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着意催帆挂,妒杀一庭欢聚。元夕灯红,金尊酒碧,刚寿坡公初度。淋漓激楚。笑十载荒唐,请缨无路。花好长安,等闲色养高堂负。
且唱大江东去。怅澜翻渤澥,澄清谁许。万里计偕,祖鞭争著,欲答太平时数。苍茫北顾。慨王气葱茏,半迷尘土。知道诸君,各有金门赋。
【注释】
着意:特意。元夕:元宵节。坡公:苏轼,字子瞻。
滂沱:(水)激流的样子。激楚:(水)奔腾汹涌的样子。十载:十年。荒唐:虚度光阴。请缨:指为朝廷出力。无路:没有机会或途径。花好长安:指长安的春光美好。等闲:轻易。色养高堂:指侍奉高堂(尊称父母)。
大江东去:杜甫《登岳阳楼》诗句。祖鞭:古代官员出行时所持的马鞭,这里比喻皇帝的权柄。
苍茫:(天空、景象)迷茫、无边无际,北顾:向北远望。王气葱茏:形容国势强盛,气势磅礴。
诸君:你我。金门赋:《南史·江淹传》:“淹少有才思,文采富赡,而志尚道义,与萧子云齐名,号曰‘小江郎’。”后以“金门赋”借指科举及第的诗篇。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于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戊戌政变之后所作。当时作者已由翰林院编修降为四会知县。他怀着忧愤的心情,写此词表达自己对变法维新的支持和对顽固派的强烈不满之情。全词抒发了作者对变法维新的热情和对保守派的愤慨。
上阕起拍三句,点出“东风”,暗含时事之变。东风,喻变法维新之风,着意催帆,犹言东风劲吹,鼓帆疾进;妒杀一庭欢聚,指朝中奸臣妒害新政,使君臣欢心尽失。“元夕”,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本应张灯结彩,欢聚共庆。但因奸人当道,致使欢乐气氛全消。“金樽酒碧”,指饮酒作乐之事。“刚寿坡公初度”,指刚过完苏东坡的生日(公元1036年2月7日)。“寿坡”,苏轼自号。东坡,即苏东坡。“淋漓激楚”,形容悲愤之情溢于言表,如洪水奔流般滔滔不绝。“笑十载荒唐,请缨无路”,说十年来变法图强的努力都成了徒劳,报国之路已无希望。“花好长安”,指春天的长安城景色美好,却无心观赏。“色养高堂负”,指自己只能空怀壮志,却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下阕转接前意,抒写自己的感慨。“且唱大江东去”,用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怅澜翻渤澥”,指国家局势动荡不安,难以安定。“澄清谁许”,问谁能为国家澄清混乱局面。“万里计偕”,指自己欲辞官归隐,远走高飞。“祖鞭争著”,指自己欲效法先贤,辅佐皇上,平定天下。“苍茫北顾,慨王气葱茏,半迷尘土”,感叹国势衰微,大势已去,自己无能为力。“知道诸君,各有金门赋”,说自己虽然不能像江淹那样得到金马门的赐宴,也自有一番作为。
全词抒发了作者对变法维新的热情与对保守派的不满之情。语言豪迈激昂,感情真挚深厚,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