹,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珍惜和留恋,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全词语言清新明快,意境优美动人,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