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普韵连天风月和,大千沙界一音闻,妙契非声能几个。
【其二】
君不见,日面金仙如月面。
见非是见见无能,霜天月映琉璃殿。
【其三】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曾礼拜不看经。
不动遍周尘刹海,卓尔孤身混白云。
【其四】
不除妄想不求真,大开宝藏施珠珍。
穷士未谙门外立,黄金窟里作贫人。
【其五】
无明实性即佛性,心净还同佛土净。
水鸟树林声色中,殊无毫发来争竞。
【其六】
幻化空身即法身,且无分别与缘情。
青青翠竹无非相,郁郁黄花搭地灵。
【其七】
法身觉了无一物,入灭降生非出没。
观身实相亦如然,究竟何曾离兜率。
【其八】
本元自性天真佛,一体无边含万物。
迷时只道有西天,悟来当甚乾萝卜。
【其九】
五阴浮云空去来,自是凡夫眼不开。
烂煮坚冰充午膳,熟煎雪块作油䭔。
【其十】
三毒水泡虚出没,将无作有埋深窟。
洛浦曾将喻色身,谁人解语依灵物。
【其十一】
证实相,无人法,不用尺刀并寸甲。
魔军尽总证菩提,大地须弥一芥纳。
【其十二】
刹那灭却阿鼻业,阎罗共我休分别。
洋铜铁汁即醍醐,火轮便是禅心月。
【其十三】
若将妄语诳众生,永劫不来世上行。
无缝塔中非相貌,劈头坐却老卢能。
【其十四】
自招拔舌尘沙劫,沙界弥纶唯我舌。
未曾停歇说真经,惟愿含灵皆廓彻。
【其十五】
顿觉了,如来禅,岂独东方与竺乾。
充塞虚空无空缺,一毛孔里现三千。
【其十六】
六度万行体中圆,从斯更不少油盐。
一条山杖挑心月,逢人只好哭苍天。
【其十七】
梦里明明有六趣,驴胎马腹甚滋味。
负鞍衔铁偿他钱,何以今生早歇去。
【其十八】
觉后空空无大千,今年不离旧时天。
春夏秋冬花木节,皆标实相耀心源。
【其十九】
无罪福,无损益,不消更念波罗蜜。
念来年久却成魔,返谤修行无圣力。
【其二十】
寂灭性中莫问觅,恰似他乡迷路客。
东西南北总无知,祇个无知大奇特。
【其二十一】
比来尘镜未曾磨,多口雪峰大老婆。
证道歌二百六十八首
介绍
《证道歌》是唐代高僧永嘉玄觉禅师悟道后的心得精华,由他撰写,后被收录在《大正藏》第四十八册中。
《证道歌》全诗共二百四十七句,采用了长篇杂言的形式,语言通俗易懂,充分展现了佛学禅理的深刻内涵。这首诗不仅记录了高僧的开悟过程,更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比喻,将佛教的智慧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推荐
这首诗的标题是“证道歌二百六十八首”,作者没有给出,但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描述修行者悟道过程中的感悟与体验的诗。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释义: 【其一】普韵连天风月和,大千沙界一音闻,妙契非声能几个。 - 普韵连天风月和:意味着整个宇宙都在和谐地共鸣,风、月光相互融合。 - 大千沙界一音闻:形容宇宙之大,声音的传播可以覆盖整个宇宙。 - 妙契非声能几个:强调了声音之外的更深一层理解或领悟
``` 证道歌二百六十八首: 五阴浮云空去来,自是凡夫眼不开。 烂煮坚冰充午膳,熟煎雪块作油䭔。 诗句注释: - 五阴浮云空去来:这里的“五阴”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五种烦恼(色、声、香、味、触),而“浮云”则暗示着这些烦恼像云一样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空去来"表达了一种超越和超脱的状态,即摆脱了这些烦恼的牵绊。 - 自是凡夫眼不开:这句话表明了诗人对普通人无法洞察真理的认识
