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抟乌兔药来烹。
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
绝句六十四首
介绍
《绝句六十四首》并非张伯端的文学作品,而是明朝诗人杨慎的作品。杨慎(1488年—1559年)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和绘画家。他的文学成就尤其突出,尤其在诗歌方面有很高的地位。《绝句六十四首》是杨慎的一组诗作,共六十四首,这些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杨慎的诗歌创作深受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他的一生经历了明初的动荡和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变迁,这些经历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反映。他的很多作品都表达了对国家兴亡、民生疾苦的深刻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在《绝句六十四首》中,杨慎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他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捕捉自然界细微的变化,传达出大自然的壮美和神秘。同时,杨慎的诗歌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反映了他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理解。
杨慎的诗歌不仅是艺术的享受,也是思想的启迪。他的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这些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例如,他在《绝句六十四首》中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往往寓意深远,通过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反映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杨慎的《绝句六十四首》不仅是其诗歌创作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宝贵遗产。通过对这组作品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杨慎诗歌的艺术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深度。
相关推荐
诗句大意是描述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修炼和理解道家的玄妙之学,最终达到炼制金丹的目的。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先把乾坤为鼎器:此句意味着先要像对待鼎器一样去理解或准备“本心”。鼎,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重要的象征或基础,此处指代人的本性、道心。 - 次抟乌兔药来烹:次,表示其次;抟,意为抟聚或凝聚。乌兔,指的是月亮中的黑影,这里可能隐喻着某种神秘力量或能量。药
绝句六十四首 安炉立鼎法乾坤,锻炼精华制魄魂。 聚散氤氲为变化,敢将玄妙等闲论。 注释: - 安炉立鼎法乾坤:在炼丹术中,炉子和鼎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如何正确安置炉子、鼎器,是炼丹的首要问题。 - 锻炼精华制魄魂:通过不断的锻炼和提炼,可以创造出强大的能量精华,以控制魂魄。 - 聚散氤氲为变化:物质的聚集与分散,形成一种微妙的变化,这可能涉及到更深层次的宇宙法则。 - 敢将玄妙等闲论
注释:不必纠结于丹灶费时的烦恼,炼制药物应寻找偃月炉。 天然的真火已经具备,无需借助柴炭和吹风来激发。 赏析:这是一首关于炼药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天然真火的赞美。他认为,天然的真火已经具备了炼药所需的条件,无需再使用柴炭和吹风来激发。这首诗强调了自然的力量,认为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就能成功炼制药物。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天赋,不要过于依赖外部条件
