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游幕三十年来,天下所未到者,蜀中、黔中与滇南耳。惜乎轮蹄徵逐,处处随人,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道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也。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即论诗品画,莫不存人珍我弃、人弃我取之意,故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而自以为妙者,聊以平生历历者记之。
余年十五时,吾父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赵明府延教其子,吾父命余亦拜投门下。暇日出游,得至吼山,离城约十馀里。不通陆路。近山见一石洞,上有片石横裂欲堕,即从其下荡舟入。豁然空其中,四面皆峭壁,俗名之曰「水园」。临流建石阁五椽,对面石壁有「观鱼跃」三字,水深不测,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阁后有道通旱园,拳石乱矗,有横阔如掌者,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一无可取。游览既毕,宴于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此幼时快游之始。惜乎兰亭、禹陵未能一到,至今以为憾。
至山阴之明年,先生以亲老不远游,设帐于家,余遂从至杭,西湖之胜因得畅游。结构之妙,予以龙井为最,小有天园次之。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水取玉泉,以水清多鱼,有活泼趣也。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其馀湖心亭、六一泉诸景,各有妙处,不能尽述,然皆不脱脂粉气,反不如胁室之幽僻,雅近天然。
苏小墓在西泠桥侧。土人指示,初仅半丘黄土而已,乾隆庚子圣驾南巡,曾一询及,甲辰春复举南巡盛典,则苏小墓已石筑其坟,作八角形,上立一碑,大书曰:「钱塘苏小小之墓」。从此吊古骚人不须徘徊探访矣。馀思古来烈魄忠魂堙没不传者,固不可胜数,即传而不久者亦不为少,小小一名妓耳,自南齐至今。尽人而知之,此殆灵气所钟,为湖山点缀耶?
桥北数武有祟文书院,余曾与同学赵缉之投考其中。时值长夏,起极早,出钱塘门,过昭庆寺,上断桥,坐石阑上。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
浮生六记 · 卷四 · 浪游记快
介绍
本文节选自《浮生六记·卷四·浪游记快》。
相关推荐
诗句:“余游幕三十年来,天下所未到者,蜀中、黔中与滇南耳。” 译文:我游历幕府已经有三十年的时间了,天下没有去过的地方,只有四川的中部、贵州的中部与云南的南部。 注释:蜀指的是现在的四川省,黔指的是现在的贵州省,滇指的是现在的云南省。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他渴望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体验和欣赏更广阔的世界。这种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人们进步的动力。 ``` 诗句
诗句:至山阴之明年,先生以亲老不远游,设帐于家,余遂从至杭,西湖之胜因得畅游。 译文:到了山阴的第二年,先生因为年事已高不经常外出游玩,就在家中设馆教学,我就跟着他来到了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色让我大饱眼福。 关键词:山阴、亲老、杭、西湖、畅游 赏析:这首诗是《浮生六记》中的一篇游记。作者在文章中描述了自己在山阴的第二年,因为年事已高,所以不经常外出游玩,就在家中设馆教学。于是作者就跟着先生到了杭州
浮生六记 · 卷四 · 浪游记快 诗句: - 桥北数武有祟文书院,余曾与同学赵缉之投考其中。 - 时值长夏,起极早,出钱塘门,过昭庆寺,上断桥,坐石阑上。 - 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令人心骨皆清。 - 步至书院,题犹未出也。 - 午后交卷。 - 偕缉之纳凉于紫云洞,大可容数十人,石窍上透日光。 - 有入设短几矮凳,卖酒于此。 - 解衣小酌,尝鹿脯甚妙
