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

一春春事好,病酒起常迟。
流水绿萦砌,落花红堕枝。
楼高喧乳燕,树密斗雏鹂。
不学山公醉,将何自解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暮》是宋代诗人曹豳(bīn)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内容
  • 《春暮》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逝去,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却又即将告别的景象。首句“花落莺歌歇”描绘了春末时节花儿凋零、鸟儿不再鸣唱的情景。紧接着,诗句“大地万木葱茏”,形象地展示了大地由春天的繁花似锦转变为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最后一句“青草池塘处处蛙”,则生动地捕捉了青蛙在池塘中欢快跳跃的声音,增添了诗中的生气与活力。
  •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去秋来的画卷,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消逝的惋惜以及对大自然轮回变化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精细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
  1. 艺术手法
  • 在《春暮》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通过春天花朵的凋谢和鸟儿不再歌唱来衬托“暮”字,使读者在对比中感受到季节更迭的自然规律。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也使得主题更加突出。
  • 诗人还通过细致的观察,如描述“莺歌歇”、“青草池塘处处蛙声”,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春天的变化,从细节中体会到诗人的情感。这些具体的描绘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效果,还增强了其表达力和感染力。
  1. 情感表达
  • 在《春暮》中,诗人曹豳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他对春天的美好和短暂有着深深的怀念;另一方面,他也表达了对自然变化无常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 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使《春暮》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心灵的交流。它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哲理,感悟自然界的奥妙。

《春暮》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消逝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情感和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简洁而有力的文字,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留恋以及对自然循环变化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