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碧。春雨江南送客。离筵畔,红杏满枝,转盼新烟过寒食。衡阳雁向北,不带湘人尺帛。春申浦,波嫩草香,犹认骄骢旧行迹。高斋未寥寂,纵不见韦三,犹见秦七。
碧桃花下黄藤席。还睥睨当世,酌商千古,西窗残烛一剪蜜,替垂泪何益。今夕是何夕。且近倚吴歌,遥和湘瑟,吹笙露下双鬟湿。自薄幸归去,懒亲钗泽。明珠为泪,共夜雨,枕畔滴。

诗句输出:海天碧。春雨江南送客。离筵畔,红杏满枝,转盼新烟过寒食。

译文输出:

海天一色碧波荡漾,春雨绵绵洒在江南,送别友人。离席之际,枝头红杏盛开,转身间,新烟轻绕,已至寒食佳节。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绘春日江南的景色和送别之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思念。“海天碧”三字勾勒出一幅宽阔而宁静的画面,为全词定下了宁静悠远的基调。接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中的江南景色,以及友人离去时的情景。”离筵畔”一句,生动地展现了送别的场景,使人感受到深深的离别之情。

“红杏满枝”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内容,既展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也寓意着友人离去后留下的空缺。而“转盼新烟过寒食”则巧妙地将送别与清明节相连,增添了一丝哀愁与缅怀之意。此外,词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暗示手法,如“衡阳雁北”,“湘人尺帛”,以及“骄骢旧行迹”等,不仅增强了词的艺术效果,也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富有诗意和哲理性。

最后两句“今夕是何夕?且近倚吴歌,遥和湘瑟,吹笙露下双鬟湿。”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音乐与情感交织的夜晚,展现了一种既深沉又浪漫的情感境界。整首词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怀念。这种艺术处理不仅体现了樊增祥高超的艺术技巧,也使得这首词成为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