诗句 1. 清明日,先生春祭扫墓,挈余同游。 2. 墓在东岳,是乡多竹,坟厄未出土之毛笋,形如梨而尖,作羹供客。 3. 余甘之,尽其两碗。 4. 先生曰:「噫!是虽味美而克心血,宜多食肉以解之。」 5. 余素不贪屠门之嚼,至是饭量且因笋而减,归途觉烦躁,唇舌几裂。 6. 过石屋洞,不甚可观。水乐洞峭壁多藤萝,入洞如斗室,有泉流甚急,其声琅琅。池广仅三尺,深五寸许,不溢亦不竭。余俯流就饮
诗句:浮生六记 · 卷四 · 浪游记快 译文:思斋先生名襄,是年冬,即相随习幕于奉贤官舍。有同习幕者,顾姓名金鉴,字鸿干,号紫霞,亦苏州人也。为人慷慨刚毅,直谅不阿,长馀一岁,呼之为兄。鸿干即毅然呼余为弟,倾心相交。此余第一知己交也,惜以二十二岁卒,余即落落寡交,今年且四十有六矣,茫茫沧海,不知此生再遇知己如鸿干者否? 关键词解释: - 浮生六记 - 卷四 - 浪游记快 - 思斋先生 - 鸿干
诗句:归舟,日已将没。更许抵家,客犹未散。 译文:归船已经快要接近了太阳下山的时间,可以到达家中,然而客人还没有离开。 关键词注解:归舟、日将没、更许、抵家、客犹未散 —— 描述了一幅傍晚时分归船即将到达目的地而客人还未完全离开的生动场景。 赏析:此句通过描绘时间与动作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结束一天忙碌的归家之景的喜爱和珍惜。同时
诗句原文与翻译赏析 探索《浮生六记》中经典篇章艺术价值 1. 诗作简介 - 作者沈复背景与成就 - 《浮生六记》卷四内容简介 - 诗歌在《浮生六记》中地位 2. 诗意赏析 - “山阴何日”主题与象征意义 - “海天一色”意象与情感表达 - “月上柳梢头”情景交融之美 3. 翻译版本对比 - 不同译本风格差异 - 对原文理解程度影响 - 翻译中忠实度问题讨论 4. 文化背景分析 -
``` 诗句:浮生六记 · 卷四 · 浪游记快 译文: 岁月已过二十五载,应徽州绩溪克明府之召,由武林乘「江山船」,过富春山,登子陵钓台。此台位于山腰,峰峦突起,与水相隔十数丈。难道汉时之水流竞与此台齐平吗?月夜泊界口时,见巡检署,壁上刻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此景如在眼前。黄山仅现其脚,遗憾未能一睹全貌。绩溪城居于万峰之中,是弹丸之地,民风淳朴。近城有石镜山,从山弯中曲折前行几里,悬崖急流
浮生六记 · 卷四 · 浪游记快又去城三十里,名曰仁里,有花果会,十二年一举,每举各出盆花为赛。余在绩溪适逢其会,欣然欲往,苦无轿马,乃教以断竹为杠,缚椅为轿,雇人肩之而去,同游者惟同事许策廷,见者无不讶笑。至其地,有庙,不知供何神。庙前旷处高搭戏台,画梁方柱极其巍焕,近视则纸札彩画,抹以油漆者。锣声忽至,四人抬对烛大如断柱,八人抬一猪大若牯牛,盖公养十二年始宰以献神。策廷笑曰:「猪固寿长
长江初历,大畅襟怀。每晚舟泊后,必小酌船头。见捕鱼者罾幂不满三尺,孔大约有四寸,铁箍四角,似取易沉。余笑曰:「圣人之教虽曰『罟不用数』,而如此之大孔小罾,焉能有获?」秀峰曰:「此专为网鳊鱼设也。」见其系以长绠,忽起忽落,似探鱼之有无。末几,急挽出水,已有鳊鱼枷罾孔而起矣。余始喟然曰:「可知一己之见,未可测其奥妙。」 一日,见江心中一峰突起,四无依倚。秀峰曰:「此小孤山也。」霜林中,殿阁参差
诗句 腊月望,始抵省城,寓靖海门内,赁王姓临街楼屋三椽。秀峰货物皆销与当道,余亦随其开单拜客,即有配礼者络绎取货,不旬日而余物已尽。除夕蚊声如雷。岁朝贺节,有棉袍纱套者。不惟气候迥别,即土著人物,同一五官而神情迥异。 有署中园乡三友拉余游河观妓,名曰「打水围」,妓名「老举」。于是同出靖海门,下小艇(如剖分之半蛋而加篷焉),先至沙面。妓船名「花艇」,皆对头分排,中留水巷以通小艇往来
诗句释义 越数日,偕秀峰游海珠寺。寺在水中,围墙若城四周。离水五尺许有洞,设大炮以防海寇,潮长潮落,随水浮沉,不觉炮门之或高或下,亦是物理之不可测者。十三洋行在幽兰门之西,结构与洋画同。对渡名花地,花木甚繁,广州卖花处也。余自以为无花不识,至此仅识十之六七,询其名有群芳谱所未载者,或土音之不同钦?海珠寺规模极大,山门内植榕树,大可十馀抱,阴浓如盖,秋冬不凋。柱槛窗栏皆以铁梨木为之。有菩提树
