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如冰,衾似铁,忽近上元飞雪。
挑菜缓,踏灯难,春来重叠寒。
爱调筝,频绾髻,莫便重门深闭。
罗袖薄,夜窗虚,黄昏有约无?

【注释】

更漏子:双调词牌名。

九首:这里泛指多次,即多次作此词。

其七:第七首。

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

飞雪:形容雪花纷纷飘落。

挑菜缓:形容挑菜时速度很慢。

踏灯难:“蹋”同“踏”,意为踩着灯走路很困难。因为灯下积雪反射的光使脚下的路面模糊不清,所以难以看清道路。

春来重叠寒:春天来临之后,天气仍然很冷。

爱调筝:喜欢弹奏筝。

频绾髻:频繁地扎起发髻。

重门深闭:重重的门户紧闭。

黄昏有约无:晚上约定了却忘记了。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对情人的相思之词,全词以写景起兴,由月夜、灯火、挑菜写到春寒,层层深入,最后以一句“黄昏有约无?”作结,言外之意是两人虽曾相约,但已忘记,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

“月如冰,衾似铁,忽近上元飞雪。”上元节这天,明月当空,月光皎洁,把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地上的白雪被月光照得闪闪发光,如同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霜。这时,室内的床铺像铁一样冰冷,让人难以忍受。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既惊讶又欣喜,仿佛看到了久违的月亮和洁白的雪花。

“挑菜缓,踏灯难,春来重叠寒。”作者此时在厨房里挑着菜,步履蹒跚,每走一步都很艰难,因为大雪使得路面变得滑滑的,一不小心就会跌倒。而夜晚的灯下,也显得十分昏暗,因为积雪反射出的光芒让灯光变得模糊不清。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冬夜挑菜踏灯的图画,使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寒冷和孤独。

“爱调筝,频绾髻,莫便重门深闭。”作者喜欢弹奏筝曲,也喜欢将头发梳成髻。然而现在却不能去重门深闭,因为外面的大雪已经封住了门口,无法打开。这里的“重门深闭”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压抑和无奈。

夜窗虚,黄昏有约无?”这句诗是整首词的结尾句,也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这里的“黄昏”指的是傍晚时分,“有约无?”则是疑问句,表示自己曾经与某人约定过的事情,但现在已经忘记了。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深深的遗憾和失落感,让人不禁想起那句古诗“相见时难别亦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