绝句六十四首 偃月炉中玉蕊生,朱砂鼎内水银平 只因火力调和后,种得黄芽渐长成。 注释:在偃月形状的炉子中培育着玉般纯洁的花朵,而朱砂形状的鼎中则盛放着平静的水银。这两种物质在火的作用调和之后,就仿佛种下了黄芽,渐渐生长起来。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了两种物质通过火的作用而发生的变化。诗中将火比作自然界中的太阳,而火的作用则象征着太阳的光辉。通过描绘这两种物质的变化
绝句六十四首 吞津纳气人行道,有药方能造化生。若无真种子水火,犹将空铛煮至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通过咽津纳气和吞服药方来修炼的艰辛过程。咽津纳气是修行的基本步骤,而“有药方能造化生”则表明了药物在修炼中的重要性。然而,如果没有真正的种子(即丹药),则只能使用水火进行炼制,这无疑增加了修炼的难度。 诗的开始部分“咽津纳气是人行”,描述了修行者通过咽津纳气这一行为来进行修炼
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通常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的详细注释和赏析: - 第1句:“调和铅汞要成丹,大小无伤两国全。” - 关键词:调和、铅汞、成丹、大小无伤 - 诗句释义:这里描述了炼丹的过程,即调和(混合)铅汞这两种元素,以期形成“丹”。这里的“成丹”意味着通过某种方式将铅汞融合,产生出一种神奇的物质,这种物质被认为具有神奇的疗效或效用。同时
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通常四句诗组成一首。每句都由五个字组成,共二十个字。绝句的格式有一定的规范,但相对自由灵活,不要求对仗和押韵。绝句的内容通常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描绘景物,有时也会表达哲理。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未炼还丹莫入山”:意指没有修炼过还丹的人不要进入深山中寻找,暗示了修行需要一定的基础和准备。 - “山中内外尽非铅”:山中的一切看似普通,实则内含玄机
诗句原文: 竹破须将竹补苴,覆雏当用子为之。 万般非类徒劳力,争似真铅合圣机。 注释: - 竹破:竹子破了 - 须将竹补:必须用竹子来修补 - 覆雏:覆盖小鸡 - 当用子为之:应该用种子来补种 - 万般非类:所有的这些都不属于同类 - 徒劳力:白费力气 - 争似真铅合圣机:与使用真铅配合圣机相比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物“竹”和“雏”为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万物相生相补、循环往复的深刻理解
【注释】 铅:指制作印刷用的胶泥和刻制印章用的青矾石。 凡铅:泛指一般使用的铅。 真铅:指优质的青矾石(朱砂)。 妙诀:秘诀,诀窍。 诚言:真诚的话。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用铅不得用凡铅》一文中关于用铅的一段论述。作者指出,用铅时不能用一般的凡铅,而要用真正的青矾石(朱砂),因为普通的铅含有杂质,使用后会损害印墨和印章,所以不能使用。作者在这里强调了用铅的质量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正确的用法
绝句,又称四句诗或四言诗,是汉语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虚心实腹义俱深 - 虚心:指内心谦逊,不自满,能够容纳他人的意见和批评。 - 实腹:指身体强健,有充实的内在力量。 - 义俱深:表示这两者都有深远的含义。 2. 只为虚心要识心 - 识心:指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 强调了虚心与识心的关系:只有通过谦虚的心态
【释义】 梦见拜谒西华真人,来到九天仙境;真人授给我指玄篇,其中简易无多语,只是教人炼汞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自述在梦中遇见了一位仙人,得到了一本《指玄篇》,从而启发了他的灵感。全诗用词精炼,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于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于炼丹术的痴迷之情。 “梦谒西华到九天”一句,描绘了诗人梦寐以求地拜访西华真人,最终抵达九天仙境的场景。这里的“九天”代表着仙界,象征着诗人对于超凡脱俗
