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章台,早香絮落尽,游丝空结。庭院谁伴吹箫,黄昏奈何月。春去也、珠帘似雾,便钗影钏声都灭。灼泪难封,蛮腰易减,鹦鹉休说。
恨当日、匆促分携,到事后、思量更凄绝。难讳那时薄幸,对残灯呜咽。何处采、蘼芜怨绿。问断红、愿化蝴蝶。毕竟世短情长,未能成佛。

《杨柳章台》

【注释】:杨柳:泛指柳树,常用来借指春天。

章台:古代长安城东面一个著名的街巷,是当时达官贵人聚居的地方。

【赏析】:

本曲前六句写景,后二句抒情,景中带情,情由景生。

开头两句“杨柳章台,早香絮落尽,游丝空结”,描绘了一幅春日里京城长安章台一带的美景。杨柳依依,春意盎然,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春天的离去,柳絮已经飘落殆尽,只剩下空荡的柳丝在风中轻轻摇曳。这景象既美轮美奂,又略带凄凉。

“庭院谁伴吹箫,黄昏奈何月”,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庭院中的幽静画面。院中无人相伴,只有悠扬的箫声回荡在空旷的庭院之中。而那明亮的月亮也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深沉。

接下来四句“春去也、珠帘似雾,便钗影钏声都灭”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去的景象。珠帘如同云雾一般笼罩着整个庭院,使得外面的世界变得模糊不清。此时原本应该清脆悦耳的钗声与钏声也似乎被这珠帘所吞噬,变得无声无息。

这几句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离去和珠帘的遮挡,营造出一种朦胧、凄清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哀愁的世界。同时,这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最后两句“灼泪难封,蛮腰易减,鹦鹉休说”则是对主人公情感状态的进一步描绘。虽然眼泪无法封存,但人却依然美丽如故,只是岁月不饶人,她的身材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纤细起来。而鹦鹉则不再像从前那样能说会道,只能默默无言地看着主人的变迁。

这几句诗通过描绘人物外貌和神态的变化,以及鹦鹉的沉默,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感伤。这种情感表达既含蓄又深刻,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全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春天、柳树、珠帘等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使之成为主人公情感的载体。这种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整首诗歌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