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阴满地,东风刚报,马塍春晚。痛绝西州,何处昔年门馆。蜕蝉剩有辞秋语,一读一回肠断。鹧鸪声、病室维摩,泪随花散。
署词人誓墓,臣心暗苦,冷似枯桐空半。雨晦泉寒,谁信暮烟能暖。剧怜海角红光现,不照夜台落雁。正微吟、草长江南,犹是燕慵莺懒。

【注释】

陌上花:指梅花。藤阴满地,东风刚报,马塍春晚。痛绝西州:形容梅花盛开时,花瓣飘落如同秋天的蝉蜕,声声催人伤感。蜕蝉剩有辞秋语,一读一回肠断:意思是说,看到梅花凋零,就像听到蝉在辞别秋天一样,令人心碎。鹧鸪声、病室维摩,泪随花散:意思是说,听到鹧鸪的叫声,就想到自己生病在病房里,而眼泪却随着梅花飘散。署词人誓墓,臣心暗苦,冷似枯桐空半:意思是说,看到别人为国捐躯,自己却只能默默承受痛苦,就像枯萎的桐树一样,一半是寒冷的,一半是空虚的。雨晦泉寒,谁信暮烟能暖:意思是说,天气阴沉,泉水寒冷,谁能相信晚来的炊烟能带来温暖?剧怜海角红光现,不照夜台落雁:意思是说,可怜海上日出红光万丈,却不能照亮坟墓上的落雁。正微吟、草长江南,犹是燕慵莺懒:意思是说,正当自己吟咏之时,江南草长,而燕子也懒得飞动,黄莺也懒得鸣叫。

【赏析】

《陌上花·藤阴满地,东风刚报,马塍春晚》是宋代诗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词。词中通过描写梅花的凋零与自己的身世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忧患之感。全词意境凄清,情思缠绵,语言优美,堪称佳作。

上片首三句写梅花。“藤阴满地”点明时令和地点。梅花盛开时节,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此时已是春天将尽,故称“马塍春晚”。接着以“痛绝”二字,写梅花之盛。这一句承“马塍春晚”而来,又启下文“一读一回肠断”。次三句写梅花的凋零。“蜕蝉剩有辞秋语”,“蜕蝉”即知了的蜕壳,古人以为蝉有灵性,能知时节,所以用“蜕蝉”比喻。“辞秋”是说知了知道秋天来临,要脱去旧壳,准备过冬,所以“辞秋”就是“蜕蝉”的同义语。“一读一回肠断”,是说看到梅花凋零的情景,就像听到知了的鸣叫一样,令人感到心碎。“鹧鸪声、病室维摩”,是说听到鹧鸪的叫声,就想到自己生病在病房里,而眼泪却随着梅花飘散。这两句进一步烘托了梅花凋零的氛围,使人感到更加凄凉。

下片写自己的处境和感受。“署词人誓墓,臣心暗苦”二句,说自己身为朝廷重臣,但却不能为国家效力,只能默默地承受着内心的痛苦。“冷似枯桐空半”,是说自己的身体已经虚弱到只剩下半条命的地步。这几句既是对自己处境的描写,也是对自己心境的抒发。“雨晦泉寒”四句,是说天空阴沉,泉水寒冷,但谁能相信晚来的炊烟能带来温暖呢?这几句既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描绘,也是对自己处境的感叹。“剧怜海角红光现”,是说可惜海角天涯的红光虽然灿烂,但并不能照亮坟墓上的落雁。这句是对国家前途的一种忧虑。最后两句“正微吟、草长江南,犹是燕慵莺懒”,是说正当自己吟咏之时,江南草长,而燕子也懒得飞动,黄莺也懒得鸣叫,这两句既写出了江南景色的美丽,也暗示了自己心情的孤寂。整首词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对梅花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意境凄清,情思绵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