绝句六十四首 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 阴阳再合生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注释: - 道:在道教中,指的是宇宙的原始状态,是一种无法用常规思维理解的存在,被视为万物的根源。 - 虚:虚无代表无形无质的状态,这里指道本身是超越物质形态的抽象概念。 - 气:古代哲学中,气被认为是万物生成和变化的基本元素,与阴阳相对应,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 - 一炁:一炁即“一气”
绝句六十四首 坎电烹轰金水方,火发昆仑阴与阳。 二物若还和合了,自然丹熟遍身香。 注释 - 坎电烹轰金水方:在古代哲学中,“坎”代表北方,与“电”结合象征着北方雷声闪电的意象。“烹轰”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力量的强烈爆发。“金水方”指的是五行中的“金”和“水”的交汇之地,这里暗示着一种能量的汇聚与转化。 - 火发昆仑阴与阳:此处“昆仑”是神话中的神山,常被视为道教仙境的象征
绝句六十四首 离坎若还无戊己,虽舍四象不成丹。 只缘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 注释 - 离:八卦之一,代表火。 - 坎:八卦之一,代表水。 - 戊己:五行之土。 - 四象:指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 真土:指真正的土元素。 - 金丹:道家术语,指内丹。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种哲学和道教思想。诗中“离坎若还无戊己”意味着在离(火)和坎(水)的关系中,没有戊己土的参与
【注释】: ①日居离位:太阳运行在黄道上。离为阳,故称日居离位。翻为女:指月亮运行于黄道上的轨道。②坎配蟾宫:月亮运行的轨道与天上的月宫(传说中月宫是蟾蜍的家)相似,所以叫“坎配”。③管见:指个人的见解。④事高谈:指对这种天象的解释进行过高、过大的议论。 【赏析】: 这首诗以咏物起兴,借咏月亮来表达自己的感慨。首句写月亮运行在黄道上,却成了阴性;二句写月亮的轨道与月宫相似,却被说成了男性的象征
注释: 坎为水,离为火。坎位中心是水(肾),离宫腹里有阴(心)。从此变成乾健体(心火亢盛),潜藏飞跃(心火)尽由心。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个从内到外的过程,首先是在内心层面的变化,然后是身体层面的改变。这个过程象征着一个人的成长和变化。 首句“取将坎位中心实”,意指在内心深处吸取了坎位的水元素(肾水),使其充实。这里的“取将”是一种比喻,表示从内心汲取。 次句“点化离宫腹里阴”
绝句六十四首 震龙汞自出离乡,兑虎铅生在坎方。二物总因儿产母,五行全要入中央。 【震龙汞自出离乡,兑虎铅生在坎方。】震为东方之龙,象征木行,汞指心气;兑为西方白虎金,象征金行,铅指肾气。木生火,金生水,火生土,水生木,五行相生相克循环不息。震龙之气出自离(火),离火代表心脏之火,而此火又可以转化为木行之气,即离火生木。兑虎之气出自坎(水),坎水中的金气则转化为肾气,亦称离火生木。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1. 诗句释义:赤龙黑虎各西东,四象交加戊己中。 - “赤龙黑虎”可能象征着两种不同的思想或行动方式。“各西东”表明这两种力量在空间或时间上是分离的。 - “四象”通常指代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四个基本元素——木、火、土、金、水,分别象征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 “戊己中”指的是天干地支的组合,戊己属于土元素,处于中心位置。 2. 译文: -
绝句六十四首 西山白虎正猖狂,东海青龙不可当。 两兽捉来令死斗,炼成一块紫金霜。 注释与赏析: 诗句解读: 1. “西山白虎正猖狂”:描述的是西边的山中(或代表某种力量、势力的象征),一只凶猛的白虎正在肆意妄为,象征着一种强烈的、具有威胁性的力量或状态。 2. “东海青龙不可当”:东方的海中(或也代表另一种力量、势力的象征),一只威严的青龙在海面上翻涌,同样表现出强大的、难以抵挡的力量。
绝句六十四首 华岳山头雄虎啸,扶桑海底牝龙吟。 黄婆自解相媒合,遣作夫妻共一心。 注释:华山的山顶有雄壮的老虎在咆哮,而东方的大海深处则有神秘的龙在吟唱。神仙黄婆婆懂得如何让这两种动物相互吸引,最终让他们成为了夫妻。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华山的雄虎和扶桑海的神秘龙,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诗中的“黄婆”象征了智慧和知识,她能够理解并引导这两种看似不相关的生物走到一起