【其十七】 梦里明明有六趣,驴胎马腹甚滋味。 负鞍衔铁偿他钱,何以今生早歇去。 注释:梦中分明有六道轮回的六趣,就像驴的肚腹和马的蹄子一样滋味。背负鞍具、口含铁器偿还他人钱财,为什么今生早早地停止呢? 【其十八】 觉后空空无大千,今年不离旧时天。 春夏秋冬花木节,皆标实相耀心源。 注释:醒来之后,空空如也,没有宇宙的大千。今年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以及四季中的花朵树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属于《证道歌》二百六十八首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 太似扬声欲止响,太阳焰里点孤灯。 【其二十五】 唤取机关木人问,触目菩提谁辨论。 亡僧可喻木人机,玄沙直指何劳顿。 ``` 翻译与注释: - 太似扬声欲止响,太阳焰里点孤灯。 - 这句诗的意思是,就像声音过于响亮就会停止,太阳的火焰中点起了一盏孤独的灯。 - 唤取机关木人问,触目菩提谁辨论。
诗句释义 【其三十二】 有人不肯任情徵,大地山河发问情。 - 有人不肯任情徵:有人不愿意随波逐流,不随大流。 - 大地山河发问情:大地和山川也表达了一种对情感的追问。 【其三十三】 直截根源佛所印,三界虚生失性命。 - 直截根源佛所印:直接的根源是佛所印定的。 - 三界虚生失性命:在三界的虚妄中,人们失去了生命的本质。 【其三十四】 摘叶寻枝我不能,和根拔出示众生。 -
以下是对《证道歌二百六十八首》逐句释义及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高僧永嘉玄觉禅师悟道后的心得精华的文字记录。 全诗二百四十七句,为长篇杂言形式,语言通俗易懂,阐扬佛学禅理。 其四十:唯证乃知难可测,莫逐文章名利客。聪明不敌死生关,五蕴皆空何苦厄。 译文:只有真正的证悟才能知道难以测量的奥秘,不要追逐文词与名利之客。人的聪明比不上生死关隘,五蕴(色、受、想、行、识)都空了又何必执着苦厄。
诗句: 1. 穷释子,口称贫,雪曲高歌和没人:形容穷释子(僧侣)虽贫穷但仍坚持修行,口中虽然说自己贫穷,但仍然能够高声唱诵佛经,不受世俗纷扰。 2. 实是身贫道不贫,七斤衫里不容针:强调尽管身体贫困,但内心修为深厚,就像在只有七斤重的衣衫中也无法容纳一根针一样。 3. 摇头只许无心得,入水元来不动冰:表示即使面对困难或不理解,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如同进入水中的冰块不会因外界影响而动。 4.
解析与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修行和悟道的,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比喻,表达了修行者对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认识。下面是逐句的解读及相应的译文,同时提供了必要的关键词注释,并进行了赏析。 --- 【其五十五】 上士一决一切了,十二时中常皎皎。掷剑挥空大丈夫,回头自觉无边表。 注释: - 上士:指修行达到高层次的人物。 - 一决一切了:表示一种决断力,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 十二时中
``` 【其六十二】销融顿入不思议,子细推详我不是。 无相光中古佛传,尽被真空穿却鼻。 【注释1】“销融”指消融、融合,这里表示完全融入。 【注释2】“不思议”指不可思议,形容境界极高深。 【注释3】“子细”是仔细的意思。 【注释4】“我”在此处是比喻性用法,指的是修行者对道的理解。 【注释5】“无相光中”意指佛教中的“真空观”,认为一切法都是空的。 【注释6】“穿却鼻”意味着穿透了鼻孔
【诗句与译文对应表】 第七十: - 诗句:“河沙诸佛体皆同,如今端坐大雄峰。” - 译文:所有的佛陀都来自同一个源头,他们现在都在大雄峰中端坐着。 - 关键词注释:河沙、诸佛、大雄峰。 第七十一: - 诗句:“师子吼,无畏说,巍巍不动威光摄。” - 译文:狮子吼叫,无惧无畏地说,威严的气势笼罩着一切。 - 关键词注释:师子、无畏说、巍巍不动、威光摄。 第七十二: - 诗句
【其七十七】 自从认得曹溪路,鸟道征空步坦途。 攫雾拿云风亦怕,降魔事毕念苏卢。 注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自从我找到了通往真理的道路,就像鸟儿飞过空旷的鸟道一样,我感到无比的轻松和自由。我用我的神通抓住云雾,抓住风云,甚至让风都害怕我,因为我已经完成了降伏恶魔的任务,我现在可以安心地念诵苏卢经。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找到了通往真理的道路,感到无比的轻松和自由。他用他的神通抓住云雾,抓住风云
