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助秋风,点点惊秋雨。窗内有人愁,暮种芭蕉树。
梦醒剔残灯,袖薄凉如许。深夜恼寒蛩,也作悲秋语。
生查子·秋夜感怀
瑟瑟助秋风,点点惊秋雨。窗内有人愁,暮种芭蕉树。
梦醒剔残灯,袖薄凉如许。深夜恼寒蛩,也作悲秋语。
译文:
秋风瑟瑟,细雨点点,窗内传来阵阵哀愁。我种下的芭蕉树已经长成了。
梦中醒来,只剩下残灯的微弱光芒,衣袖薄如蝉翼,感觉寒冷如此。
只有寒蛩在耳边鸣叫,仿佛也在诉说着秋天的凄凉。
瑟瑟助秋风,点点惊秋雨。窗内有人愁,暮种芭蕉树。
梦醒剔残灯,袖薄凉如许。深夜恼寒蛩,也作悲秋语。
生查子·秋夜感怀
瑟瑟助秋风,点点惊秋雨。窗内有人愁,暮种芭蕉树。
梦醒剔残灯,袖薄凉如许。深夜恼寒蛩,也作悲秋语。
译文:
秋风瑟瑟,细雨点点,窗内传来阵阵哀愁。我种下的芭蕉树已经长成了。
梦中醒来,只剩下残灯的微弱光芒,衣袖薄如蝉翼,感觉寒冷如此。
只有寒蛩在耳边鸣叫,仿佛也在诉说着秋天的凄凉。
【注释】 齐天乐:词牌名。 纫兰见赠:女子赠送男子的书信。 琉球笺:琉球国出产的一种精美纸张。 文窗烟暖青禽语,蛮笺拟传兰讯:文窗中飘出温暖如烟的气息,一只鸟儿在歌唱。书信里传来了来自远方的兰花的消息。 细砑银光,轻匀雪浪,剪取海天云影:用细腻的纸来制作信笺,上面印有银色的花纹,白色的纸上轻轻描绘着海水、天空和云朵的景象。 一椷携赠:一卷书信被带在身边送给你。 算最惬金闺,惜花心性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陈亮所做。他以竹为意象,通过写景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数丛修竹净娟娟。 译文:几丛修长的竹子干净而美丽。 关键词注释:修竹,长而直的竹子;娟娟,美丽、柔美的样子。 赏析:诗人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同时也反映出作者的内心世界。 2. 戛明轩。 译文:敲打着明亮的窗户。 关键词注释:戛,敲击;明轩,明亮的窗户。 赏析
声声慢 三月望前一日,纫兰妹招同雪兰大姊、蘅芳三妹暨畹兰五妹看海棠,赋此索和。 明波皱碧,纤雨飘香,佳游好是今朝。 注释:明波,指明亮的池塘水面。皱碧,形容池水因微风轻摇而泛起层层波纹。纤雨,细而密的小雨。飘香,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花香。佳游,美好的游览时光。今天真是个好日子,我们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海棠吧! 腻粉嫣红,间园共斗春娇。 注释:腻粉,即涂在脸上或衣服上的白粉。嫣红,鲜艳的红色花朵。这花园中
这首诗的原文是: 烟凝翠梢。霜封玉条。 空中天籁调刁。任经冬不凋。 盘根蛰蛟。虬枝挂猱。 风姿似阿龙超。看高淩斗杓。 注释: - 烟凝翠梢:烟雾缭绕,笼罩着绿色的树枝。 - 霜封玉条:雪花覆盖在树枝上,如同镶嵌在树枝上的白玉。 - 空中天籁调刁:仿佛天上的声音在空中回荡,调刁在这里指的是和谐、协调。 - 任经冬不凋:无论经历了多么寒冷的冬天,它依然生机勃勃,不凋不败。 - 盘根蛰蛟
微步方塘印浅泥。 软风吹皱碧玻璃。 苔痕延绿上雨矶。 萍叶凉生春渚静,芹丝香润水云低。 俊游曾到若耶溪。 译文: 我轻轻地走在方塘边,留下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微风拂过,轻轻吹动碧绿色的水面,形成层层涟漪。沿着湿漉漉的台阶向上走,来到雨后的石矶。青苔在湿润的石头上蔓延开来,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静静坐在小舟中,感受着清凉的湖水,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我曾经游览过这个美丽的地方
