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痕痕、积沙吞岸,潮来犹是添涨。鲁个难返西崦景,空负恋红帘桁。山月上。抚对影、头颅依旧风尘状。乾坤浩荡。拟棋局光阴,蘋花心事,并入五湖桨。
从来错,塞海排山冥想。邓林中道捐杖。焦头烂额终何补,赢得狂名强项。君莫忘。斫地王郎,几个留天壤。魑魅魍魉。算禹鼎图形,山经写貌,千古耿尘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题型要求,然后仔细阅读诗歌内容,从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主要内容、诗歌的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本词上片写词人游湖赏月的情景。“一痕痕”指水面上泛起的波纹,“积沙吞岸”指湖水不断上涨,“潮来犹是添涨”,写出水势汹涌之状。“鲁个”即如此,意谓如此这般。“西崦景”指西山景色。“恋红帘桁”指依恋那朱红色的帘幕。“山月上”指明月高悬。“抚对影”,抚摩着月光下的倒影,“头颅依旧风尘状”,“风尘状”,指被风雨搅扰的容颜。“乾坤浩荡”指天地间广大无边。“拟棋局光阴,蘋花心事,并入五湖桨。”这里暗用典故。据《晋书·张翰传》载:吴国大将张翰在洛阳做官时,见吴地莼菜鲜美,便弃官归乡。后因以莼菜代称故乡。《宋史·范成大传》载:范成大在成都任参知政事期间,常乘小舟游湖,有《泛舟》诗:“十里荷花百里陂”,后人因此称西湖为“十里荷花”。据此可知,此处“五湖桨”当指游湖用的船桨。
下片抒写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从来错,塞海排山冥想”两句,意为自古以来,英雄豪杰都怀抱壮志,立志要扫清障碍。“邓林中道捐杖”,典出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咏怀》诗:“昔我乘文马,今君跨蹇驴。邓林既无枝,中道遂捐竿。”意谓自己当初骑马而行,如今却骑驴,是因为邓林已无树可供系鞭。“焦头烂额终何补”两句,意为自己虽然遭受挫折,但仍然努力拼搏,终究不能改变什么。“君莫忘”,意谓你不要忘记我。“斫地王郎”语出《世说新语·容止篇》:“魏王甲夜出猎,过柳树下,闻有一虫鸣,言:‘公子讨此虫!’王径度树,虫乃化为老翁,可长七尺余。”王朗字文舒,东晋名士,曾隐居山林。“几个留天壤”,意谓你还能留下些什么呢?“魑魅魍魉”语出《庄子·齐物论》:“恶乎相得而相受?”《庄子·逍遥游》:“若然者,视天犹瑉也。”《荀子·正名》:“故明于天地之德者,可以前知;明于国家之政者,可以后知。”意谓那些邪恶之物,如妖魔、鬼怪等,它们能迷惑人,使人失去理智。“算禹鼎图形”句,意谓这些邪恶之物,就像古代大禹用来镇压邪恶的鼎一样,其形貌被刻画在典籍里。“千古耿尘坱”意谓这些邪恶之物,就像千年前留下的尘埃一样。“耿”同“亘”。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游湖赏月时的即席之作。词中通过描写西湖月夜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和不平。
起首两句,写月夜湖面的景象。湖水涨满,与岸边相接,形成一种浩大的气势。接着写词人站在湖边观景,只见天上一轮明亮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也显得格外明亮。“一痕痕”、“潮来犹是添涨”、“山月上”三句写月色。“山月上”一句点明了这是月夜,而“一痕痕”则形象地描绘出了月光洒在湖面的波纹,使湖面显得更加宁静。“抚对影”,抚摩着月光下的倒影,“头颅依旧风尘状”,“风尘状”,指被风雨搅扰的容颜。这两句写词人凝视着倒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风风雨雨。“乾坤浩荡”四句写词人的思绪。他认为天地之间广大无边,而自己的人生经历却如同围棋盘上的一盘棋局,时间过得飞快。而那些美好的事情,如同苹花一般,已经消失殆尽。“拟棋局光阴”一句暗用典故。据《晋书·张翰传》载:吴国大将张翰在洛阳做官时,见吴地莼菜鲜美,便弃官归乡。后因以莼菜代称故乡。《宋史·范成大传》载:范成大在成都任参知政事期间,常乘小舟游湖,有《泛舟》诗:“十里荷花百里陂”,后人因此称西湖为“十里荷花”。据此可知,此处“五湖桨”当指游湖用的船桨。
下片抒写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从来错,塞海排山冥想”两句,意为自古以来,英雄豪杰都怀抱壮志,立志要扫清障碍。“邓林中道捐杖”,典出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咏怀》诗:“昔我乘文马,今君跨蹇驴。邓林既无枝,中道遂捐竿。”“焦头烂额终何补”两句,意为自己虽然遭受挫折,但仍然努力拼搏,终究不能改变什么。“君莫忘”,意谓你不要忘记我。“斫地王郎”语出《世说新语·容止篇》:“魏王甲夜出猎,过柳树下,闻有一虫鸣,言:‘公子讨此虫!’王径度树,虫乃化为老翁,可长七尺余。”王朗字文舒,东晋名士,曾隐居山林。“几个留天壤”意谓你还能留下些什么呢?“魑魅魍魉”语出《庄子·齐物论》:“恶乎相得而相受?”《庄子·逍遥游》:“若然者,视天犹瑉也。”“算禹鼎图形”句,意谓这些邪恶之物,就像古代大禹用来镇压邪恶的鼎一样,其形貌被刻画在典籍里。“千古耿尘坱”意谓这些邪恶之物,就像千年前留下的尘埃一样。“耿”同“亘”。
这首词是作者游览西湖时所作。全词写景抒情浑然一体,意境开阔宏大而含蓄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