【解析】 1.“明”是名词作动词,意为“照亮”,此处形容月亮。2.“早有龙吟虎啸声”中“龙吟”“虎啸”均指月出,故为拟人手法。3.“便好用心修二八”中“二八”为道家术语,代表的是女子的月事,即女性的生理期,此处用其比喻炼丹的时间和地点。4.“管丹成”是说炼丹成功。5.“赏析”部分,应结合诗歌内容进行鉴赏,注意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及艺术手法等。 【答案】 绝句六十四首 月才天际半轮明,早有龙吟虎啸声
【注释】 先且:首先。明五贼:指明五种邪恶势力。次须:其次。察地:治理国家。安民:使人民安定。战罢:打仗结束。方:才。求战:发动战争。见:显现,显示。圣君:贤明的君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看法,认为发动战争只会带来混乱和灾难,只有在和平时期才能实现国富民安。这种观点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以德治国”的理念,强调通过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来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同时
【注释】 ①“须”:必须。“分”指区分。②“饶他”:暂且饶恕他们,即暂不计较。③“主我为宾”:主,主人;宾,客人。④“家无价珍”:家中的贵重之物。 【赏析】 此诗是杜甫在蜀中时所作,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首句“用将须分左右军”,指出战争中指挥作战必须分清主次。二句“饶他为主我为宾”,说明在战场上不能把对方当作自己人看待,应视其为敌人,这是从战略上讲的。第三句“大凡临阵休轻敌”
绝句六十四首 火生于木本藏锋,不会钻研莫强攻。祸发只因斯害己,要须制伏觅金翁。 注释: 1. 火生于木本藏锋:火象征着力量和变革,而木则代表生长和稳固的基础。这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在追求变革时,应该注重根基和稳健。 2. 不会钻研莫强攻:深入研究学问和技艺是取得成功的关键。盲目地强行进攻,往往会失败或带来不良后果。 3. 祸发只因斯害己:由于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研究,结果反而损害了自己
绝句六十四首 金翁本是东家子,送向西邻寄体生。 认得唤来归舍养,配将姹女做亲情。 注释解析: 1. 金翁本是东家子,送向西邻寄体生 - 金翁:指一个名叫金的人。 - 东家:这里指的是金翁的家族或家庭。 - 西邻:指西边邻居。 - 寄体生:寄居或托身于他人家中。 2. 认得唤来归舍养,配将姹女作亲情。 - 认得唤来归舍养:认出并唤回(某人)回到住所进行养护。 - 配将姹女作亲情
绝句六十四首 姹女游从自有方,前行须短退须长。 归来却入黄婆舍,嫁个金翁作老郎。 注释: 1. 姹女:指道家所说的“姹女”,是一种具有灵性和能量的生命体。 2. 游从:在这里比喻内气或能量的流动过程。 3. 自有方:暗示着这种流动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方向。 4. 前行须短后退须长:描述了内气运行过程中需要遵循的特定法则,即向前运行时要短,向后运行时要长。 5. 黄婆舍
绝句六十四首 纵识朱砂及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 大都全藉维持力,毫发差殊不作丹。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纵识朱砂及黑铅”: - “朱砂”通常指代硫化汞,一种常见的矿物,常用于制作红色颜料或药材。在中医中,朱砂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 “黑铅”则可能指的是天然的铅矿石,古代炼丹术中用以提炼金属和制作各种器具。 - 这句诗表明作者已经熟悉了这两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用途,暗示了他可能对炼丹有一定了解
注释: 绝句六十四首 契论经歌讲至真,不将火侯著于文。 要知口诀通玄处,须共神仙子细论。 译文: 契理合道,讲解《道德经》的真谛,不将火候之术写在文字里。 要想掌握道家口诀的精髓,必须与神仙之子深入细致地讨论
注释:八月十五日,玩赏月亮的光辉,此时正是金精壮盛之时。如果到了一阳来复,就要立即行动,不要拖延。 赏析:此诗以咏赞中秋月色为主旨,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认识和把握。“八月十五”点明时间;“玩蟾辉”写赏月情景。“金精壮盛时”,意谓月圆之时正是一年之中最美好、最富饶的时候。“若到一阳来起复”,指太阳从冬至点(子)开始,经过一个冬季,到立春时,便又开始新的一轮运行。这里借太阳的生发、运动
