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绳河,遵枉渚。
别棹理南浦。
挑尽兰釭,夜夜夜深语。
分明月魄沈辉,霜华催晓,坐一对、素娥青女。
送人去。
还要芳草长堤,同印小莲步。
蹙绣香舆,泪隔碧纱雨。
记否宝石山腰,亭亭白塔,是第一度分携处。
【注释】
- 溯绳河:沿着小溪溯流而上。
- 遵枉渚:顺流而下。
- 挑尽兰釭:点灯,将灯油挑完。兰釭:即灯芯,这里代指灯火。
- 月魄:月亮。
- 霜华催晓:霜花催人早起。
- 对:面对。
- 素娥青女:嫦娥、玉女。
- 坐一对:坐在一起的一对人。
- 还要:还要。
- 芳草长堤:长满芳草的堤岸。
- 同印小莲步:一起印上小莲的足迹。
- 蹙绣香舆:装饰着绣花的车。
- 碧纱:绿色的纱帘。
- 记否:记得吗?
- 宝石山腰:山崖下有一颗大石,称为“宝石”,是古代帝王游乐的地方。
- 亭亭:高耸的样子。
- 白塔第一度分携处:第一次分别的地点在白塔。
【赏析】
《祝英台近·思归》这首词是元代诗人马致远的作品。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上片写别离的情景。开头“溯绳河,遵枉渚”二句,点明离别的地点,“别棹理南浦”,船儿要驶向南方去,“挑尽兰釭,夜夜夜深语”一句,写女子在深夜中送别男子。“分明月魄沈辉,霜华催晓”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天象的变化。“坐一对”,指两人并排坐着;“素娥青女”指嫦娥和玉女,都是神话中的人物。“坐一对”三句,写女子在与男子告别时的心情。“送人去”三句,进一步写离别时的情态。“还要芳草长堤,同印小莲步”写女子希望再见到男子时能留下自己的足迹。“蹙绣香舆”,指装饰华丽的车辆;“泪隔碧纱雨”,指隔着碧纱帘的泪水。“记否”两句,是女子问男子是否还记得自己,而男子的回答是:“还记”。
过片“收灯”二字承上启下,“收灯”是说女子把灯也收了,然后“坐一对”、“坐一对”两句,写女子坐在灯前,对着男子的遗像,回忆他们过去的生活。“分明月魄沈辉,霜华催晓”两句,是女子想象他们分别时的景象。“还记”两句,写女子希望男子不要忘记自己,“还要芳草长堤”,是说女子希望自己能在长堤上永远留有足迹,“同印小莲步”也是希望男子也能记住自己在长堤上留下的脚步。“蹙绣香舆”两句,写女子盼望丈夫归来,“碧纱雨”两句,是对前一句的补充,意思是说,隔着碧纱帘的泪水,就是雨点打湿的,“还记”两句,又回到女子问丈夫的思念之情上。结尾两句“收灯”两句,是女子对丈夫的嘱咐,希望丈夫不要忘了自己,而丈夫则以“记”作答。
全词通过描写景物抒发了女子对丈夫深切的怀念之情。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形象生动,含蓄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