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峰华不注,东望雨冥冥。黄云画角,回首客舍又幽并。喜按西来佳耗,闻道东山未老,双鬓为谁青。经济有公论,且莫叹飘零。
杏花吟,山色句,尽称停。平生风味不浅,聊尔写襟灵。步冷东垣秋水,坐对汾亭夜月,两地若为情。合作碧箫曲,留待醉时听。
《水调歌头·和子由渑池怀旧》
作者:苏轼
【注释】
华不注山,华山的支脉。在今山东省济南市西北。
雨冥冥:细密如雨。
幽并:指唐代的幽州(今北京)和并州(今山西太原)。
佳耗:好消息。
东山:在今江西赣州市东北面。
飘零:形容流落失意。
【赏析】
此词是苏东坡于熙宁九年(1076),与弟苏辙同游渑池时所写。这首词是借景抒情之作。上片开头二句,描绘出一幅雨幕中的华不注山图,为全篇奠定了凄清萧瑟的感情基调。“黄云画角”四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久别的怀念之情。“黄云”二字,烘托出一种黯淡愁苦的气氛,而“画角”、“客舍”又增添了几分苍凉之感。这四句诗,把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双鬓青”三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眷恋之情。“经济有公论”二句,表明诗人胸怀大志,希望友人能理解自己的处境。
下片开始,转入咏史抒怀,以“杏花”起兴。接着,“杏花吟”三句,用“山色”承前启后,过渡自然。“平生风味”三句,既表现了诗人热爱生活、乐观进取的性格特征,也表现了他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两地若为情”,既点题“渑池”,又照应题目“华不注山”。尾联两句,以“碧箫曲”收束全篇,使词作显得更加优美动听。
本词通过描绘渑池风光以及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交往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怀念之情。全词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含蓄,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