这首诗是杜甫的《浣溪沙·其二》中的一句。全诗如下: 浣溪沙 其二 草堂觅句(1) —— 在茅屋草堂中寻找诗歌创作的句子。 记取文窗觅句迟(2) —— 记得在茅屋的窗户里找句子,因为天气寒冷,所以迟迟没有找到。 浅寒吹户落花时(3) —— 天气稍微有点冷,风吹进了茅屋,窗外飘落了花瓣。 更无人处耐寻思(4) —— 更加没有人的地方,我难以忍受这种寂静和空虚。 旋拂香笺书艳字(5)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第一句: 诗句: 柳影风丝拂绮兰。 译文: 柳树的影子随风轻轻拂过美丽的兰花。 第二句: 诗句: 持觞争奉北堂欢。 译文: 拿着酒杯争相献上北堂(指北堂主人,即家中长辈)的欢乐。 第三句: 诗句: 鹊炉香暖绣屏闲。 译文: 鹊巢旁的火炉中燃着香料,使绣有花纹的屏风显得悠闲。 第四句: 诗句: 小院轻寒偎碧树。 译文: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浣溪沙·其九》中的一首,下面我将逐句翻译并加上注释。 诗句: 野陇寒梅斗淡妆。 寻诗茸帽染新霜。 是谁轻剪白霓裳。 残月笼烟啼翠羽,春星照梦隔银墙。 短篱风细出疏香。 译文: 田野间,寒梅在陇上独自绽放,像是淡妆的女子,清新而娇嫩。 我戴着茸茸的帽子,被新降的霜打湿,仿佛是寻找诗歌的痕迹。 是谁轻轻地裁剪了那白色的霓裳,为梅花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残月笼罩着烟雾
注释: 晴日登高远望,石林开遍瘦松花。 闲看野鸟落在云沙上。 淡写蚕眉横晓黛,寒拖鱼尾散朝霞。 杖藜归去葛巾斜。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在苏山秋日所创作的一首词,全篇以景为主,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首句“晴日登临望远赊”,描绘了一幅秋日晴空下,作者登上高处远眺的景象。这句诗中的“晴日”、“登临”和“望远”都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欣赏和向往
浣溪沙 其七 石溪鸥伴 注释: - 曲曲:曲折。 - 中吴:指苏州,古时的别称。 - 盟芦:即苇荡,泛指水边芦苇丛生的沼泽地带。 - 暝生:天色将晚。 - 采菱讴:采莲时唱的歌谣。 译文: 曲折的树林间,枕头般平缓的小河静静流过。 中吴的烟水在秋天显得格外清朗宜人。 昔日的沙鸥如今还陪伴着旧日的芦苇。 风急处,石桥上飞落下木叶,夜色里柳浦上隐没了渔船。 傍晚的阳光下,听着采菱女那悠扬的歌声。
【注释】 ①绿柰:一种植物。②茱㡡(zhuō wěi):一种草,叶子可做绿色染料。③皂角:一种树,果实可制皂。④棂:窗格子。⑤朝旭:早晨的太阳。⑥沅浦:沅水之流名。⑦淇水:卫河之一支,在今河南省北部。⑧何由:怎么能够。⑨红烛:即蜡烛,用蜡烛做成红色的。⑩簳(gǎn):木名。⑪灕(shān):火把。⑫蜡烛成红烛:指点燃了红色的蜡烛,暗喻为爱情而燃烧。⑬难追逐:难以追赶。⑭簳(gǎn)、蜡
【译文】 眼泪滴落如雨,飞向花朵和树叶。 一半化作棠梨树,一半变成蝴蝶舞。 玉楼上的佳人断肠,绿草里掩映着她的娇颜。 每年清明都不见她,却已迎来了又一年的清明时节。 【赏析】 “泪点白纷纷”,写相思之情。泪水滴滴,像白色的露珠,晶莹透亮。“飞去沾花叶”,写思忆之深。泪珠飞去,仿佛沾满了花朵和树叶。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把思念的感情表现得非常形象生动。这两句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生查子 旅夜闻雁(壬午) 璧月广庭辉,雁度人声静。 为想稻粱谋,出户看联影。 注释: - 璧月:明亮的月亮 - 广庭:宽阔的庭院 - 辉:明亮 - 人声静:人们的声音都静下来 - 稻粱谋:比喻生活 - 孤檠冷:孤单的灯光冷清 - 倚枕听哀音:靠在枕头上听着悲哀的音乐 赏析: 这首诗以“旅夜闻雁”为题,描绘了一个旅人在夜晚听到大雁南飞的场景。诗中通过月光、人声、雁声等元素