这首诗是《证道歌》中的第85篇,全诗共八十八句。 【其八十五】 几回生,几回死,汩没海中如泡子。 猛风击浪了无休,风静源平非我所。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的无常,生死轮回如同海浪般汹涌,无法预测,但只要心静如水,就能找到内心的宁静。 【其八十六】 生死悠悠无定止,改头换面嗔复喜。 何如识取本来人,只这喜嗔全是你。 【注释】:这句话探讨了生死的真谛,指出人生的本质并非外在的变化
【其九十二】 阒寂安居实潇洒,拄杖撑天犹懒把。 兴云布雨济含生,试问乾坤谁渴者。 注释: 阒(qù)寂:安静。 安居:安心居住。 潇洒:自在,轻松自如的样子。 撑天:撑起天空。 懒把:不费力地拿着。 兴云布雨:指施雨、降雨。 济含生:给生物以生存的机会。 乾坤:天地。 渴者:渴望得到什么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修行得道的人的心境和行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在逍遥的生活态度
诗句释义: 1. 东边打著西边响,到头只用一光吞。 - 这句话描述了一种情况或现象,即东边的行动引起了西边的反应,但最终所有的行动和反应都归结于一个核心(或说“用”了一个“光”)。 2. 一超直入如来地,自是众生不了利。 - “如来地”通常指佛教中的终极境界或目标,而这里的“了利”可能指的是达到这种境界的困难或不易。 3. 行住坐卧总皆真,逐末兴心成执滞。 - 强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其一〇七】 佛性戒珠心地印,淫坊酒肆光迥迥。 注释:佛性如同一颗戒珠,它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地上。淫坊、酒肆这些地方,虽然光明照耀,但它们所发出的光辉却远远比不上佛性的光芒。 【其一〇八】 雾露云霞体上衣,何必缘尘百衲披。 注释:就像那些雾露、云霞和山间的云雾,它们自然地覆盖在身上,我们又何必去追求那些尘世间的百衲衣呢? 【其一〇九】 降龙钵,解虎锡,也是如来随事立。 注释
日日香华夜夜灯,谁知在一毛头上。 【其一一五】 无相无空无不空,拈槌竖拂警盲聋。 【其一一六】 解道狗子无佛性,焉知全体与空同。 【其一一七】 即是如来真实相,闹市卓牌标榜样。 子湖狗子咬三关,未透玄机招业障。 【其一一八】 心镜明,鉴无碍,十方刹土无边背。 打破镜来相见伊,祇这圆光会不会。 【其一一九】 廓然莹彻周沙界,言语难诠无可解。 别传一句了非言,妙契圆通观自在。 【其一二〇】
``` 证道歌二百六十八首 【其一二二】 莽莽荡荡招殃祸,佛宝金轮翻铁磨。 十波罗蜜变洋铜,饱吃多餐应不饿。 【其一二三】 弃有著空病亦然,却将阴入定安禅。 阿赖耶识昆仑藏,万劫顽痴被业缠。 【其一二四】 还如避溺而投火,两处未明令法堕。 速须亲近正知人,如常处此菩提座。 【其一二五】 舍妄心,取真理,猛火聚中求冷水。 胜热婆罗请上山,须臾便入三摩底。 【其一二六】 取舍之心成巧伪
诗句: 1. "身虽能触不能知,只为前因无准则。" 这句表达了虽然身体可以接触外界但无法真正理解它的含义,这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过去经验的制约。 2. "莫不由斯心意识,三尸六贼空相逼。一似龟毛缚猛风,凡夫不体无消息。" 这里描述了由于内心的执着和杂念(三尸六贼)的存在,就像用龟毛束缚猛风吹动的物体一样,普通人难以摆脱这些束缚,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3. "是以禅门了却心
诗句释义: 1. 震法雷,击法鼓,针锋剔发千钧弩。 这句诗描绘了一种强烈的打击和震撼,仿佛是雷霆之怒与鼓声的交响,而其力量之大,足以穿透坚硬如铁的针锋。 2. 布慈云兮洒甘露,润物沛生无伴侣。 描述了一种慈悲为怀、滋润万物的情景,如同慈云普降、甘雨滋润大地般,无私地滋养着万物生长。 3. 庐陵米价没人酬,窈窕冥冥自相许。 这里表达了一种孤独或无奈的情绪,庐陵地区的米价无人愿意承担,只能默默地承受
