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朝不野无拘束,白发也添千缕。竹笠冲烟,棕鞋踏草,旧日沙堤慵住。孤行谁侣。任南粤东齐,有时燕楚。十载飘零,而今可是那情绪。
消魂赢得艳句。惹逢迎到处,归计迟暮。长水依然,竹垞无恙,况有灯前儿女。先生休矣,便归也何妨,学为农圃。姜蔗湖田,春锄长带雨。

【注释】

齐天乐:本名《沁园春》,是宋代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为词人赠友之作,抒发了词人在晚年的闲适之情和对朋友朱锡鬯的思念之情。

烟雨归耕图:描绘一幅春天的田园景象,其中充满了诗意。

不朝不野无拘束:不拘泥于形式和场合,自由自在。

白发也添千缕:指时间流逝,头发变白。

竹笠冲烟,棕鞋踏草,旧日沙堤慵住:描述词人独自行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的情景。

南粤东齐,有时燕楚:指词人曾经在南方的广东、浙江一带居住过,有时还到北边的燕山地区去。

十载飘零,而今可是那情绪:指词人的岁月已经过去了十年,但他的心情并没有因此而平静下来。

消魂赢得艳句:形容词人写诗作词时,情感深沉,令人陶醉。

惹逢迎到处,归计迟暮:指词人四处碰壁,归乡的计划被推迟了。

长水依然,竹垞无恙:指词人居住的地方长水寺和竹坨山依旧存在,没有受到破坏。

灯前儿女:指词人的妻子儿女们,他们陪伴他一起度过这个夜晚。

先生休矣,便归也何妨:意思是说先生您不用再继续漂泊下去了,回家休息吧。

学为农圃:意为学习耕种和种植。

姜蔗湖田:指的是作者家乡的田地,姜蔗是一种农作物。

【赏析】

《题朱锡鬯烟雨归耕图》是辛弃疾为好友朱锡鬯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描绘一幅春天的田园景象,表达了词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词中也流露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不朝不野无拘束,白发也添千缕。”这句诗描绘了词人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他不拘泥于形式和场合,享受着生活的快乐。同时,他也注意到了自己的变化,白发已经增添了许多。

“竹笠冲烟,棕鞋踏草,旧日沙堤慵住。”这里描述了词人独自行走在乡村小道上的情景。他的头上戴着一顶竹笠,脚下穿着一双棕鞋,沿着旧日走过的沙堤悠闲地散步。这里的沙堤可能是一条通往乡村的道路,或者是词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孤行谁侣。任南粤东齐,有时燕楚。”这句诗表达了词人对于过去的怀念之情。他曾经在南方的广东、浙江一带和北边的燕山地区生活过。这里的南粤东齐指的是南方的广东、浙江一带,燕楚则是指北方的燕山地区。

“十载飘零,而今可是那情绪。”这里反映了词人对过去的感慨。他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了十年的时光,但内心的情绪却并未因此变得平静。这可能是因为过去的挫折和困难使他难以释怀。

“消魂赢得艳句。惹逢迎到处,归计迟暮。”这句诗表达了词人对于写作的热情和执着。他沉醉于诗歌的创作之中,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甚至错过了返回家乡的机会。这里的“艳句”可能是指美丽的词句或诗句,而“逢迎”则是指为了迎合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选择。这两句诗揭示了词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既渴望创作出优美的作品,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困境。

“长水依然,竹垞无恙。”这一句诗表达了词人对于家园的眷恋之情。他仍然记得长水寺和竹坨山的存在,并希望它们能够安然无恙。这里的长水寺和竹坨山可能是词人曾经居住过的村庄或地方,也可能是他心中的某个寄托或象征。

“灯前儿女:指词人的妻子儿女们,他们陪伴他一起度过这个夜晚。”这句诗描绘了词人与家人共处一室的情景。他们在灯前相聚,相互陪伴着度过这个温馨的时刻。这里的儿女们可能是指词人的孩子或妻子,也可能是他们的伴侣和朋友。他们的存在给词人带来了温暖和安慰。

“先生休矣,便归也何妨;学为农圃:意谓先生您不用再继续漂泊下去了,回家休息吧。”这是对词人的劝解和祝福之语。他希望词人能够放下心中的负担,回归自己的家庭和生活。这里的“先生休矣”是对老师的尊敬和问候;而“便归也何妨”则是鼓励词人不要过于纠结于过去的挫折和困难,要勇敢地去面对未来的生活。同时,“学为农圃”,意为学习耕种和种植,这也是词人对于农民工作的尊重和赞美。

整首词以田园风光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丰富情感和复杂心态。同时,它也体现了词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家庭的珍视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