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血洒,仙坛恨结,绀露零碛。断骴侵苔废绿。阴磷罥水漾碧。映冷月、寒芜新骨白。向夕听、铃铎钟鱼。带步虚、幽怨似邻笛,愁黯四山色。
脉脉。我怀问取仙释。问千劫成毁,何匆遽、人世都如客。如电光沤影,云飞无迹。醉生梦死。自宽为志士,忧来翻窄。双泪向同情倾泻。真哀乐、旷代靡隔。等胞与、无情便路陌。有情底,便有冤亲,怅恨极、伤今吊古难终拍。
诗句释义:
- 战血洒,仙坛恨结 - 这两句描述了战场上的惨烈和战场之外对于神仙境界的失望或哀怨。”战血”指的是战场上的血腥,“仙坛”通常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可能暗指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恨结”意味着这种冲突导致了深刻的悲哀。
- 绀露零碛 - “绀露”可能是指一种颜色或状态,”霖”在古代汉语中常用来描述露水,”零碛”则形容露水沾湿了干涸的河床,暗示战争后的荒凉景象。
- 断骴侵苔废绿 - “骴”是古代对鱼的另一种称呼,”苔废绿”描绘了被战争破坏后,原本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不复存在。
- 阴磷罥水漾碧 - “阴磷”可能是指水中的光华或影子,”罥”在这里表示挂、缠绕,”漾碧”则是水面泛起波光。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夜晚水面反射出的幽蓝光泽。
- 映冷月、寒芜新骨白 - 通过冷月和新骨的形象,诗人表达了战争给大地带来的创伤和凄凉之美。
- 向夕听、铃铎钟鱼 - 傍晚时分,诗人听到寺庙中的钟声和铃声,联想到鱼的共鸣,可能是用声音来象征生命的流逝。
- 带步虚、幽怨似邻笛,愁黯四山色 - 这里的“步虚”可能指的是道教修行者在虚幻世界中行走,而“幽怨似邻笛”比喻战争的哀愁如同邻居吹奏的笛子一样无处不在,“愁黯四山色”描绘了整个山脉因战争的悲愁而显得暗淡。
- 脉脉。我怀问取仙释 - “脉脉”表达深深的思考和情感流动,诗人在沉思,询问仙人关于人生和宇宙的看法。
- 问千劫成毁,何匆遽、人世都如客 - 这句话反映了对世事无常和人间浮沉的感慨,以及对于仙人是否能够超越这样的循环的疑问。
- 如电光沤影,云飞无迹 - 通过比喻,诗人描绘了世间万物都是短暂和瞬息万变的存在,就像电光和水泡一样转瞬即逝。
- 醉生梦死。自宽为志士,忧来翻窄 - 这里提到“醉生梦死”,可能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哲学态度,而“志士”则强调了坚持信念的价值。诗人在忧患中试图寻找安慰,却发现这种安慰反而让忧愁变得更加强烈。
- 双泪向同情倾泻 - 诗人感受到深深的共情,悲伤的情感如同倾泻而出的泪水。
- 真哀乐、旷代靡隔 - 表达了真正的悲哀和欢乐是人类共有的情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等胞与、无情便路陌 - 这里“等胞与”可能指的是人类之间的相互联系或同情,“无情便路陌”表达了冷漠和无情的态度。
- 有情底,便有冤亲 - 揭示了情感的存在与否决定了人们是否会遇到不幸和亲人。
- 怅恨极、伤今吊古难终拍 - 表达了深深的遗憾和悲痛,难以摆脱这种情绪,总是在怀念过去和哀悼历史。
译文:
南昌战后城望,用清真韵。
战血洒,仙坛恨结,绀露零碛。断骴侵苔废绿。阴磷罥水漾碧。映冷月、寒芜新骨白。向夕听、铃铎钟鱼。带步虚、幽怨似邻笛,愁黯四山色。
脉脉。我怀问取仙释。问千劫成毁,何匆遽、人世都如客?如电光沤影,云飞无迹。醉生梦死。自宽为志士,忧来翻窄。双泪向同情倾泻。真哀乐、旷代靡隔。等胞与、无情便路陌。有情底,便有冤亲,怅恨极、伤今吊古难终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南昌战后景象的描绘和内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生命和宇宙的思考。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和比喻,如战血、仙坛、绀露、阴磷等,构建了一种宏大而又细腻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比战场的残酷与自然的美丽,表达了对于生命无常和宇宙浩渺的深刻感悟。整体上,这首诗语言典雅,情感深沉,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