诗句 浮生六记 · 卷四 · 浪游记快 自此或十日或五日,必遣人来招,喜或自放小艇,亲至河干迎接。余每去必邀秀峰,不邀他客,不另放艇。一夕之欢,番银四圆而已。 译文 从那时起,我有时十天,有时五天,必须派人来召唤,我有时自己划着小船到河的岸边迎接她。每次我去,必定邀请秀峰,不邀请其他客人,也不另外租一条船。一个晚上的快乐,只需要四枚番银。秀峰现在翠明红,俗称之为跳槽,甚至招揽两名妓女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的散文集,其中《浪游记快》一文记录了他与友人游历的经历。以下是对这篇文章逐句的解读: 1. 诗句原文与翻译: - 原文: 余自粤东归来,馆青浦两载,无快游可述。未几,芸、憨相遇,物议沸腾,芸以激愤致病。余与程墨安设一书画铺于家门之侧,聊佐汤药之需。中秋后二日,有吴云客偕毛忆香、王屋灿邀余游西山胁室,余适腕底无闲,嘱其先往。吴曰:「子能出城,明午当在山前水踏桥之来鹤庵相候
诗句: ```桂轩之东另有临洁小阁,已杯盘罗列。 竹逸寡言静坐而好客善饮。 始则折桂催花,继则每人一令,二鼓始罢。 ``` 译文: 在桂轩的东边有另外的一间清静的小阁楼,已经摆满了酒菜。竹逸沉默少言,喜欢静静地坐着并善于宴请客人。他先是用梅花来催促花开,接着是每个人发一个命令,到了两更天才结束。 ``` 注释: - 桂轩之东另有临洁小阁,已杯盘罗列:桂轩的东边有另一间布置整洁的小阁楼
诗句:是年冬,余为友人作中保所累,家庭失欢,寄居锡山华氏。明年春,将之维扬而短于资,有故人韩春泉在上洋幕府,因往访焉。衣敝履穿,不堪入署,投札约晤于郡庙园亭中。 译文:这年冬天,我因为朋友的牵绊而受到牵连,家庭不和,寄住在锡山华家。第二年春天,我准备到扬州去但是钱不够用,有个老朋友韩春泉正在上洋幕府,因此我去拜访他。衣服破旧鞋子磨破,不能进入衙门,就在郡庙园亭中写了信邀请他相见。 关键词解释
诗句: ``` 嘉庆甲子春,痛遭先君之变,行将弃家远遁,友人夏揖山挽留其家。秋八月,邀余同往东海永泰沙勘收花息。沙隶崇明。出刘河口,航海百馀里。新涨初辟,尚无街市。茫茫芦荻,绝少人烟,仅有同业丁氏仓库数十椽,四面掘沟河,筑堤栽柳绕于外。丁字实初,家于崇,为一沙之首户;司会计者姓王。俱家爽好客,不拘礼节,与余乍见即同故交。宰猪为饷,倾瓮为饮。令则拇战,不知诗文;歌则号呶,不讲音律。酒酣
诗句: - “吾苏虎丘之胜,余取后山之千顷云一处,次则剑池而已,馀皆半借人工,且为脂粉所污,已失山林本相。” 这句诗描述了苏州虎丘的美景,其中千顷云是作者特别选取的地方,而剑池则是其中之一。其余的地方都是人工建造的,被脂粉所污染,已经失去了山林的本来面貌。 译文: - 我苏州虎丘的风光,我取了后面山中的一片千顷云地方,其次是剑池而已,其他的地方都是半靠人工,而且被脂粉所污染
诗句: 浮生六记 · 卷四 · 浪游记快 译文: 乙丑年正月,我与山尊人莼芗先生和其弟介石一同前往袱山家祠进行春祭,同时扫祖墓,并邀请我同行。顺道先到了灵岩山,从虎山桥出发,通过费家河进入香雪海观赏梅花。袱山的祠宇就藏于香雪海中,那时正值梅花盛开,花香四溢,我曾为介石画过《襆山风木国》十二册。这一年九月,我从石琢堂殿撰那里赴四川重庆府任职,溯长江而上,在皖城县抵达。皖山的山麓
``` 浮生六记 · 卷四 · 浪游记快 武昌黄鹤楼在黄鹄矶上,后拖黄鹄山,俗呼为蛇山。楼有三层,画栋飞檐,倚城屹峙,面临汉江,与汉阳晴川阁相对。余与琢堂冒雪登焉,俯视长空,琼花飞舞,遥指银山玉树,恍如身在瑶台。江中往来小艇,纵横掀播,如浪卷残叶,名利之心至此一冷。壁间题咏甚多,不能记忆,但记楹对有云:「何时黄鹤重来,且共倒金樽,浇洲渚千年芳草;但见白云飞去,更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随笔作品,由清代的沈复创作。这部作品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作者的生活琐事、情感经历和对自然景观的感受。接下来将逐句进行译文并附上注释及赏析: 1. 诗句与译文: - 原文:“是年大除,雪后极寒,献岁发春,无贺年之扰,日惟燃纸炮、放纸鸢、扎纸灯以为乐。” - 译文:这一年腊月,雪后天气非常寒冷,新年伊始,没有贺年的喧嚣,只能燃放纸炮、放风筝、扎纸灯笼来娱乐自己。 - 关键词
浮生六记 · 卷四 · 浪游记快 【译文】 琢堂先赴任,我与子琴、芝堂等人没事时便去游玩。我们骑马来到华阴庙。路过华封里,就是尧时的三祝处。庙内有许多秦槐汉柏,大的都有三四抱粗,有一棵槐树中抱着柏树而生的,柏树上又抱着槐树而生的。殿廷古碑很多,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华山脚下有玉泉院,即陈希夷先生化成骨的处所。有石洞像小屋,塑先生卧像于石床。那地方水清沙明,草多绛色,泉流很急