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栏江石,几叶趁潮船。当年载酒曾到,却又景重看。呼起寺中佛印,唤起墓中郭璞,今夜好评诠。注水宁因葬,烧肉是何禅。
笑人痴,空说法,浪谈玄。为仙为佛总非,名异不堪传。多少菟裘安稳,多少闭门枯诵,寂寂夜台寒。试问滔滔者。天下尽皆然。
水调歌头·京口
作者:辛弃疾
一点栏江石,几叶趁潮船。当年载酒曾到,却又景重看。呼起寺中佛印,唤起墓中郭璞,今夜好评诠。注水宁因葬,烧肉是何禅。
笑人痴,空说法,浪谈玄。为仙为佛总非,名异不堪传。多少菟裘安稳,多少闭门枯诵,寂寂夜台寒。试问滔滔者。天下尽皆然。
注释:
- 一点栏江石:栏杆上的一块石头。阑干,指栏杆。
- 几叶趁潮船:几张竹木制成的小舟随波逐流。
- 又(yòu)年载酒曾到:又一年,我也曾到过那里喝酒作乐。(又,副词,再;载酒,载着美酒,泛指饮酒)
- 景重看:景色依旧。
- 呼起:召唤,唤醒。
- 寺中佛印:指的是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的弟子惠能在南方的一个寺院当住持,他经常在寺庙里打坐参禅,人们称他为“印公”,他的住所被叫做“摩崖”或“印公岩”。
- 唤(huàn)起:唤醒。
- 墓中郭璞:郭璞,字景纯,晋代文人,有《游仙诗》等作品。墓地在今安徽宣城。
- 今夜评:今夜的解说。
- 注水宁因葬:注水,是指古代的一种葬礼仪式。
- 烧肉是何禅:烧肉,是一种祭祀方式,与佛教无关。
- 笑人痴:嘲笑别人愚笨无知,痴,傻。
- 空说法:白白地讲经说法。
- 浪谈玄:胡乱谈论玄理。
- 为仙为佛都非:无论是做神仙还是修行成佛都是错误的。
- 名异:名称不同。
- 菟裘(túqiū):古时一种隐士的居处,用草盖的房屋。
- 闭门枯诵:(关上门)枯读死记。比喻不善于学习的人死记硬背。
- 寂寂: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 滔滔者:指那些只知道追求名利、而不知修身养性的人。
赏析:
这首词是稼轩晚年闲居铅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及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批判。全词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揭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
上片开头两句:“一点栏江石,几叶趁潮船。”描写了一个宁静的江南水乡景象,江边有一块栏杆,上面有几片树叶随着潮水飘荡而去。这里的“栏江石”和“几叶”都是自然景物的象征,暗示了作者身处的环境。同时,这两句也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无奈。
“当年载酒曾到,却又景重看。”回忆了过去的时光,曾经一起喝酒的人都已经不在了,而眼前的景色却依然如旧。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呼起寺中佛印,唤起墓中郭璞,今夜好评诠。”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他呼唤起了寺中的僧人和墓中的学者,希望他们能够理解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这里的“呼起”、“唤起”都是动词,表示作者内心的呼唤和期待。
下片则从另一个角度展开思考。“笑人痴,空说法,浪谈玄。”嘲笑那些愚蠢无知的人,认为他们只是白白地讲经说法,而没有实际的意义。这里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只会空谈而不会实践的人的不满和批评。
“为仙为佛总非,名异不堪传。”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观点。无论是做神仙还是修行成佛都没有真正的意义,而且这些名称也不值得流传。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虚无缥缈的境界的批判和反思。
“多少菟裘安稳,多少闭门枯诵,寂寂夜台寒。”则描述了另一种生活状态。有的人选择隐居深山,过着安逸的生活;有的人则闭门不出,只是枯读死记,毫无进步可言。这里的“菟裘”指的是隐士的生活状态,而“夜台”则是指死后的坟墓。
尾句“试问滔滔者,天下尽皆然。”则是对整个社会的质问。试问那些只知道追求名利、而不知修身养性的人,他们的行径是否都是这样呢?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整个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批判。
整首词通过描绘一幅幅画面,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他不仅关注个人的情感和体验,更深入地思考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价值取向。这种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使他的作品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