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芦芽抽碧,菜甲搀青,柳线搓黄。
路转荒城角,剩弯环漫水,围住陂塘。
着意瀜瀜冶冶,分绿上鱼矼。
想荡桨船归,湔裙人去,留下波光。
中央。
俨孤屿,是平远江山,鸥鹭家乡。
小立斜阳里,指断霞明处,昔日红墙。
尘世几堪俯仰,随地有沧桑。
待菡萏花时,还招野客乘晚凉。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理解和鉴赏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具体分析时要逐句分析其内容,看其与注释、译文的关系,注意分析诗中重要字词的作用,分析其艺术手法,最后进行评价。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令,全篇紧扣沧屿园故址,抒发诗人怀旧之情。
首句中的“瀜”意为淘洗,“冶冶”意为水波荡漾。诗人通过描写眼前的景象——见芦芽抽碧,菜甲搀青,柳线搓黄,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发,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第二句中的“角”指城角,“漫水”指水漫城郭,“陂塘”,即池塘。诗人描绘出一幅荒城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之感。
第三句中的“意瀜”、“冶冶”与前两句形成呼应,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氛,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第四句中的“想荡桨船归”点明了诗人游历过的地方,表现了诗人的怀念之情,而“湔裙人去”则暗示了诗人的寂寞心情。
第五句中的“俨孤屿”形象地描绘出了沧屿园故址的景象——孤零零的岛屿,而“平远江山”则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六句中的“小立斜阳里”写出了诗人在沧屿园故址的所见所感,而“指断霞明处”则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七句中的“尘世几堪俯仰”写出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而“随地有沧桑”则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叹之情。
第八句中的“待菡萏花时”写出了诗人对夏天景色的期待,而“还招野客乘晚凉”则表现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之情。
【答案】
示例:
忆旧游(节选)
沧屿园故址
见芦芽抽碧,菜甲搀青,柳线搓黄。
路转荒城角,剩弯环漫水,围住陂塘。
着意瀜瀜冶冶,分绿上鱼矼。
想荡桨船归,湔裙人去,留下波光。
中央。
俨孤屿,是平远江山,鸥鹭家乡。
小立斜阳里,指断霞明处,昔日红墙。
尘世几堪俯仰,随地有沧桑。
还招野客乘晚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