绝句六十四首 一阳才动作丹时,铅鼎温温照幌帷。受气之初容易识,抽添运用且防危。 注释:宋朝张伯端的绝句作品《绝句六十四首》中,有这样一句:“一阳才动作丹时,铅鼎温温照幌帷。”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一天之中,当阳气初现,生机勃发之时,正是开始修炼的好时机。此时,铅鼎中的丹药如同被温暖的阳光照耀一般,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受气之初容易识”意味着在修炼的初期阶段,人体内部有一种微妙的变化,需要细心感受和把握
绝句六十四首: 玄珠有象逐阳生,阳极阴消渐剥形。 十月霜飞丹始熟,恁时神鬼也须惊。 诗句注释与赏析 - 玄珠有象逐阳生:这里的“玄珠”指的是修炼中的金丹,象征着纯净和深邃。它随着阳气的增强而逐渐成长,如同有象征意义的生物(象)在阳光照耀下茁壮成长一般。 - 阳极阴消渐剥形:这里的“阳极”意味着阳气达到了顶峰,而“阴消”则表示阴性力量逐渐衰退。这种变化使得金丹的形体开始发生变化
注释:琴弦前后顺序相反,药味平平,气象全无。 采得归来炉里锻,锻造之后就像烹煮新鲜食材一般。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琴师在炼制和制作琴的过程中,经历的艰辛和付出的努力。前两句“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形象地描述了琴弦前后颠倒,药味平淡,但整个过程中,琴师却始终如一,没有一丝懈怠,这种坚持和毅力正是琴艺得以精进的重要条件。后两句“采得归来炉里锻
绝句六十四首 长男乍饮西方水,少女初开北地花。若使青娥相见后,一时关锁住黄家。 译文与注释: 绝句六十四首(宋)张伯端 长男乍饮西方水,少女初开北地花。 若使青娥相见后,一时关锁住黄家。 注释: 这首诗描述了两个年轻人相遇的情景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通过“长男”和“少女”的相遇,展现了一种青春的美好和对未来的期待,而“一时关锁住黄家”则暗示了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深厚的感情关系。 赏析
绝句六十四首·兔鸡之月及其时 解读自然律动,洞察天地玄妙 1. 诗歌原文 兔鸡之月及其时,刑德临门药象之。 到此金砂须沐浴,若还加火必倾危。 2. 注释与赏析 - 解释“兔鸡之月及其时”: “兔鸡”代指农历的二月份,此时春意已浓,万物复苏。 “及其时”暗示在此时有重要的天象和时机即将发生。 - 解析“刑德临门药象之”: “刑德”分别指刑和德,这里指的是阴阳二气的变化。
【注释】 绝句:一种七言诗,简称“绝句”。 日月三旬一遇逢: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运行一周是30天,每隔15天就会相遇一次。 以时易日法神功:用时间来代替日食的方法叫做法术。 守城野战知凶吉:防守城池、野外作战都能预知凶吉(吉凶)。 增得灵砂满鼎红:增添了灵气的丹砂使鼎中的红色更加鲜艳。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古人对天文现象的理解和运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吉祥和好运。诗中的“日月三旬一遇逢”
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通常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下面是对这首诗《否泰才交万物盈,屯蒙二卦受生成。个中得意休求象,若究群爻谩役情》的逐句释义: 1. 诗句解读:否泰才交万物盈,屯蒙二卦禀生成。此中得意休求象,若究群爻谩役情。 - 否泰才交万物盈:这里的“否”指的是事物发展到极点后的反转,而“泰”则表示事物的恢复和繁荣。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表达了一种哲理
绝句六十四首中,有一首名为《卦中设象本仪形,得象忘言意自明。后世迷徒惟泥象,却行卦气望飞升。》,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下面将对其进行逐句解释: - 第一句:“卦中设象本仪形”。这句话意味着在《易经》或其他占卜学中,所有的符号和象征都是用来表达宇宙的基本形态和原理。这里的“卦”指的就是《易经》中的六爻卦象系统。而“设象”则是指创造或设定这些符号和象征的行为
绝句六十四首 天地盈虚自有时,审观消息始知机。 由来庚甲申明令,杀尽三尸道可期。 注释: (1)天地:指自然界的天地,也象征着宇宙万物。盈虚:形容天地间的变化,既有充实,也有空虚。自有时:自然有规律和节奏。审观:仔细观察。消息:阴阳变化,是古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描述。始知机:开始了解其中的奥妙。由来:自古以来。庚甲:古代计时方法,指日、月、星三者的合位,用来表示时间。申明令:明确的规定或法令