生查子·幽兰 香深不见人,但与春风借。 我欲摘其英,迟回未忍下。 自上美人头,便被鹦哥骂。 何事读离骚,尚许江篱亚? 赏析: 这首《生查子·幽兰》是明末清初诗人贺贻孙的作品,通过描绘兰花的清香和美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首句“香深不见人”形象地描绘了兰花的香气浓郁到几乎让人无法接近的程度。第二句“我欲摘其英”则展现了诗人想要亲近自然,采摘兰花的强烈愿望。然而
【注释】 系艇:把船系在白杨树上。 江上:指江水边。 鹭鸶的羽毛是白色的,所以这里用“鹭鸶”比喻“云”。 沙头:水中的沙滩。 【赏析】 这是一首情词,写一位女子对心上人的依恋和期盼之情。全词以江为线索,由江而人,又从人到心,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将一个女子的痴情、爱恋、相思、怨别表现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起句写景,点明送别之地。首句说把船系在杨柳青青的桥上,次句说门临碧波荡漾的江流。“白杨”二字
【诗句解释及赏析】 1. 山客殊未眠,静倚秋亭暮。 【注释】:山中的客人(即诗人自己)没有睡觉,静静地倚在秋天的亭子上直到傍晚。 【译文】:山中之客彻夜未眠,静静地倚在秋日里寂静的亭子里,直到天色渐渐昏暗下来。 2. 蟋蟀入床头,池照移庭树。 【注释】:蟋蟀进入床头,池塘映照在庭院的树上。 【译文】:蟋蟀鸣叫着进入了床前,池塘里的倒影也随着月光移动到了庭院的树木之间。 3. 卷幔驻逍遥
【注释】 生查子:词调名,又名“金缕曲”。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转两平韵,上片三句为两叠韵,下片三句为两叠韵。其格律与近体诗不同。别君时:离别之时。添消瘦:更显憔悴。试问:何用问。几日:何时。抛手:放下手。 【赏析】 这是一首写情的《生查子》。全词抒发对情人的思念之情。上片主要写女子思念心爱之人的痛苦;下片则写男子思念女子之苦。 上片开头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思念而憔悴,整天以泪洗面,愁眉不展
生查子 欢携碧玉箫,妾按黄金缕。 宴罢小楼空,一枕吹残雨。 别路指西江,沉沉鸣津鼓。 愁绝倚栏人,凉月生秋浦。 译文: 欢聚时我们手拉手,吹着碧绿色的箫,她轻轻挽起金黄色的丝巾。宴会结束后,我独自在小楼上,听着风吹过屋檐的声音,仿佛还有残留的雨滴声。离别的路指向了西江,那里江水波涛滚滚,远处传来阵阵鼓声。我独自一人站在栏杆边,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愁,看着那明亮的月光洒在秋浦的水面上。 赏析:
诗句释义: 1. 苔阶长绿痕,蕙盎生红萼。 - 苔阶: 苔藓覆盖的台阶。 - 长绿痕: 长时间生长的痕迹。 - 蕙盎: 盛放蕙草的器具。 - 生红萼: 新长出的花蕾呈现红色。 2. 卷起水精帘,人在朱阑角。 - 水精帘: 一种用透明或半透明的玉石制成的帘子。 - 朱阑角: 红色的栏杆。 3. 深院开鱼钥。 - 鱼钥: 古代的一种锁具,形状像鱼,所以称为“鱼钥”。 4. 微步鬟花落。 - 鬟:
【注释】 生查子二首 其二 朝来莫倚楼,楼外愁烟织。 落尽碧梧桐,一夜新寒色。 篱菊映残枝,江雁飞连翼。 时节又开炉,只是无消息。 赏析: 《生查子·元夕》是宋代词人张孝祥创作的一首词。词上片写元宵节夜晚的夜景与心情,下片写对妻子的怀念。全词以写景为主,通过写景抒发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朝来莫倚楼”,起句突兀而起,一反常态。“朝来”即早上以来,言自晨起以后便没有倚靠过高楼