这首诗的格式为: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下面我将逐句解释这首诗的含义。 证道歌二百六十八首 - 一声渔笛晃春光,浪打孤舟声自拍。 - 注释:“渔夫的笛声打破了春天的光芒,孤独的小船被海浪拍击的声音。” 【其一四五】 - 一月普现一切水,四处分舟同一体。 - 注释:“月亮普照一切水体,无论是在何处,都是一体。” 【其一四六】 -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证道歌二百六十八首 【其一五二】 刹那灭却三祇劫,更无丝发相交涉。 无名天地亦非先,有名万物光重叠。 【其一五三】 一切数句非数句,□你玄言并好注。 灵明烜赫塞虚空,不住色声光布施。 【其一五四】 与吾灵觉何交涉,云门有客三机接。 语论千春不昧真,深明此性无时劫。 【其一五五】 不可毁,不可赞,迩古迄今光灿烂。 镇州萝卜大三斤,桶里水兮钵里饭。 【其一五六】 体若虚空勿涯岸
这首诗名为《证道歌二百六十八首》,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理解和领悟,以及对佛法的信仰和追求。 【其一六七】- "吾早曾经多劫修,大通智胜本因周。" 注释:我很早之前就经历了许多劫难的修炼,达到了大通智胜的境界。 赏析:这里的“多劫”指的是很长的时间,“修”表示修行、修炼,“大通智胜”是指极高的智慧和悟性。整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修行成果的自豪感。 【其一六八】-
这首诗是关于修行和悟道的,通过描述不同的修行者和他们的不同体验,来探讨修行的过程和结果。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廓然无圣尚求名,拂袖魏邦无处所。(其一七五) 【注释】:廓然无圣是指没有圣人的境界,即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尚求名表示还在寻求名声和地位。魏邦可能是古代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此处用“魏”可能指代某个具体的地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达到了无圣的境界,仍然在追求名利
证道歌二百六十八首 【其一八二】 两种犹如镜上痕,直达□取岭南能。 便显秀公无跳脱,徒劳四句语言争。 【其一八三】 痕垢尽除光始现,照见不似娘生面。 无头无尾一般般,千眼大悲也不见。 【其一八四】 心法双忘性即真,夜来梦见一天星。 南曹北斗无藏隐,个个含光映法身。 【其一八五】 嗟末法,恶时世,心若利刀称善慧。 却来林下闹喧天,反谤初师全不是。 【其一八六】 众生薄福难调制,度日争名□觅利。
老胡被折当门齿,任彼魔多体自存。 【其一九〇】 恨不灭除令瓦碎,百计千方来逞怪。 熙怡端坐古峰头,设若归依还自拜。 【其一九一】 依在心,殃在身,汝身非与我同真。 臭烂腥臊无用处,识神沈劫堕迷津。 【其一九二】 不须怨诉更尤人,动是洋铜铁汁淋。 更入火轮并剉碓,牛头狱卒脔肝心。 【其一九三】 欲得不招无间业,对境无心心自歇。 何须苦苦外驰求,灵光独耀如明月。 【其一九四】 莫谤如来正法轮
``` 【其一九七】 境静林闲独自游,端威无动体皆周。 元来不管他人事,任彼桥流水不流。 注释:诗中“境静林闲”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在宁静的森林中;“端威无动”表达了诗人内心坚定不移、不为外物所动的气势;“任彼桥流水不流”意味着任凭桥梁下流水不停,诗人却保持自己的心境不被打扰。 赏析: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心如止水的禅意生活态度。 【其二〇八】 走兽飞禽皆远去,知道本来无住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证道歌二百六十八首》中的第208首,全诗如下: ``` 牛行不在车心打,当时鼻孔廓辽天。 【其二〇五】 不是山僧逞人我,此事元来无两个。 教诠十八不共法,共不共时是什么。 【其二〇六】 修行恐落断常坑,说有说无只管争。 教体未全言句落,意识心随声色行。 【其二〇七】 非不非,是不是,是非不入三摩地。 一念普观无量劫,无去无来亦无住。 【其二〇八】 差之毫厘失千里
