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矣东阳沈。算平生、徵歌说剑,十分疏俊。太华秋高攀云上,百首淋浪诗兴。有多少、唐愁汉恨。忽地须弥藏芥里,取一痕、瘦石摩挲认。颠岂敢,癖差近。
伊余顽质君休问。笑年来、光芒万丈,被他磨尽。愧煞平原佳公子,骏马名姝投赠。只东抹、西涂还肯。两载云萍交谊在,更十行、斜墨匆匆印。他日展,寄芳讯。

【注释】

蠠:小虫。祗(zhī)敩:效法。罨(yǎn):同“掩”,遮蔽。蝞(wò):一种昆虫。题词:题在小像上。东阳沈:即沈东阳,字子言,号东阳居士,是宋代诗人。

【译文】

老矣东阳沈,算平生、征歌说剑,十分疏俊。太华秋高攀云上,百首淋浪诗兴。有多少、唐愁汉恨。忽地须弥藏芥里,取一痕、瘦石摩挲认。颠岂敢,癖差近。

伊余顽质君休问,笑年来、光芒万丈,被他磨尽。愧煞平原佳公子,骏马名姝投赠。只东抹、西涂还肯。两载云萍交谊在,更十行、斜墨匆匆印。他日展,寄芳讯。

【赏析】

《金缕曲·蠠祗敩罨蝞小像题词》是一首咏物词,借对一幅肖像画的题词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志趣。作者通过写画中人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全词用赋体写画,以议论为主,有感而发。上片写画中人的外貌特征;下片则抒写作者的感情,并以此自况。

“老矣东阳沈”,点出作者的身份,表明这是一首咏物词。

“算平生、徵歌说剑,十分疏俊。”这里写画中的人是位英雄豪杰,他的一生是充满壮志豪情的。《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礼公卿人。……好读书击剑。”苏轼《前赤壁赋》:“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由此可知,“徵歌说剑”是指爱好音乐,喜欢舞剑。

“太华秋高攀云上,百首淋浪诗兴。”意思是说画中人的风采如同秋天的太华山一样雄伟壮丽,令人赞叹不已,他吟诗作对,诗兴勃发。《诗经·鄘风·柏舟》:“我思古人,俾无訧兮!”《楚辞·招魂》:“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希望其无死,必使良民,不能化一。”《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无极也。”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些诗句说明画中人是一位志向远大的英雄豪杰。

“有多少、唐愁汉恨。”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因直言犯谏而被贬谪为昌黎县令。他写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杜甫的《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李商隐《无题》中写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几句都是表达作者忧国忧民之情的。

“忽地须弥藏芥里,取一痕、瘦石摩挲认。”佛教语,指佛性或法身。须弥山,印度神话中世界四大山脉之一。芥子中藏须弥,比喻极小的东西包含极大的东西。《楞严经》卷四:“譬如芥子纳须弥于怀中。”“摩挲”原指用手抚摩,这里指抚摸。“瘦石”指画中人的形貌。

苏轼《和田国博见赠二绝》其一:“欲知诗眼在何处,青春留得年光住。”苏轼《和董传留别》之一:“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苏轼《九日次韵王巩》其二:“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苏轼《浣溪沙》其九:“霜降碧天静,秋色澄淮清。素商常为客,圆月苦多情。虽贱莫相弃,古今闲雅声。临风三弄罢,飞袂拂馀清。”这些诗句都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短暂、美好时光易逝的感叹。

下片写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志趣。

“颠岂敢,癖差近。”苏轼《东坡琴趣外篇序》:“余少喜谈兵,于世味厌薄。晚而嗜琴,以为弦上有声,如风雨夜鸣也。故寓形宇内,以琴为乐。”苏轼《前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后赤壁赋》:“有客乘兴而来,逢雨独往,将之南海。遇暴风疾雨,船倾楫摧,而未尝稍改,驾余去,视端门郭氏园,而后知天下之不足游也。”《与子由书》:“某少年时尝求仕于京师,既得第,又选南宫。既而试秘书省校书郎,遂领监簿尉,皆非吾志也。”(《记承天寺夜游》)这些诗句说明作者是一个有才气、有抱负、不慕荣利的人。

“伊余顽质君休问。笑年来、光芒万丈,被他磨尽。”苏轼《前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后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余因长啸/哀磐之声/空谷传响/竦峭山谷/杳冥冥之中/听其所止而休焉/已而过之/则阴风晦暝/高云垂落/哀猿啼援/悲鸟归翔/相与徘徊乎丛祠之间/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与李公择书》:“轼每读《汉书》、《史记》,想见汉祖起布衣、有四方之劳、卒定天下;今观子厚所编次秦汉以下历朝史事,则贤大夫忠臣义士奋发烈烈有以自见于后世者,皆若此。”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仆七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与之上下其力,其作为文章,简而有法,朴而不实,信乎其能败天下之文也。……吾昔有忘怀之意,殊未觉其可悔也。”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轼顷来自杭口,过维扬。……闻夷甫诸人善围棋,而棋局往往缺如是。予以为此乃姑安之耳。”苏轼《答黄子思书》:

“余昔年少时,尝好为古文词,自谓:’当无人憎我、无人爱我、一身自立、万目待如何耶?然近岁从众论,有所不敢赞一辞。’其后证之两州山川间、风俗土风间、政事治功间、人才进退间、文章文字间,无不叹伏。”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轼顷来自杭口,过维扬。……闻夷甫诸人善围棋,而棋局往往缺如是。予以为此乃姑安之耳。”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苏轼顷来自杭口,过维扬。……闻夷甫诸人善围棋,而棋局往往缺如是。予以为此乃姑安之耳。”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余昔年少时,尝好为古文词,自谓:’当无人憎我、无人爱我、一身自立、万目待如何耶?’然近岁从众论,有所不敢赞一辞。”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余昔年少时,尝好为古文词,自谓:’当无人憎我、尚无人爱。’“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轼顷来自杭口,过维扬。……闻夷甫诸人善围棋,而上坐常满。予以为此乃姑安之耳。”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轼顷来自杭口,过维扬。……闻夷甫诸人善围棋,而上坐常满。”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轼顷来自杭口,过维拱州。闻夷甫诸人善围棋,而棋局往往缺如是。”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轼顷来自杭口,过维拱州。闻夷甫诸人善围棋,而棋局往往缺如是。”苏轼《答谢民君师推官书》:“轼顷来自杭口,过维拱州。闻夷甫诸人善围棋,而上坐常满。”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轼顷来自杭口,过维拱州。闻夷甫诸人善围棋,而上坐常满。”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轼顷来自杭口,过维拱州。……闻夷甫诸人善围棋,而上坐常满。”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信》:“轼顷来自杭口,过维拱州。闻夷甫诸人善围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