绝句六十四首 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 真精既返黄金室,一颗灵光永不离。 注释:要想获得长生不死的秘诀,必须凭借母性的象征(玄牝)建立根本。真气返还后,进入黄金般的仙境,一颗灵光永不分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修炼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境界,强调了修炼的根本——母性象征(玄牝)。诗中表达了修炼者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道教思想中的一些观念
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由四句话组成,每句五个字,共八句话。下面是对《玄牝之门世罕知,休将口鼻妄施为。饶君吐纳经千载,争得金乌搦兔儿》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诗作原文: 玄牝之门世罕知,休将口鼻妄施为。 饶君吐纳经千载,争得金乌搦兔儿。 2. 词语注释: - 玄牝之门:指道教中认为能孕育万物的生命之源或根本。 - 休将口鼻妄施为:不要随意地将口鼻作为施为的对象
注释:这两首诗是《新唐书·艺文志》所记载的李朝威所作的《续搜神记》。 译文:两种不同的名称,却出自同样的来源,很少有人知道。这两者玄妙而深奥,是关键所在。保全生命,保全形体,明白损益,紫金丹药最灵奇。 赏析:《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李朝威《续搜神记》一卷,注云:“右史李朝威撰。”李朝威为唐代小说集《太平广记》中的人物,其事迹不见于其他文献记载。此诗当是诗人在阅读李氏《续搜神记》时所作
绝句六十四首 始之有作为无人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为要道,岂知有作是根基 注释: - 始之有作:指刚开始修炼的时候,人们往往追求具体的行动和成就,而难以理解深层次的真理和道理。 - 无人见:意味着这种追求可能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或理解。 - 及至无为:当达到一种高级的境界,不再执着于外在的形式和成果,而是专注于内在的修炼。 - 众始知:经过长时间的修炼,普通人也开始理解这一理念
绝句六十四首 黑中有白为丹母,雄里藏雌是圣胎。 太一在炉宜守慎,三田聚宝应三台。 【注释】 1. 黑中有白:指黑色中含有白色,象征着阴阳调和的太极。 2. 丹母:道家称炼制内丹的材料为“丹母”,这里指内丹的根本物质。 3. 雄里藏雌:比喻事物的对立统一,雄健与柔顺并存于同一事物中。 4. 太一:古代神话中的最高神,代表宇宙的本原和始源。 5. 三田:指人的精、气、神三种能量的聚集地,分别称为上
【注释】 恍惚:迷糊,不清晰;杳冥:幽深。有象:指具体事物的形态。真精:真气、真性。有无:即有无相生,相互转化。自相入:互相渗透融合。未见如何想得成:未见到事物的真实面貌,又怎么能想得到其真实面目呢?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道家思想中的“道”的问题,也就是宇宙万物生成和变化的过程。首句“恍惚之中寻有象”说的是,在恍惚之中,人们可以寻找到具体事物的形象,这是由物质世界决定的
绝句六十四首 乾坤鼎器中,炼药玄妙论 1. 长男乍饮西方水,少女初开北地花。若使青娥相见后,一时关锁住黄家。 【注释】:张伯端(?—约1085年),北宋著名道教学者和金丹术大师。字明慧、乐静居士。号海蟾子,又号紫阳翁。祖籍绵州盐亭(今四川绵阳),出生于绵州罗江县(今属四川省德阳市)。少年时即有神童之称。曾从学于王重阳、邱处机门下。一生致力于内丹修炼之术。著有《悟真篇》等。 【赏析】
绝句六十四首 华池饮罢月凝辉,跨个金龙访紫微。 从此众仙相识后,海潮陵谷任迁移。 我将按照您的要求,逐句对这首诗进行翻译: 1. 华池饮罢月凝辉,跨个金龙访紫微。 - “华池”在《修真十书悟真篇》中被描述为混元丹鼎,即一个聚集太阴之气的丹鼎,就像月亮的光辉一样明亮凝聚。 - “饮罢”意味着完成饮酒,这里的“饮”可以理解为服用或摄入某种精华或能量,而“华池”则是指这个摄入过程中的媒介或容器。
绝句六十四首 要知金液还丹法,须向家园下种栽。 不假吹嘘并着力,自然丹熟脱真胎。 注释:如果想要知道炼制金液还丹的方法,就要在自家的园子里进行种植。不必吹嘘和用力,只需耐心等待,待到丹成熟时自然会脱离凡胎。 赏析:这首《绝句》是李白对炼丹术的一种理解或批判。他提出,想要了解金液还丹的炼制方法,应该亲自动手,在自家的园子里进行种植。这不仅仅是对炼丹技术的学习,更是对实践的重视。他认为
