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
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释义:
-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这里的“罗浮”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广东,相传是仙人罗浮子修炼之地。将梅花的根从罗浮移植而来,象征着梅花拥有了超凡脱俗、来自仙境的品质。“绿萼”是梅花的一种别称,这里形容梅花颜色鲜绿如玉,如同仙女一般。“居然”意为竟然、意外地,这里强调梅花的移植和生长出乎意料的美丽。
- 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这句诗描述的是梅花的形态。用“纤纤十指”形象地描绘出梅花枝干的纤细柔美,而“透香风”则暗示了梅花散发出的香气。“颠倒师雄一梦”中的“颠倒”可能是指梅花的姿态或形态与常理相反,给人以超脱尘世的美感;“师雄”可能是指梅花的花形奇特,犹如雄鸡展翅,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印象。
- 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这句诗描述了梅花在画中的表现。“画石”指梅花被画成石头状,而“未须十日”意指梅花的生长速度极快,不需等待太久即可成形。“消寒恰值初冬”则表明梅花在冬天盛开,为寒冷的季节带来了一丝温暖。
- 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梅花的喜爱之情。“三分春色”形容梅花的花朵虽然不多,但已经展现出春天的气息;“满琼钟”则可能是比喻梅花的颜色明亮、鲜艳,如同美酒般醇厚;“亏得月明自种”则是说梅花之所以如此美丽,得益于月光的照耀。
译文:
梅花的根系来自遥远的罗浮山,生长出来的梅花竟有着仙家般的气质。它的枝条纤细柔美,散发着清香,仿佛一位仙子在翩翩起舞。
画中的梅花被画成了石头的形状,但它们不需要十天的时间就能生长成熟。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梅花却恰好开放,带给人们温暖。
尽管梅花的花朵并不多,但它们已经展现出春天的气息。这得益于月光的照耀,使得每一朵梅花都显得格外美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首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梅花与众不同的出身和气质。次句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梅花的形态和香气。第三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梅花的生长速度和姿态。第四句则通过对梅花色彩的赞美,传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最后一句则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赋予了梅花一种神秘而又美好的意境。整首诗既有生动的形象描绘,又有深情的赞美和感慨,充分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