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催晓。正灯绽宫花,裙拖烟草。忆洛城三五,香尘软风扫。沸天箫鼓红霞闹,暖入莺声早。水云乡,漫掩重关,九边春到。
报道。雁来了。带露布欢声,慰人愁抱。故事昆仑,重搬演、排场好。遗簪堕珥香狼藉,错认鳌山小。广陵游,一梦蛮江坐老。
探芳信元夕,和梅溪
【注释】:探芳信:探求春天的芬芳。元夕:指元宵节。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在元宵节之夜赏花寻芳、游春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箭催晓。正灯绽宫花,裙拖烟草。忆洛城三五,香尘软风扫。沸天箫鼓红霞闹,暖入莺声早。水云乡,漫掩重关,九边春到。
【注释】:晓:早晨。正灯绽宫花:元宵节灯火辉煌,花朵繁多。裙拖:形容女子长裙拖地。洛城:洛阳城,作者的故乡。三五: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上元节。香尘软风扫:春风轻拂着芳香的尘土。沸天:形容热闹非凡。暖入莺声早:温暖如同莺啼一般悦耳动听。水云乡:泛指远离尘世的地方。漫掩:随意掩蔽。重关:重重关隘。九边:泛指南宋的边防要地。
【赏析】:此诗描写了元宵节夜晚赏花寻芳、游春的情景。诗人在元宵佳节之际,欣赏着盛开的鲜花,漫步在绿草如茵的田间小路上,心情十分舒畅。此时,洛阳城里的上元佳节热闹非凡,到处都弥漫着欢声笑语,仿佛整个城市都被喜庆的气氛所笼罩。诗人还陶醉在这美妙的节日气氛中,不知不觉就来到了远离尘世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让人心旷神怡。
报道。雁来了。带露布欢声,慰人愁抱。故事昆仑,重搬演、排场好。遗簪堕珥香狼藉,错认鳌山小。广陵游,一梦蛮江坐老。
【注释】:报道:告诉人们某事。雁来了:大雁飞来报信。带露布欢声:大雁带着露珠鸣叫着,传来欢快的消息。遗簪堕珥:失落的发簪和首饰。香狼藉:香气散乱不堪。错认:弄错了。广陵游:在大江之滨游玩。蛮江:长江下游一带。坐老:度过余生。
【赏析】:此诗描述了雁儿带来喜讯的场景,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写雁儿带来了喜讯——大雁已经飞回来了。接着诗人又描绘了一幅热闹的元宵节景象:灯光璀璨,花儿绽放,长裙拖地,人们在烟花爆竹声中尽情欢乐。然而,在这片欢乐的氛围中,诗人却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忧伤。于是,他回忆起了故乡洛阳城上的元宵节景象。那时,洛阳城的元宵节也是热闹非凡,但与现在不同的是,那时的人们更加淳朴善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生活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望。
中间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元宵节的景象。诗人看到大雁已经归来,便知道春天已经来临。此时,阳光明媚,花香四溢,鸟儿在枝头欢唱,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然而,诗人的内心却充满了忧虑和不安。他担心自己无法适应这个全新的环境,害怕自己在异乡过不好这一生。于是,他决定回到自己的故乡去寻找安慰。
尾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他虽然离开了家乡多年,但是心中仍然怀揣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向往。当他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时,却发现这里已经变得陌生而繁华。他感叹时光荏苒,曾经熟悉的家园已经变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尽管如此,他对家乡的感情依然深厚,因为这里是他的根、他的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