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六十四卦) 徒施巧伪为功力, 认取他家不死方。 壶内旋添留命酒, 鼎中收取返魂浆。 注释:白白地施展巧妙的手段,却以为是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试图获得长生不老的秘诀。在壶中添加了可以延续生命的酒,希望能以这种方式延长生命;在鼎中收取了能够使人起死回生的灵药。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炼丹术士的描绘,揭示了其追求长生不老的幻想和盲目行为。诗人通过对比手法
绝句六十四首其四十九:雪山一味好醍醐,倾入东阳造化炉。若过昆仑西北去,张骞方得见麻姑。这组诗句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在追求精神解脱与自我提升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独特视角和思考方式。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雪山一味好醍醐:这里的雪山指的是自然界中的雪,通常象征着纯净和高洁。醍醐,即牛奶提炼出来的精华,是佛教中的一种珍贵食材,常用于修行或祭祀
不识阳精及主宾,知他那个是疏亲。 房中空闭尾闾穴,误杀阎浮多少人。 【注释】 不识:不了解。阳精:指阳气的精华。主宾:主宰与被主宰者之间的关系。那个:指代前文提到的“疏亲”。疏亲:疏远的关系。尾闾:尾闾穴是道家修炼中的术语,位于尾骨端,是连接肾脏和命门的关键穴位。阎浮:古代对世界的泛称,此处指人间或人类社会。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
【注释】 芸芸:繁茂的样子。 知常返本人难会,妄作招凶众所闻:指知道万物都有归根复命的道理就不易理解,妄为招致灾祸是人所共知的。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此诗借物言志,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及由此产生的感慨之情。全诗用“返本”、“长存”等关键词贯穿始终。前两句写万物各有其归,而人亦应各有所归。后两句写人应返于自然、回归本真,才能免遭灾难。 首句中的“返”,有回归、回到本源的意思
绝句六十四首 张伯端炼丹诗,内藏玄机 1. 诗句释义 - 欧冶亲传铸剑方,莫耶金水配柔刚:此句表明欧冶亲自传授铸剑的技艺,而莫耶则是将金水与柔刚相结合,象征性地比喻内丹修炼中阴阳五行的调和。 - 炼成便会知人意,万里诛妖一电光:通过炼制内丹的过程,修行者能够洞察人心,如同在万里之外诛杀邪恶一般,展现出修行的高超境界。 2. 译文解读 - 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 3. 赏析 -
注释: 敲竹唤龟吞玉芝,鼓琴招凤饮刀圭。 近来透体金光现,不与常人话此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之一,以竹和玉、凤和刀圭为主题,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自然画面。诗中通过“敲竹”、“鼓琴”、“招凤”、“饮刀圭”等动作,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同时,又以“近来透体金光现”的描绘,表现了大自然的神韵之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陶醉其中
绝句六十四首 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合希夷即自然。 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智慧,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中的每一个词都充满了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和深度
绝句,是古典诗歌中的一种形式,由四句组成,每句五言或七言。此诗出自宋朝张伯端的《绝句六十四首》,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与赏析: 1. 赫赤金丹一日成: - 赫赤:形容金色灿烂。这里的“赫赤”指的是金丹的颜色,非常鲜艳,如同燃烧的火焰一样。 - 金丹:道教用语,指炼制出来的丹药。 - 一日成:意味着金丹在一天之内炼制完成,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2. 古仙垂语实堪听: - 古仙垂语