【注释】: 晓起书怀:早上起来写诗。晓,早晨。 乍试生衣:新做的衣裳还未曾穿。乍,刚刚。 倚单枕:靠着单薄的枕头。 清梦初残:梦境还未结束。 香篆萦青:香烟缭绕在青色的屏风上。篆,香烟缭绕的样子。萦,缠绕。 重扉静掩双环:重重的门紧闭着,门上的铜环也紧紧扣住。 玲珑语:鹦鹉学人说话。 云英:即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其首句为“奉帚平明金殿开”,云英是汉武帝时的一个宫女,这里指王昌龄。 疏帘翠雨如烟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婆罗门引》、《大酺》等。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八句五仄韵,下片九句六仄韵,前后片各四平韵,一叠韵。落花片片红难定:落花纷纷,一片红花,令人难以定夺。东君:春神。偏做消魂景:春神偏要做出令人销魂的情景。燕子不知愁:燕子不懂人的忧愁,依然在屋檐下呢喃不休。偎人:依傍着人。语不休:说话不停。 留不住:留住不住的春天。归何处:归去何方。庭院李花香:庭院里,李树花开了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的《蝶恋花》中的一句。下面是逐句的译文: 柳外莺啼声呖呖,桃李闲时已过清明节。独倚画栏人寂寂。愁肠不解丁香结。 二十四番风信急,空系春幡,难护花如雪。遥望巴山云似织。好凭鸟使通消息。 注释: - 柳外莺啼声呖呖:描述柳树外面的黄莺在鸣叫的声音。 - 桃李闲时:指春天桃花和李花盛开的季节,此时已过了清明节。 - 独倚画栏人寂寂:独自倚靠在栏杆旁,感到四周非常寂静。 -
【注释】 嫩凉天气新晴后。弯弯月上疏堤柳。久病未开帘。新秋一雁边。 海棠花自好。人怨西风早。偎枕数寒更。薄帏灯半明。 译文: 初秋天气清爽晴朗,明月高悬在疏林之上。我久病未能开窗,却看见秋天的一只孤雁飞过。 海棠花依然美丽,而人却怨叹着秋风过早地来临。我依偎在枕头旁,数着寒冷的更漏。薄薄的帷幔中,灯光映照着半边天。 赏析: 此词为咏物词,通过描写初秋时节
点绛唇·秋日思乡 雨歇疏桐,晚蝉一片吟烟筱。秋情尽好。篱角寒花小。 半晌无言,乡思萦怀抱。空庭悄。单衣换早。满地西风峭。 注释:雨停后疏落的桐树,晚时的蝉儿在烟雾缭绕中鸣叫。秋天的美好景色令人陶醉,我的心情也格外愉快。我站在院子里,看着篱笆边上那些小小的菊花,它们在秋风中摇曳。我沉默了一会儿,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我静静地站在庭院中,看着那空旷的地方,感到一阵寒冷。我脱下单薄的衣服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调见《珠玉集》。 虬箭:长而弯曲的箭。 惊秋:惊动秋天的景色。 卷帘新月。花影玲珑人(“玲珑”是形容词作状语,形容人) 细数归期,又近重阳节(“重阳节”是指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 砧杵:古代打铁用具,也指捣衣石。 【赏析】 这首词以写景起兴,通过作者对秋天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愁闷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上阕写景。首句“虬箭叮咚”,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箭声清脆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