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玉蕤烟小扬。薇露香浓,好句频吟赏。此日青丝牵步障。琼枝自愧秋葭傍。
林下高风真散朗。冷淡相看,标格疏梅上。飘渺铢衣天际想。玉台可许赓新唱。

【注释】:

壬戌,即公元1082年。花朝,即农历二月十五日的“花朝节”,是古代民间庆祝百花生日的日子。二日,就是花朝后第二天。纫兰,李姓女子的芳名。过访,来访问。青丝,指头发。步障,指障泥车(一种有轮子和帷幕的车子)。琼枝,形容树木枝叶如玉树琼花。秋葭,指秋天的芦苇。散朗,形容风清气爽。标格,品格、风格。铢衣,古代传说仙人的衣服,这里用来形容仙女。玉台,指《诗经》中的《国风·周南·关雎》篇,相传这是一首描写男女相思之情的爱情诗。可许,可以允许。赓,继续唱下去。

【赏析】:

鹊踏枝·喜纫兰妹过访

记得玉蕤烟小扬。薇露香浓,好句频吟赏。此日青丝牵步障。琼枝自愧秋葭傍。

林下高风真散朗。冷淡相看,标格疏梅上。飘渺铢衣天际想。玉台可许赓新唱。

这首诗写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时作者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签书判官厅公事。李纫兰来访,他作此赠行。全词以咏物起兴,借景生情,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和赞美,也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之情。

首韵“记得”两句,追忆去年花朝节时,两人曾同游玉蕤花之下,欣赏过它的娇美与芬芳;那香气浓郁的薇草,更令人陶醉不已。“好句”二字,点明二人曾在花下吟咏,相互赞赏对方的佳句。这两句既写景,又抒情,表现了作者对往昔的美好回忆,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与留恋。

第二韵“此日”一句,则转入正题。当日阳光明媚,春风拂面,李纫兰驾着马车来到作者的住处,与他相见。她身穿素雅的衣裳,犹如仙子一般飘逸;她的秀发被挽成云鬓高髻,显得更加美丽动人。此时,他们一同登上了马车,沿着青石板路前行。而那高大挺拔的琼树枝叶繁茂,仿佛在为两人的到来而感到欣慰;它自惭形秽地低下了头,似乎在向秋葭般的李纫兰示敬。

第三韵“林下”两句,描写李纫兰来到林下的情景。她漫步在林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她静静地欣赏着周围的风景,品味着生活的点滴乐趣。这里的“林下”,既指林中空地,又暗指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而那高洁的梅花,更是她心中的典范。她与梅花一样,都追求着高雅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

第四韵“飘渺”两句,则是从想象出发,描绘了李纫兰乘坐仙车远去的情景。她身着轻盈的仙衣,仿佛是一位来自天上的仙女;她在天边留下了一道美丽的倩影,让人难以忘怀。这两句既表现了李纫兰的高洁品质和超凡脱俗的气质,也展现了作者对她深深的爱慕之情。

尾韵“玉台”两句,是对整首词的总结与升华。作者认为,李纫兰的歌声如同《诗经》中的《国风·周南·关雎》篇一样优美动人。而他们之间的恋情,就像是一幅画卷,充满了浪漫与诗意。因此,他觉得完全可以将这首词继续吟唱下去,让它成为永恒的经典。

这首词以咏物起兴,借景生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与留恋之情。它不仅展现了李纫兰的美丽与气质,也表达了作者对她深深的爱慕之情。同时,这首词还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与情感内涵,值得细细品味与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