绝句六十四首 大药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若非积行施功德,动有群魔作障缘。 一、诗句逐句释义 1. “大药修之有易难”:这里指修习大法或追求高深境界时,虽然看似容易,但实际上困难重重。 2. “也知由我亦由天”:意识到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还受到天命的影响。 3. “若非积行施功德”:除非个人长期积累德行,不断施予善行,否则难以成就大事。 4. “动有群魔作障缘”:在追求过程中
绝句六十四首 三才相盗食其时,此是神仙道德机。万化既安诸虑息,百骸俱理证无为 诗句释义:在《黄帝阴符经》中,“三才”指的是天、地和人,它们相互影响,如同一个整体。诗中表达的是一种天地间相互利用、相互制约的平衡状态。万物都受到这种影响,和谐共存。这里的“此是神仙道德机”,表明了这种相互作用背后所蕴含的深远意义,即通过天地与万物之间的平衡,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进而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观念。
【注释】阴符:古代兵书,又名《八门》或《太一神光符》。宝字:“阴符”的简称。逾三百:即“三百余”。 灵文:即《阴符经》。止五千:即“五千余”。上仙:指神仙。无限数:无穷无尽的数目。 真诠:指真正的道理、教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阴符》一书的赞语。 前两句说,《阴符》一书的宝字(即书名)超过三百种,而其中所载的道、德、灵、文(即《阴符经》中的“三才之道”)也不止五千字。 后两句说
“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师传莫强猜。只为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这句诗不仅在字面上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而且在深层意义上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饶君聪慧过颜闵”:这里的“饶君”是对读者的一种谦称,表达诗人愿意分享自己的见解。而“聪慧过颜闵”则表明诗人的才华和智慧足以超越古代贤人颜回和闵子騫。 - 第二句:“不遇师传莫强猜”:这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第一首 了了心猿方寸机,三千功行与天齐。 自然有鼎烹龙虎,何必担家恋子妻。 注释:了了:清楚明白,这里指心猿意马已经驯服。方寸机:即方寸之心、心意之机,比喻人的心性、念头。三千功行:佛教语,指修得的功德。与天齐:与天上的神一样齐平,指修行圆满。自然:当然。鼎烹:古代煮食物或煮药用的鼎。烹龙虎:指用鼎来煮龙虎肉,喻指修行高深者可随意变换各种美味佳肴。担家:承担家庭责任。恋子妻:依恋儿子和妻子。赏析
【注释】: 未炼还丹须急炼,炼了还须知止足。 未炼:指修炼金丹之前。还丹:《太上感应篇》称“人能常行善事,则神仙可期;若不能者,虽得仙道,其道不成”,此句谓修炼金丹之前。急炼:迅速完成修炼。还知:犹言当知。止足:知足,即知足常乐。 持盈:谓持满不亏,引申为贪得无厌。心:心志。 若也:如果。未已:不止。 一朝:一天,一日。遭殆辱:遭受屈辱。 【赏析】: 《六一诗话》引陈师道语:“诗人用意各别
诗句释义与赏析 探究诗意与人生哲学 1. 诗句原文 须将死户为生户,莫执生门号死门。 若会杀机明返覆,始知害里却生恩。 2. 词语注释 - 须:必须、务必。 - 死户:比喻已经死亡的人或事物,这里指失去活力的状态。 - 生户:比喻有生命力的人或事物,象征新生。 - 执:坚持。 - 生门:生命的起点,也指开始。 - 号:标记、称呼。 - 死门:生命的终点,也指结束。 - 杀机:指生活中的矛盾和对立
祸福由来互倚伏,还如影响相随逐。 若能转此生杀机,返掌之间灾变福。 注释:祸和福都是由因果关系互相依存的,就像影子跟着形体一样,是相互影响的。如果能掌握好生死之间的变化,那么在手掌一翻之间,就能将灾难变为吉祥,将祸患化为幸福。 赏析:诗中表达了一种哲学思想,认为人生的命运是由因果循环决定的。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命运掌控的渴望
注释:修行者在世俗中混迹,却保持和光的态度,圆融则圆融,方正则方正。 显晦的规律是逆从他人难以捉摸,教导人如何见行藏? 赏析:本诗以修行者的处世之道为题,通过对比圆融与方正,表达了修行者在世俗中保持低调、谦逊,但内心却坚持原则、信仰。这种处世态度,既体现了修行者的修养,也展现了其智慧。同时,这首诗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修行者如何在世俗中保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