【其二一二】 亦曾讨疏寻经论,永夜清霄习见闻。 注释:曾经寻求过佛经来研究,在漫长的夜晚中学习佛法和修行。 【其二一三】 只道多闻便是真,谁知万法皆方寸。 注释:认为多听多说就是真知,却不知道所有的佛法都在我们的内心。 【其二一四】 分别名相不知休,阳焰空花岂可求。 注释:对各种名相的执着不休,追求虚假的东西,就像阳光下的幻影一样无法捉摸。 【其二一五】 龙舟旧阁闲田地,一度赢来方始休。
``` 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证道歌二百六十八首 行行坐坐执空观,见境见尘增鬼怪。 【其二二〇】 不达如来圆顿制,丈六金身即我是。 离知名相更无知,日夜烧香空自礼。 【其二二一】 二乘精进勿道心,南宗北祖乱纷纭。 虽是善因招恶果,几时解得见天真。 【其二二二】 外道聪明无智慧,养生只欲贪名利。 烧丹炼药学神仙,有为不了终归坠。
【其二二七】 不见一法即如来,万机顿绝笑咍咍。 译文: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体现佛的智慧,所有的纷扰都消失,一切都变得如此简单和宁静,我笑着。 注释:这个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纷争的向往和追求。"不见一法"指的是超越一切方法、理论或形式,达到佛的智慧的境界。"即如来"意味着直接成为佛陀,也就是达到真正的解脱和觉悟。"万机顿绝"则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场景,所有的烦恼和问题都消失了
译文: 彼既丈夫我亦然,舍短从长无挂碍。 【其二三五】 勇施犯重悟无生,挑起三衣即便行。 逢人指出无心物,当下回光似不曾。 【其二三六】 早时成佛于今在,瓶倾不出周沙界。 妙音遐畅广宣扬,念者念兮拜者拜。 【其二三七】 狮子吼,无畏说,直言恰似翻成拙。 问渠何处住居家,遥指前坡无处诀。 【其二三八】 深嗟幪懂顽皮靼,只道无人来剔拨。 我今年少或龙钟,胡乱度生管广挞。 【其二三九】 只知犯重障菩提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证道的佛教诗歌,通过描述修行者面对困难和疑虑时的心境变化来表达佛教的教义。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及译文: 【其二四二】 波离萤光增罪结,却把小乘文句说。 疑犯在此心生恐惧,不要奇怪经文并非人为笨拙。 【其二四三】 维摩大士顿除疑,离四句兮绝百非。 真相门中不是我,一轮心月镇光辉。 【其二四四】 犹如赫日消霜雪,逡巡业海皆枯竭。 显露毗卢体不分,别无艺解堪施设。
诗句解析: - 第一句:“如今分付无人要,放体闲眠百草头。” - “如今”:当前或现在的时点。 - “分付”:吩咐。 - “无人要”:没有人想要。 - “放体”:放松身体。 - “闲眠”:悠闲地休息。 - “百草头”:草的顶部,比喻隐退之处。 - 第二句:“一句了然超百亿,如如不动纤毫力。” - “一句了然”:一个简单明了的声明。 - “超百亿”:超越百亿。 - “如如不动”:形容非常平静
诗句释义: 【其二五七】 大海中的沙界如同大千世界,春风的吹拂下也显得格外动人。 雪夜中一枝梅花独自绽放,其香气迅速传遍了驿站,传达给了王侯。 【其二五八】 所有的贤人和圣人都是像闪电一般迅速出现,他们的智慧和尊荣是不动的琉璃色。 紫金光聚集在一起,遮蔽了一切障碍,说这些与寒山和拾得无关的事情。 【其二五九】 如果铁轮旋转在头顶上,万里的神光也会显露出来。邪魔就像飘飞的雪花,是无法被惊动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全诗共有四句。下面是逐句释义以及对应的译文和赏析: 织女心宽不作声(其二六五) 注释:织女星,天帝的七位妻子之一,象征女性贤淑。此处指女性应保持宁静,不要多言。 译文:(织女星)心胸宽广,不轻易发话。她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牵牛一棒和空折(其二六五) 注释:牵牛星是织女星的丈夫,这里比喻修行者应脚踏实地,不可虚度年华。 译文:牵牛星用一根竹竿去打天上的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